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國平散文讀后感900字以上
周國平散文讀后感900字以上
周國平散文可以感受到周國平先生深邃的思想。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精心為您整理的周國平散文讀后感900字以上,希望您喜歡!
周國平散文讀后感900字以上篇一
周國平曾經是我最喜歡的作家和重要的思想啟蒙者。他的書大部分我都讀過,在那段青澀懵懂的歲月里給了我許多精神上的慰藉與啟發(fā)。
心靈上的共鳴首先來自于性格上的相似。同樣是內向而又敏感,所以常會對他的想法深有感觸,有著雖然素昧平生卻可以靈犀相通的默契。不過,另一方面,也因為愛看他的書,性格變得更加內向自閉,喜歡獨處。這是我后來才意識到的。
周國平的散文大多是他的哲學感悟。哲學從死亡開始。當混沌的心觸不及防地被死亡震撼到,一種巨大的無力感與悲傷開始翻騰,從此留下一片再也揮之不去的陰影。作為一枚硬幣的另一面,隨著對死亡的感傷的加劇,對生的疑惑也不斷擴大。而這時,周國平用他的哲學視角給了我許多啟發(fā)。
“中西人生思考的核心問題是不同的。西方人的人生思考的核心問題是:為什么活?或者說,活著有什么根據(jù),什么意義?這是一個人面對宇宙大全時向自己提出的問題,它追問的是生命的終極根據(jù)和意義。所以,西方的人生哲學本質上是靈魂哲學,是宗教。中國人的人生思考的核心問題是:怎么活?或者說,怎樣處世做人,應當用什么態(tài)度與別人相處?這時一個人面對他人時向自己提出的問題。它要尋求的是妥善處理人際關系的準則。所以,中國的人生哲學本質上是道德哲學,是倫理。”(安靜)
這一番中西的對比,表現(xiàn)出我們國家歷來對靈魂的漠視。在這樣的一個國度里,周國平作為一個有性靈的人,和我們分享他的內心世界,真是一件幸福的事。他對靈魂的探尋與執(zhí)著深深地感染著我。
周國平還熱誠地把他喜愛的人推薦給我們:蒙田,尼采,愛默生。由此我開始了解西方哲學。現(xiàn)在還記得他引用的一句愛默生的詩,大意是在安慰一個失戀的小伙子“你應當知道/半人半神走了/神就來了”一次失戀的挫折也可能引發(fā)一個人內心的覺醒。多么美妙的句子。
當然,最令我扼腕感慨,也是周國平最為喜愛并且極力推薦的人還是尼采。這個超越了他的時代,宣布“上帝死了”的世人眼中的異端。他的結局一直是深埋在我心中的隱痛,每每觸碰到都會讓我欲哭無淚,黯然神傷。有一天,他在街上看到馬車夫在狠狠地抽打著一批老馬,突然情緒失控沖上前去抱著那匹馬痛哭不已,從此精神失常,再也沒有作品問世。十年后,這個痛苦的靈魂終于安息了。這個天賦異稟,思想深邃,目光銳利的人,終生都在思考著如何才能啟蒙普通大眾,卻不被周圍的人理解,飽受孤獨與痛苦的折磨。這是作為先知的悲哀。也許死對他來說真的是一種解脫。不知道在他瘋了之后,終于不再思考那些問題時,是否感受到了一絲幸福和來自人間的溫暖?如果我可以穿越時空,來到他面前,我一定會抱住他,就像那天街頭他抱著那匹馬。我會用我的體溫溫暖他,即使他已經沒有了意識。
最后談談周國平的不足之處。不知道是因為性格上的相似還是已經被他的思想同化了,看到他的標題便可想見他的觀點,因此覺得他有些老生常談。一開始被深深地吸引,看多了不免覺得有些缺乏新意。而且我不太喜歡他談論愛情與婚姻。因為愛情本來就是人的激情的產物,非要上升到理論便覺得有些迂腐,就像詩一分析就無味一樣?;橐鰟t更多涉及到責任,而他對婚姻的看法完全暴露了他作為一個普通人,尤其是一個普通男人的弱點,他的評論就像在為男性開脫。
和別的作家相比,比如他提過的愛默生,他的散文確實太散了。文字的凝練度和思想深度都遜色很多。大家畢竟是大家。周國平的文字在愛默生面前頓時變成了生活小感悟。和同時代的另一位致力于向大眾傳播哲學的傅佩榮相比,又不夠有邏輯性??赡芘c周國平沒有系統(tǒng)地學習過哲學,全靠自學與自身的悟性有關。傅佩榮則接受過系統(tǒng)的哲學訓練,所以他認為應該:“澄清概念,設定判準,建構系統(tǒng)”。我覺得他的觀點更全面而有條理。
我從周國平的書里吸取了許多精神上的養(yǎng)料,是他帶我走進哲學的世界,給了我尋找自己的勇氣。這個世界是沒有盡頭的,從遠處而來的光亮照耀著我,指引著我繼續(xù)前進。
周國平散文讀后感900字以上篇二
書海浩翰,知識無窮,古人常云:“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從中可見,古人對書可謂情有獨鐘。自古以來,書本就是人類的好朋友。讀書可以增長知識,擴大眼界,知識會更讓我們在人生的道路更加勇敢,離成功之路越來越近,你敢將會踏著穩(wěn)健步伐走向成功。古往今來,許多名人作家都是在讀書中成長起來的。因為書里有許多哲理來教育他們,使他們在成長中不迷失自己。
有一次,我在無意料讀了周國平先生的散文之后,我久久不能忘懷。寫的真是太好了,下面就讓我和你一起來分享我的讀書這感吧!
