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高清vr播放在线观看,欧美亚洲精品免费,欧美日韩天堂在线视频,午夜福利小视频

      學習啦 > 論文大全 > 畢業(yè)論文 > 文學論文 > 現(xiàn)當代文學 >

      小說《我們》的敘事學分析

      時間: 霍劉陽1 分享
      【摘 要】:本文從敘述視角、敘述話語、結構主義敘事學等角度分析反烏托邦小說《我們》。論述了內視角所達到的獨特效果,敘述話語對故事發(fā)展的推動作用,以及隱含的讀者的重要意義。
      【關鍵詞】:《我們》;內視角;敘述話語;隱含的讀者
      從敘事學角度來看,《我們》具有十分突出的特點:它運用內視角敘述,使讀者親身體驗到聯(lián)眾國的種種荒謬;在敘述話語層面,獨特的敘述語言與人物語言巧妙地推動了小說情節(jié)的發(fā)展;同時,作者運用大量隱喻與象征手法,將“隱含的讀者”包蘊其中,使讀者不自覺地參與到文本的再創(chuàng)造之中。
      一、 內視角敘述
      小說《我們》以主人公D-503的內視角展開敘述。D-503沉陷于自己的認知中,將其對理性、對聯(lián)眾國的認識毫無保留地呈現(xiàn)給人們。主人公視角可以使人物自由地表達內心的感受,袒露心靈深處的隱秘,使其比其他人物更“透明”、更易于理解。[1]45
      在D-503眼中 ,“積分號”的美在于一種不自由的行動,其深刻意義在于它對理想的非自由狀態(tài)毫無保留、心醉神迷的臣服。[2]21而統(tǒng)一的時間表、私人時間、母性標準等在他眼中也都是理所應當?shù)?。人類進入現(xiàn)代社會以來就從未停止過對于自由的追求,而D-503卻把綠墻外的自由看作一種不可理喻的放縱。在他的意識中,理性是其賴以生存的基礎,一旦行為超出理性范疇就是離經叛道。
      他眼中的其他人和事也都以抽象的符號化形式呈現(xiàn):O-90就像一個圓圓的O型,R-13是長著黑人般厚嘴唇的詩人。他始終都在以數(shù)學家獨有的理性看待它周圍的一切,而這種極端的理性化卻未能將他所經營的理性世界神化,反而使其在讀者的心中慢慢崩坍。這樣的內視角敘述使得讀者既有身臨其境之感,又可保持自身理智的清醒,批判地看待D-503所呈現(xiàn)的世界。
      作者扎米亞京有意讓位于故事,讓人物和故事來說話。他隱藏在人物背后,暗中操縱著敘事,時而露出諷刺之意。小說開端D-503以一個完全的理性者形象出現(xiàn),寫作《我們》的目的是要忠實記錄他們在聯(lián)眾國的數(shù)學式完美生活,身處綠墻之中的他具有極強的自我滿足感。而當神秘女子I-330出現(xiàn)在他的生活中之時,他慢慢地動搖了,像一顆行星脫離了自己預設的軌道一般,他再也無法生活在用理性包裹的數(shù)字世界里。最終所謂的理性沒能戰(zhàn)勝人類最原始的本能,D-503重新?lián)碛辛?ldquo;靈魂”。
      二、 敘述話語
      敘述話語對小說風格具有奠基作用。扎米亞京借助D-503的筆記這一載體,展現(xiàn)了聯(lián)眾國的廣闊圖景。面對聯(lián)眾國中種種瘋狂的行徑,D-503始終保持高度冷靜,描繪出了一種近乎荒謬的理性生活。這種理智又略顯瘋狂的敘述語言,將讀者輕易地帶入D-503的思維與情緒之中,感受著聯(lián)眾國的獨特氛圍。
