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高清vr播放在线观看,欧美亚洲精品免费,欧美日韩天堂在线视频,午夜福利小视频

      學習啦>學習方法>通用學習方法>學習方法指導>

      克與千克優(yōu)秀教案設計_《克與千克》教學反思(2)

      時間: 炎婷817 分享

        《克與千克》教案設計篇四

        一、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新知

        1、(出示圖)說一說:哪個輕,哪個重?第一組:一個西瓜和一個氣球。第二組:一只松鼠和一只黑熊。

        生答:氣球輕,西瓜重; 黑熊重,松鼠輕。

        2、掂一掂:一本數(shù)學書和一支鉛筆,讓學生說說有什么樣的感覺。

        3、從剛才的實踐得出結論:物體有輕有重。板書課題。

        二、實踐操作、形成觀念。

        1、出示主題掛圖,引出質(zhì)量單位。

        觀察主題掛圖:

        (1、)請同學們觀察一下,這幅圖畫的是什么?

        (2、)這幅圖中的小朋友和阿姨在說什么?

        生答:一盒餅干110克,一桶豆油5千克。

        (3、)前幾天,老師讓大家廣泛收集、調(diào)查我們?nèi)粘I钪谐R娢锲返馁|(zhì)量,我們現(xiàn)在來交流以下好嗎?

        生答:媽媽買的牙膏是90克,火腿腸一根是45克,我的體重是30千克,一袋大米是25千克……

        師:同學們說了這么多,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嗎?

        生:有的后面帶:“克”,有的后面帶“千克”。

        學生有可能答出: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克和千克單位來表示。

        (4、)在學生說的同時,老師拿出有準備的東西展示。

        2、千克的認識。

        (1、)提問:通過調(diào)查我們知道了一些物品的質(zhì)量,你們知道1千克有多重嗎?找出自己帶來的重1千克的物品,說說你怎么知道這包物品的質(zhì)量是1千克?

        (2)用不同的“方式”體驗1千克的質(zhì)量。

        (3)觀察老師帶來的重1千克的物品,豐富對1千克質(zhì)量的感知。

        (3)估計1千克重的本子大約有幾本?怎么驗證同學們的估計準不準?

        (4)認識各種秤。

        (5)體驗幾千克的質(zhì)量。

        拎拎2千克、3千克重的物品,說說你的感覺。

        (6)估計一疊本子的質(zhì)量。

        3、克的認識

        (1)你們知道1克有多重嗎?出示三樣物品,猜測哪樣東西的質(zhì)量是1克。

        用天平驗證。

        (2)掂一個2分硬幣的質(zhì)量,體驗1克有多重。想一想生活中哪些東西的質(zhì)量大約是1克?

        (3)感受50克、100克、500克有多重。

        (4)估計數(shù)學書的質(zhì)量。

        數(shù)學書和我們剛才掂過的50克、100克、500克哪個比較接近,那么你估計這本數(shù)學書的質(zhì)量是多少?

        4、進率教學

        (1)你覺得克和千克之間有什么關系?學生猜測。

        (2)使用盤秤驗證。一袋鹽重1千克,1袋砂糖重500克,兩袋砂糖正好是1000克,即:1千克。

        得出:1千克=1000克

        5、課中小結:

        生活中什么時候用克作單位比較合適,什么時候用千克作單位比較合適?

        生答:比較輕的用克作單位,比較重的用千克作單位。

        三、鞏固練習,應用拓展

        1、在(  )里填上合適的單位名稱。

        書本P89第4題。

        2、看圖選擇合適的質(zhì)量單位。

        3、老師課前帶來的兩袋東西,哪袋用克作單位,哪袋用千克做單位比較合適?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使學生明確:判斷物體輕重不能簡單地根據(jù)物體所占的空間大小。)

        4、1千克的鐵和1千克的棉花誰重?為什么?

        讓學生在爭辯中明確:兩樣物體的質(zhì)量都是1千克,所以一樣重。

        四、全課總結。

        今天你學習了什么,有什么收獲?

