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美術教學活動開展形式
學前教育的一個重要研究領域就是運用美術活動來對幼兒進行教育。幼兒的美術活動能力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需要通過教師設計的有益于幼兒健全人格形成的課程來培養(yǎng)。以下是小編精心收集整理的中班美術教學活動,下面小編就和大家分享,來欣賞一下吧。
中班美術教學活動1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在圓形的基礎上添畫各種物體,使幼兒在添畫過程中知道圓能變成各種有趣的東西。
2、發(fā)展幼兒的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3、培養(yǎng)幼兒動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據(jù)所觀察到得現(xiàn)象大膽地在同伴之間交流。
4、讓幼兒體驗自主、獨立、創(chuàng)造的能力。
5、培養(yǎng)幼兒的技巧和藝術氣質。
活動準備:
1、各種大小不同的畫有圓的作業(yè)紙。
2、由圓變成的物體的各種范例。
3、圓形臉手偶。
活動過程:
1、情景導入引起幼兒興趣
小朋友,今天我們班里來了一位客人,出示手偶,他的名字叫圓圓,圓圓特別喜歡圓的東西,請他來說說他喜歡什么圓圓的東西?手偶說:我喜歡玩圓圓的皮球,愛照圓圓的鏡子,愛吃圓圓的餅干,還會變圓的魔術。什么是變圓的魔術呀?你能變給我們班小朋友變變嗎?
2、表演變圓魔術
小朋友你們知道,圓圓是怎么把紅色的圓變成蘋果的呀?教師引導式的說出在紅色圓上畫上綠色的葉子就變成蘋果了。你們會變嗎?你們會變什么呢?怎么變呢?教師:圓圓,你還會變什么?圓圓:我還會變兩個圓,三個圓,四個圓,許多圓呢。圓圓表演把兩個圓變成了小雞,三個圓變成了小花,四個圓變成了蝴蝶。小朋友,你能把兩個圓,三個圓,四個圓,許多的圓變成什么呢?讓幼兒自由討論,發(fā)揮想象。
3、幼兒操作,教師巡回指導我們今天也來學圓圓變圓的魔術。老師出示為幼兒準備的材料,老師為小朋友準備了各種顏色,各種大小的畫有圓形的紙。請小朋友先想好你想用幾個圓變成什么東西,然后找到你所需要的圓,再把它添畫好。我們小朋友把圓變好后,要告訴老師和小朋友。教師巡回指導:引導幼兒變出和別人不一樣的東西來。幫助能力差的幼兒,鼓勵他大膽添畫圓。
4、評價:鼓勵幼兒大膽的告訴老師和小朋友,你用幾個圓添畫了成了什么東西。
活動延伸:
小朋友,你們除了認識圓還認識什么形狀的圖形?正方形,三角形它們也想讓我們小朋友來變魔術,以后我們請它們都來,變出更多,更美的東西好嗎?
中班美術教學活動2
活動目標:
1、能用簡單的線條,表現(xiàn)人物的各種動態(tài)。
2、懂得簡單速寫的方法,體驗速寫的快樂。
3、培養(yǎng)幼兒動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據(jù)所觀察到得現(xiàn)象大膽地在同伴之間交流。
4、培養(yǎng)幼兒的欣賞能力。
5、培養(yǎng)幼兒的技巧和藝術氣質。
活動準備:
幼兒作畫工具人手一份(記號筆、卡紙)
師作畫工具一份
活動過程:
一、師現(xiàn)場作畫(添畫),逐步出示。
1、師畫圓,引導幼兒:你們看,這是什么?(逐步引導,方法同上)。
人物速寫完成,師提問:他在干什么?(站著)
那里看出來的?(腳)
2、師:好玩嗎?
