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高清vr播放在线观看,欧美亚洲精品免费,欧美日韩天堂在线视频,午夜福利小视频

      學習啦 > 勵志 > 名言大全 > 格言大全 > 廉政格言小故事

      廉政格言小故事

      時間: 嘉欣883 分享

      廉政格言小故事

        為政重在廉,做人重在誠。古代起就有很多關于廉政的格言警句以及小故事流傳至今,影響廣泛。下面學習啦小編為你分享的是廉政格言小故事的內容,希望你會喜歡!

        廉政格言(精選篇)

        1) 家庭應該是廉政的港灣,而不應該成為腐敗的漩渦。

        2) 黨的事業(yè)重如山,個人名利淡如水。

        3) 行賄受賄惡夢多,清廉做事心不驚。

        4) 從政不忘百姓,掌權不忘廉政;做事不忘公平,為人不忘自重。

        5) 耐不住寂寞毀人品,抗得住誘惑大丈夫。

        6) 許多吻你手的人,也就是砍你手的人。

        7) 廉潔與正直、快樂相伴;貪婪與陰暗、悔恨相隨。

        8) 戒貪,求心安理得;慎行,為正人君子。

        9) 金錢美女不下水,花言巧語不受騙。

        10) 官階有大小可大亦可小,人品有高低求高不就低。

        11) 蒼蠅不叮無縫蛋;腐敗專找貪心人。

        12) 草生峰巔不顯偉岸,松長谷底失高潔。

        13) 大事小事秉公辦事,小節(jié)大節(jié)廉字為節(jié)。

        14) 心底無私天地寬,一生一世不翻船。

        15) 塘中偏有自潔蓮出淤泥不染,世上本無后悔藥三思而后行。

        廉政格言警句(熱門篇)

        1) 取不義財,當心要下臺。

        2) 千金經手過,不沾一文錢。

        3) 勿為名累,勿為利鎖,勿為權迷,勿為欲困。

        4) 金錢美女不下水,花言巧語不受騙。

        5) 污泥不染為尊,清正廉明為貴。

        6) 官勿躁,當權勿暴,當人勿傲。

        7) 名節(jié)源于黨性,腐-敗止于正氣。

        8) 多植荷花塘自清,勤反腐-敗政自明。

        9) 身有正氣,不言自威。

        10) 為政重在廉,做人重在誠;說話重在信,辦事重在實。

        11) 勤奮做事盡公仆之責,

        12) 清白做人守黨員之本。

        13) 把住自己的嘴,清靜如水。

        14) 拴住自己的腿,足不沾灰。

        15) 管住自己的手,甘愿吃虧。

        16) 收住自己的心,無私無畏。

        17) 貪欲是腐-敗的溫床,自律乃廉潔的沃土。

        18) 廉政勤政堂堂正正,秉公為民清清白白。

        19) 勿以官小而不廉,勿以事小而不勤。

        20) 貪欲無度,牢獄自筑。

        廉政格言警句(經典篇)

        1) 廉政準則天天念,心中有條高壓線。

        2) 勿為名累,勿為利鎖,勿為權迷,勿為欲困。

        3) 污泥不染為尊,清正廉明為貴。

        4) 防微杜漸,勿使小節(jié)成大惡;反腐倡廉,常將警鐘鳴心頭。

        5) 貪是腐蝕心靈的毒酒,

        6) 廉是滋補身心的良藥。

        7) 心公官必正,行端官自清。

        8) 常懷為民之心,常聽為民之言,常思為民之策,常興為民之舉,常記為民之托。

        9) 兩袖清風,為黨為民不為私。

        10) 為官以廉為先,為政以勤為基,為民以實為本。

        11) 廉潔奉公處處為群眾著想,艱苦奮斗事事為人民操心。

        12) 高尚的人為廉政找方法,

        13) 墮落的人為腐-敗找借口。

        14) 大節(jié)不可失,小節(jié)不可縱。

        15) 多植荷花塘自清,勤反腐敗政自明。

        16) 反腐莫論事大小,倡廉不在位高低。

        17) 功在勤政,威在律己。

        18) 官多一分廉,民增一分福。

        19) 戒酒戒色戒貪欲,律己律妻律子女。

        20) 勁松立險處,正氣顯人格。

        廉政小故事

        一錢太守

        東漢時,一位叫劉寵的人任會稽太守,他改革弊政,廢除苛捐雜稅,為官司十分清廉。后來他被朝廷調任為大匠之職,臨走,當地百姓主動湊錢來送給即將離開的劉寵,劉寵不受。后來實在盛情難卻,就從中拿了一枚銅錢象征性地收下。他因此而被稱為“一錢太守”。