        《克與千克》教案設計篇五

        教學內(nèi)容:人教版二年級下冊第85—87頁。

        教學目標:

        1.在具體生活情境中,使學生初步形成質(zhì)量的概念,認識質(zhì)量單位克和千克。

        2.初步建立1千克和1克的質(zhì)量觀念。知道1千克=1 000克。

        3.使學生了解用秤稱物品的方法。在實際操作中自主選擇合適的秤稱物品。

        4.在建立質(zhì)量觀念的基礎上,培養(yǎng)學生估量物品質(zhì)量的意識。

        教具準備:

        (教師用)多媒體課件,兩袋糖各500克,一袋鹽1千克,彈簧秤,電子秤,天平一袋蘋果1 050克等。

        (學生用)六人一組:一個2分硬幣約1克、兩顆花生米1克、兩袋糖各500克、一袋鹽1千克、天平等。

        教學重點:

        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觀念,知道1千克=1 000克。

        教學難點:

        培養(yǎng)學生的估測意識。

        教學過程:

        一、體驗輕重

        1.指名抱一抱老師,抱一抱同學,說說有什么感受?

        2.猜一猜 師出示一包鹽,一包糖,猜猜是糖重,鹽重,還是一樣重?(生猜)有什么好辦法?

        生:可以用手掂一掂,用秤稱,看包裝袋。出示包裝袋上的質(zhì)量。

        3.學生匯報課外調(diào)查的質(zhì)量情況,師隨機板書。請小朋友觀察板書,發(fā)現(xiàn)了什么?

        生1:都有關克與千克的。生2:還有g、kg的。

        二、出示課題“克與千克”

        1.師說明g和kg分別是克與千克的國際單位符號。

        2.請小朋友用手掂一掂文具盒與數(shù)學書的質(zhì)量,誰重?有什么方法?

        生:用秤稱。師出示課件“各式各樣的秤”說說在那里見過這些秤?要判斷文具盒與數(shù)學書的輕重,選哪種秤比較合適?

        3.出示天平。師簡介天平的構造及使用,學生分小組進行實驗。

        二、動手操作,初步建立質(zhì)量觀念

        (一)感知1克的質(zhì)量

        1.設疑:你知道1克大約有多重嗎?

        (生:其實我們用的一個2分硬幣就大約重1克。)

        2.動手掂掂:說說自己有什么感覺?(學生動手掂量硬幣,感覺1克很輕。)

        3.合作找找:在各組的商品中,有大約重1克的物品嗎?

        生l:一小塊橡皮。

        生2:2粒黃豆。

        生3:1個扣子。

        4.互相說說:你是怎么找到的?

        師:同學們真棒!舉了這么多例子。大家桌上有一些物品,請同學們先掂一掂、估一估有多重,然后用天平稱一稱。

        (二)感受“幾克”、“幾十克”等重量。

        1.師:老師想稱一下物品。(把游標撥回到“0”)游標不夠用,等會兒我們用砝碼來稱。(出示雞蛋)雞蛋放在這邊,大家先猜猜看,雞蛋大約有多重?可以拿起來掂一掂。

        2.生猜:10克。師:這是一個10克的砝碼,放上去,怎樣?(肯定不止10克)生再猜……(不斷調(diào)試)50克。差不多了。我們可以說一個雞蛋大約重50克。

        3.其實,我們身邊很多物品都有把它的重量標出來。今天,每個小朋友都準備了一件物品,下面請大家輪流當小考官,把自己的物品讓組里的小朋友掂一掂、猜一猜,比一比看誰猜得最準確。

        (三)感受1千克的重量

        1.師:請同學們從學具袋中拿出一袋鹽,掂一掂、估一估一袋鹽有多重?

        生1:300克。

        生2:比300克多,好象是350克。

        到底是多少克呢?我們一起來看看質(zhì)量標注:500克。

        師:一袋鹽重500克,那兩袋呢?

        生:1000克。(板書)

        師:請同學們再來掂一掂1000克重的鹽。(學生掂量)

        師:如果我們再來稱一稱這兩袋鹽的重量,用天平合適嗎?

        生:不行!重了。

        師:今天我們還帶來了電子秤,誰知道電子秤的用法?

