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夏至秋分冬至是什么意思
春分夏至秋分冬至是什么意思
相信大家了解過二十四節(jié)氣,而春分、夏至、秋分和冬至分別是其中的一個節(jié)氣,那么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分別是什么意思呢?下面是小編給大家?guī)淼拇悍窒闹燎锓侄潦鞘裁匆馑迹怨┐蠹覅⒖?
春分的意思
春分通常特指太陽視黃經位于0°的時刻,在每年農歷二月十五日前后(公歷約為3月20日~21日期間)。
在時間段上也指太陽位于 黃經0°和15°之間的位置,即從春分日起至清明日前的時段,公歷則大約是3月20日至4月5日之間。
春分地球現象
春分時,太陽直射點在 赤道上,此后太陽直射點繼續(xù)北移,故春分也稱升分。
春分時,從理論上說,全球絕大部分地區(qū) 晝夜等長(參見晨昏蒙影),北極點( 北緯90°)與 南極點( 南緯90°)附近可以觀測到“ 太陽整日在 地平線上轉圈”的特殊現象。春分之后,北半球各地晝長夜短(一日中 白晝長于 黑夜),南半球各地晝短夜長(白晝短于黑夜)。
春分之后,北極附近開始 極晝,范圍漸大;南極附近極晝結束, 極夜開始,范圍漸大。
夏至的意思
夏至是二十四節(jié)氣之一,在每年公歷6月21日或22日。夏至這天,太陽運行至黃經90度(夏至點,目前處在雙子座),太陽直射地面的位置到達一年的最北端,幾乎直射北回歸線,此時,北半球各地的白晝時間達到全年最長。對于北回歸線及其以北的地區(qū)來說,夏至日也是一年中正午太陽高度最高的一天。在北京地區(qū),夏至日白晝可長達15小時,正午太陽高度高達73°32′。這一天北半球得到的太陽輻射最多,比南半球多了將近一倍。
天文專家稱,夏至是太陽的轉折點,這天過后它將走“回頭路”,陽光直射點開始從北回歸線逐漸向南移動,北半球白晝開始逐漸變短。夏至日過后,北回歸線及其以北的地區(qū),正午太陽高度角也開始逐日降低。同時,夏至到來后,夜空星象也逐漸變成夏季星空。
秋分的意思
秋分(autumnal equinox),農歷二十四節(jié)氣中的第十六個節(jié)氣,時間一般為每年的9月23日或24日。太陽在這一天到達黃經180度,直射地球赤道,因此這一天24小時晝夜均分,各12小時,全球無極晝極夜現象。秋分之后,太陽直射點繼續(xù)南移,故秋分也稱降分。2016年11月30日,中國“二十四節(jié)氣”正式列入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秋分之“分”為“半”之意,我國古籍《春秋繁露、陰陽出入上下篇》中說:“秋分者,陰陽相半也,故晝夜均而寒暑平?!薄扒锓帧钡囊馑加卸?/p>
一是太陽在這一天到達黃經180度,直射地球赤道,因此這一天一天24小時晝夜均分,各12小時;全球無極晝極夜現象。秋分之后,北極附近極夜范圍漸大,南極附近極晝范圍漸大。
二是按我國古代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為四季開始的季節(jié)劃分法,秋分日居秋季90天之中,平分了秋季。
冬至的意思
冬至(Winter Solstice),是中國農歷中一個重要的節(jié)氣,也是中華民族的一個傳統(tǒng)節(jié)日,冬至俗稱“冬節(jié)”、“長至節(jié)”、“亞歲”等。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時代,中國就已經用土圭觀測太陽,測定出了冬至,它是二十四節(jié)氣中最早制訂出的一個,時間在每年的公歷12月21日至23日之間。冬至這天,太陽直射地面的位置到達一年的最南端,幾乎直射南回歸線(南緯23°26')。這一天北半球得到的陽光最少,比南半球少了50%。北半球的白晝達到最短,且越往北白晝越短。冬至過后,夜空星象完全換成冬季星空,而且從今天開始“進九”。而此時南半球正值酷熱的盛夏。比較常見的是,在中國北方有冬至吃餃子的風俗。俗話說:“冬至到,吃水餃。”而南方則是吃湯圓,當然也有例外,如在山東滕州、曲阜、鄒城,冬至習慣叫做數九,流行過數九當天喝羊肉湯的習俗,寓意驅除寒冷之意。各地食俗不同,但吃水餃最為常見。
立春
二十四節(jié)氣之首,也寓意著春天的開始,萬物生長。
雨水
雨水節(jié)氣標示著降雨開始。
驚蟄
