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邊城有感
細(xì)細(xì)品味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收獲肯定不少,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讀后感了。那么我們該怎么去寫讀后感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讀邊城有感,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讀邊城有感1
初讀《邊城》時,我以為它只是講述著一個遙遠(yuǎn)的地方的美麗風(fēng)景,渡船,還有渡船的小主人那段沒有結(jié)果的朦朧愛情。整本書如同它的名字一樣平凡。翠翠和他的爺爺孤獨清平的生活,寧靜古樸的湘西風(fēng)景就是它的全部。
可是,再次讀這本書的時候,依舊沒有驚心動魄的情節(jié),也依舊沒有撕心裂肺的感人場面,但那份細(xì)膩和真實,像一根輕柔的絲線悠悠地牽動心靈的一角,不知不覺間已然淚流滿面。
看多了高樓大廈,看慣了車水馬龍,我的心憧憬著一片遠(yuǎn)方的土地,而沈從文先生筆下的湘西就呈現(xiàn)了我心中朦朧勾勒出的天堂。清澈的河水映出水底凌亂的碎石,微風(fēng)吹過竹林,發(fā)出沙沙的輕響。乳白色的霧靄靦腆地在薄暮的夜色里飄浮,景致柔美而寧靜,遠(yuǎn)離都市的喧囂與浮華,有一種出塵而卓然的清麗,似林泉深處悠然飄出的牧歌。
而那段未果的愛情,也因為弟兄倆的坦蕩而令人心酸,因為同時愛上了一個女孩而使愛情成為了一種負(fù)擔(dān),最后,一個死去,而另一個背負(fù)著彼此的靈魂選擇出走。故事的最后,爺爺?shù)碾x去使翠翠成為完全的孤獨,而她,仍然執(zhí)著地守望著,守望的,也許是明天,也許是永遠(yuǎn)。
萬千錯落的情緣只是匆匆交叉而過,它們不似一季的候鳥會去而復(fù)返。想起老船夫的一句話:“怕什么?一切要來的都得來,不必怕!”在這樣的堅強(qiáng)背后,不也隱藏著一種對人生的無奈嗎?很多時候,我們真的無能為力。
整個故事將三年時光濃縮進(jìn)了三個美麗的端午節(jié),從遇見到離別,不過這樣簡單。故事寫得極其淡然,骨子里卻盡是悲涼。原來離散可以這樣急迫,原來一切曾經(jīng)的擁有可以瞬間成空。時間的觸角是那么的細(xì)而綿長,都以為自己還是被時光眷顧的孩子呢,殊不知等待在遠(yuǎn)方的,卻是不能回頭的滄桑!
然而,只要有希望,就總會有曙光。任歲月流逝,細(xì)數(shù)度過的那些在回憶的凝眸里最終沉淀下來的日子,生活也就這樣繼續(xù)下去了。大仲馬不是曾在《基督山伯爵》中作過如此總結(jié):“請記住:等待和希望!”
原來,沈從文先生的心竟是如此遙遠(yuǎn),他在尋找一座心靈的邊城,將一座悲天憫人的城池留給了每一個讀者。
讀邊城有感2
那個年青人究竟有沒有回來呢?《邊城》里沒有說,留下一個耐人尋味的結(jié)局給讀者去猜想、去補(bǔ)充。象一首悠長的山歌,旋律樸素,可是嘹亮的音調(diào)卻足以在聽者心中激蕩起層層漣漪,久久不能散去。
若是把各種書籍比喻成各式的飲品,那么,《邊城》就是一杯白開水,透明、純粹,不含任何雜質(zhì)。入口的感覺雖然總是淡淡的,可是你不會厭倦,反而,會在一次一次的品飲中體會到她與眾不一樣的風(fēng)味。
不能不佩服沈先生的文筆,薄薄的一本小書,那樣云淡風(fēng)輕的描述,就生動地重現(xiàn)了茶峒別具特色的人情風(fēng)味、鄉(xiāng)土世故。還有翠翠,這個山泉一樣清澈的女孩,她的感情亦在字里行間不動聲色地鋪展開來了。遍覽全書,可曾有一處明明白白地寫出“感情”兩字呢?但凡是用心讀過的人就必須能體會出一個情篤初開的女孩對感情的向往與執(zhí)著。
要怎樣的一份情感,才值得用一生去等待呢?看書的人也許不明白,可是寫書的人必須明白,書中的人物必須明白。
翠翠可是是十四五歲的年紀(jì)吧,剛剛開始憧憬“感情”這種神秘的情感。她所想要的,不是富貴的家業(yè),不是顯赫的地位,她所期盼的,可是是自我喜歡的人能為自我唱三年零六個月的情歌,而自我就能在歌聲的伴隨下,在美麗的夢境里遨游。
