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化遺產福建土樓的資料
世界文化遺產福建土樓的資料
福建土樓,因其大多數為福建客家人所建,故又稱"客家土樓"。大家平時會關注世界文化遺產福建土樓的資料嗎?關于世界文化遺產福建土樓的資料你又知道多少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世界文化遺產福建土樓的資料,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世界文化遺產福建土樓歷史沿革
形成階段
宋元時期(公元11世紀~13世紀),是福建土樓的形成階段。早期土樓規(guī)模較小,結構較簡單,大多沒有石砌墻基,裝飾也較粗糙,形式基本為正方形、長方形。關于最古老的土樓,最早記載"土樓"的文獻是《重修虔臺志》。
發(fā)展階段
明代(14世紀末開始至17世紀初),隨著經濟、文化的發(fā)展,居民愈益重視教育,置學館,設書院,勸民入學,漸成風氣。通過科舉致仕不斷涌現。這些發(fā)跡官宦之家,大興土木,按中原通都大邑的建筑規(guī)制興建土樓,建筑形式漸趨考究,功能也向多樣化發(fā)展,標志著福建土樓進入發(fā)展階段。
鼎盛階段
17世紀中葉至20世紀上半葉(清代、民國),該地區(qū)條絲煙、茶葉等加工業(yè)蓬勃興起,銷往全國及東南亞各國。隨著經濟的發(fā)展和對生態(tài)環(huán)境認識的提高,居民對住宅的要求更加迫切,提出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由于人口的增長,為維護家族的共同利益,勢必建造更大規(guī)模的樓房,讓眾多的宗親幾十人或幾百人聚族而居。以適應家族的興旺,居住的安全。于是便建造了殿堂式的土圍樓以及方形、圓形等豐富多姿的土樓。其特點為規(guī)模宏大、類型多樣、工藝精湛、裝飾華麗等等。在晚期,外來文化影響在部分土樓的建造中并得到了一定的反映,這便是福建土樓的鼎盛階段。
延續(xù)階段
20世紀五十年代以后,當地居民仍大量建造土樓,一直延續(xù)至今。這時期,土樓建筑比較注重實用性,結構簡練,缺少華麗的裝飾。是福建土樓的延續(xù)階段。[5]
世界文化遺產福建土樓建筑特色
外形
福建土樓是以土作墻而建造起來的集體建筑,呈圓形、半圓形、方形、四角形、五角形、交椅形、畚箕形等,各具特色。土樓最早時是方形,有宮殿式、府第式、體態(tài)不一,不但奇特,而且富于神秘感,堅實牢固。樓中堆積糧食、飼養(yǎng)牲畜、有水井。若需御敵,只需將大門一關,幾名青壯年守護大門,土樓則像堅強的大堡壘,婦孺老幼盡可高枕無憂。由于方形土樓具有方向性、四角較陰暗,通風采光有別,所以客家人又設計出通風采光良好的圓土樓?,F存的土樓中,以圓形的最引人注目,當地人稱之為圓樓或圓寨。
作用
福建土樓屬于集體性建筑,其最大的特點在于其造型大,無論從遠處還是走到跟前,土樓都以其龐大的單體式建筑令人震驚,其體積之大,堪稱民居之最。在我們參觀的土樓中最普通的圓樓,其直徑大約為50余米,三、四層樓的高度,共有百余間住房,可住三、四十戶人家,可容納二三百人。而大型圓樓直徑可達七八十米,高五六層,內有四五百間住房,可住七八百人。從土樓這種民居建筑方式體現了客家人聚族而居的民俗風情。
從歷史學及建筑學的研究來看,土樓的建筑方式是出于族群安全而采取的一種自衛(wèi)式的居住樣式。在當時外有倭寇入侵,內有年年內戰(zhàn)的情勢之下,舉族遷移的客家人不遠千里來到他鄉(xiāng),選擇了這種既有利于家族團聚,又能防御戰(zhàn)爭的建筑方式。同一個祖先的子孫們在一幢土樓里形成一個獨立的社會,共存共榮,共亡共辱。所以御外凝內大概是土樓最恰當的歸納。
材質
福建土樓的墻壁,下厚上薄,厚處有的竟達1.5米。夯筑時,先在墻基挖出又深又大的墻溝,夯實在,埋入大石為基,然后用石塊和灰漿砌筑起墻基。接著就用夾墻板夯筑墻壁。土墻的原料以當地粘質紅土為主,摻入適量的小石子和石灰,經反復搗碎,拌勻,做成俗稱的"熟土"。一些關鍵部位還要摻入適量糯米飯,紅糖,以增加其粘性。夯筑時,要往土墻中間埋入杉木枝條或竹片為"墻骨",以增加其拉力。就這樣,經過反復的夯筑,便筑起了有如鋼筋混凝土般的土墻,再加上外面抹了一層防風雨剝蝕的石灰,因而堅固異常,具有良好的防風,抗震能力。
布局
圓樓是當地土樓群中最具特色的建筑,一般它以一個圓心出發(fā),依照不同的半徑,一層層向外展開,如同湖中的水波,環(huán)環(huán)相套,非常壯觀。其最中心處為家族祠院,向外依次為祖堂、圍廊,最外一環(huán)住人。整個土樓房間大小一致,面積約十平方米左右,使用共同的樓梯,各家?guī)缀鯚o秘密可言。
土樓結構有多種類型,其中一種是內部有上、中、下三堂沿中心軸線縱深排列的三堂制,在這樣的土樓內,一般下堂為出入口,放在最前邊;中堂居于中心,是家族聚會、迎賓待客的地方;上堂居于最里邊,是供奉祖先牌位的地方。除了結構上的獨特外,土樓內部窗臺、門廊、檐角等也極盡華麗精巧,實為中國民居建筑中的"奇葩"。[1]
世界文化遺產福建土樓景觀特征
世界獨具特色的大型民居建筑,遵循了"天人合一"的東方哲學理念,就地取材,選址或依山就勢、或沿循溪流,建筑風格古樸粗獷,形式優(yōu)美奇特,尺度適當,功能齊全實用,與青山、綠水、田園風光相得益彰,組成了適宜的人居環(huán)境以及人與自然和諧統一的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