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個人心得300字
民法典個人心得300字篇1
民法典是市民生活的基本行為準則,是法官裁判民商事案件的基本依據(jù)。翻開歷史的畫卷,從1954年到2017年民法典走過了 漫長的道路,一部“法”的誕生伴隨著 中國社會60多年跌宕起伏的發(fā)展,伴隨著在 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 中國人民“從站起來 富起來到強起來的歷史飛躍”。與人民生活息息相關,以“人民至上 ”絕不動搖,為“人民幸?!北q{護航。
從呱呱墜地到耄耋之年,保障一生無止境。故事的主人公“小明”未出生時,“還是個胎兒的他,也有 繼承 接受贈與等權利”,把胎兒視為具有 民事權利能力的個體?!澳且荒?,小明60歲”,民法典草案人格權編:“自然人生前未表示不同意捐獻的,該自然人死亡后,其配偶 成年子女 父母可以共同決定捐獻,決定捐獻應當采取書面形式。”到“小明”80歲時,民法典草案繼承編:“打印遺囑應當有 兩個以上 見證人在 場見證”,一字一句深含為民本色,“生命至上 ”是民法典從誕生起便與生俱來的溫度,也是“人民至上 ”的最有 力度的說明。
從生活的雞毛蒜皮到人生終身大事,更新服務零距離。從生活 中的充值 “霸座”到結婚登記 夫妻債務等,從細節(jié) 中為人民群眾的“錢袋子”“米袋子”保駕護航,為人民群眾打開幸福之門提供有 力保障。
民法典是一部真正屬于 中國人民的法典,使命是打造公平正義環(huán)境。民法典是市場經濟的基本法,為維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提供了 日常遵循。改革開放以來, 中國經濟社會高速發(fā)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人民的幸福感滿足度不斷加強。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由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fā)展之間的矛盾。社會矛盾變化的過程是 中華民族優(yōu)秀文化驅動下的創(chuàng)新創(chuàng)新,在 這個過程 中,“法”提供了 堅毅的法治保障。
從“小明”懵懂時為游戲充值,再到初入社會時網(wǎng)貸平臺的“利滾利”,再到見義勇為時不慎造成的傷害,再到接到無數(shù)垃圾短信的維權,這些看似生活 中的“小事”,卻記錄了 中國社會發(fā)展的歷程,展現(xiàn)了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fā)展的不斷完善,體現(xiàn)了 中國社會矛盾的轉化過程。在 “小明”生活的點滴 中,是“一枝一葉總關情”的人民情懷,是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成果展現(xiàn)。民法典讓社會更加公平發(fā)展,讓群眾步入幸福安康的生活。
時過境遷,生活變化反映社會發(fā)展,生活進步得益于科技發(fā)展,民法典為 中國創(chuàng)新創(chuàng)新保障開路。民法典也是市場經濟基本法,伴隨著民法典的不斷完善,“集 中力量辦大事”的 中國制度優(yōu)越性不斷顯現(xiàn),“ 中國名片”在 世界范圍的影響力越來越強, 中國車 中國橋 中國路等“ 中國奇跡”,向全世界展示了 中國式的發(fā)展。
改革開放40多年來, 中國人民勤勞和汗水創(chuàng)新了 “ 中國力量”“ 中國精神”“ 中國效率”,一躍而上 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成果來之不易,其 中和諧安定 科學規(guī)范 風清氣正的社會環(huán)境是要害,是社會主義法治建設不斷完善的體現(xiàn),為 中國創(chuàng)新創(chuàng)新提供了 不斷成長壯大的優(yōu)渥環(huán)境?!靶∶鳌钡某砷L記錄 中國法治改革歷程,彰顯“ 中國之治”的力量,一部民法典,一生守護的人民情懷!