這本書把一個沉浸在對感情的完美幻想中的女孩的形象勾勒出來了。我們的眼前也許沒有這個女孩的相貌特征,可是有一點是無庸置疑的:她必須有一雙清澈透明的眸子,必須有一顆晶瑩剔透的心。都市里有太多紛擾復(fù)雜的情感了,就像河水,再好的水質(zhì)也免不了攙雜泥沙和石塊。而在《邊城》里,一切都是簡簡單單的。愛,或者不愛,一句話就能夠說明白。
《邊城》像清風(fēng)一般吹拂著都市人那顆不安分的心。簡單決不意味平淡,相反,簡單的文字、簡單的情節(jié),蘊藏的正是強(qiáng)烈的情感?!哆叧恰防锏奈淖终绮栳夹℃?zhèn)的民風(fēng),淳樸、單純、明了。在平凡中看出偉大,在瑣碎中透露深刻。這就是《邊城》。
讀邊城有感3
“小溪流下去,繞山岨流,約三里便匯入茶峒的大河。人若過溪越小山走去,則只一里就到了茶峒城邊。溪流如弓背,山路如弓弦,故遠(yuǎn)近有了小小差異。小溪寬約二十丈,河床為大片石頭作成。靜靜的水即或深到一篙不能落底,卻依然清亮透明,河中游魚來去皆可以計數(shù)?!?/p>
《邊城》里的文字總是不經(jīng)意的撩撥著我的心弦,文中處處浸潤著湘楚景色,處處是淳厚質(zhì)樸的風(fēng)味人情,字里行間飄散著一種淡淡的詩意。讀起它時你便會被憂傷圍繞,像是觸及到了什么,是懷念兒時那個有著暖陽的冬日午后?還是現(xiàn)在這個讓我有些把握不透的世界?
“由四川過湖南去,靠東有一條官路。這官路將近湘西邊境到了一個地方名為”茶峒“的小山城時,有一小溪,溪邊有座白色小塔,塔下住了一戶單獨的人家。這人家只一個老人,一個女孩子,一只黃狗?!?/p>
這便是沈從文先生帶給我們的他的邊城,一座沉默的城,一座質(zhì)樸的城,一座宿命的城,從開始到結(jié)束似乎都在默默的隱忍著什么。翠翠,這個像觀音一樣的女孩子,她就是這座城的化身,從戀上了那個在夢中可以用歌聲將她帶到很遠(yuǎn)地方的人兒開始,她便選擇了沉默,雖然內(nèi)心起伏不定,表面卻始終如一。文中的結(jié)局疼愛她的祖父在雷雨夜里去世,天保淹死,白塔坍塌,默默相愛的青年戀人離去。翠翠依然重復(fù)著母親的命運,惟有等待,“那人也許永遠(yuǎn)不會回來,也許明天就會回來?!?/p>
沈從文先生從人物的內(nèi)心深處,以簡練而又細(xì)膩,散淡而又自然的筆法刻畫著人物的心理,使人不由自主的融入人物的心靈世界,融入湘西這片純樸漂亮的土地,融入那群溫良率直的人們中,他用詩一般的語言的輕聲述說著整個民族的悲哀,召喚我們炎黃子孫本性的良知,正是因為愛得這般深沉才孕育了這些帶著哀思的文字。
我在想,為何取名《邊城》,在心里它就這么“遙遠(yuǎn)”嗎?還是在沈從文先生心靈深處正守護(hù)著什么?其實我們每個人心靈深處不都有一座“邊城”嗎?也許那座悲天憫人的城已經(jīng)隨著歷史的洪流沉入那厚重的底色中,而留給我們的是對人生和社會的深深思考。
讀邊城有感4
“我一輩子走過許多地方的路,行過許多地方的橋,看過許多次數(shù)的云,喝過許多種類的酒,卻只愛過一個正當(dāng)最好年齡的人?!?/p>
這是沈從文寫給妻子張兆和的情書。張兆和,據(jù)說就是書中女主角翠翠的原型。在最容易傾心的年華遇見了正當(dāng)最好年齡的人,不僅是作者沈從文,也是翠翠,也希望是我們。
邊城,由書中所說,應(yīng)處在川湘邊界,由一條官道延伸過去,有山有水的一個地方。說是憑水依山,但水顯然在茶峒人生活中據(jù)有更重要的地位。端午的賽會,沿河的吊腳樓,載著棉花棉紗以及布匹雜貨同海味的篷船,無一不是水的恩賜。翠翠和她爺爺就住在一條溪水的旁邊,老船夫管著過溪的渡船。這溪水就匯入了白河,白河就流進(jìn)了茶峒?!叭晌逭傻纳钐督郧宄阂姷住I钐稙榘兹账痴?,河底小小白石子,有花紋的瑪瑙石子,全看得明明白白?!辈粌H如此,它還將茶峒人的心洗得透徹。
翠翠是純真的女孩,儺送是正直的男孩。而也正是翠翠的純真刺傷了那些深愛她的人,正是儺送的正直使他無法正視自己內(nèi)心的愧疚。如果給善良的人一個美滿的結(jié)局,《邊城》就不會如這般直擊人心。如果作者在營造了這般蘊藉溫婉的意象之后,又去親手將其打破,才成就了一個永遠(yuǎn)追不回的美好。讀完這本書,雖然深深為茶峒旖旎明澈的風(fēng)光吸引,為茶峒人的質(zhì)樸潔凈感動,但卻同時也感受到一種徹骨涼薄。這之中,不僅是對兩位主人公悲劇命運的追嘆,也有對那美好邊城徒勞無功的尋求。