      《我們》的敘述語言與人物語言互相滲透,促進了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小說加入了大量D-503的心理描寫,讀者俯視著故事的發(fā)展,同時可以洞悉人物的真實感受。敘述者不著痕跡地創(chuàng)造了兩個世界,古代與“現(xiàn)代”,自由與理性。“魔非”與統(tǒng)一聯(lián)眾國為了各自的“信仰”而戰(zhàn),兩相角逐的過程亦是理性覆滅的過程。
      “魔非”帶有“魔鬼”的意思,可見,在聯(lián)眾國公民的眼中自由是極可怕,同時又是帶有極強誘惑力的。自由與理性在這個世界中激烈對抗著,兩種思想的碰撞也正是當時社會的真實寫照。清晰的敘述線索使得綠墻內外的兩個虛幻世界瘋狂而真實,可見,敘述話語對文本的影響之大。
      小說中敘述者的講述摻雜著人物的語言,而這些人物都有著符合自己個性的語言。D-503在小說開始時,運用數(shù)學家的思維描述一切事物,對待它們不含任何感情,是一個極端理性的怪物。而I-330的語言是堅定而富于誘惑性的,這也體現(xiàn)了她自身的個性與特點。她來到聯(lián)眾國就是為了以誘惑D-503的方式,達到瓦解理性世界的目的。O-90的語言相比之下是溫柔而善良的,就像她的名字一般沒有任何棱角。小說的敘述話語架構起了完整的故事框架,并運用這些富于個性的人物語言,使得這個虛幻的世界變得真實而飽滿。
      三、 隱含的讀者
      小說同時提供了表面語言和潛在內容兩個方面,在整個敘事結構中,最重要的部分其實在文本的空白中。[1]11扎米亞京利用隱喻與象征的結合,使“隱含的讀者”從小說中逐漸顯現(xiàn),從而引導讀者以自己的想象填充了小說的留白,豐富了小說的內蘊。
      《我們》的“隱含的讀者”一直存在于文本之中。小說以“我們”為題,這本身就蘊含著極強的諷刺意味。“我們”是一種集體化、極力去除個性的表現(xiàn)。雖然小說中的聯(lián)眾國處于虛擬世界中,但“我們”一詞巧妙地將現(xiàn)實與幻想聯(lián)系起來,使人們在看到虛幻中的荒謬之后,自然地聯(lián)系到現(xiàn)實社會中蘇聯(lián)去除自我與個性的不合理。“無理根”√-1也是一個極其重要的隱喻。每當主人公的思想發(fā)生波動時,√-1就會適時出現(xiàn),打亂他原本的理性思維。[3]無論D-503怎樣強迫自己回歸理性,自由意識將永遠伴隨人們左右。
      筆者認為小說中最為精妙的隱喻是主要人物的姓名代號所蘊含的象征意義。扎米亞京用D、R等陽性字母來代表男性;用I、O等陰性字母來代表女性。而D-503、R-13、O-90所組成的三角形,如果將各自的數(shù)字相加,運用直角三角形勾股定理來計算,則80≠81。而三角形本應是穩(wěn)定的象征,而計算之下又形成了不等結果??上攵?,這里的不穩(wěn)定因素就是I-330。在I-330出現(xiàn)之后,先是引誘了R-13,后來又使得O-90離開了D-503,她輕易地將原本看似穩(wěn)固的三角形關系徹底瓦解了。而這一三角形的瓦解,既象征了理性世界中這種畸形關系的破裂,又象征了理性本身的最終覆滅。
      扎米亞京巧妙地將“隱含的讀者”滲入到小說的細節(jié)之中,正是這重重的隱喻和象征意味,造就了這樣一個奇幻的世界。讀者在其中與扎米亞京一同創(chuàng)作,一同感知,無形中為《我們》增添了豐富意蘊。
      參考文獻
      [1] (法)貝爾納 瓦萊特著.陳艷譯.《小說—文學分析的現(xiàn)代方法與技巧》[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3
      [2] (俄)扎米亞京著.顧亞玲、鄧蜀平、刁紹華譯.《我們》[G],北京:作家出版社,1998
      31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