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jié)的傳統(tǒng)習俗有哪些
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清明節(jié)是我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距今已經有兩千五百多年的歷史了。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清明節(jié)的傳統(tǒng)習俗有哪些 ,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清明節(jié)的傳統(tǒng)習俗有哪些
清明節(jié)是我國歷史最綿長的一個傳統(tǒng)節(jié)日,距今已經有幾千年的歷史足跡了。清明節(jié)的習俗是豐富有趣的,除了講究禁火、掃墓,還有踏青、蕩秋千、蹴鞠、打馬球、插柳等一系列風俗體育活動。相傳這是因為清明節(jié)要寒食禁火,為了防止寒食冷餐傷身,所以大家來參加一些體育活動,以鍛煉身體。
清明節(jié)傳統(tǒng)習俗:掃墓祭祖
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說的就是清明掃墓的悲涼心情。中國歷史上,寒食禁火,祭奠先人,早已蔚為習俗。唐朝之后,寒食節(jié)逐漸被淡忘,但是清明節(jié)掃墓祭祖的習俗則一直流傳下來,成了此后持續(xù)不斷的節(jié)俗傳統(tǒng)。唐朝大詩人白居易《寒食野望吟》詩云:"烏啼鵲噪昏喬木,清明寒食誰家哭?風吹曠野紙錢飛,古墓累累春草綠。棠梨花映白楊樹,盡是生死離別處。冥漠重泉哭不聞,蕭蕭暮雨人歸去。"掃墓時人們多會在墓前放一束鮮花,以表對先人的尊敬。
清明節(jié)傳統(tǒng)習俗:插柳
清明節(jié)時,家家戶戶都會在門戶下壓一根六條。專家介紹說,清明插柳習俗,其來源普遍存在三種說法。天津市天文學會理事趙之珩介紹,據(jù)說,插柳的風俗,是為了清明與柳紀念“教民稼穡”的農事祖師神農氏的。有的地方,人們把柳枝插在屋檐下,以預報天氣,古諺有“柳條青,雨蒙蒙;柳條干,晴了天”的說法。楊柳有強大的生命力,俗話說:“有心栽花花不發(fā),無心插柳柳成蔭?!绷鴹l插土就活,插到哪里,活到哪里,年年插柳,處處成蔭。還有一種說法,說清明節(jié)是鬼節(jié),帶柳條可以驅鬼。
清明經典詩句盤點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途中寒食》
(唐)宋之問
馬上逢寒食,途中屬暮春。
可憐江浦望,不見洛橋人。
北極懷明主,南溟作逐臣。
故園腸斷處,日夜柳條新。
《寒食》
(唐)韓翃
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
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
《閭門即事》
(唐)張繼
耕夫召募愛樓船,春草青青萬項田;
試上吳門窺郡郭,清明幾處有新煙。
《清明》
(宋)王禹俏
無花無酒過清明,興味蕭然似野僧。
昨日鄰家乞新火,曉窗分與讀書燈。
《蘇堤清明即事》
(宋)吳惟信
梨花風起正清明,游子尋春半出城。
日暮笙歌收拾去,萬株楊柳屬流鶯。
《寒食上冢》
逕直夫何細!橋??擅夥?
遠山楓外淡,破屋麥邊孤。
宿草春風又,新阡去歲無。
梨花自寒食,進節(jié)只愁余。
2024年清明節(jié)高速免費規(guī)定
2024清明節(jié)放假是4月4日至4月6日三天時間,所以高速免費時間也是三天,免費時間為4月4日0:00~4月6日24:00。
《重大節(jié)假日免收小型客車通行費實施方案》規(guī)定,免費通行的時間范圍為春節(jié)、清明節(jié)、勞動節(jié)、國慶節(jié)等四個國家法定節(jié)假日,以及當年國務院辦公廳文件確定的上述法定節(jié)假日連休日。免費時段從節(jié)假日第一天00:00開始,節(jié)假日最后一天24:00結束。
清明節(jié)加班工資怎么算
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法定休假日安排勞動者工作的,支付不低于工資的300%的工資報酬。
4月4日(算法定休假日)
用人單位在4月4日安排勞動者工作的,應支付不低于勞動者本人正常工作時間工資3倍的加班工資。