邊城在哪里?“邊”,就意味著它永遠(yuǎn)不會在我們視野中招搖,而選擇在青山綠水中安居一隅。我們僅僅是知道,那里有高腳樓和船夫,有清晨欸乃的槳聲和夜晚悠長的歌調(diào),有從容飄去的空豆莢和滿滿一籃子的虎耳草。這一切都裝進(jìn)了湘西的一個水鄉(xiāng),云霧繚繞的某處。雖不能至,然心向往之。
翠翠的愛情,就正應(yīng)屬于她的這個年紀(jì),純澈卻凄涼。走過那么多路,行過那么多橋,看過那么多次云,喝過那么多種酒,但那個在月下唱歌,使我們在睡夢里為歌聲把靈魂輕輕浮起的年青人,還不曾回到茶峒來。也許明天回來,也許真的不回來。
讀邊城有感5
《邊城》這本書講述了湘西小鎮(zhèn)上一對祖孫和一條黃狗相依為命的故事,這個故事也講述了他們那平凡又寧靜的人生。
《邊城》是沈從文的代表作,發(fā)表于1934年,小說最后描寫了山城茶峒碼頭的兩個兒子天保和儺送與擺渡人的孫女翠翠的曲折愛情故事。青山、綠水、老艄公和翠翠,住在旁邊江流木排上的天保,以及龍舟中生龍活虎的儺送。
《邊城》所展示的農(nóng)村生活,就像一幅美妙的畫卷展現(xiàn)在我們面前——有一條小溪,溪邊有座白色小塔,塔下住了一戶單獨的人家。這戶人家只有一個老頭,一個女孩子,一只黃狗。小溪流下去,繞山岨流,約三里偏匯入茶峒大河。人若穿越小山走去,則只一里路就到了茶峒城邊。溪流如弓背,山路如弓弦,故遠(yuǎn)近有了小小差異。小溪寬約20丈,河床為大片石頭做成。靜靜的河水即使深到一篙也不能落底,卻依然清澈透明,河中游魚來去皆可以計數(shù)。但在今天,科技飛速發(fā)展,一棟棟大樓出現(xiàn)在我們眼前,科技發(fā)展迅速對于我們?nèi)祟悂碚f是有利有弊的。雖然科技讓我們生活得更加便捷,但在環(huán)境問題上,樹木被伐、垃圾成堆、噪音不斷、空氣干燥等導(dǎo)致我們的生活出現(xiàn)了水污染、大氣污染、白色污染、全球變暖的現(xiàn)象。這樣的環(huán)境會使人感到壓抑。所以人們十分向往農(nóng)村那種寧靜、和諧的生活空間?;蛟S這也是沈從文寫的《邊城》的思路吧。
在《邊城》中,我還看到了人們的互相幫助,樸實,和諧的畫面。在他們的眼中村民可能比自己還重要。好的東西會奉獻(xiàn),鄰居相處的非常友好,就比如說發(fā)生在翠翠身上的一件事吧。有一次祖孫和黃狗一起去很遠(yuǎn)的地方看龍舟比賽。由于祖父約好了與他人喝酒,于是他在翠翠不知情的情況下離開了,回到了自己家里。而當(dāng)龍舟比賽結(jié)束后翠翠著急時,許多村民在幫助她,最后幫助她回到了家中。在我們現(xiàn)代生活中,高樓大廈,房門緊閉,鄰里關(guān)系并不融洽。有時只是擦肩而過,或者從貓眼中認(rèn)識對門,并不像農(nóng)村那樣和諧。這不得不讓人感到遺憾。我希望有一天,我們的城市也能變得溫暖和諧,而這一切,需要我們向邊城中的人一樣擁有一顆善良的心去生活。
讀邊城有感6
“可是到了冬天,那個圮坍了的白塔,又重新修好了。那個在月下唱歌,使翠翠在睡夢里為歌聲把靈魂輕輕浮起的年青人還不曾回到茶峒來……這個人也許永遠(yuǎn)不回來了,也許“明天”回來!”
這就是《邊城》的結(jié)尾,看似和全文基調(diào)一致,給人平淡、清麗、悠遠(yuǎn)……甚至有些倉促簡單,殘缺的感受,但細(xì)細(xì)品味,卻又能尋見些許耐人尋味的“邊城”之美。
“邊城”之美,美在殘缺。
維納斯之所以令天下人傾倒,在于她的斷臂給人無窮想象;彩云遮月之所以美,就因它半遮半露,有既不能一睹為快,又不忍棄之的矛盾美。而《邊城》恰恰因為這種充滿遺憾的結(jié)尾使它錦上添花,更顯風(fēng)采。
“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碧煜抡l不想有情人終成眷屬呢?翠翠既然與儺送兩情相悅,理當(dāng)幸福地生活在一起,但倘若如此,似乎又落入了言情小說的俗套,怎會產(chǎn)生“余音繞梁”的效果呢?
