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yǎng)孩子的法制意識辦法是什么
都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老師,為了預防孩子因法制意識觀念淡薄引起犯法違紀的行為,家長應該從小對孩子進行法制知識的教育,以下是學習啦小編為你整理的培養(yǎng)孩子的法制意識辦法相關資料,希望大家喜歡!
培養(yǎng)孩子的法制意識辦法
教給兒童能理解法律常識。
家長可結合日常生活,教給兒童能理解的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法律常識,如《交通管理法》、《治安管理處罰條例》、《教育法》、《憲法》中公民權利、義務、《刑法》等等。
家長給孩子樹立遵紀守法的榜樣。
家長教育兒童守法,自己首先得踐行,不能邊講《交通管理條例》卻邊沖紅燈,試想家長有賭博、破壞公共衛(wèi)生和損壞公共財物等行為,又如何能教育孩子遵紀守法?可能有些家長認為那都是些不傷大雅的小事,但卻在孩子心靈上種下無視法紀的種子。
防微杜漸,注意及時糾正孩子不良苗頭。
孩子由于年齡小,辨別是非的能力尚弱,容易受不良分子的影響,因此,家長一定要密切注意孩子日常生活的點滴細節(jié)。孩子結交的朋友品德如何,當孩子思想和行為出現(xiàn)不良的小苗頭時,既要及時教導、糾正。更加要注意積極預防,讓孩子多和品德高尚的人來往。
建立民主的教育方式。
溺愛和大罵的方式反而有助于孩子形成犯罪傾向,因為家長本身已樹立了粗暴缺乏理智的榜樣。因此家長發(fā)現(xiàn)孩子有過失或出現(xiàn)違法現(xiàn)象時,可帶孩子參觀法制教育展覽,參加公判大會,并耐心予以講解,也可在看完一部電影或小說后,針對內容與孩子一起討論有關法律知識及法律問題,總之要用平等。民主方式解決問題。
孩子法制意識的重要性
一則名為《中國留學生在美群毆同伴 家長因賄賂證人被捕》的新聞,引起廣泛關注。只因男女爭風吃醋,受害人遭受了種種“酷刑”,包括被扒光衣服、用煙頭燙傷乳頭、燒頭發(fā)、吃沙子、剪掉頭發(fā)強迫吃掉等等,慘不忍睹,并且在案發(fā)前,受害人就已經被“教訓”過多次。
被告人瞿某始終認為這只是小事,被訓斥一下就可以了,而律師稱,在美國最高懲罰可為終身監(jiān)禁。更為諷刺的是,在案發(fā)后,家長們把“愛子心切”之情,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為了“幫助”孩子逃避懲罰,有人讓孩子逃回中國,更有家長想用錢擺平證人而被拘留。
這樣的暴力事件,在美國是重罪,那么在中國呢?騰訊新聞專欄中,列出了今年3月到6月的嚴重校園侮辱事件,竟有17起之多,這些也僅僅是已經被曝光過的。同時,這些事件中,手段殘忍程度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絕大部分并未受到嚴厲懲罰,甚至有很多直接是“教育機構內部解決”。我們的法律意識去了哪兒?學生們只能靠暴力解決問題嗎?家長、學校在其中又應該扮演什么角色
培養(yǎng)孩子的法律意識,不僅能夠讓孩子有保護自身權益的意識,也能夠讓孩子明確什么樣的行為是不可取的,從而規(guī)范自身行為,不去做傷害他人的事情。這也是在保護他人的合法權益。案中,被告人認為僅僅是被教訓一番的小事,在美國卻有可能被判終身監(jiān)禁,對于這樣的可能性,她們是萬萬沒想到的。如果在一開始就明確法律界限,她還會選擇用這樣的方式來“橫行霸道”嗎?
善后,怎樣善后?
善后不等于逃避懲罰。善后的方式有很多種,我們首先應該讓孩子明確地知道自己究竟是做錯了什么,自己做的事情會帶來什么后果,讓孩子有承擔結果的勇氣,在此基礎上爭取為孩子減少處罰,力求懲罰與責任相當。絕不能像上述案件中通過非法手段擺平事件,這樣做的話當事人無法認識到自己的行為后果,逃避責任,依賴家長,以后出現(xiàn)問題后依然沒有獨立解決能力。
防患于未然,從小做起
愛子心切,為什么不從孩子小的時候就注重好教養(yǎng)方式呢?家長如果能夠從小帶給孩子穩(wěn)定的安全感,建立和諧的親子關系,引導孩子形成合理的情緒管理方式,培養(yǎng)孩子用多種方法解決問題的能力,一個身心健康發(fā)展的孩子,會在長大后喜歡用暴力來解決問題嗎?
學校,素質教育才是最重要的
很多學校出了事情后,會想不可聲張,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其實,學校中,除了學生之間斗毆之外,老師被學生集體毆打的事情也不在少數(shù),但除了訓斥、叫家長之外,就很少有嚴厲的懲罰了。學生的素質教育去了哪里?法制教育去了哪里?“教書育人”中,育人才是教育的重中之重!無論成績好壞,每個孩子都應得到同樣的重視。
孩子的法制小常識
一、《未成年人保護法》
父母或者監(jiān)護人應當依法履行對未成年人的監(jiān)護職責和撫養(yǎng)義務,不得虐待、遺棄未成年人;不得歧視女性未成年人或者有殘疾的未成年人;禁止溺嬰、棄嬰。
父母或者其他監(jiān)護人應當尊重未成年人接受教育的權利,必須使適齡未成年人按照規(guī)定接受義務教育,不得使在校接受義務教育的未成年人輟學。
父母或者其他監(jiān)護人應當以健康的思想、品行和適當?shù)姆椒ń逃闯赡耆?,引導未成年人進行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動。
國家鼓勵社會團體、企業(yè)事業(yè)組織和其他組織及公民,開展多種形式的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社會活動。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創(chuàng)造條件,建立和改善適合未成年人文化生活需要的活動場所和設施。
國家鼓勵新聞、出版、廣播、電影、電視、文藝等單位和作家、科學家、藝術家及其他公民,創(chuàng)作或者提供有益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作品。出版專門以未成年人為對象的圖書、報刊、音像制品等出版物,國家給予扶持。
任何人不得在中小學、幼兒園、托兒所的教室、寢室、活動室和其他未成年人集中活動的室內吸煙。對有特殊天賦或者有突出成就的未成年人,國家、社會、家庭和學校應當為他們的健康發(fā)展創(chuàng)造有利條件。
二、《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未成年人的不良行為主要有下列幾種類型:
1、曠課、夜不歸宿; 2、攜帶管制刀具;
3打架斗毆,辱罵他人;4、強行向他人索取財物;
5、偷竊、故意毀壞財物;6、其他嚴重違背社會公德的不良行為。 曠課是指學生沒有正當理由而拒絕上學的行為。未成年人曠課后,常常在外閑逛,不僅逃避了學校教育和規(guī)章制度的約束,從而直接影響學習,而且容易受到社區(qū)不良環(huán)境的感染,滋生不良的品德。所以,未成年人曠課是走向違法犯罪道路的一個危險信號,必須引起家庭、學校和全社會的高度重視。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