民法典個人心得300字篇2
通過民法典我能深深感受到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
立法不公,是最大的不公。《史記·商君列傳》曰: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但在封建王朝統(tǒng)治的兩千多年里,這一直是句空話,并且這句話本身就表示出在立法層面上有“王子”和“庶民”兩個完全不平等的對象,這就是在立法層面上對人民群眾利益的極大侵害。故這句話的用途只能是掩飾封建統(tǒng)治者自身特權,以及安撫不斷被剝削的人民群眾,用現(xiàn)在通俗的話來說就是古代封建統(tǒng)治者們的“法律遮羞布”。而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表決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則不一樣,它在基本規(guī)定第四條中提到:民事主體在民事活動中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這就能看出,它對于法人、非法人組織、自然人等民事主體,一視同仁地給予保護,同等保護,平等保護。
民法典與各級政府相關,與司法機關相關,更與黨政干部及公民個人相關。從政府機關層面上講,保證民法典有效實施,是推進法治政府建設的有力手段,是正確決策、優(yōu)化管理、提高效率的充分保障,這是國家對人民的擔當;從組織層面上講,民法典是謀事、干事的理論源泉,深入學習、全面遵守、帶頭維護,這是黨政干部對群眾的擔當;從個人層面上講,民眾心懷敬畏,遵從平等自愿原則,依法從事民事活動,是公民對社會的擔當?!叭嗣竦氖?,都不是小事”,黨政干部要把調解鄰里糾紛、評判是非對錯那些“清官難斷的家務事”,在民法典中尋出最正確的“解題方法”,用擔當促進社會和諧。
作為我國的第一部“法典”,民法典包含了大到公民的人身權、財產權、人格權,小到霸座、高空拋物諸多具體權益的保護,包羅萬象。作為新時代人民權利的宣言書,要讓民法典“飛入尋常百姓家”,就要在宣傳上“接地氣”。要加強對專業(yè)術語的解讀,用人民群眾易接受、能吸收,聽得懂、用得上的方式和內容進行宣傳。要以需求為導向,群眾需要什么我們就宣傳什么,干部缺什么就學什么、講什么。要以效果為導向,做到生動活潑、形象,要擯棄發(fā)傳單、念法條的生硬宣傳方式,多舉群眾身邊鮮活事例,要創(chuàng)新宣傳方式方法,要將宣傳教育融入到人民群眾日常生活中來,融入到黨員干部干事創(chuàng)業(yè)中來,堅決杜絕“走過場”。
民法典個人心得300字篇3
2020年5月28日,在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以下稱民法典),一經公布,成為全社會關注的焦點和討論的熱點。作為基層干部,就要蹭這個熱點,加強民法典學習宣傳的同時,做人民群眾的知心人、帶頭人和老實人,讓民法典根植于心、篤于行。由于內容太過豐富,難以寫出全部體會,現(xiàn)僅就有關《民法典》方面,深刻領會老師的講課精神,再談些心得體會。
一、民法典的內容:《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被稱為“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是新中國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在法律體系中居于基礎性地位,也是市場經濟的基本法?!吨腥A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共7編、1260條,各編依次為總則、物權、合同、人格權、婚姻家庭、繼承、侵權責任,以及附則。
2020年5月28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橐龇?、繼承法、民法通則、收養(yǎng)法、擔保法、合同法、物權法、侵權責任法、民法總則同時廢止。