試想,儺送不去流浪,他們真的會幸福?儺送既有對哥哥之死的愧疚,又有對翠翠的依戀,左右兩難,如何能以笑顏面對翠翠?而純情的少女翠翠,不諳世事,自然無法了解儺送的復(fù)雜心理,豈不是空添愁怨……長此以往,怎會不心存芥蒂,親極反疏?既然天保之死的陰影會壓倒兩個純情之人,那么又何必畫蛇添足,狗尾續(xù)貂。本來的圓滿,幸福的記憶為何要畫上一個不完滿的句號呢?等到海枯石爛,或許那個人不可能回來,流浪滄海桑田,或許那心結(jié)也不能打開。那痛一寸一寸地、蝕心刻骨,難道這算美嗎?是的,一件古董放在那里,絕對只是看看而已。倘若有裂縫,自然心痛,但更多是遺憾與欣賞?!按饲榭纱勺窇?,只是當(dāng)時已惘然。”難道殘缺不是一種美嗎?
人世間有百媚千紅,《邊城》獨鐘殘缺一種。邊城之美,美自殘缺。
讀邊城有感7
作為一個從小在城市里長大的女子,我異常向往田園牧歌般的鄉(xiāng)村生活。最近拜讀了沈從文先生的《邊城》,大師筆下那個小小的邊城水鄉(xiāng)讓我迷戀不已。
《邊城》講述了湘西小鎮(zhèn)上一對相依為命的祖孫平凡寧靜的人生,以及這份平凡寧靜中難以抹去的寂寞與淡淡的凄涼。小說的主人公翠翠有一段朦朧可是沒有結(jié)局的感情,可是感情不是這本小說的全部。大師用他清淡的筆調(diào)娓娓講述了湘西小鎮(zhèn)上純樸的風(fēng)土人情,原始單純的生活,以及那如詩如畫的景致。
湘西的生活是清苦而艱辛的。大師卻讓我明白,一個人對一片土地的熱愛,是懂得它的殘酷以后去心疼那背后醉人的風(fēng)光。讀完全文,我就開始向往那個遠(yuǎn)在湘西邊境的小鎮(zhèn)。木制的吊腳樓,搖曳的紅燈籠,潮濕的青石板,窄窄的渡船,亭亭的白塔,還有那升起在舊村莊上的青炊煙。這一切,構(gòu)成一幅年代久遠(yuǎn)的畫,在我的想象里千遍萬遍地被描摹。在那片游離世外的土地上,時間仿佛是靜止的。女主人公翠翠像湘水一樣溫婉清澈,歌聲悠揚清亮,老爺爺慈祥又寬厚,船夫們浪漫又豪爽,就連生活的無奈,在這個地方,都帶著詩意的色彩,完美地令人不忍褻瀆。大師用他的故事讓我們看到湘西人在命運面前的無助與憂傷,卻也讓我們產(chǎn)生對生命的悲憫,對完美人性的信仰。
我最向往《邊城》里那些淳樸善良的鄉(xiāng)親們。翠翠與祖父去看龍舟比賽,當(dāng)?shù)氐凝堫^大哥順順?biāo)退麄兒芏喑缘摹S腥思胰⑿履?,翠翠的祖父送他們過河不收渡船錢。翠翠的祖父去世,周圍的鄉(xiāng)親都來幫忙。他們雖然生活很清苦,卻能夠互相幫忙,像一家人一樣生活在那個偏僻的小鎮(zhèn)。相比之下,我們每一天生活在鋼筋水泥的城市里,人與人之間人情淡漠,有時候,甚至鄰居之間都互不相識。這不得不讓人遺憾。我期望,有那么一天,我們的城市也能變得溫暖和諧。每一個人都有寧靜的夢想,人與人之間沒有私心,愛護(hù)著我們生存的環(huán)境,彼此互幫互助,共同建造一個家一樣的世界。而這一切,都需要我們像《邊城》中的人一樣擁有一顆善良的心去生活。
讀邊城有感8
我對課外書向來是敬而遠(yuǎn)之的,所以,并不曾體會給課外書的美妙趣味。因此,我不曾了解過《邊城》這本書,也不知道沈從文是何許人也。但是,也許,是因為同學(xué)的推薦下,也許,是因為老師的建議,又也許,是冥冥之中的不可抗力,我閱讀了《邊城》這本小說。初讀時,只覺得平淡無奇,并沒有吸引眼球的情節(jié),不過,我很快就被湘西人的樸實,茶峒的美景給迷醉了。
女主角翠翠,是一個無爹無娘無祖母的三無孤兒,唯獨有一個撐渡船的祖父相依為命。天真、善良、勤勞,對美好回憶充滿向往,是翠翠的所有代名詞。在一席水中,在群山環(huán)繞間。她撐著渡船,唱著小曲,時而還有幾聲大黃犬的輕吠,有雀翎婉轉(zhuǎn)的吟唱,儺送在月下“走馬路”、“唱情歌”,只為博翠翠一笑。沉思靜想,只覺得恬靜、美好,書中有置身于世外的桃花源,便有了遠(yuǎn)離紛爭的無憂無慮。
不僅如此,在我看來,這部小說的亮點,就是清淡、平凡。翠翠的故事,沒有像現(xiàn)在電視劇一樣的狗血劇情,動不動就一哭二鬧三上吊,動不動就生死大劫或秀恩愛,也沒有所謂的三角戀四角戀,更沒有我要拯救世界的偉大英雄形象?!哆叧恰穼懙氖且环N真實,更貼近了我們的生活,它讓我們覺得故事就發(fā)生在我們的周圍。也許,翠翠的故事沒有驚天地泣鬼神,然而,它展現(xiàn)給我們的是,對愛情的追求,對親情的執(zhí)著,對生活的樂觀,《邊城》值得忙忙碌碌的我們?nèi)ド钏肌?/p>
