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高清vr播放在线观看,欧美亚洲精品免费,欧美日韩天堂在线视频,午夜福利小视频

      學習啦 > 論文大全 > 畢業(yè)論文 > 教育類論文 > 英語教學 >

      淺析構建交際型英語課堂,激勵學生自主學習

      時間: 程宏斌1 分享
        論文關鍵詞:英語 交際語言教學 自主學習
        論文摘要:英語是一門語言,語言知識的學習為交際服務,英語教學要體現交際性,構建交際型英語課堂,讓學生帶著任務去交際,為學生自主學習提供目標和載體,才能激勵學生更好地使用英語。筆者從“設置信息溝、調動積極性、靈活排座位”三方面出發(fā),通過自己的教學實踐,展示了創(chuàng)建交際型英語課堂,激勵學生自主學習的實際效果。
        英語是一門語言,語言知識的學習是為交際服務的,是整個交際能力的基礎?!缎抡n標》倡導體驗、實踐、參與、合作與交流的學習方式和任務型的教學途徑,發(fā)展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使語言學習的過程成為學生形成積極的情感態(tài)度、主動思維和大膽實踐、提高跨文化意識和形成自主學習能力的過程。但一味強調學生自主學習,沒有具體目標和步驟,學生容易無所適從,浪費寶貴的課堂時間。英國威而金斯(Wilkins)和威多森(Widdowson)等人積極倡導以交際能力為理論基礎的交際法(communicativeapproach),或叫作交際語言教學法(CLT)。以CLT為基礎,構建交際型英語課堂,讓學生帶著任務去交際,為學生自主學習提供目標和載體,才能激勵學生主動使用英語,增加英語知識吸收,提高英語學習技能,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以此達到學生充分利用課內外時間,自主發(fā)展的目的。以下是我構建交際型英語課堂的幾點嘗試:
        一、明確任務,設置信息溝。
        一味強調學生自主學習,或無目標地要求學生交際,沒有具體目標和步驟,學生容易無所適從,無話可說,浪費寶貴的課堂時間。所以交際型英語課堂的基礎就是為學生布置任務,設置組與組之間的信息溝。講“澳大利亞”一課時,我在A班給每組布置了“氣候、野生動物、物產、地理位置及國土面積”等不同研究內容,課堂上各組交流,結合其他組的內容,完成本組對澳大利亞全面論述,將報告向全班提交。各組為完成任務,分工去其他小組了解,交際活躍。而B班我要求全班都寫一份與澳大利亞有關的報告,學生在課堂上交流時由于信息對等,沒有交流需求,結果往往只說幾句敷衍了事。
        二、控制過程,調動積極性。
        在課堂語言交際中,一些學生膽怯、缺乏信心、意志不堅強,不愿或不敢自主使用英語。為幫助學生樹立信心、克服膽怯,可采取以下方法:
        1.強調成功體驗。
        對于A班各組英語交際內容、涉及問題以及學生進行交際活動的難度我都始終關注,提倡他們要降低難度,從小處切入,符合自己的實際水平。所以課堂交際活動開展過程中,學生能夠通過努力體驗成功,避免挫傷信心,學生參與活動積極主動。而B班有的小組交際的話題僅從自己興趣出發(fā),涉及專業(yè)詞匯和復雜的表達方法過多,交流時詞不達意,部分學生甚至出現“怕開口”的現象。
        2.輪換分工角色。
        學生學習的程度參差不齊,不同程度的學生,在英語探究性學習中承擔的任務也不一樣。我在A班關注每組外出交際的具體分工,要求初次分工自由組合,但之后每個成員必須輪換分工角色,特別是最后的向全班提交報告環(huán)節(jié),每次必須由不同成員承擔。為了本小組能有好成績,在幾個英語水平較高的學生的幫助下,英語學習困難的學生也能克服膽怯心理,勇于交流,大膽發(fā)言,為本組爭取好成績。而B班由于每次都是學生自由分工,所以交際中往往幾個學生“獨領風騷”,而英語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往往縮在一邊,全班交際參與率不高。
        三、自由課堂,靈活排座位。
        傳統(tǒng)“秧田型”桌椅擺放形式不能滿足交際型課堂的要求,但全班位置的自由化課堂又難以控制。所以需要靈活排座位,建立相對自由的交際型課堂。在A班交際過程中,課桌排為“T”字型或馬蹄型,在報告環(huán)節(jié)仿照聯(lián)合國大會模式擺放,學生到中間作報告并接受質疑。“面對面”形式提供了相互交流的空間形式,更有利于交際。B班采用傳統(tǒng)的“秧田型”桌椅擺放形式,不利于學生交流,小組區(qū)分不開,課上常出現冷場。
        通過一學年時間的“交際型英語課堂”實驗,兩個班英語學習有明顯差異,A班學生樂于用英語交流,課外主動查閱資料,課上主動交流,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被極大激發(fā),英語課堂教學向課外延伸、拓展,學生自主學習的有效性不斷提高。
        參考文獻:
        1.英語課程標準(實驗稿)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2.劉蜿華,羅朝猛.聚焦研究性學習:從理論到實踐[M].廣州,中山大學出版社
        3.《淺談提高小學英語大班化教學效率的策略》/《學問·科教探索》2009年第15期
        4.焦翠《談英語的“用中學”與“學中用”》/《新課程改革與實踐》2011年第10期
        5.成秀云《英語交際法教學芻議》/《甘肅教育》1998年第12期
        6.WILKINS, D.A,“LINGUISTICS IN LANGUAGE TEACHING”/EDWARD ARNOLD,1978
        7.David Gardner&Lindsay Miller“Establishing Self-Access”《外語自主學習——理論與實踐》(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2)
        8.H.G.Widdowson“Aspectsof Language Teaching”《語言教學面面觀》(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9)
        9.David Gardner & Lindsay Miller“Estab lishing Self-Access”/《外語自主學習——理論與實踐》(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2)
        10.H.G.Widdowson“Teaching Languageas Communication”/oxford,1978)
      23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