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人也需要掌握的財務知識
普通人也需要掌握的財務知識
財務泛指財務活動和財務關系。前者指企業(yè)在生產過程中涉及資金的活動,表明財務的形式特征; 后者指財務活動中企業(yè)和各方面的經濟關系,揭示財務的內容本質。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關于普通人也需要掌握的財務知識。希望可以幫助大家。
1、機會成本和沉沒成本。
這兩項更多是用在決策的考量上,日常生活中有各種相關的選擇,和這兩項有關系。
機會成本,簡而言之,就是為了做出一個收益選項而喪失的潛在收益。
例如:大學畢業(yè)后,你選擇讀研 or 就業(yè),選擇讀研,你的機會成本就是就業(yè)的收入;從上海到北京,為了速度快,選擇做高鐵而不選擇特快,那么高鐵票價和特快票價的差額就是機會成本。
沉沒成本,就是已經發(fā)生不能在再挽回的支出。
很多人在涉及沉沒成本的決策上會陷入誤區(qū),包括部分「資深」財務人員,再舉例子,我們很多人決定在持有的數只基金或者股票中賣掉其中一只或者兩只股票、基金時,假設不考慮其他因素,不少人選擇是賣掉盈利最高的股票或者基金,留下盈利少、虧損的股票或者基金,等著賺更多或者翻本,實際上已經投資損失的錢,與你做新的決策已經沒有任何關系了;
你已經選擇讀了一年研究生,然后又決定考公務員或者其他就業(yè),那么需要考慮的就是在這個時點考公務員或者其他就業(yè)的收益,而不是糾結于已經讀了一年研究生花費了的時間和金錢成本(沉沒成本)。
2、利率與年化利率,還有各種眼花繚亂的「手續(xù)費」、「服務費」。
年化利率就是一筆借款,在一年到期后還本付息,以付息的金額除以本金就是年化利率。
如果是在銀行借款或者支付寶花唄,正式合同中注明的是利率,那么應該就是「利率」,換算成年化利率很簡單,其他各種借貸機構就不一定了,所以一定要看清楚支付的成本計算是不是依據「利率」,一般銀行或者花唄這樣的機構書面說的是利率,那么就表示是實際利率(逐月還息,非常接近)。
時不時就有人在相關的論壇問,支付寶花唄或者網商貸日利率 0.25‰,額度 2 萬,等額本金還款,實際利率多少?或者是用來做 P2P,年化利率 10%,能不能賺錢?
首先,日利率 0.25‰,年利率就是 9.125%(365 天)或者 9.15%,不受等額本金或者等額本息影響,還掉的本金在下一期就不會計算利息;其次,2 萬的額度,等額本息,實際年度平均可用的錢不超過 1 萬元,10% 的收益扣除 9.125% 的借貸成本,一年的收益不超過 100 元,而且投資會有計息間隔日,實際連 100 元也賺不到,賺的是折騰;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各種其他借貸機構收取的「手續(xù)費」、「服務費」通常是按照總本金來計算的,而不考慮你分期還掉了部分本金,實際利率會遠高于「手續(xù)費率」「服務費率」。
3、流動性、收益率與風險。
同一類產品中,流動性好的產品收益低。如果流動性好、收益也高,那么你投資損失本金的風險一定也高,不會天上掉餡餅。債券中,國債的流動性好,收益率低,風險低,評級低的企業(yè)債收益高,流動性差,不剛性兌付的時候,指不定就會「踩上雷」。
4、總資產與凈資產。
某甲與某乙在帝都都擁有 2 套房子,假設每套都是 800 萬元吧,那么某甲與某乙的總資產都是 1600 萬元,那么他們財富是不是就一樣呢?
還要看凈資產,假設某甲兩套房都沒有貸款,某乙兩套房共還欠銀行貸款 900 萬元,那么某甲的凈資產是 1600 萬元,某乙的凈資產是 700 萬元。凈資產,對個人來說就是凈財富,是衡量財富的重要口徑。
5、貸款的等額本金與等額本息。
很多人會問房屋貸款時選擇等額本金還是等額本息劃算,其實這個問題在于你想要的是什么結果,選擇等額本金與等額本息還款方式下的利息都是根據實際利率計算的(月利息 = 未還的本金 * 年利率 /12),所以不存在銀行虧還是借款人虧的問題。
我覺得更多要考慮是機會成本,要是覺得利率高,選擇等額本金還款方式,每期還的本金多,所以月還款額(本、息)就高,隨著未還本金的減少,每月利息也逐步降低。
你比等額本息還款方式下多還的錢,如果投資是否有更高的收益率,如果急需,你是否需要費更大的周折或者成本去取得(借)。
還有的人,欠著一大筆錢(這個「大」取決于心理感受)心里總是寢食難安,又能省吃儉用還上,那么等額本金還款是值得的。
相關文章:
4.優(yōu)秀創(chuàng)業(yè)者需要具備哪些基本素養(yǎng)
5.財務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