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高清vr播放在线观看,欧美亚洲精品免费,欧美日韩天堂在线视频,午夜福利小视频

      學習啦 > 論文大全 > 學科論文 > 教育論文 > 有關應試教育的論文(2)

      有關應試教育的論文(2)

      時間: 堅烘964 分享

      有關應試教育的論文

        有關應試教育的論文篇二

        《淺析“應試教育思維”》

        作者簡介:宋艷(1974-),女,漢族,吉林省,哈爾濱工程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研究方向:危機管理、社會風險和思維創(chuàng)新等。

        卜有照(1991-),男,漢族,江蘇省,哈爾濱工程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社會風險和思維創(chuàng)新。

        摘要:本文從應試教育體制和當前社會中出現(xiàn)的“急功近利”、“目標導向”、“盲從跟風”等現(xiàn)象入手,提出在中國近三十年的應試教育下,社會中存在一種“應試教育思維”,然后從心理學角度對其進行概念界定和基本性質闡述。最后從教育、文化、經濟和政治方面對“應試教育思維”進行影響分析。

        關鍵詞:應試教育;思維;急功近利;影響分析

        引言

        改革開放三十余年來,國人思維活躍,易于發(fā)現(xiàn)問題,能夠快速解決問題,使我國經濟發(fā)展、科技進步、文化豐富、人民生活富足等方面取得顯著成績,縮短了與發(fā)達國家之間的差距;另一方面,大學生“高分低能”,高校教師“功利科研”,官員為官一任只為GDP,企業(yè)家為追逐利益而污染環(huán)境、破壞生態(tài)等等,這些現(xiàn)象反應出“目光短淺”、“急功近利”、“輕視過程”、“競爭異常”和“利益至上”的一致特征。伴隨大國崛起和成長,上述兩種相左的社會現(xiàn)象一直齊頭并進,對我國社會發(fā)展帶來顯著影響。如此對立的兩種現(xiàn)象根源何在?為何得以同生共存?筆者認為是中國三十多年的應試教育環(huán)境下,國人養(yǎng)成的“應試教育思維”導致的。為了客觀、科學地認識“應試教育思維”,本文在對大量社會現(xiàn)象思考的基礎上,對“應試教育思維”進行界定,從教育、文化、經濟和政治四個方面對其進行影響分析,形成對“應試教育思維”的基本認識。

        1.應試教育思維界定

        1.1應試教育和思維

        “應試教育”是中國的特有名詞,在某種層面上來說是中國科舉制度的延續(xù)和轉變。應試教育是中國教育的一種極端的教育現(xiàn)象。徐曉云(1992)認為應試教育是脫離社會和人的發(fā)展實際需要,以應付升學考試為目的,違反教育教學規(guī)律的傳統(tǒng)教育模式,馬玉(1994)認為應試教育是學校圍繞升學考試而進行的各種教育教學活動。夏榮(2005)認為是片面的、淘汰式教育。

        思維的概念比較抽象,屬于心理學范疇。Watson(1930)認為,思維是感覺行為,其包含內隱的言語活魂。Ericsson和Hastie(1994)指出,思維屬于內部符號活動,而活動最終產生新的結果。波果斯洛夫斯基(1979)認為,思維是心理過程,能夠讓人反映現(xiàn)實對象和現(xiàn)象本質特征,并揭示對象與現(xiàn)象之中及它們之間的各種聯(lián)系。章志光(1984)認為思維是人的大腦對客觀事實的概括的和間接反映,它反映事物本質和內部規(guī)律性。田運(2005)認為思維是在人腦中以信息變換的方式對事物深層遠區(qū)實現(xiàn)穿透性反映的、可派生和可表現(xiàn)為高級意識活動的物質運動??梢?,思維是人的大腦借助于符號載體對客觀事物的概括和間接反應,它尋找與發(fā)現(xiàn)事物本質和內部規(guī)律性,是高級認識過程。

        1.2應試教育思維的概念

        依據“概念=所屬+種差”[1]的邏輯定義方法來界定“應試教育思維”。本文對應試教育思維作出如下界定:應試教育思維是指在應試教育環(huán)境下,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人的大腦借助于符號載體對應試教育中認識的總結和凝結,它尋找和發(fā)現(xiàn)事物的本質和內在規(guī)律。