二、了解了王晨副委員長關于民法典草案的說明:黃瑞老師在講課中說,編纂民法典一是以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法治建設部署;二是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現(xiàn)實需要;三是推進全面依法治國、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xiàn)代化的重大舉措;四是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推動經濟高質量發(fā)展的客觀要求;五是增進人民福祉、維護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因此,編纂民法典的重大而深遠的意義就很明確了。編纂民法典采取“兩步走”的工作思路進行:第一步,制定民法總則,作為民法典的總則編;第二步,編纂民法典各分編,再與民法總則合并為一部完整的民法典草案。
三、編纂民法典的指導思想:緊緊圍繞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總結實踐經驗,適應時代要求,對我國現(xiàn)行的、制定于不同時期的民法通則、物權法、合同法、擔保法、婚姻法、收養(yǎng)法、繼承法、侵權責任法和人格權方面的民事法律規(guī)范進行全面系統(tǒng)的編訂纂修,形成一部具有中國特色、體現(xiàn)時代特點、反映人民意愿的民法典,為新時代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實現(xiàn)“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提供完備的民事法治保障。
四、編纂民法典的基本原則:一是堅持正確政治方向,二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三是堅持立足國情和實際;四是堅持依法治國與以德治國相結合,五是堅持科學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
五、5.29日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充分認識頒布實施民法典重大意義,依法更好保障人民合法權益”說明黨中央對切實實施民法典十分重視,我們必須好好學習,好好執(zhí)行。
六、我的體會:
1、民法典是新中國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開創(chuàng)了我國法典編纂立法的先河,具有里程碑意義;
2、民法典以人為本更好維護人民權益,人民群眾維護自身權益,有法可依,更加有了安全感。
3、民法典內容廣泛,涉及到人民群眾的方方面面,可以說碰到任何問題都可找民法典解決,這真是我們的福氣啊!
民法典個人心得300字篇4
領導干部要做民法典實施的排頭兵帶頭學好民法典。法律是治國之重器。民法典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新時代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重大成果。實施好民法典,不僅對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發(fā)展思想、保障人民權益、發(fā)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具有重要意義,而且為實現(xiàn)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xiàn)代化注入法治力量。領導干部作為治國理政的骨干力量,是國家治理和社會服務的組織者、參與者和推進者,其法律素質的高低、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強弱,直接決定著其依法治理、依法決策和依法辦事的水平。正因如此,領導干部要堅持先學一步、多學一點、深學一層,帶頭學習好這部“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深刻理解和把握民法典的重大意義、核心要義、重點問題,為運用民法典履職盡責打下堅實基礎,著力做到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切實提高依法決策、依法行政、依法治理、依法辦事的能力,更好地增進人民福祉、維護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