        (學生介紹。)

        師:來!放進方便袋里稱一稱,看看!有多重?

        生:1千克。(板書)

        師:還是這兩袋鹽,計算得到的是1000克,用秤稱是1千克,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得出:1000克=1千克

        2.說說生活中哪些物體的重量大約是1千克?

        3.練一練1,第88頁 1、2 。

        《克與千克》教學反思

        千克和克是學生第一次接觸的質(zhì)量單位,也是學生日常生活中經(jīng)常要與之打交道的。在這個教學過程中我認為有以下優(yōu)缺點:

        優(yōu)點:

        一、課前準備

        我注重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實際,設計了課前調(diào)查活動:稱一稱自己的體重;到商店里找一找食品上的重量標簽;在家里找一找標有重量的東西;把找到的東西和重量記錄下來,學生在課前就已經(jīng)與克和千克先打了交道,這樣就為下面的教學做好了鋪墊。

        二、動手體驗

        瑞士心理學家皮亞杰說:“活動是認識的基礎,智慧從動手開始。” 學生最能理解的是自己動手實踐感受過的東西??伺c千克這兩個質(zhì)量單位雖然學生在生活中都直接或間接地接觸過,但它不像長度單位那樣直觀,具體,不能靠觀察得到。為此,本節(jié)課重點也就是建立1克、1千克概念過程,我主要立足于讓學生動手體驗感受,讓他們親身經(jīng)歷知識的發(fā)生,發(fā)展全過程。

        在建立1千克的概念時,我把內(nèi)容分層細化,讓學生親手掂一掂100克、500克、兩個500克(1000克)的具體物品。通過掂一掂、比一比、說一說系列活動,充分感受100克、500克、兩個500克(1000克)的實際重量。再利用盤秤驗證出1千克就是1000克。讓學生在動手體驗中,準確建立概念。

        在建立1克的概念時,讓學生掂一掂一個2分的硬幣,充分感受1克的重量,并例舉了生活中許多大約重1克的物品,加深了對克的印象。

        三、實踐操作

        學生們對克和千克的認識如果僅僅停留在“1個2分硬幣重1克”、“兩袋鹽重1千克” 的認識上,是遠遠不夠的。從練習反饋的情況來看,學生對質(zhì)量單位的基本概念以及單位之間的進率和單位換算掌握得都還不錯。但是在對實物的質(zhì)量進行估計時偏差還比較大,填寫單位名稱也有一定程度的錯誤。說明學生還是欠缺生活中的相關經(jīng)驗,還是要多把數(shù)學知識與生活實際聯(lián)系起來。于是,我讓學生將自己熟悉的書包、數(shù)學書、鉛筆盒,先估一估有多重,再用秤稱一稱驗證估計的是否正確。學生通過這些操作,對克與千克的質(zhì)量觀念是越來越清晰,越來越深刻。學生由最初的表象“克很輕”、“1千克有點重”逐步發(fā)展到用彈簧稱稱物品、估測物品、認識物品的質(zhì)量,并漸漸形成了一定的技能,獲得了積極的情感體驗。最后還布置他們課外到超市了解各種物品的質(zhì)量。把我們的數(shù)學小課堂和社會這個大課堂聯(lián)系起來,使學生在實踐中進一步鞏固和升華質(zhì)量概念。

        缺點:

        整節(jié)課的感覺就是前松后緊,在導入上花費的時間太長了,導致后面在認識幾千克上顯得很倉促。學生的活動還需要花工夫設計,還缺少估計方面的練習,如在學生感受1千克詞典的重量以后,以此為參照物讓他們自己去操作,看多少本書的重量也大約1千克,這樣一來學生的活動就不是在老師的牽引下被動地進行,而是自己主動去做,這樣的教學效果會更好。


      看了“克與千克優(yōu)秀教案設計”的還看了:

      1.大學教師教學心得

      2.教師思想?yún)R報工作總結范文

      3.二年級數(shù)學上冊教研組計劃

      4.看云識天氣優(yōu)秀教案設計

      5.教師個人工作鑒定總結

      6.二年級數(shù)學克和千克教案

      1542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