        1.3應試教育思維的基本性質

        從應試教育思維產生的諸多現(xiàn)象觀察,以及對應試教育思維概念的解讀,發(fā)現(xiàn)應試教育思維存在以下基本性質:(1)注重整體,即思維主體習慣從整體角度看待事物和分析事物。(2)注重學習,即思維主體總是通過學習來解決問題。(3)利益導向和目標導向,即思維主體將利益和目標當作問題解決的最終目的。(4)經驗導向,即思維主體總是以經驗看待和分析問題。(5)注重直覺,即思維主體注重對事物的感覺以及對問題的直覺反應。(6)自我約束,即思維主體會自愿或者被動的接收環(huán)境約束。

        2.應試教育思維影響分析

        從現(xiàn)象觀察發(fā)現(xiàn),應試教育思維能夠快速地解決問題,但也有很多不利的影響,因此應試教育思維對社會產生正反兩面雙重影響。同時,鑒于應試教育思維的影響涉及教育、文化、經濟和政治領域,本文將按這四個角度展開其影響分析。

        2.1應試教育思維在教育方面的影響

        應試教育是中國的特殊教育方式,它能夠快速有效的選拔高智商人才。“知識改變命運”和“高考改變命運”的觀念,是社會大眾對中國教育的總結,是思維主體對應試教育最基本的認識,也是應試教育思維的具體描述。同時,應試教育思維下倡導的“知識就是力量”的觀念能夠讓學生明白知識的重要性,能夠讓學生、老師和家長高度重視教育。

        國家早在上世紀90年代初就提出,將應試教育全面轉變?yōu)樗刭|教育。但不可否認的是應試教育方式仍然存在于素質教育中,使得教育目的呈現(xiàn)功利性,教學內容單一性,教學方式填鴨式[2]。而學生陷入“題海戰(zhàn)術”中,教師還經常創(chuàng)造萬能公式讓學生只需記住解題套路。殊不知,這種行為抹殺了學生的思維創(chuàng)新和能力創(chuàng)新,加劇了應試教育思維的根深蒂固和發(fā)展。同時在高校中,教師更加重視科研,不重視“教書育人”;很多學生為了發(fā)論文和畢業(yè)而科研,為了工作而瘋狂考證,為了獲得獎學金而跟風參加各種競賽,目的性非常強烈。這種氛圍下的大學生容易產生心理波動,開始厭學,抵觸老師,人生觀和價值觀出現(xiàn)扭曲。

        2.2應試教育思維在文化方面的影響

        應試教育思維的淵源是古代中國和西歐的自然觀的差別,中國古代崇尚整體論,而西歐國家注重邏輯體系,強調實驗研究。在整體論思想下,思維主體注重直覺,強調整體,使得思維主體在思考問題時,能夠抓住問題要點,能很好地掌握全局[3]。另一方面,應試教育思維強調學習和模仿,在學習和模仿過程中傳統(tǒng)文化得以傳承。傳統(tǒng)文化如今在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文化中,起著強大的推動作用。應試教育思維下的一些年輕人積極向上、誠實守信、不驕不躁,便是傳統(tǒng)文化傳承和發(fā)展的優(yōu)良表現(xiàn)。

        但是,現(xiàn)代社會主張向西方學習,大量引入西方思想和西方文化,以至于現(xiàn)在的年輕人只過圣誕節(jié)、情人節(jié),不過中國傳統(tǒng)的春節(jié)、端午節(jié)等,忽視了傳統(tǒng)文化。同時社會大眾呈現(xiàn)個人功利主義,誠信缺失,道德退化,自我約束和道德約束能力差等特點,傳統(tǒng)倫理道德觀念開始淡薄,傳統(tǒng)文化實踐出現(xiàn)危機。應試教育思維下的人們重視物質的獲取,忽視精神的補充,社會呈現(xiàn)“浮夸”“浮躁”的不良社會風氣,主流價值觀念淡化,表現(xiàn)為拜金主義、功利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等。同時人們不斷模仿,缺乏文化創(chuàng)新,科技創(chuàng)新和學術創(chuàng)新乏力,科技成果和學術成果都帶有模仿性。