帶頭守好民法典。立法為民,守法護民。民法典體現(xiàn)“民有所呼、法有所應”的精神,7編和附則共1260條,涵蓋方方面面的民生關切,構建起全方位的民事權利保護體系。從一定意義上來看,民法典實施水平和效果,是衡量各級領導干部履行為人民服務宗旨的重要尺度。只有自覺遵守民法典,才能為實現(xiàn)最廣大人民群眾現(xiàn)實利益提供法律保證。村看村、戶看戶,群眾看干部。領導干部要牢固樹立法治思維,增強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自覺性和堅定性,將履行職責、行使職權的一言一行納入到民法典的范圍和界限之內,自覺依照民法典行使權力和權利、履行職責和義務,做到嚴格依法辦事、嚴格依法行政,時時以民法典來規(guī)范自己,事事以民法典約束自己,正確處理好權和法的關系,做到依法用權、秉公用權、廉潔用權,決不侵犯人民群眾享有的合法民事權利,切實尊重和維護群眾的合法權益。
帶頭用好民法典。法律的生命在于實施,法律的權威在于執(zhí)行。民法典在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xiàn)代化中發(fā)揮重要作用,決定領導干部要切實提高依法執(zhí)政、依法行政的水平,用好民法典來保護公民民事權利不受侵犯、促進民事關系和諧有序。通過推動民法典的全面實施,督促領導干部樹牢法治觀念、增強法律意識,形成遇事找法的習慣,培養(yǎng)解決問題靠法的意識和能力。在實施民法典的工作中,善于運用法治方式開展工作,強化民法典在維護群眾權益、調處利益關系中的權威地位,強化民法典在化解社會矛盾、維護和諧穩(wěn)定、發(fā)展市場經濟中的保障作用,真正為了人民、依靠人民來實施民法典,用好民法典來造福人民、保護人民,從而更好保障人民權益,促進社會公平正義,激發(fā)人民群眾新時代干事創(chuàng)業(yè)的動力。
奉法者強則國強,奉法者弱則國弱。領導干部要帶頭弘揚法治精神,帶頭成為民法典的忠實崇尚者、自覺遵守者、堅定捍衛(wèi)者,帶頭把民法典的實施體現(xiàn)到工作的各環(huán)節(jié)和全過程。只有做民法典實施的排頭兵,不斷提高運用法治思維、法治方式解決問題的能力,才能正確調整民事法律關系,更好保護民事主體合法權益,維護社會經濟秩序,保障人民美好生活,發(fā)揮民事法治固根本、穩(wěn)預期、利長遠的作用,為實現(xiàn)“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提供法治保障。
民法典個人心得300字篇5
2020年5月28日,在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通過的《民法典》,一經公布,成為全社會關注的焦點和討論的熱點。作為基層干部,就要蹭這個熱點,加強民法典學習宣傳的同時,做人民群眾的知心人、帶頭人和老實人,讓民法典根植于心、篤于行。
以人民為中心,問計于民、服務于民,做人民群眾的知心人。民法典是一部“社會生活百科全書”,因涉及面廣,涵蓋面深,對每一個人的言行具有很強的約束意義。作為基層干部,是為基層人民群眾服務的,是人民群眾身邊的知心人,一切工作都要以人民為中心開展,始終做到人民群眾在哪里、干部的心就在哪里,人民群眾需要什么、干部就要去想什么,人民群眾盼什么、干部就要干什么。只要時時處處想著人民群眾,急人民群眾之所急,解人民群眾之所憂,化人民群眾之困,人民群眾就會把干部的實干精神藏在心頭、放在嘴上,干群關系就十分融洽,人民群眾就會把干部當親人,有什么心里話都會跟干部講,還處處夸獎干部的好,把干部當成無話不說的親人,大家共同攜手為小康生活齊心奮斗......
民法典個人心得300字篇6
一、對民法的一些認識。
法律是社會的調節(jié)器。任何部門法皆以一定的社會關系之調整為使命,民法也不例外。民法區(qū)別于其他部門法的原因,在于它有自己特殊的調整對象和調整方法。
民法的調整對象是平等主體之間的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人身關系就是人格和身份發(fā)生的社會關系和法律關系。財產關系就是大陸法系的“物權”就是以財產為媒介的社會關系和法律關系。民法的調整方法分為事前調整和事后調整。民法調整在于恢復正常的民事關系。民法的性質。首先民法為權利法,其次,民法為私法,是市民社會的法,是私人社會的憲法。民法的基本原則:當事人在民事活動中地位平等,意思自治的原則,誠實信用的原則,權利不得濫用原則。