計算公式
三倍日工資=加班工資的計算基數(shù)÷21.75×300%
每小時加班工資=日加班工資÷8
清明節(jié)有哪些風俗
1、踏青
踏青又叫做春游、古時候叫做探春、尋找春等,清明期間正是春風得意、春意盎然的時節(jié),萬物萌動之時,自然界到處呈現(xiàn)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所以這時候外出踏春早就已成為風俗。
2、掃墓祭祖
清明節(jié)是中華民族最隆重盛大的祭祖大節(jié),屬于禮敬祖先、慎終追遠的一種文化傳統(tǒng)節(jié)日。按照習俗,這一天一家人都會去已故親人墳前掃墓,掃墓時首先整修墳墓,其做法主要是清除雜草,培添新土,然后叩頭行禮祭拜。這種行為一方面表達祭祀者對先人的孝敬和關懷,另一方面,在古人的信仰里,祖先的墳墓和子孫后代的興衰福禍有莫大的關系,掃墓也是為了讓已故的先人保佑后人。
3、吃青團
在我國部分南方地區(qū),清明節(jié)時有吃青團的習俗,青團又稱清明餅、棉菜饃糍、茨殼粿、清明粑、艾葉粑粑、艾糍、清明果,是由新鮮艾葉加糯米粉加工制作而成的一種食物,并且青團還是江南地區(qū)一帶人用來祭祀祖先的必備食品。
4、插柳
清明節(jié)是楊柳發(fā)芽抽綠的時間,所以民間就有清明節(jié)折柳、戴柳、插柳的習俗。有專家認為,插柳的風俗,是為了紀念“教民稼穡”的農事祖師神農氏的。有的地方,人們把柳枝插在屋檐下,以預報天氣,古諺有“柳條青,雨蒙蒙;柳條干,晴了天”的說法。
5、放風箏
清明節(jié)還有放風箏這一習俗,人們不僅白天放,夜間也放。夜里在風箏下或風穩(wěn)拉線上掛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燈籠,像閃爍的明星,被稱為“神燈”。過去,有的人把風箏放上藍天后,便剪斷牽線,任憑清風把它們送往天涯海角,據(jù)說這樣能除病消災,給自己帶來好運。
關于清明節(jié)氣的農諺
(1)清明不拆絮,到老沒成器。
寓意:到了清明,春這個季節(jié)已經過了大半,夏天在逐漸地到來,棉被、棉衣褲需要拆洗了,讓太陽曬掉里面一個冬天的陰氣。春天是個很讓人困頓的季節(jié),很容易使人養(yǎng)成嬌惰的性情,這些對于一個人來說都是“宴安雞毒”,不振作起來是成不了大器的,到老也沒什么出息。
(2)清明不帶柳,來生變黃狗。
寓意:到了清明這一天,人人都會佩戴新折的柳條出門路青、掃墓。
婦女們會把這些柳條插在頭發(fā)上,而男人們又總是把柳條戴在衣襟上或做成柳圈戴在頭上。唐玄宗曾經說過,這一天戴柳“可免31毒”。這個諺語從另一個方面說明了當時沒有一個人不佩戴柳條的,因為不佩戴,來生是要變成黃狗的,很戲謔地說明了事實。
(3)清明不戴柳,紅顏成皓首。
寓意:清明這一天,誰要是不戴柳的話,小孩子也會變成老人了。如在清人顧鐵卿的《清嘉錄》卷三,“三月,擂楊柳”條目下,這條諺語被增加了一個字,成了“清明不戴楊柳,紅顏成皓首”。
(4)清明斷雪,谷雨斷霜。
寓意:徐光啟說道,二月最怕夜雨,如果晚上是晴的,即使雨多,也沒有什么妨礙,如果有十個夜晚以上下雨,鄉(xiāng)下人都會叫苦連天了。初四下雨,叫做春水。初八前后,一定有風雨。因此他引用了這條諺語,意在說明天氣的自然規(guī)律,天氣是逐漸暖和起來了。
(5)清明無雨少黃梅。
寓意:如果清明的前一天寒食的時候下雨,那么“必多梅雨”;如果清明那天沒下雨,則“少梅雨”。這是農民們熟悉的一個氣象諺語。
(6)清明螺,抵只鵝。
寓意:螺蜘是隨著季節(jié)而長大的,到了清明是最肥的時候。并不是說真的與鵝一般大,只是個比喻而已。要做一下說明的是,這里的“螺”,不是田螺,是螺蜘。
(7)植樹造林,莫過清明。
寓意:清明時節(jié),氣溫回升較快,降雨較為充沛,正是栽種樹苗的好時候。在我國,一直就有清明植樹的傳統(tǒng)習俗。
(8)清明起塵,黃土埋人。
寓意:清明時節(jié),我國北方地區(qū)由于氣溫回升快而干燥多風,常常出現(xiàn)沙塵天氣。黃沙撲面襲來,人們都不敢睜開眼睛。
(9)雨打清明前,春雨定頻繁。
寓意:如果清明前降雨較多,那么清明之后降雨會非常頻繁。
(10)清明種瓜,船裝車拉。
寓意:清明之時,要抓住好時機栽種瓜苗,科學管理,到收獲的季節(jié),就能結出豐碩的果實,能將車船裝得滿滿當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