        2.3應試教育思維在經濟方面的影響

        應試教育思維下,秉承“一切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思想理念,國家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財力,大力發(fā)展經濟。伴隨著經濟的增長和全球化進程的加快,我國的綜合國力也得以提升,國際地位愈發(fā)重要。經濟體制改革突出兩個“毫不動搖”,結構調整突出兩個“牢牢把握”,提高開放型經濟水平突出兩個“加快”,城鎮(zhèn)化建設則突出“統(tǒng)籌規(guī)劃,合理布局”的思想方針[4]。應試教育思維下,經濟建設按照“三步走”戰(zhàn)略部署,最終實現(xiàn)共同富裕。共同富裕的目標在經濟建設中有極強導向作用,而應試教育思維強調尋求共同富裕的快速路徑,它在短時間內的的確確幫助改善了人民生活,加快了實現(xiàn)共同富裕目標的步伐。

        改革開放以來,在“發(fā)展就是硬道理”的正確理論指導之下,取得了眾多突出顯著的成績,但是也出現(xiàn)了一些問題,如盲目上馬、重復建設現(xiàn)象頻發(fā),資源浪費、環(huán)境污染日益嚴重。這些都違背了科學發(fā)展觀的基本理念,是急于求成和形式主義的突出表現(xiàn)。進行社會主義新農村經濟建設,是一項重要的戰(zhàn)略舉措。

        但是在實際經濟建設和改造中卻變成簡單地去把幾個村合并為一個社區(qū),把平房改造為樓房,同時不斷出現(xiàn)“強拆”和“被上樓”的現(xiàn)象。這跟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目的和本質是有區(qū)別的,顯然這是一種急于求成的經濟觀念在作怪,是應試教育思維在作怪。

        2.4應試教育思維在政治方面的影響

        應試教育思維主張依循章法、大刀闊斧的政治改革手段,把制度建設擺在突出位置,積極借鑒人類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學習西方政治建設手段,這都有利于我國政治改革全面深化。在干部選拔中,應試教育思維強調“堅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賢,堅持德才兼?zhèn)?、以德為先,堅持注重實績、群眾公認”[4]的選拔機制,充分開發(fā)利用國內人才資源,積極引進海外人才。在這種導向機制下,我國的干部隊伍建設取得重要進展,人才創(chuàng)新開創(chuàng)新局面。應試教育思維強調學習的重要性,為提高黨組織建設水平而學習,全面提升了黨員干部隊伍的整體素質,促進了工作的健康發(fā)展。應試教育思維強調約束,領導干部自覺遵守廉政準則,規(guī)范權力行使,而紀檢監(jiān)察體制的完善,使得在思想和制度上始終保持懲治腐敗的高壓態(tài)勢,我國反腐斗爭工作取得突破性進展。

        但是,應試教育思維強調利己主義和體制約束,政治體制改革必然受到現(xiàn)行體制的內在制約,“官僚主義”氣息濃厚,也將影響政治改革的實際進程。在法制建設中,我國模仿國外法制建設經驗,有些不適合中國國情的法律條文和制度也被采用,同時也不能周全考慮。在新農村法制建設中,農村立法滯后,司法環(huán)境差,農民法律意識、權利意識薄弱等現(xiàn)狀十分突出[5]。應試教育思維引發(fā)錯誤的政績觀,有些官員受到應試教育思維的影響,為了應付差事,弄虛作假,編造政績,不求真務實,只管自己任期內的任務。在實際征地拆遷和土地流轉等問題解決過程中,甚至出現(xiàn)強制拆遷和強制買賣土地的行為。

        3.結論

        本文通過對“應試教育思維”的現(xiàn)象描述和概念界定,以及對應試教育思維影響的分析,形成了對應試教育思維的基本認識。通過對應試教育思維的影響分析,可以發(fā)現(xiàn),“應試教育思維”是客觀存在的,并不是筆者主觀臆造的。它是一個隱含在人類社會發(fā)展中的抽象概念,其內涵豐富、影響深遠,需要人們高度重視。本文的研究僅能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對于“應試教育思維”的形成機理、效用機制和揚棄策略等方面的研究,還需要不斷地深入。(作者單位:哈爾濱工程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參考文獻:

        [1]杜厚文.定義的表達法[J].語言教學與研究,1993,03:69-80.

        [2]盧現(xiàn)祥.中國應試教育的制度分析[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2007(11).

        [3]金吾倫.整體論哲學在中國的復興[J].自然辯證法研究,1994,08:3-4.

        [4]胡錦濤.堅定不移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R].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5]王炳義.社會主義新農村法制建設現(xiàn)狀及完善對策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1.

      有關應試教育的論文相關文章:

      1.淺談中國應試教育的弊端論文

      2.關于中國的應試教育論文

      3.中國應試教育論文

      4.應試教育淺析論文

      2586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