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歷史高效課堂教學探究論文
開展高效課堂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讀史興趣、激發(fā)學生的情感,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下面是由學習啦小編整理的高中歷史高效課堂教學探究論文,希望對您有用。
高中歷史高效課堂教學探究論文篇一
一、多種手段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高中歷史的學習,排在首位的是要有興趣。那么興趣要怎么培養(yǎng)呢?首先要試著擺正心態(tài),清楚有了興趣,沒有好的學習方法也只能是事倍功半。通過靈活多樣的學習方法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對教學的開展能起到極大的推動作用。歷史學習的方法,實際上是指對有關的歷史信息進行接收、加工及運用,涉及到對知識的掌握、學習技能的運用,也是能力的體現。在歷史教學的實踐中,學習方法是多種多樣的,
二、精心安排課堂結構,有效利用課堂45分鐘。
(一)吃透教材
首先要宏觀把握教材。把每節(jié)課都放在整個歷史長河中去,居高臨下地講述,掌握歷史階段特征。 其次是微觀拓寬教材。在使用教材時,對一些內容必須進行必要的充實和具體化,使之生動形象和更易理解。這對提高學生的讀史興趣、激發(fā)學生的情感是很有好處的。
再次,深化標題之間的內在聯系。教師在講課時不但要突出重點、難點,還要注意深化各個標題之間的內在聯系。
(二)嚴謹的課堂結構
嚴謹的課堂結構這是上好一節(jié)高效課的關鍵所在。要做到這一點,使學生學活歷史,我認為必須處理好兩個關系:
首先是 “嚴”與“活”的關系。良好的課堂氣氛應該是既嚴肅又活躍。做到嚴中有活,活中有嚴;嚴而不,活而不亂?!皣馈北憩F在:課堂紀律要嚴;注重知識的準確性,做到史實準確、觀點正確,褒貶分明;學生回答問題時,教師要嚴肅認真地對待,肯定正確答案,及時糾正錯誤的答案。
其次是 “疑”與“釋”的關系?!皩W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教師要正確處理“疑”與“釋”的關系,這也是提高學生思維能力的途徑。可多用一些設問句、反問句來設疑,讓學生的思維處于活躍狀態(tài),變“要我學”為“我要學”。
三、合理運用課堂討論,培養(yǎng)學生實事求是的精神和創(chuàng)造性地解決問題的能力
課堂討論是在商討和辯論中互相啟發(fā),它強調在教師教與學生學的關系中,改變教師“一言堂”的傳統(tǒng)方式,變學生被動接受為學生主動地學習,并去研究和探求真理;讓學生多問“為什么”。如何合理的開展課堂討論,筆者結合教學實踐,認為應做到以下幾方面。
(一)、精心命題是關鍵
(1)注意命題的綜合性。
(2)加強命題知識的橫向聯系,即學科聯系。
(3)注意命題的多角度和新穎性,使學生對紛繁復雜的歷史事件、歷史現象和歷史人物從各個角度、種種聯系中進行分析、比較和辨別,捕捉其規(guī)律性,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獲得有生命力的知識。
(二)、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是搞好課堂討論的核心問題
討論時,教師要善于啟發(fā)和誘思,當出現沉默時,老師要撥開話題,打破沉默,啟發(fā)學生發(fā)言;當討論進入高潮,特別是出現爭論時,教師要因勢利導,緊扣主題,將討論引向縱深,最后做好總結??偨Y時,要表揚質量較高的發(fā)言和積極性高、進步快的學生。要特別鼓勵學生對書中或前人的一些傳統(tǒng)觀念提出大膽質疑,對前人尚未揭示的規(guī)律勇于探索,即使有不妥之處,得出的某些結論不盡成熟。甚至走入“誤區(qū)”,教師也要滿腔熱情地肯定其創(chuàng)新思維,引導學生找出不足,分析原因,走出“誤區(qū)”,變不足為圓滿,變錯誤為正確,使學生的認識產生質的飛躍。
高中歷史高效課堂教學探究論文篇二
歷史在許多學生的心目中是一門十分枯燥無味的學科,一是由于歷史知識涉及古今中外、紛繁龐雜,如果形不成完整準確的知識體系,僅靠死記硬背難度很大,使得不少學生望而卻步;二是由于歷史教科書限定了學習的內容,這之中很多內容一般都理論性很強,而且大多數都已經給出了固定的論斷,很多學生認為沒有發(fā)揮的余地,只是被動的接受知識,對歷史學習毫無興趣。在今天素質教育全面開始實施的形勢下,利用有限的教學資源,打造高中歷史高效課堂,不斷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觀能動性,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享受學習歷史的過程,形成對歷史理性的認識,以史為鑒,學以致用,成為歷史老師們的共同心愿。下面結合我自己的教學實際,談一些關于構建高中歷史高效課堂的認識,請各位領導、老師批評指正。