小說的結(jié)局,不是情人相擁而泣,從此幸福在一起的結(jié)局,而是留給讀者想象的空間,儺送是否會回來,又是否會娶翠翠,選擇渡船還是價值不菲的磨坊,值得讀者回味。于是,在這種猜測結(jié)局的伴隨中,無疑又增加了《邊城》的價值。
所以,如果現(xiàn)在的電視劇和電影過于浮夸的話,那么《邊城》就是能讓人解放的一劑良藥。因為我們的生活是那樣平凡,是真實的,是客觀的。對我們而言,只有在平凡中活得快樂,活得精彩,才能擁有人生的價值。
讀邊城有感9
今日我讀完了沈從文寫的《邊城》,它講述了撐渡老人與他孫女翠翠相依為命的純樸生活。以及翠翠與船總的兩個兒子的感情杯具,作者用清麗的筆調(diào)寫出了湘西濃濃的鄉(xiāng)土味。
整個小說描繪出一個世外桃源。那里的人們誠實勇敢、樂善好施、輕利重義,詩般地生活。
翠翠是文章的主人公之一,“她在風(fēng)日里成長著,皮膚黑黑的,觸目青山綠水,一對眸子清如水晶,自然撫養(yǎng)她,教育著她?!彼盀槿颂煺婊顫姡幪巸叭缫恢恍~F物”,“從不想殘忍的事情,從不發(fā)愁,從不生氣?!边叧堑纳钍顾雎涑梢晃幻记迥啃?、聰慧溫柔、且?guī)追竹娉?,幾分嬌氣的少女?/p>
老船夫是翠翠的爺爺。他忠厚、老實,幾十年如一日地守著渡船,他給人方便而歡樂,從而他的真誠獲得了許多關(guān)愛。賣肉的不肯收他肉錢,小商販送粽子給他,水手們送棗給他,這種超越階級關(guān)系、金錢的鄉(xiāng)鄰之情在現(xiàn)實生活里幾乎是不存在,此刻的人們常為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而斗氣。沒有構(gòu)成一個和諧的社會。
《邊城》以兼具抒情詩和小品文的優(yōu)美筆觸,表現(xiàn)自然,人與人之間的和諧,供給了富于詩情畫意的鄉(xiāng)村風(fēng)俗畫幅。
《邊城》寄寓著沈從文美與愛的美學(xué)夢想,表現(xiàn)出了人性美,為我們繪就了一幅如詩如畫美麗的湘西。表達(dá)了作者對田園牧歌般生活的向往,這和如今世界比簡直就是一塊脫離塵世的桃源。這種寧靜地生活的人們充滿了初始的本質(zhì)的愛。
當(dāng)今社會的人太過于浮躁,缺少了一種內(nèi)心的寧靜,許多人追求物質(zhì)上的滿足,成了“房奴”、“表叔”從而成了一個又一個的守財奴,他們?nèi)鄙倭诵撵`的滿足,作者正是想經(jīng)過湘西人們的生活告訴當(dāng)今世人,心靈上的充實才是真正的滿足。
讀邊城有感10
這本書給我的第一感覺是:如水的平靜,沒有戰(zhàn)爭的那股硝煙。它描寫的是住在山區(qū)的一位老爺爺和他的孫女翠翠的平靜生活。在那個山村里有的是山,有的是水,有的是那樸素的人的一張張面孔。
作者曾經(jīng)講到:世間真有百思始得其解的怪事情,每次只要我規(guī)規(guī)整整地寫下“沈從文”三個字,我就立刻會想到水,洋洋的水,這倒不是因為他的“沈”姓有一個三點水的偏旁,而是因為他如水的性情。
他曾在寫于一九三一年的《自傳》中說:“我情感流動而不凝固,一派清波給予我的影響實在不小。我幼小時較美麗的生活,大都不能和水分離。我受業(yè)的學(xué)校,可以說永遠(yuǎn)設(shè)在水邊。我學(xué)會思索,認(rèn)識美,理解人生,水對我有極大關(guān)系?!?/p>
我是住在海邊城市的一位中學(xué)生,對于水我是不會陌生的,我能理解:水和沈從文的生命不可分,教育不可分,作品的傾向不可分。
我明白了,也領(lǐng)悟到了水的德性為兼容并包,從不排斥拒絕不同方式浸入生命的任何離奇不經(jīng)事物!卻也從不受它的玷污影響。水的性格似乎特別脆弱,且極容易就范。其實則柔弱中有強(qiáng)韌,如集中一點,即涓涓細(xì)流,滴水穿石,無堅不摧。水教給我粘合卑微人生的平凡哀樂,并作橫海揚帆的美夢,刺激我對于工作永遠(yuǎn)的渴望。
“正因為工作真正貼近土地人民,只承認(rèn)為人類多數(shù)而‘工作’,不為某一種某一時的‘工具’,存在于現(xiàn)代政治所培養(yǎng)的窄狹病態(tài)自私殘忍習(xí)慣空氣中,或反而容易遭受來自各方面的強(qiáng)力壓迫與有意忽視。欲得一稍微有自主性的順利工作環(huán)境,也并不容易。但這不妨事,倘若目的明確,信心堅固,真有成就,即在另外一時,將無疑依然會成為一個時代的標(biāo)志!”
