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上冊語文第七課預習導學案
初一上冊語文第七課主要講述了什么?同學們又需要掌握什么知識點?同學們最好提前預習哦。一起來看看學習啦小編整理的初一上冊語文第七課預習導學案,希望對您有用。
初一上冊語文第七課預習導學案第一課時
學習目標
1簡介作者及相關內容,了解作者創(chuàng)作背景。
2反復朗讀課文,品位文章的童真童趣。
3疏通課文脈絡,了解課文結構形式,掌握課文大概內容。
學習重點
目標2、3
方法設計:參照注釋,推斷語義
學法指導
1、在反復朗讀中,咀嚼文言味道。
2、教會學生能抓住重點句子疏通全文內容。
學習過程
預習導學
童年的記憶象廣闊的大海,采擷幾朵浪花,跳躍著律動的節(jié)奏,拍打著輕快的音符,那些隨風飄散上午零零碎碎的感動與懷念,拼組成清晰的畫面,留存在記憶深處。讓我們聆聽經典旋律----羅大佑的《童年》,在音樂聲中揭示課題《幼時9趣》。
(一)自查沈復相關資料。找尋詩、詞、歌、賦中有關童年的經典句子。
(二)自讀課文三遍,完成下列練習。
1、借助工具書,自行掃除生字詞。
2、你能讀出下列句子的節(jié)奏嗎?
(1)見藐小微物,必細察其紋理。故時有物外之趣。
(2)私擬作群鶴舞空。
(3)心之所向,則或千或百果然鶴也。
(4)昂首觀之,項為之強。
(5)作青云白鶴觀。
(6)果如嗬立云端,怡然稱快。
3下列句子你能翻譯嗎?
(1)心之所向,則或千或百果然鶴也。
(2)作青云白鶴觀,果如鶴立云端,怡然稱快
(3)長蹲其身,使與臺齊。
(4)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5)見二蟲斗草間。
(6)捉蛤蟆,鞭數十,驅之別院。
學習研討
(一)導入
(二)自主學習反饋:交流預習成果。
(三)合作探究,品讀欣賞。
1、朗讀第一節(jié),思考:作者說的“物外之趣”指哪些事情?為什么叫“物外之趣”?
2、課文的結構有何特點?
3、請說說作者為什么能從童稚小事中獲得“物外之趣”?
課堂訓練
1、繼續(xù)鞏固預習題。
2、給句中加點的字注音
(1)項為之強
(2)以土礫凸者為邱。
3、將下列句子譯成現代漢語。
(1)見藐小微物,必細察其紋理。
(2)嚇蚊成雷,私擬作群鶴舞空。
延伸拓展
1、初學《幼時記趣》后,你對自己的童年生活有什么感受呢?請用一段話,寫你童年時代的某種生活體驗。(300字左右)
2、解釋下列多義詞
(1)之 時有物外之趣--昂首觀之--
(2)以 徐噴以煙--以蟲草為林--
(3)為 項為之強--以蟲蟻為獸--
(4)其 常蹲其身--神游其中--
初一上冊語文第七課預習導學案第二課時
學習目標
1、具體分析三件趣事,和作者一起回憶天真的童年。尤其體會作者懲罰強暴,同情弱小的純真的童心。
2、認識觀察與想象、聯想的關系。在學會觀察、想象和聯想的基礎上,提高自己的寫作水平。
學習重點
重點分析課文的第二、三件趣事。完成學習目標的1、2。
讓學生娓娓訴說童年生活,感受物外之趣的魅力。
學法指導。
1、童年趣事的材料也許會有許多,在教學中指導學生如何剪裁。
2、文言文距離學生生活久遠,教會學生用學現代文的方法學習文言文。
3、結合自繪插圖讓學生對知識心領神會。
學習過程
檢查舊知 導入新課
(一)、在知曉朗讀節(jié)奏的基礎上,請兩位學生朗讀課文??凑l讀得有文言味道。
(二)、文章回憶了哪三件趣事,請用自己的語言作詳盡敘述。
學習研討
(一)、合作探究 品位鑒賞
1、這三件趣事的安排有沒有一定的順序,可以隨意打亂嗎?
2、你們對哪一件事最感興趣。為什么?
3、結合每一件事,請同學們自行畫簡筆畫。老師也畫。其中第二件事由老師重點分析。以。。。為。。。的句式。作者的觀察與想象、聯想。還有第三件事,老師主要抓住其中的動詞來體會作者的懲罰強暴,同情弱小的思想。
4、一種平常的景象或事物,如果我們能仔細觀察,再通過想象和聯想,會變得美麗而奇特。作者文章中的哪些景象或事物變得美麗而奇特了呢?
5、很多人說“眼睛是窗戶”,老師說“沈復的眼睛是放大鏡,是美容鏡”,你們同意嗎?為什么?請用你們的雙眼仔細觀察教室里的一切,看有無新的發(fā)現。
6、“一切景語皆情語”,毫不起眼的平凡物象,在作者眼里變了,寄予作者怎樣的情感?
(二)、讓學生質疑,做到條條有落實。
課堂訓練
1、本文作者是--代的--,本文選自----
2、本文以記趣為中心,記敘了哪三件事?-- -- --
3、解釋加點的字
(1)私擬作群鶴舞空----
(2)項為之強----
(3)神游其中----
(4)鞭數十----
4、翻譯句子
(1)見藐小微物,必細察其紋理。------------
(2)舌一吐而二蟲盡為所吞--------------
拓展延伸
一、讀下面一則關于“夢”的詩謎,回答問題。
花非花,霧非霧,夜半來,天明去。
來似春潮不多時,去似朝露無覓處。
這首詩運用了----的修辭手法。“花非花,霧非霧”寫了夢的----特點。“夜半來,天明去”點明了夢的----特點。“來似春潮不多時,去似朝露無覓處”寫出了夢的----特點。
二、課內閱讀
1、于土墻凹凸處,花臺小草叢雜處, 常蹲其身,使與臺齊,定目細視。以蟲草為林,以蟲蟻為獸,以土礫凸者為邱,凹者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2,一日,見二蟲斗草間,觀之正濃,忽有龐然大物拔山倒樹而來,蓋一癩蛤蟆也。舌一吐而二蟲盡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覺呀然驚恐;神定,捉蛤蟆,鞭數十,驅之別院。
(1)選文第1段中私擬的自然景物有哪些?--------------------------------
(2)選文第2段,表現作者的情緒變化的語句是-------------------
(3)底1、2段間有什么關系?
(4)作者為什么“捉蛤蟆,鞭數十,驅之別院”,而不將它打死?
(5)生活中,你有過作者描述的類似經歷嗎?請用簡潔的語言寫下來。
初一上冊語文第七課預習導學案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