一、做充分的課前準備
要構建高效的高中歷史課堂,充分利用課堂四十五分鐘的每分每秒,充分的課前準備是至關重要的。這包含了兩層含義:老師的課前準備和學生的課前準備。就老師而言要認真研讀《課程標準》,制定出教學目標。教學目標的定位要難易適中,要明確每節(jié)課教學的重點與難點,而不能面面俱到。為提高學生學習興趣,要廣泛搜集與教學相關的資料,比如歷史文獻、歷史紀錄片、影視劇、歷史歌曲、圖片等等,充分調動學生的視覺、聽覺、感覺。學生的課前準備主要是各個學習小組根據學案導學預習課本知識,形成對課本知識的基本認識,同時小組內合作探究找出存在的疑問,以便在課上有的放矢地融入課堂。
二、創(chuàng)最佳的課堂環(huán)境
要想創(chuàng)造最佳的教學效果,離不開好的課堂環(huán)境,對于內容比較枯燥的歷史課來說,創(chuàng)設一個生動形象的教學情境尤顯重要。課堂情境的創(chuàng)設者是教師,一堂課上得好與壞,這跟教師所采取的教學步驟、方法以及創(chuàng)設的課堂情境有很大的聯系。 在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中,教師要根據學生求知、求動、求趣、求異、求新的心理特點,精心組織和設計課堂講授內容,創(chuàng)設出引人入勝、妙趣橫生的情境。例如,在講到日本明治維新的背景時,我不再用背景、根本原因、直接原因等學生習以為常又絲毫不感興趣的名稱,而是用一部電影的名稱《幕府風云》來取代明治維新的背景這一傳統(tǒng)說法,在這之下的三個子題目分別用:躲進小樓成一統(tǒng)、山雨欲來風滿樓、滿城盡帶黃金甲,來形容明治維新前幕府的閉關鎖國政策、美國入侵日本和日本武士階層掀起的倒幕運動,從而引發(fā)學生的興趣與探究的渴望,激發(fā)了學生的積極性。
為了讓學生更好的體驗歷史、融入歷史、感悟歷史,在課堂上要注意發(fā)揮每一個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凸現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各個學習小組明確合理分工、合作探究,各自完成相關任務,從不同的信息源中尋找相關信息,充分發(fā)揮每個組員的作用。例如,在學習俄國1861年農奴制改革時,我采取角色扮演的教學方法,將各小組同學分工,分別扮演農奴、先進知識分子、封建地主、沙皇等角色,通過課前預習、課上老師提供的影視資料、文獻資料等,各小組根據自己的角色討論相關問題,使學生融入歷史,體會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俄國社會各階級、階層的狀況和要求,從不同的角度感知農奴制改革的必然性。在角色扮演過程中對自己所扮演角色的認識、闡述,需要由同組同學共同討論來制定。這樣既可以培養(yǎng)學生交流合作的能力。也可以使學生學會用歷史術語條理清晰地表達對歷史現象的理解,學會對自己或他人的觀點作出簡單的評述或分析。學生在探究活動中認真聽取他人的意見和建議,相互取長補短,從探究過程中學會學習,學會思考,學會合作,學會探究。
我們在課堂上會不時發(fā)生一些預料不到導致學生分心的事件,我們可以通過巧妙的方式,把學生注意力引到教學內容上來。例如在講到“中國古代的科學技術”一課,學校附近有人結婚,一時間炮聲雷動,鞭炮齊鳴,學生的注意力立即轉移,我們可以因勢利導,問同學們:“火藥是哪個國家發(fā)明出來的?我們中國人在古代一直拿火藥制造鞭炮表達喜慶,而西方列強卻拿火藥來做什么?”這樣,學生的注意力又回到課堂教學之中了。整個課堂氣氛也都活躍起來了。 捷克教育家夸美紐斯曾說:“教學就是為了尋求一種有效的方法,使老師因此可以少教,學生因此可以多學,學校因此少一些喧囂與勞苦,多一些閑暇、快樂與堅實的進步。”高效課堂體現的正是這一理念。 “高效課堂”以關注每位學生的發(fā)展為根本。教師充分相信學生的學習能力,放手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學生在一堂課中做到身動、心動、神動,使每一個學生肯學、想學、會學,讓每一個學生深切地感受到“歷史老師變了,我們也變了,每堂歷史課后,我們都會有新的收獲……學習歷史已不再是我們的負擔,而是一種樂趣?!?/p>
高中歷史高效課堂教學探究論文篇三