他的這段話極具預(yù)見性,隨后不久,他就因為不肯做“工具”而“遭受各方面的強(qiáng)力壓迫和有意忽視”,連“稍微有自主性的順利工作環(huán)境”也不可得了。這是作者的另一段描述,看出他當(dāng)時達(dá)到處境是非常之艱難的。
《邊城》就是從這樣一個人的筆下刻出來的,是多么的生動傳神,文中的人物都是在這山水的哺育中長大的,這一點一滴是生就了多少美夢多少渴望。
讀邊城有感11
《邊城》營造了一個使人難忘的美麗世界:立在半山腰的白塔,寬約二十米卻清澈透明的小溪。但書中的人物,卻比這美景更令人難忘。
《邊城》講述了一個凄美的愛情故事。雖然以悲劇收場,我卻喜歡書中的每一個淳樸善良的人物:
翠翠的爺爺。當(dāng)了一輩子的船夫,卻從沒有收人家一分錢。這要是換到現(xiàn)在來看的話,我們有可能會覺得這樣的人不存在,不過,在書中,老船夫的形象卻十分真實。他淳樸的形象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他的每一個帶著一點兒“傻氣”的行為,使人發(fā)笑——端午節(jié)時,為了堅守崗位,將翠翠一個人扔在了城里頭;將自己的燒酒分給別人喝……我在覺得好笑之余,也對他更加喜愛,喜愛他淳樸善良的心。這也許也是我喜歡這本書的原因之一吧。
文中淡化了錢的意義。即便是最有錢的順順,也是十分慷慨??梢?,文中的邊城是一個重義輕利的地方,沒有一股濃厚的商業(yè)氣息,使人覺得輕松。隨著金錢的淡化,全書的主題也更加突出。全書中的淳樸的人情給人留下的印象也更深。于是,一個個鮮明可愛的人物形象便留在了我的大腦里:熱誠質(zhì)樸的楊馬兵,豪爽大度的順順……他們都是美好道德品質(zhì)的象征,都體現(xiàn)了理想人生的內(nèi)涵。
大老和二老的兄弟情義也讓我覺得很感動。當(dāng)二老向大老說出自己的心事之后,兄弟兩人并沒有反目成仇,而是通過“公平競爭”來分出勝負(fù)。這也體現(xiàn)了書中的人物淳樸的特點。
故事雖最終以悲劇結(jié)尾,卻留給了人們遐想的空間“也許明天就回來!”讀到這一句話,令我無盡感慨。我不禁為作者巧妙的構(gòu)思所折服,只一句話,就讓故事的結(jié)局使人容易接受了許多。這樣一個結(jié)尾,讓人意猶未盡。
讀邊城,是一種享受。邊城里的文字處處是鮮活的,處處是淳樸善良的風(fēng)味人情,卻每每讀起,都會不由自主地憂傷,為主人公的命運,也為淳樸善良的人情的消逝而憂傷。在現(xiàn)在這個被鋼筋水泥包圍的城市里,還有多少擁有這樣的品質(zhì)的人呢?