民事活動是日常的社會生活,民事社會活動在民法的范圍內活動。而民事活動超出了它的范圍才與行政法和刑法發(fā)生關系。民事活動是最基本的市民社會的活動,可以說民法具有領先性。
民法是私人社會的法,是民間社會的法非權力社會的法,是完全平等的法,是調整民事社會的法。它保護的是私權。因此我認為民法是民眾之法,具有極強的實踐性,植根于民眾的社會生活,來源于民眾的社會實踐,與民眾自身利益息息相關。在諸法之中,與民眾利益關系最緊密者,莫過于民法。
二、學習民法的心得。
學習民法不能只看法條,即使是把《民法通則》及《司法解釋》都背下來也是無濟于事的,民法重要的是在對法條記憶的基礎上對實際問題的解決,即要聯(lián)系實際案例,進行分析才能真正的理解。
學民法,要多做練習,對實際上的案例進行分析,通過這種途徑去理解法條,也就是說在對法條有充足的理解基礎上,再去記憶。
三、民法的展望
展望民法有兩個角度,一是從法本身來看法,二是從法外來看法。進入21世紀的中國民法會怎樣發(fā)展?能否如前面所講,把市民社會放到核心的地位,把權利本位、私法自治突出來,深入人心,這關系到中國法治化的整個進程,也關系到經濟民主化、政治民主化的進程。
從法本身的角度來展望中國民法。改革開放三十多年的成果,對中國的經濟、政治以至倫理確實有巨大的貢獻,而且更多的是開啟了一種民智,提出了一種新的治國理念,即不要貧困落后的社會主義,要讓人民過上富足的生活,過上自由的有尊嚴的生活。雖然這種自由狀態(tài)現(xiàn)在還受到許多約束,但與改革以前相比已是極大的進步。改革開放以后,從民法的制度到理念,我們更多地是從大陸法,包括從歐洲、日本的民法典以及中華民國的民法中借鑒對我們民族發(fā)展、政治經濟改革有益的東西,結合國情,形成如今中國民法的基本狀況。并有了婚姻法、繼承法、收養(yǎng)法、合同法、商標法、專利法、著作權法、公司法、票據(jù)法等諸多民商事立法,再加上05年頒布實施的物權法,當今中國的民法的立法體系不斷的趨于健全。
但是可能我們中國還是需要一般民法典。法典化對于民主國家有著積極的意義。人治的基本原則是“臨事制刑”,即事情出現(xiàn)了才制定法律。而法治必須把規(guī)則預先公開。規(guī)則一旦制定,就不光約束老百姓,同樣也約束立法者和執(zhí)法者,一個國家沒有什么東西比“法”更大。法典就有這樣的功能:把所有的規(guī)則事先制定出來,公之于眾,以此引導人們的行為,保護人們的權益。法典的意義并不僅在于有文字規(guī)范,更重要的是要人們知道有什么制度,知道自己有哪些權利。而它更深遠的意義在于成為一種文化,成為人們的一種習慣和自由,即依法辦事,依法治國。
民法典不是單行法,也不是一般的法,是改革三十多年來法文化的結晶,需要充分的醞釀和準備。一方面是要加快民法典的立法進程,另一方面要對民法典的制定持十分審慎的態(tài)度,因為這畢竟是我國法治化進程中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大事。完全有理由相信,稍微長一點的時間,中國也能搞出一部比較好的民法典。
民法典個人心得300字篇7
2020年5月28日下午,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以高票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從此,我們邁入民法典時代。新編纂的民法典包括總則編 物權編 合同編 人格權編 婚姻家庭編 繼承編和侵權責任編七編。民法典是對過去民事單行法以及司法解釋的傳承繼受和創(chuàng)新發(fā)展,一些與時俱進的新理念也體現(xiàn)在民法典中。民法典的變化還體現(xiàn)在,基于立法嚴謹性的技術要求,對過去民事單行法和司法解釋中表述不夠清楚或者不夠準確的規(guī)定進行了非實質性修正;基于與時俱進的時代要求,對其部分內容進行了實質性修改。非實質性修正主要包括概念使用與語言表述的改變,部分法律條文中個別詞語的改變,句子前后標點符號的改變等。作為我們法律人,不但要關注民法典中的實質性修改,還要關注非實質性修正。下面就民法典中的部分非實質性修正談幾點學習心得:
民法典對過去民事單行法和司法解釋部分法律條文中的“要求”一詞修改為“請求”。立法機關之所以把“要求”一詞修改為“請求”一詞,這說明“要求”和“請求”二詞的含義肯定不一樣,二者有細微的差別?!耙蟆笔侵柑岢鼍唧w愿望或條件,希望得到滿足或實現(xiàn)。而“請求”是指提出要求,希望得到滿足?!罢埱蟆焙刑幱诒粍拥匚坏囊馑迹M麆e人能按自己的意思辦。而“要求”是自己處于主動地位,帶有命令似的口吻。在民法典婚姻家庭編中,除了通過人民法院主張權利用“請求”一詞外,立法機關用的都是“要求”一詞??磥?,在立法者眼里,家事是可以天經地義的“要求”。除了家事外,要么“要求”,要么“請求”。不過有意思的是在民法典繼承編中,“請求”一詞只出現(xiàn)了一次,“要求”一詞一次也沒有出現(xiàn)。
民法典第五百八十五條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一百一十四條中個別語句的表述進行了調整?!吨腥A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一百一十四條中規(guī)定“約定的違約金低于造成的損失的,當事人可以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增加;約定的違約金過分高于造成的損失的,當事人可以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適當減少”。而民法典第五百八十五條規(guī)定“約定的違約金低于造成的損失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可以根據(jù)當事人的請求予以增加;約定的違約金過分高于造成的損失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可以根據(jù)當事人的請求予以適當減少”。合同法第一百一十四條中的“當事人可以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只是表達了當事人有請求的權利,至于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是支持還是不支持當事人的請求這層意思并沒有表達出來。而民法典第五百八十五條中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可以根據(jù)當事人的請求”就表達出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根據(jù)當事人的請求可以支持也可以不支持這層意思來。這前后的變化體現(xiàn)了民法典第五百八十五條表述的更清楚。
以上摘出的只是民法典非實質性修正中的一小部分,個人的理解可能有不到位的地方。民法典的學習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先理解吃透民法典后再運用到實務中去,在實務中成熟運用民法典也需要一個過程。
民法典個人心得300字篇8
民法典正式實施已經進入倒計時狀態(tài)。這在我國的民事司法體系中具有里程碑的意義。那么,民法典的頒布會給婚姻家事領域會帶來什么樣的影響呢?
本部民法典頒布生效以后,訴訟離婚的難度將會進一步增加,法官判離會更加審慎,訴訟周期會變得更長。其中冷靜期的設置,意在讓雙方強化經營的意識,更加冷靜理智的對待婚姻當中的矛盾。筆者提醒大家,遇到婚姻中的小“病”小“傷”不要輕易棄療,要雙方配合、耐心修復婚姻系統(tǒng)的防火墻。
“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婚姻是一場兩人共同成長彼此扶持的旅程,不在于配置多豪華,路線多奇幻,關鍵在互相配合、一致行動、在取經的路上共同戰(zhàn)斗,最終斬妖除魔、修成正果......
改革開放40多年來,中國人民用勤勞和汗水創(chuàng)造了“中國力量”“中國精神”“中國效率”,一躍而上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成果來之不易,其中和諧安定、科學規(guī)范、風清氣正的社會環(huán)境是關鍵,是社會主義法治建設不斷完善的體現(xiàn),為中國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提供了不斷成長壯大的優(yōu)渥環(huán)境?!靶∶鳌钡某砷L記錄中國法治改革歷程,彰顯“中國之治”的力量,一部民法典,一生守護的人民情懷!