幼:好玩。
師:那我們一起來畫畫吧。
引導幼兒師生共同手指作畫。
二、了解速寫的概念
速寫:就是用簡單的線條快速地畫出一個簡單的形象。
三、師引導不同動態(tài),幼兒作畫。
1、請一個小朋友上來做動作,下面幼兒觀察動作(手、腳的動作),師示范作畫。
2、師動作,請幼兒提筆作畫。
3、請一幼兒上來動作,下面幼兒作畫。
4、請一家長上來動作,幼兒作畫。
四、作品展示于黑板上,幼兒相互交流。
五、活動結束,師小結、評價。
中班美術教學活動3
活動目標:
1、體會我們都是小巨人,為自己的成長而高興。
2、關注自己各部分的特征,并樂意大膽表達。
3、培養(yǎng)幼兒動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據(jù)所觀察到得現(xiàn)象大膽地在同伴之間交流。
4、讓幼兒體驗自主、獨立、創(chuàng)造的能力。
5、培養(yǎng)幼兒的技巧和藝術氣質。
活動準備:
1、在相同大小的紙張印有藝術家作品:“詩人”(米羅),同一圖像分別為不同的大、中、小三份。
2、鉛畫紙(事先對折,一半再對折)、勾線筆、蠟筆。
3、示范畫。
活動過程:
一、觀察三張畫面,比較大小進行排列。(詩人“米羅”)
會給小人排隊嗎?
小結:紙上的小人就像小朋友一樣,正漸漸長大呢。
二、觀察人物特征,分辨頭、身體和四肢。(教師示范畫)
1、學一學長大的那個孩子,把自己變成一個小巨人。
2、怎樣把自己畫成小巨人?
小結:頭頂天,長長的腿站著地,才是一個頂天立地的小巨人。
3、頭部、身體、腳和手臂分別在哪個地方比較合適?!(教師邊示范要畫的大小和位置邊問是否合適?為什么?)
小結:畫畫時,要把每個部位的位置、大小都想好,頭占紙的一半,身體和腳占一半,手臂、四肢千萬不能長錯位置。
三、操作表現(xiàn)
畫一個大大的自己。
操作要求:
1、在紙上畫個大大的自己,畫出各部分的特征。
2、在每一部分上再添畫某些細節(jié),比如衣服上的紐扣、口袋等。
3、添上漂亮的背景。
四、觀察交流
誰畫出了小巨人?為什么?
小結:頭、身體、四肢都要有,頭頂天、腳站地的,才是真正的小巨人。
活動延伸:
利用平時游戲時間,畫畫小巨人。
中班美術教學活動4
活動目標:
1、能大膽的在竹筒上進行裝飾。
2、體驗創(chuàng)作活動的樂趣。
3、讓幼兒體驗自主、獨立、創(chuàng)造的能力。
4、激發(fā)幼兒感受不同的藝術美,體驗作畫的樂趣。
5、喜歡參加藝術活動,并能大膽地表現(xiàn)自己的情感和體驗。
活動準備:
顏料、筆、竹筒、范例。
活動過程:
1、謎語導入:空心樹,實心芽,千年不結子,年不開花。
師:今天啊,老師要請小朋友來猜一個謎語,小朋友細細的聽好嘍!(幼兒自由猜)
2、出示舊竹子。
師:小朋友真棒。這么快就猜出來了。老師這里啊有一些竹子,你們覺得好看嗎?
“怎么讓它變的好看呢?”(幼兒舉手回答問題)
師:小朋友想了這么多辦法,老師覺的都很好,今天呢我們學習一種新的繪畫方法------竹筒畫,就是在竹筒上話畫畫。
3、出示范例。
師:瞧,好看嗎?你們知道老師用什么辦法來裝飾的嗎?
------我們先來看看這兩個竹筒(點、線、面)
------這幾個竹筒又是怎么裝飾的呢?(風景、房子、春天)
------再來看看這個竹筒又有什么特別的地方呢?(上下對稱)
------還有一個呢?我們看看(色塊)
(欣賞過程中,有區(qū)別的引導幼兒進行比較、觀察)
師總結:哦,原來我們可以用我們畫線描畫的方法用點線面來裝飾,還可以把我們自己喜歡的圖案、風景、關于春天的一些故事畫上去,也可以用對稱、大色塊的方法進行裝飾。
4、幼兒構思作畫,教師觀察指導。
師:如果你來裝飾的話,你打算怎么裝飾呢?(個別幼兒進行簡單回答)
師:我知道每個小朋友都很想去嘗試了,但在小朋友裝飾前,老師有幾個要求:
竹筒畫和在紙上畫畫不同,把它豎起來畫,邊畫邊轉。
在裝飾時,要注意顏色的搭配。
安靜的在自己的座位上畫畫,不要走來走去。
5、作品欣賞。
師:你覺得哪個竹筒裝飾的漂亮?為什么?