讀邊城有感12
邊城,無所謂邊,也無所謂城。與其說它是一部鴻篇巨作,不如說它是悲慘時代中,一個懷有思想的人心中的美好桃源;與其說它是湘西生活的寫照,不如說它是人性的質(zhì)樸之玉,未經(jīng)雕琢,也未經(jīng)描畫。
牧歌的情調(diào)是必然要說的,因為它太能動人的心思。牧童黃牛梧桐村,草青葉綠無盡天,云雨煙高不知處,正逢遙歌踏寒來。鄉(xiāng)土的氣息是必然要說的,因為相對于大都市的燈紅酒綠,它太易感人了。淙淙的溪水不必說了,孤舟一葉也不必描了,茅椽漏檐更不用去斟酌了,單枝頭鳥,單拾柴夫,單小蓬童足以讓你留戀往返。
若將邊城之人比為一子,此子必有“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之神韻。人合天姿,則鑄以金屋藏之。這座人性的金屋,藏有質(zhì)樸的人性之美,遙隔于亂世風(fēng)塵,遠(yuǎn)離于骯臟之地,無卑微低下之靈魂,無貪婪無窮之利欲,無弦瑟紅友之樂,無燈紅酒綠之燥。生活是一簫,是一笛,像一個浪蕩于江湖,不聞于世俗,遐避于山水的隱士,為當(dāng)世之陶潛花源,為魏晉之竹林再現(xiàn),陶然樂之矣!
山美孕育人靈,人靈方有佳事。夜深三年六月,彌漫歌喉未啞。這是一場梁祝的翻版,比之于都市人的膚淺,世俗人的勢利,更顯純真純美。這是一場悲劇?還是一場喜劇?天公不作美,這是閑聊的常話;生死在天,這是難言的悲楚。純善、純清葬送了美,純真、純心買別了情。再講那“物極必反”的大道理也無濟(jì)于事,也是對美的一種玷污。雖然人影皆去,留下的是凄涼,但凄涼屬于凄美;凄美,也是一種美。
渡船晚不休,待月還歸人。山重?zé)o燈火,江暗舊青灘。無語拭干淚,春雨帶秋風(fēng)。闌角人憔悴,千帆不敘歸。
這等待又何嘗不是一種美,翠翠的心中也必懷有江南的古韻,等著那跶跶的馬蹄經(jīng)過,必思,那馬上之人,是歸人,而非過客。
讀邊城有感13
《邊城》抒寫青年男女之間的情愛、祖孫之間的親愛、鄰里之間的互愛來表現(xiàn)人性之美的。主人公翠翠,天真活潑,處處儼然如一只“小獸物”“從不想到殘忍事情,從不發(fā)愁,從不動氣”。湘西的清風(fēng)、麗日給了她一個壯健的軀體;茶峒的青山、綠水給了她一雙碧玉般清澈透明的眸子;碧溪岨的竹篁、白塔又給了她一顆絕不世故的赤心;小船載滿了她那少女的悠悠歲月。后來,翠翠路遇了儺送,兩顆年輕的心靈撞擊在一起,那種朦朧的愛意便在翠翠心中萌發(fā)。
翠翠與儺送這對深深愛著對方的年輕人既沒有山盟海誓的豪言壯語,也沒有離經(jīng)叛道的駭世之舉,作者正是通過這一對青年男女的愛情反映了人性美。
老船夫他善良、勤勞、樸實、憨厚、忠于職守、恪盡本分。他生活雖然清貧,但從不貪心;樂善好施,卻從不索取,從他的身上我們看到了中華民族那原始而又古老純樸的人性之美。
鄰里之間的互愛,船總順順便是這一類的總代表。他“大方灑脫,慷慨又能濟(jì)人之急”。他盡釋前嫌,照看那失去了一切的孤雛——翠翠。這就是湘西的風(fēng)土人情,這就是湘西人的善良。
小說結(jié)局是悲劇性的,沈從文正是通過翠翠、儺送的愛情悲劇,去淡化現(xiàn)實的黑暗與痛苦,去謳歌一種古樸的象征著“愛”與“美”的人性與生活方式。作者運用小說中無限的美來反襯現(xiàn)實中的各種黑暗與丑惡。由于這種獨特的創(chuàng)作風(fēng)格,同是一個時期,沈從文卻和所有人的風(fēng)格都格格不入。他輕細(xì)地描寫著湘西的平靜,從不沾染血腥,而背后卻藏著無可掩抑的,對民族的憂慮與愛。
作者用最出神的筆墨淡然寫出一份柔情,對現(xiàn)實進(jìn)行過濾或裁剪,或根據(jù)心的幻想去營造一個世界。我們要用最細(xì)膩的心靈體味著它,讓我們一起去感受。所有的一切是那樣的美好而溫暖,它讓浮躁的人心慢慢沉靜下來,干凈起來,敞亮開來……
但當(dāng)你合上書本,世事紛沓而來的時候,你會突然發(fā)現(xiàn),閱讀《邊城》的那個場景那個瞬間是那樣的不真實,仿佛是一段偷來的并不屬于你的時光……
讀邊城有感14
《邊城》是沈從文的代表作,從字面上理解,《邊城》的大意可以理解為發(fā)生在城市的邊緣,現(xiàn)代文明的邊緣,戰(zhàn)爭的邊緣的一個故事。