高效課堂就是在最短的時間里,用最小的投入,得到最大的效益收獲。在實踐中高效就表現在,在短時間的教學訓練后成績得到明顯的提高,學生紀律各方面的行為習慣得到明顯好轉。這是我們每一位教師的心聲,也是教師的奮斗目標,教育的目的。如何實現高效呢?素質教育,讓學生全面發(fā)展,更能適應以后的生活;實行新課改,改變舊有的教學方式,改變教師一言堂,改變教師板著臉,嚴苛對待學生,所謂嚴師出高徒。實行新課改就是要改變師生關系,提倡民主的平等的師生關系。實行新課改,以學生為主導,讓教師改變角色,面帶微笑著當主持人;改變以前的題海戰(zhàn)術,減輕學生壓力,包括減少學生作業(yè),促使學生主動學習,現在大多教學都采用導學案方式。而且大多學校都在探索適合自己學生的教學方式。如此種種都體現了教育人為提高教學效果,為學生今后發(fā)展都在不斷探索努力。作為教育人我也在困惑中不斷探索,嘗試,如何才能做高效的教師,讓學生喜歡的教師呢?經過十多年的摸索實踐,本人對高中歷史高效課堂有以下幾點看法及反思:
分層教學:(1)課前學疑前置,學生課前預習,因學生程度不同,所以所提問題程度不同,上課解決這些問題就能滿足不同個體的需要。(2)課中分層提問,把簡單易答的問題留給學習成績不太理想的學生,把概括性難度大,不易解決的問題留給成績好的學生。把聯系現實,標新立異的問題留給思維敏捷的學生。評價的原則是能答多少就多少,盡量給以肯定,贊許的態(tài)度。(3)課后分層布置作業(yè),原則上成績不理想的多面向基礎知識,成績好的在此基礎上適當提高,加大史料的運用提煉概括能力。筆者認為,這樣可以盡可能的解決大班額教學的片面化,實現分層教學。(4)平時分層管理,性格張揚型的要不時壓制,讓其不要驕傲,謙虛做人。性格謙虛,務實的要多鼓勵,多表揚增強自信讓其減輕壓力輕裝上陣。
再現式教學。當前歷史教學窘困,中考只占40分,高考雖100分,但相對于語數外150分,就顯得微不足道了;數理化雖分數比重小,但因理科錄取院校多,就業(yè)門路廣,重理輕文的觀念等等諸如此類,初中到高中歷史一直是副科中的副科,絕大多數學生初中沒打好基礎,高中現在的專題史,學生更是無處著手。而當前的高考側重考查學生閱讀材料,提取材料有效信息,概括綜合材料的歷史素養(yǎng)的能力,這相對以前的高考,對學生的要求更高。如何解除這一局面,在課時有限的情況下,著重就要在提起學生的興趣入手。如何引起興趣,筆者認為,要多采用再現式教學模式。文字,影視材料再現,有可能還能引入學生歷史劇排練再現。再現式教學,情景式教學,讓學生在教師設置的較細膩的歷史場景中融入歷史,體驗歷史,感覺歷史。
做個有文化的教師。再現式教學,不同于以往的總結式教學,不同于教師按教參的設計總結概括式的教學。它要求教師對歷史事件的掌握更細膩,更具體,并且還要有自己獨到的見解,要體現自己的風格、特點。不僅如此,還要求要從過去的歷史事件中聯系現實,讓課堂讓歷史為現在為當下服務。這就要求教師要廣泛的閱讀,不斷思索古今各個事件的聯系,探索事件的真相,并由此提出自己獨到的見解及感悟與學生產生共鳴,讓其思索,讓其去掉浮華回歸本真,這就要求教師要做文化人。
評書式教學。知道一件事,不等于能講清楚一件事,講清楚一件事不等于能講精彩一件事。常想大家都愛聽相聲評書,看百家講壇歷史劇,卻為何不愛學歷史?假期常有培訓,有的講的字字璣珠,句句精彩,很富文采給人美的享受;有的講的風趣幽默,詼諧有度給人輕松愉快的感覺;當然也有史料詳實,學識很豐富,但讓人總想睡覺,不想聽,不愛聽的。怎么讓學生愛聽,多向評書藝術家,相聲藝術家學習,我們也可以采用此辦法,用評書相聲的方式表達表現我們的課堂。先讓學生愛上歷史課。
教無定法,還是教有定法?新課改反思:當下全國都搞新課改,山東杜郎口中學的“10+35”模式,昌樂二中的“271”模式, 兗州一中的“循環(huán)大課堂”模式;江蘇灌南新知學校的“自學·交流”模式;河北圍場天卉中學的“大單元教學”模式及遼寧沈陽立人學校的整體教學系統(tǒng)和“124”模式等等。都強調把課堂還給學生,督促學生自學主動學習,讓教師教學習方法,不再是過去單純的知識灌輸。這一指導思想沒錯,但問題是現在有些學校的模式環(huán)節(jié)太多,不管什么課,學生如何,都要照此模式上,就連音樂體育計算機課都要導學案,況且因為環(huán)節(jié)太多教師每天上課疲于完成環(huán)節(jié),常有教師調侃完成一環(huán)節(jié)不知下一環(huán)節(jié)是什么,整節(jié)課都在為回憶完成環(huán)節(jié)步驟而忙碌。況且怎么做才算是完成環(huán)節(jié),契合歩奏了,比如學生展示,學生上講臺回答問題就算完成環(huán)節(jié),學生在座位上回答就不算,這不成了一刀切,形式主義。過去都說教無定法,現在卻教有定法,一學校一定法,一校長一定法,教師全無自主權。
如何教學生,如何教好學生,如何更高效地教好學生,如何將新舊教學模式結合,讓學生樂學愛學這將是一個永恒的話題,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這是教師的責任,也是教師的職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