6、拓展活動
師:竹子不但可以用來畫畫,還有很多用處,你們知道嗎?我們可以用她來演奏歌曲呢。我們一起來試一試吧。
中班美術教學活動5
活動設計背景
深秋來臨,一片片樹葉往下落,本班孩子撿拾樹葉玩,為了孩子的興趣,我特意設計了本次活動,加深孩子對樹葉的認識和感知,進一步提高孩子的繪畫能力,培養(yǎng)孩子的仔細觀察力和審美情趣。
活動目標
1、認識樹葉的顏色、形狀和特征,培養(yǎng)孩子仔細觀察的能力。
2、學習畫樹葉,提高孩子的繪畫水平。
3、游戲“幫樹媽媽穿衣服”,陶冶孩子的審美情趣,培養(yǎng)孩子關愛樹木的意識。
教學重點、難點
活動重點:學會畫樹葉
活動難點:怎樣幫樹媽媽穿衣服才美麗
活動準備
教師準備:樹葉的實物,課件《美麗的樹葉》,畫有大樹輪廓的圖畫紙
幼兒準備:彩色畫筆
活動過程:
一、激趣導入
讓幼兒聽兒歌《小松樹快長大》進入課堂,教師問:“小樹快長大離不開誰呀?”(樹葉,樹根,樹干)“那大樹的寶寶是誰呀?”(樹葉)今天老師帶領小朋友學畫樹葉好不好呢?
二、觀看樹葉
1、教師出示樹葉:幾種形狀不一的樹葉:楓葉、竹葉、梧桐樹葉、槐樹葉、銀杏樹葉等。
2、讓孩子觀察樹葉的顏色(紅、黃、綠)
3、讓孩子觀察樹葉的形狀(扇形、心形、手掌型……)也可讓孩子意會一下,不需要都說出形狀的名字。
4、讓孩子摸一摸樹葉的構造(葉柄、葉脈、葉片)
5、導入畫樹葉
三、學畫樹葉
1、讓孩子仔細觀察教師示范畫樹葉的步驟
2、孩子學畫,教師巡視指導
3、孩子練習畫樹葉
四、游戲“給樹媽媽穿衣服”
1、教師播放課件《美麗的樹葉》讓孩子觀看樹葉的美麗。
2、大樹因為有了樹葉而美麗,可是寒冷的冬天到了,樹葉都離開了樹媽媽,大樹不再那么好看,而小樹葉多想念自己的媽媽呀!他們都想快快回到媽媽的身邊,請小朋友幫幫他們好嗎?
3、發(fā)給每個孩子一張畫有大樹輪廓的圖畫紙,讓孩子在上面添畫樹葉,可以進行創(chuàng)意性的繪畫,看誰畫得最美麗。
4、作業(yè)展示:評選出好的作品進行鼓勵表揚,把作業(yè)粘貼在好孩子園地上,以供大家觀賞學習。
五、戶外尋樹葉
在音樂聲中領孩子到外面去撿拾樹葉。
教學反思
在《畫樹葉》的活動設計上,我首先考慮到中班孩子注意力不能長久的特點,利用了課件,實物,游戲的方法來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與參與性。在學畫之前,先讓孩子觀察樹葉的顏色和形狀,培養(yǎng)孩子仔細觀察的好習慣,并讓他們摸一摸深化感知樹葉的構造,為孩子的繪畫奠定良好的基礎。在游戲環(huán)節(jié),既調動了孩子的積極性,又陶冶了孩子的審美情趣,同時讓孩子心中有關愛樹木的意識。
本活動教師使用兒童化的語言,讓孩子易接受,富有童趣,師幼配合默契,互動性強,很好地完成了教學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