《邊城》以20世紀(jì)30年代川湘交界的邊城小鎮(zhèn)茶峒為背景,描述了船家少女翠翠的愛情悲劇。
小說中的翠翠與爺爺一直生活在茶峒山城的深山里,陪伴他們的還有只狗。她在十三歲時認(rèn)識了船總順順的兩個兒子:大老天保十六歲,二老儺送十四歲,二老當(dāng)?shù)厝艘卜Q岳云。翠翠愛上了二老,而同時這兩人也愛翠翠。最終,大老選擇離開,將翠翠讓給二老,全在離開的途中失足落水而死,二老和船總認(rèn)為是翠翠和她爺爺害死了他,有些不愿娶她。后來,爺爺在一個雷雨交加的夜晚,靜靜離開了,而二老因要娶翠翠與父親順順吵架,無奈出走,這時,船總才讓翠翠做二老的媳婦,但二老還沒有回來。
在那時,人們依舊是包辦婚姻,二老儺送已被一富人指定做女婿,且有碾坊做嫁妝,因此,二老與翠翠之間的自由戀愛很難達(dá)成。
作者以兼具抒情詩和小品文的優(yōu)美筆觸,描繪了湘西邊地特有的風(fēng)土人情:純與透。借船家少女翠翠的愛情悲劇,凸顯出了人性的善良美好與心靈的澄澈純凈。文中翠翠與二老之間的愛情故事完全沒有城市里的俗氣,不論是翠翠心中二老的影子與歌聲,還是二老對翠翠的一見鐘情,都沾不上一丁點兒瑕疵,都是那么的純,那么的美好。文中作者甚至寫到“由于邊地的風(fēng)俗淳樸,便是作-女,也永遠(yuǎn)那么渾厚”。善良,單純,充滿了愛,這樣的地方,怎能不讓人有歸屬感?正如余秋雨先生所說的“文人的魔力,竟能把偌大世界的生僻角落,變成人人心中的故鄉(xiāng)”。透,茶峒的透不是簡單的透,它透到了人心底,它讓茶峒“靜靜的水即使深到一蒿不能落底,卻依然清澈透明,河中游魚來去皆可以計數(shù)”,讓翠翠“眸子清明如水晶”。
如此悲哀的愛情卻發(fā)生在如同世外桃源的茶峒,這似乎有些怪,但換一個角度想想,將這么悲哀的愛情放在這么美好的茶峒,結(jié)合起來,倒也挺合適,因為我認(rèn)為,這種悲哀,它是淡淡的,又是若有若無的,放于茶峒這樣的地方,更可以體現(xiàn)它的純與透。
讀邊城有感15
“小溪流下去,繞山流,約三里便匯入茶峒的大河。人若過溪越小山走去,則只一里就到了茶峒城邊。溪流如弓背,山路如弓弦,故遠(yuǎn)近有了小小差異。小溪寬約二十丈,河床為大片石頭作成。靜靜的水即或深到一篙不能落底,卻依然清亮透明,河中游魚來去皆可以計數(shù)?!?/p>
《邊城》里的文字總是不經(jīng)意的撩撥著我的心弦,文中處處浸潤著湘楚景色,處處是淳厚質(zhì)樸的風(fēng)味人情,字里行間飄散著一種淡淡的詩意。讀起它時你便會被憂傷圍繞,像是觸及到了什么,是懷念兒時那個有著暖陽的冬日午后?還是現(xiàn)在這個讓我有些把握不透的世界?
“由四川過湖南去,靠東有一條官路。這官路將近湘西邊境到了一個地方名為”茶峒“的小山城時,有一小溪,溪邊有座白色小塔,塔下住了一戶單獨的人家。這人家只一個老人,一個女孩子,一只黃狗?!?/p>
這便是沈從文先生帶給我們的他的邊城,一座沉默的城,一座質(zhì)樸的城,一座宿命的城,從開始到結(jié)束似乎都在默默的隱忍著什么。翠翠,這個像觀音一樣的女孩子,她就是這座城的化身,從戀上了那個在夢中可以用歌聲將她帶到很遠(yuǎn)地方的人兒開始,她便選擇了沉默,雖然內(nèi)心起伏不定,表面卻始終如一。文中的結(jié)局疼愛她的祖父在雷雨夜里去世,天保淹死,白塔坍塌,默默相愛的青年戀人離去。翠翠依然重復(fù)著母親的命運,惟有等待,“那人也許永遠(yuǎn)不會回來,也許明天就會回來。”
沈從文先生從人物的內(nèi)心深處,以簡練而又細(xì)膩,散淡而又自然的筆法刻畫著人物的心理,使人不由自主的融入人物的心靈世界,融入湘西這片純樸漂亮的土地,融入那群溫良率直的人們中,他用詩一般的語言的輕聲述說著整個民族的悲哀,召喚我們炎黃子孫本性的良知,正是因為愛得這般深沉才孕育了這些帶著哀思的文字。
我在想,為何取名《邊城》,在心里它就這么“遙遠(yuǎn)”嗎?還是在沈從文先生心靈深處正守護(hù)著什么?其實我們每個人心靈深處不都有一座“邊城”嗎?也許那座悲天憫人的城已經(jīng)隨著歷史的洪流沉入那厚重的底色中,而留給我們的是對人生和社會的深深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