代表著天氣回暖,春雷始鳴。萬物冒地而出,生機勃勃。
春分
春分在氣候上的特征尤為明顯,這時節(jié)天氣暖和、雨水充沛、春和日麗。
清明
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這個時節(jié)陽光明媚、樹木生長、生機勃勃。
谷雨
春雨貴如油。這個時節(jié)降水明顯增加,更好地促進了農作物的生長。
立夏
立夏標志著夏天的來臨,炎暑降至。暴雨變多,農作物進入旺盛生長的階段。
小滿
這是一個反映降水的節(jié)氣,意味著降水量大幅增加,農作物開始飽滿。
芒種
這個時節(jié)天氣炎熱,已經進入典型的夏季。
夏至
一年中正午太陽高度最高的一天。北半球白晝時間達到全年最長。
小暑
盛夏正式開始。天氣開始炎熱,暴雨暴雷多的時節(jié)。
大暑
這個時節(jié)天氣極為炎熱。一年中最熱的節(jié)氣。暴雷,臺風多發(fā)。
立秋
立秋表示開始進入秋季,但天氣依然炎熱,還未開始涼爽。
處暑
處暑意味著出暑??釤犭y熬的天氣到了尾聲。
白露
白露是反映自然界寒氣增長的節(jié)氣。早晚的溫差開始變大。
秋分
時至秋分,暑熱已消,我國各地區(qū)的白天時間開始變短。
寒露
進入寒露,冷空氣南下,晝夜溫差較大。
霜降
這個時節(jié)氣溫驟降、晝夜溫差加大。
立冬
意味著冬天的開始,萬物進入休養(yǎng)、收藏狀態(tài)。
小雪
小雪節(jié)氣的到來,意味著天氣會越來越冷、降水量漸增。
大雪
進入大雪,氣溫顯著下降、降水量增多。
冬至
冬至也是中國民間的傳統(tǒng)節(jié)日。在中國,有南方祭祖,北方吃水餃的習俗。
小寒
有天氣寒冷但還沒有到極點的意思。
大寒
意味著天氣寒冷到極致。但是大寒過后,也就意味著春天不遠了。
起源
二十四節(jié)氣起源于黃河流域,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長期的積累以及智慧的結晶。我國的古人很早開始就探索宇宙的奧秘,并由此演繹出了一套完整深奧的觀星文化。。二十四節(jié)氣則是根據斗轉星移制定,北斗七星循環(huán)旋轉,這斗轉星移與季節(jié)變換有著密切的關系。
內容
二十四節(jié)氣包括: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合稱為“二十四節(jié)氣”。也有人為其創(chuàng)作了記憶口訣: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每月兩節(jié)不變更,最多相差一兩天。上半年來六、廿一,下半年來八、廿三。
發(fā)展
在漫長的農耕社會中,二十四節(jié)氣發(fā)揮著重要作用,擁有豐富的文化內涵。諸如立春、冬至、清明等一些節(jié)氣既是自然節(jié)氣也是民間重要節(jié)日。其與天干地支以及八卦等是聯(lián)系在一起的,屬同一系統(tǒng),有著久遠的歷史源頭。在早期觀象授時時代,農事周期就是慶典周期,有些節(jié)氣也就是節(jié)日。雖然此后由于在歷史發(fā)展中陰陽合歷歷法的推廣,節(jié)氣與節(jié)日發(fā)生了分離,但許多節(jié)氣仍舊被作為節(jié)日保留了下來。
影響
從歷史上看,二十四節(jié)氣早就跨出國門,走向了世界,影響到朝鮮半島、日本、東南亞。人民依然在傳承、弘揚著二十四節(jié)氣及其附著的文化,充分表明了它的文化價值。
為了便于大家熟記,人們還編成了膾炙人口的《二十四節(jié)氣歌》: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這首歌總共四行,每一行描寫一個季節(jié),依次是春、夏、秋、冬,每個季節(jié)各分六個節(jié)氣,因而被稱為二十四節(jié)氣歌。
立春吃春卷:“立春”是二十四節(jié)氣之首。過去立春的早上人們都要吃一根春卷。
雨水吃龍須餅:雨水節(jié)氣中的最后幾天就是民間所說的“二月二,龍?zhí)ь^”,人們吃龍須餅懷念大旱中因憫農降雨而被罰壓在山下的天龍。
驚蟄吃驢打滾:驚蟄過后,大地復蘇,陽氣上升。俗話講:“驚蟄過,百蟲蘇?!鼻帻埞?jié)里,民間流行著許多驅毒的活動。人們吃驢打滾寓意“害蟲死,人翻身”。
春分夏至秋分冬至是什么意思相關文章:
★ 春分知識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