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為什么不是法定假日
冬至時間一般在每年的陽歷12月22日或者23日之間,是中國農歷中一個重要的節(jié)氣,也是中華民族一個古老的傳統(tǒng)節(jié)日。那么你知道冬至為什么不是法定假日嗎?下面小編就來解答一下大家的疑問。
冬至為什么不是法定假日
古代冬至是很重要的節(jié)氣,同時也是節(jié)日。
《太平御覽》記載:“冬至始,人主與群臣左右從樂五日,天下之眾,亦家家從樂五日,以迎日至之禮?!?/p>
古人對待冬至節(jié)氣又是放假,又是狂歡,為什么現(xiàn)代人卻過的很平淡呢?
一方面,和社會高速發(fā)展,民俗文化傳播淡薄有關;另一方面,則和“封建迷信”有關!
相傳,在冬至這一天,陰陽交割,農事終結,萬物亡寂,生機禁閉,大自然的一切都處于由死轉生的微妙節(jié)點上。這也頗為符合農耕莊稼的特點。因此,古人對于“冬至”本身,其實是抱有畏懼之心的,冬至前后,理應放下工作,休養(yǎng)生息。
漢朝時這樣記載:“百官絕事,不聽政,擇吉辰而后省事!”
冬至吃什么食物
1.北方人冬至吃什么
過去老北京有“冬至餛飩夏至面”的說法。餃子餛飩這類象征團圓的食物可謂冬至餐桌上的首選。那么冬至吃餃子餛飩是怎么來的呢?相傳漢朝時,北方匈奴經常騷擾邊疆,百姓不得安寧。當時匈奴部落中有渾氏和屯氏兩個首領,十分兇殘。百姓對其恨之入骨,于是用肉餡包成角兒,取“渾”與“屯”之音,呼作“餛飩”。恨以食之,并求平息戰(zhàn)亂,能過上太平日子。因最初制成餛飩是在冬至這一天,在冬至這天家家戶戶吃餛飩。
2.南方人冬至吃什么
民間有“吃了湯圓大一歲”的說法。冬至吃湯圓,在江南尤為盛行。湯圓也稱“湯團”,冬至吃湯團又叫“冬至團”?!岸翀F”可以用來祭祖,也可用于互贈親朋。舊時上海人最講究吃湯團。他們在家宴上嘗新釀的甜白酒、花糕和糯米粉圓,然后用肉塊壘于盤中祭祖。在南方一些地方,有冬至之夜全家歡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飯的習俗。相傳,共工氏有不才子,作惡多端,死于冬至這一天,死后變成疫鬼,繼續(xù)殘害百姓。但是,這個疫鬼最怕赤豆,于是,人們就在冬至這一天煮吃赤豆飯,用以驅避疫鬼,防災祛病。
古代冬至的習俗
在古代,冬至這一天還要舉行“隆師”活動。隆有“尊崇”的意思,“隆師”就是敬師、拜師。到了冬至這一天,塾師先要率領學生給孔圣人拜壽,然后弟子拜先生,窗友交拜。
民間還流行填九九消寒圖以供消遣。九九消寒圖通常是一幅雙鉤描紅書法,上有繁的“庭前垂柳珍重待春風”九字,每字九劃,共八十一劃,從冬至開始每天按照筆劃順序填充一個筆劃,每過一九填充好一個字,直到九九之后春回大地,一幅九九消寒圖才算大功告成。
現(xiàn)在冬至都沒有古代時候那么多習俗了,但是中國人的講究還是抹不去的記憶。
冬至養(yǎng)生小常識
運動:動中求靜
冬至起,自然界的陽氣開始上升,我們體內的陽氣如何升發(fā)呢?“動則生陽、靜則生陰”。通過合理的運動就可以幫助我們升發(fā)體內的陽氣,但是過度的升發(fā)陽氣就會耗散真元反而不合冬季蟄藏的養(yǎng)生道理了。冬季運動,首先要避免寒邪的侵襲,其次運動量不宜過大,要在動中求靜,以臻安身靜體、氣定神閑的境界。八段錦、太極拳等平和的運動都是很好的選擇。
飲食:補充津液
另外還需要注意,冬至日不可吃太過辛辣刺激的食品,過食辛辣只可生陽動火,導致內熱積聚,郁熱上沖。過食羊肉、狗肉等肥甘厚味,易導致飲食不化,聚濕生痰。北方在補充熱性食物的同時,也得吃一些補充津液的食物,如荸薺、藕、梨、蘿卜、白菜等。
養(yǎng)心:寬厚暢達
養(yǎng)生也要重點養(yǎng)心,要養(yǎng)生先養(yǎng)善良、寬厚之心,心底寬自無憂。保持精神暢達樂觀,不為瑣事勞神,不要強求名利、患得患失。兒女要對老人噓寒問暖,使老年人在精神上得到保養(yǎng)。
冬至,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晝最短的一天,也是冬令進補的重要時間節(jié)點??撞A醫(yī)館掌門人孔令謙介紹,從中醫(yī)陰陽理論說,冬至是陰氣盛極而轉衰,陽氣開始萌芽的時候,陰陽轉化,在運動中構成了自然界與人體的平衡與和諧,養(yǎng)生也要順應此規(guī)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