亚洲高清vr播放在线观看,欧美亚洲精品免费,欧美日韩天堂在线视频,午夜福利小视频

      學習啦>知識大全>知識百科>百科知識>

      中國高校最大圖書館

      時間: 鞏詩3757 分享

        中國高校最大的圖書館是哪個呢?從藏書量來說,無疑是北大,那么就由小編給你們介紹一下吧。

        北大圖書館

        北京大學圖書館是中國最早的現(xiàn)代新型圖書館之一,被國務院批準為首批國家重點古籍保護單位,已發(fā)展成為資源豐富、現(xiàn)代化、綜合性、開放式的研究型圖書館。

        北京大學圖書館前身為建立于1898年的京師大學堂藏書樓,辛亥革命后,京師大學堂藏書樓改名為北京大學圖書館;1952年,北京大學圖書館合并了原燕京大學圖書館;2000年,北京大學與北京醫(yī)科大學合并,原北京醫(yī)科大學圖書館改稱北京大學醫(yī)學圖書館。截至2015年底,北京大學圖書館由總館、醫(yī)學館、38個分館、儲存館組成,總面積約90000平米,其中,總館面積約53000平米,閱覽座位4000余個,2009年建成國內(nèi)首例遠程儲存圖書館面積近5000平米;2014年,全館人員(事業(yè)編制及合同制)學歷構(gòu)成:博士14人,碩士72人,本科66人,大專31人;總、分館文獻資源累積量約1100余萬冊(件),其中紙質(zhì)藏書800余萬冊,以及大量引進和自建的國內(nèi)外數(shù)字資源,包括各類數(shù)據(jù)庫、電子期刊、電子圖書和多媒體資源約300余萬冊(件)。

        館藏實力

        至2015年底,總、分館文獻資源累積量約1100余萬冊(件)。其中紙質(zhì)藏書800余萬冊,以及近年來大量引進和自建的中國國內(nèi)外數(shù)字資源,包括各類數(shù)據(jù)庫、電子期刊、電子圖書和多媒體資源約300余萬冊(件)。館藏中有150萬冊中文古籍,其中20萬件5至18世紀的珍貴書籍,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被國務院批準為首批國家重點古籍保護單位。外文善本、金石拓片、1949年前出版物的收藏均名列中國國內(nèi)圖書館前茅,為研究家所珍視。此外,還有燕京大學學位論文、名人捐贈等特色收藏。

        1.書刊報紙

        據(jù)2016年1月北京大學圖書館官網(wǎng)信息顯示,北京大學圖書館總館收藏中外文圖書263萬余種,其中外文圖書含有30多個語種;中外文報刊4萬余種,外文報刊以英文為主。收藏圖書年增長量在5萬種以上、報刊年增長量在5千種以上。

        2.古籍文獻

        古籍是北京大學圖書館最重要的館藏之一,據(jù)2016年1月北京大學圖書館官網(wǎng)信息顯示,古籍文獻總量達150萬冊,其中善本古籍約2萬余種、20余萬冊。2008年以來,北大圖書館共有352部古籍善本分別入選由文化部確定、國務院批準的第一、二、三批國家珍貴古籍名錄。

        3.特藏文獻

        據(jù)2016年1月北京大學圖書館官網(wǎng)信息顯示,北京大學圖書館特藏文獻有:地方志、晚清民國舊報刊、民國圖書、西文東方學文庫、中德學會舊藏、中法大學舊藏、侯仁之贈書、方志彤贈書、侯思孟贈書、歐盟文獻、英美政府外交檔案的微縮膠卷和膠片、珍貴西文文獻、學位論文、北大文庫、季羨林贈書、張芝聯(lián)贈書、錢端生贈書、段寶林贈書、宿白贈書、臺灣文獻。

        4.學位論文

        據(jù)2016年1月北京大學圖書館官網(wǎng)信息顯示,北京大學圖書館學位論文體系建有:北京大學學位論文、燕京大學學位論文、北大名師學位論文等體系。其中:北京大學學位論文:收藏1981年以后自北京大學畢業(yè)的所有博、碩士學位論文,以及部分優(yōu)秀學士論文。閱覽地點為西區(qū)309學位論文閱覽室,可通過OPAC或北京大學學位論文庫檢索。燕京大學學位論文:收藏有燕京大學的學士和碩士論文,共2600多篇,其中包括許多當代著名學者的論文手稿真跡,十分珍貴。燕大論文內(nèi)容涉及的學科范圍較廣,對研究近代中國社會、歷史、政治等有重要的參考作用。閱覽地點為西區(qū)318特藏室。具體可通過燕京大學學位論文庫檢索。北大名師學位論文:存于西區(qū)313北京大學文庫,共收藏有12種、

        5.民國舊報刊

        據(jù)2016年1月北京大學圖書館官網(wǎng)信息顯示,北京大學圖書館所藏晚清至民國期間的報刊達一萬余種,舊報紙六百余種,有不少孤本、珍本,為收藏和研究者所珍視。這一珍貴特藏主要源于老北大及燕京大學的舊藏,也有少量原中法大學和中德學會的舊藏。晚清至民國報刊對于了解研究中國近代化的進程,以及這一動蕩巨變時期思想學術(shù)、軍事政治、教育文化、語言文學、社會風俗等方方面面的嬗變都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3547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