《周國平散文》散發(fā)出的濃郁的“平淡”味道促使我讀了它,它使我在漫漫人生旅途上邂逅了一位初資見面的老友。說初次見面,因為我平生第一次讀周國平先生的散文,稱老友,由于我向往的人生境界在其中得到了印證,我感到似曾相識,產生一種發(fā)現(xiàn)的喜悅。
“寄至味于平淡”,蘇東坡的這句話很好地概括了周國平先生的散文特色。周國平先生的散文讀起來非常舒暢,他追求的是“絢爛之極歸于平淡”的境界,更是一種胸懷,一種人生的境界。要達到這種境界實非易事。在領略了天地的蒼茫和人生的限度后,周國平先生步入了一種散淡的心境,不再匆匆趕往某個目標,也不再擔心錯過什么。因而,他的散文中充滿了“平淡”的氣息。
除了精神函養(yǎng),周國平先生在文字上下的工夫也是一個重要的方面。散文最講究味。平淡而要有味道,就很難了。而周國平先生卻做到了這一點,因為他始終奉行三個原則:第一,家無鮮魚,就不要宴客,心中無真感受,就不要作文;第二,有了鮮魚,就得講究烹調,須保持原味,意即不做作,不著意雕琢,不堆積詞藻,不故弄玄虛,不故作高深,以求逐漸接近一種自然的文風;第三,只有一條鮮魚,就不要用它熬一大鍋的魚湯,這樣既而沖淡了原味,即文字要做到凝煉。正因為這樣,周國平先生的散文散發(fā)出“平淡”的魅力。
透過“平淡”,我在書中感受到了周國平先生深邃的思想,那是一種源自生活的哲學家的思考。旅行、等待、書籍、季節(jié)、家庭,“瑣碎的日常生活分散了我們的心思,使我們無暇想及死亡。我們還可以用消遣和娛樂來移轉自己的注意力。事業(yè)和理想是我們的又一個救世主,我們把它懸在前方,如同美麗的晚霞一樣一樣遮蓋住我們不得不奔赴那座懸崖,于是放心向深淵走去。”我們開始思考我們的歸宿——死亡了,而周先生卻早已將之看透,“上帝按照自己的形象造人,卻不讓他像自己一樣永生。他把人造得一半是神,一半是獸,將渴望不配的靈魂和終有一死的肉體同時放在人身上,再不可能有比這更加惡作劇的構思了。”當我們終于放身一切,為自己的宿命而嘆息悲傷時,周先生卻依然享受著忙碌的生活,有些人忍不住問:“可憐人啊,你在走向死亡!”他卻笑:“我沒有忘記。這又怎么樣呢?生命的害怕單調甚至死亡,僅此就保證它不可戰(zhàn)勝。
我喜歡周先生的散文,因為他擁有最高的智慧,朋友們,你們一定要好好讀書呀!書會伴你一生的。
周國平散文讀后感900字以上篇三
雨果曾經說過:“腳不能到達的地方,眼睛可以到達;眼睛不能到達的地方,精神可以到達。”思想是步履的延伸,可以帶你到達一個神奇的國度,思想和肉體只有在那里可以分離。
無可非議,周國平是一位智者,他早早的到達了那個國度,并且正在召喚更多迷惘的人。他的散文很睿智,幾乎都是有關哲學的,關于人生,關于精神,關于生命,關于朝圣……他用他獨特的哲學視角窺探著整個世界,整個宇宙。
細細嚼一嚼,你會品出不同的味道。
在天空和土地日益被擁擠的高樓遮蔽的時代,精神的國度也在日益萎縮,逐漸暗淡。他說:“畸形的都市堵塞了人與自然的交感,功利意識擴張導致人與人之間真情淡泊,情感體驗失去個性和實質,蛻化為可模仿的雷同的流行歌詞和禮品卡語言。”在這個繁華的物質時代,我們都慢慢迷失在了鋼筋水泥的森林里,一不小心,就會掉進一個又一個的深淵?;蛟S我們還沒有像電影《小時代》里所描繪的那么奢靡,但不可否認,更多人正在憧憬向往著這種生活,有了這個念頭,還否認什么呢。正如孫小寧所說:“生命的年輪一點點在擴大,生命的內部也會隨之生長出許多困惑與渴求。”這是我們逃避不了的欲求,我們能做的也許只有將它們打壓成我們能接受能滿足的模樣,至少這樣我們還能有份欣慰。
我喜歡他所談論的靈魂。周國平讓我理解的所謂真正的靈魂,是做一個會思考的人,有基本哲學素養(yǎng)的人。哲學讓人綜觀世界和人生的全局,實際上就為人的進取方向提供了一個坐標。難怪政治上說哲學是世界觀和方法論的統(tǒng)一。其實靈魂根本就不存在有和沒有,它更像一種習慣的養(yǎng)成。而哲學就是當你脆弱的心猝不及防地被震撼到,突然有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的交瘁感涌上心頭的時候,他會協(xié)助你解開所有的謎團。黑暗無邊,與你并肩。“我相信,一種內在的獨立的精神生命就是人類唯一的通天塔。”
當然,限于我拙笨的理解力,雖然本書多數(shù)文章發(fā)人深省,但對于愛情與婚姻的話題,我卻頗有“逃之夭夭”的怯懦。譬如,周先生說:“愛情僅是感情的的事,婚姻卻是感情、理智、意志三方面通力合作的結果。好的婚姻是人間,壞的婚姻是地獄,別想到婚姻中尋找天堂。”如果愛情的結局注定是婚姻,那為什么還有這么多人追求人間或地獄呢?這個說法未免太過消極。愛情和婚姻都應該是很純粹的東西,太過理論的話語不太適合這個話題。
汪涵如是說:“人生真正的好東西,好味道,都是不可說的。”
而周國平的散文正是這樣一種好東西,不管你放在嘴里嚼多少次,它都依然有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