民法典個人心得300字篇9
5月28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審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新時代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重大成果。安排這次集體學習,目的是充分認識頒布實施民法典的重大意義,推動民法典實施,以更好推進全面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更好保障人民權益。
各級部門機關、基層組織在工作開展中,要加大對民法典的學習力度,切實提高民法典的相關知識,用心用情的幫助需要的人民群眾,保障人民群眾基本權利不受損害。大家切實抓好以下幾點:一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以黨中央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fā)展思想,想問題、作決策、辦事情、抓落實始終堅持人民至上、緊緊依靠人民、不斷造福人民、牢牢植根人民,得到了人民的衷心擁護和支持。民法典編纂的指導思想、根本原則和立法過程都充分體現(xiàn)了把人民群眾根本利益放在第一位。將人格權獨立成編就是一大亮點。二是符合國情和實際。明確規(guī)定有關基本經濟制度,物權編、合同編草案修改完善擔保物權、__型擔保有關規(guī)定,優(yōu)化營商環(huán)境,為各類民商事活動提供基本遵循。三是堅持依法治國與以德治國相結合。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寫入法典,增加家庭家風建設內容,以法治承載道德觀念,以道德滋養(yǎng)法治精神。四是貫穿兒童優(yōu)先原則,保護婚姻家庭關系和婦女合法權益。
作為基層干部,農村群眾是我們的服務對象,面對著廣大的基層群眾,多數(shù)人文化程度不高,對于民法典的獲取途徑和獲取能力稍弱,我們要加大宣傳力度,讓更多人熟知、掌握,更好的保護自己的自身權力不受侵害。
民法典個人心得300字篇10
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5月28日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向世界宣告著“民法典時代”正式到來。
20_年是不同尋常的一年,突發(fā)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讓中國人民飽受疫情的困擾,在這個萬眾一心度過疫情的時刻,民法典的出臺可謂是為人民打上一針“強心劑”。這是中國歷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目的是全方位、多角度保障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解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fā)展之間的矛盾。這是一部以人民為中心的法典,回應了民生的關鍵問題,具有里程碑意義。
黨和國家先后多次啟動民法制定工作,但因多種原因一直沒能形成一部真正意義上的民法典。黨高度重視民法典編纂工作,將編纂民法典確定為一項重大政治任務和立法任務,經過多年努力,一部完整的民法典在今年的全國人大會議上表決通過,這是一個歷史性的時刻,不僅僅是達成幾代法律人的夙愿,更是對人民的殷切期盼提交了一份圓滿的答卷。
此次民法典以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為目標,總結實踐經驗,適應時代要求,對我國現(xiàn)行的民法通則、物權法、合同法、擔保法、婚姻法、收養(yǎng)法、繼承法、侵權責任法和與此相關的民事法律規(guī)范進行全面系統(tǒng)的編訂纂修,形成一部具有中國特色、體現(xiàn)時代特點、順應時代要求、反映人民意愿的法典,為新時代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實現(xiàn)“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提供完備的民事法治保障。
人格權的獨立成編是此次編篡的亮點,具有極為深遠的意義。早在1986年,我國制定民法通則時就明確規(guī)定了“人格權”。隨著時代的飛速發(fā)展,人格權的定義不斷豐富,隱私權、肖像權、名譽權等受到廣大人民的關注。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大數(shù)據(jù)、互聯(lián)網(wǎng)成了一把雙刃劍,個人隱私收到了前所未有的威脅,信息泄露引發(fā)的電信詐騙,利用互聯(lián)網(wǎng)侵犯公民名譽權等現(xiàn)象層出不窮。法律從誕生那天起就具有滯后性,當現(xiàn)行法律還不能有效應對,民法通則等相關法律還不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人格權保護需要。此次人格權編對生命權、健康權、名譽權、隱私權等民事主體享有的各項人格權進行了明確規(guī)范,這意味著民法典的橫空出世對老百姓來說不僅僅是抵擋傷害的盔甲,更是奮起反抗的武器。讓以人為本真真切切的落實在生活中,為了更好地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把對人格權的保護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此次民法典除了人格權獨立成編之外還回應了一系列社會各界普遍關注的熱點問題??梢哉f,這是一部“社會活動百科全書“,是一部具有中國特色、體現(xiàn)時代特點、反映人民意愿的民法典。
當然民法典的成就有目共睹,但文字的魅力和缺陷總是形影不離的,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部《哈姆雷特》,當民法典制定好后,司法者、執(zhí)法者、守法者對其可能有不同的見解,出臺相應的解釋、與相關法律的銜接就顯得額外的重要,但這只是后話,就把一切交給時間,讓我們一起去見證。
這一部盛世之典不僅僅凝聚著中國人民的共同意志,也寫滿了14億中國人對美好生活的夢想,它不僅是中國的,也是世界的,必將在人類法治文明畫出濃墨重彩的一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