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鄉(xiāng)王正玲課堂實錄
故鄉(xiāng)王正玲課堂實錄
故鄉(xiāng)書魯迅先生的作品,那么作者是怎樣描寫故鄉(xiāng)的呢?圍繞故鄉(xiāng)發(fā)生了什么是呢?教師應該詳細講解一下。下面是由學習啦小編整理的故鄉(xiāng)王正玲課堂實錄,一起來看看吧。
故鄉(xiāng)王正玲課堂實錄第一課時
師:上課前先問同學們一個問題:大家喜歡不喜歡讀小說呀?
生(齊):喜歡。
師:能告訴老師,你們是怎樣讀小說的嗎?
(學生紛紛舉手)
生:每讀完一篇小說,我都會不由自覺地回憶小說的故事情節(jié),并把小說中有趣的故事講給同學朋友聽。
師:復述故事情節(jié),既可以鍛煉自己口才,又與別人共同分享閱讀的快樂。好!
生:我在讀小說時,遇到富有哲理的名言警句,就用讀書筆記抄下來,體會句子的含義。
師:注意積累,這種習慣很好。
生:讀完一篇好的小說之后,我常常把自己的感受和心得體會寫出來。
師:把讀和寫結(jié)合起來,對于訓練自己的書面表達能力一定很有幫助吧,怪不得你的作文寫得那么有文采,原來是讀小說的收獲,希望同學們都學習他這種讀小說的方法。
師:既然大家都喜歡讀小說,老師就滿足大家的這種愛好,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學習魯迅1921年寫的一篇小說《故鄉(xiāng)》,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我們不僅要讀通讀懂小說《故鄉(xiāng)》,而且要探討閱讀小說的方法。
師:昨天,安排大家回去預習課文,按照我們的慣例,先來檢查同學的預習情況,哪位同學愿意把你圈劃查注的生字詞讀給同學們聽?
(幾位學生讀各自圈劃查注生字詞,交流自學生字詞學習情況,其過程略)
師:接下來,哪位同學從名、時、地、著、評方面來說說作者及《故鄉(xiāng)》的有關(guān)情況?
生:名:作者是魯迅;原名周樹人,地:浙江省紹興市人,時、評:魯迅是我國現(xiàn)代文學史上偉大的思想家、文學家、革命家,著:他的代表作是小說《阿Q正傳》。
生:本文是作者以他1919年底返回浙江老家搬家時的親身經(jīng)歷為素材創(chuàng)作的小說,作者當時的生活經(jīng)歷、思想狀況以及人生感受,在本文中都有反映。
師: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我,…我…
(學生很不好意思)
生:老師,他是看著教學參考書念的。
(他的同桌說)
師:怎么,學生就不能看教學參考書嗎?什么是教學參考書,它既是教師教的參考書,也是大家學的參考書,因此能主動用教學參考書學習的同學,不但可以,而且應該表揚,當然如果能把教參書上知識變成自己的知識,不用看著讀,那更好。從剛才的交流情況來看,同學們都認真地預習了課文,下面請同學們選擇你喜歡的方式再讀小說《故鄉(xiāng)》全文,整體感知小說的內(nèi)容,邊讀邊完成如下問題:1.想一想,本文的敘事線索是什么?理清小說的結(jié)構(gòu)層次。2.根據(jù)你對對課文內(nèi)容的感受,在課文原標題“故鄉(xiāng)”二字之前,加上修飾性性的詞語,把課文的標題變成“……的故鄉(xiāng)”的形式。
(學生有的默讀、有的小聲讀、有的快速瀏覽課文,邊讀邊劃邊注,給課文自然段編序號,理清小說的結(jié)構(gòu)層次,教師巡視課堂,解決學生的疑問)
師:讀完了,誰來說本文的敘事線索和小說的結(jié)構(gòu)層次?
生:我認為這篇小說是以“我”回故鄉(xiāng)的見聞和感受為線索展開故事情節(jié)的,根據(jù)課文的情節(jié),我把全文分成三個部分,第一部分(從開頭到“搬家到我在謀食的異地去。”)寫的是“我”見到故鄉(xiāng)的復雜心情;第二部分(從“第二日清晨”到“已經(jīng)一掃而空了”)寫“我”回故鄉(xiāng)的見聞與感受。第三部分(從“我們的船向前走”到完)寫“我”懷著深深的失望與痛苦的心情離開故鄉(xiāng)。
(有學生還在舉手)
師:你好像對他的意見不滿意,有不同意見?
生:我同意他劃分的層次,但他對第一部分內(nèi)容的概括不全面,我認為第一部分除了描寫“我”見到故鄉(xiāng)的復雜心情外,主要描寫的是故鄉(xiāng)的蕭條景象, 還交代了“我”回故鄉(xiāng)的目的是搬家;第三部分主要寫的探求人生道路的強烈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