        毛澤東的廉潔故事

        據主席身邊的警衛(wèi)員回憶,1929年1月,紅四軍下井岡山,迂回于贛南、閩西之間,毛主席行軍,戰(zhàn)士們沿途沒見他騎馬,可部隊中的傷兵、病號、掉隊的戰(zhàn)士們都騎過他的馬。雖說毛主席是前委書記,但他同戰(zhàn)士們同吃一鍋飯,同吃一盆菜,沒有絲毫區(qū)別。 1932年,紅軍打到漳州,警衛(wèi)員住在毛主席那里。一眼看見他腳上穿的黑線襪子,已經洗成又薄又稀的灰色襪子了,主席發(fā)現他盯著他的襪子看,就把腳一伸,說:“這雙襪子還是1929年下井岡山后你替我買的,已經換過兩次襪底了,你看還是好的。不過再不能換襪底子了,襪面也太稀薄,經不起洗了。”主席說著,還有些舍不得的樣子。毛主席行軍中惟一御寒的一條毯子,也不知用了多少年,上面的毛已基本上掉光,差不多是一個麻袋片了。部隊并不是沒有像樣的毛毯,但是他硬是不要。現在想想,那時的毛主席已是紅軍的領導核心,毛主席的廉潔,在當時是少有的。

        以廉為寶

        春秋時,宋國司城子罕清正廉潔,受人愛戴。有人得到一塊寶玉,請人鑒定 后拿去獻給子罕,子罕拒不接受,說:“您以寶石為寶,而我以不貪為寶。如果我接受了您的玉,那我們倆就都失去了自己的寶物。倒不如我們各有其寶呢?

        楊震拒金

        東漢時,楊震在赴任途中經過昌邑時,昌邑縣令王密山來拜訪他,并懷金十斤相贈。楊震說:”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王密沒聽明白楊震的責備之意,說: “天黑,無人知曉。”楊震說:“天知,神知,你知,我知,何謂無知?”王密這才明白過來,大感慚愧,怏怏而去。

        一錢太守

        東漢時,一位叫劉寵的人任會稽太守,他改革弊政,廢除苛捐雜稅,為官司十分清廉。后來他被朝廷調任為大匠之職,臨走,當地百姓主動湊錢來送給即將離開的劉寵 ,劉寵不受。后來實在盛情難卻,就從中拿了一枚銅錢象征性地收下。他因此而被稱為“一錢太守” 。

        吳隱之不懼飲貪泉

        晉代人吳隱之任廣州太守,在廣州城外,見一池泉水名“貪泉” 。當地傳說飲了貪泉之水,便會貪婪成性。他信這些,照飲不誤,飲后還寫了一首詩:“古人云此水,一歃懷千金。試使夷齊飲,終當不易心。”他在任期間,果然廉潔自律,堅持了自己的操守。

        一貧如此

        南宋大臣張浚因與奸相秦檜政見不和,被貶往湖南零陵做地方官。他出發(fā)時,帶了幾箱書隨行,有人誣告他與亂黨有關系,結果被高宗檢查書信和破舊衣物,高宗嘆息道:“想不到張浚貧守到如此地步!”很可憐他,于是派人騎快馬追上張浚,賞賜他黃金三百兩。

        兩袖清風的于謙

        明朝名臣于謙居官清廉。一次,朝廷派他巡察河南。返京時,人們買些當地的絹帕、蘑菇、線香等土特產回京分送朝貴,他沒有接受。同時還寫了一首詩表明心跡:絹帕蘑菇與線香本資民用反為殃。清風兩袖朝天去,免得閭閻(指百姓)話短長。”

        不私一錢

        明朝時,嘉興知府楊繼宗清廉自守,深得民心。一次,一名太監(jiān)經過這里, 向他索要賄賂,他打開府庫,說:“錢都在這兒,隨你來拿,不過你要給我領取庫金的官府印券。”太監(jiān)怏怏走了,回京后,在明英宗面前中傷他。英宗問道:“你說的莫非是不私一錢的太守楊繼宗嗎?”太監(jiān)聽后,再也不敢說楊繼宗的壞話了。

        手好不要錢

        清乾隆進士王杰為人剛直敢言,不附權貴。當時和坤在朝中專權,大臣都不取得罪他。惟王杰每每與其據理力爭。有一次,議政完畢,和坤有意戲弄王杰,拉著他的手說:“好白嫩的手啊!”王杰正顏厲色地回答道:“王杰手雖好,但不能要錢耳!”和坤羞愧而去。

        公孫儀拒收甲魚

        公孫儀是戰(zhàn)國時魯穆公手下的丞相。他特別喜歡吃新鮮甲魚。于是送魚的紛紛上門,但都被公孫儀一一回絕。公孫儀的弟弟對此很不理解。問:"你素來喜吃甲魚,為何別人好心送來,你卻不收呢?"公孫儀說:"正因為我喜歡吃甲魚,所以才不能收。吃幾條甲魚固然微不足道,但倘若我經常收別人的禮品,那就要落個受賄的壞名聲,到頭來連丞相的官位也會丟掉。到那時,為兄再愛吃甲魚,恐怕也吃不成了?,F在我不收別人的魚,倒還可以安穩(wěn)地做丞相,多吃幾年我愛吃的甲魚。"


      看了廉政格言小故事還會看:

      1.68個經典勵志小故事大道理

      2.2016經典勵志小故事大道理

      3.2016幽默勵志小故事大道理

      4.10個名人名言的故事

      5.校園廉潔演講稿3篇

      1948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