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高清vr播放在线观看,欧美亚洲精品免费,欧美日韩天堂在线视频,午夜福利小视频

      學習啦 > 生活課堂 > 安全知識 > 災害防范知識 > 海嘯防范應急措施

      海嘯防范應急措施

      時間: 思晴925 分享

      海嘯防范應急措施

        在我們生存的地球上,海洋面積為36億平方公里,占全球面積的71%,海洋蘊藏著各種豐富的資源,同時也存在著給沿海人民帶來的特殊災難——海嘯。那么,你知道海嘯急救有什么措施嗎?下面是學習啦小編帶來關于海嘯防范應急措施,希望能讓大家有所收獲!

        關于海嘯急救有什么措施

        海嘯傳播到海岸時,一般有兩種表現形式:

        第一種是濱海、島嶼或海灣的海水出現反常退潮或河流沒水現象,然后海水又突然席卷而來,沖向陸地。

        第二種是海水陡漲,突然形成幾十米高的水墻,伴隨隆隆巨響向濱海陸地涌來,然后海水又驟然退去。

        海嘯前

        1、地震海嘯發(fā)生的最早信號是地面強烈震動,地震波與海嘯的到達有一個時間差,正好有利于人們預防。地震是海嘯的“排頭兵”,如果感覺到較強的震動,就不要靠近海邊、江河的入海口。如果聽到有關附近地震的報告,要做好防海嘯的準備,要記住,海嘯有時會在地震發(fā)生幾小時后到達離震源上千公里遠的地方。

        2、如果發(fā)現潮汐突然反常漲落,海平面顯著下降或者有巨浪襲來,并且有大量的水泡冒出,都應以最快速度撤離岸邊。

        3、海嘯前海水異常退去時往往會把魚蝦等許多海生動物留在淺灘,場面蔚為壯觀。此時千萬不要前去撿魚或看熱鬧,應當迅速離開海岸,向內陸高處轉移。

        4、通過氫氣球可以聽到次聲波的“隆、隆”聲。

        發(fā)生海嘯時

        1、發(fā)生海嘯時,航行在海上的船只不可以回港或靠岸,應該馬上駛向深海區(qū),深海區(qū)相對于海岸更為安全。

        2、因為海嘯在海港中造成的落差和湍流非常危險,船主應該在海嘯到來前把船開到開闊海面。如果沒有時間開出海港,所有人都要撤離停泊在海港里的船只。

        3、海嘯登陸時海水往往明顯升高或降低,如果看到海面后退速度異??欤⒖坛冯x到內陸地勢較高的地方。

        經典事例:2004年圣誕節(jié),10歲的英國女孩蒂莉·史密斯在印尼海嘯發(fā)生時所做的事情就是一個例子。當天早晨,史密斯與家人在海灘散步,當看到“海水開始冒泡,泡沫發(fā)出咝咝聲,就像煎鍋一樣”時,她憑借所學的科學知識,迅速判斷出這是海嘯即將到來的跡象。在她的警告下,約一百名游客在海嘯到達前幾分鐘撤退,幸免于難。

        被視為英雄的蒂莉3日在聯(lián)合國總部受到了國際減災戰(zhàn)略機構的歡迎。這個設在瑞士日內瓦的聯(lián)合國機構現在正致力于在全球范圍內增強人們應對災害的反應能力。

        在去年發(fā)生的南亞大地震中,巴基斯坦和印度眾多學校被摧毀,許多兒童因此喪生。“蒂莉的故事提醒我們,教育攸關生死,”美國前總統(tǒng)克林頓在會見蒂莉前說,“所有孩子都應當接受減災教育,這樣他們就能知道,在自然災害發(fā)生時應該做什么。”

        地震與海嘯的關系

        環(huán)太平洋地區(qū)的大地震往往都能引發(fā)大小不一的海嘯。因此每當這個地區(qū)出現地震時,各國氣象部門都會對海面情況進行嚴密監(jiān)測,以確定是否發(fā)布海嘯警報。但地震是否一定引起海嘯?地震震級越高海嘯的破壞力也越大嗎?

        海嘯是一種具有強大破壞力的海浪,有時浪高可達數十米。這種“水墻”內含極大能量,它以極快的速度運動,沖上陸地后會造成巨大破壞。1960年智利大海嘯形成的波濤,就沖擊了整個太平洋。

        海嘯通常由風暴潮、火山噴發(fā)、水下坍塌滑坡和海底地震等引發(fā)。其中,海底地震是海嘯發(fā)生的最主要原因,歷史記錄顯示,特大海嘯基本上都是海底地震所引起的。

        大多數海底地震發(fā)生在太平洋邊緣地帶,稱為“亞延地帶”。海底地震發(fā)生后,使邊緣地帶出現裂縫。這時部分海底會突然上升或下降,海水會發(fā)生嚴重顛簸,猶如往水中拋入一塊石頭一樣會產生“圓形波紋”,故而引發(fā)海嘯。

        此外,地震海嘯的產生還會受海底地震震源斷層、震源區(qū)水深條件、震級、震源深度等條件影響。比如,震源位于深水區(qū)比淺水區(qū)更易產生海嘯。當震源斷層表現為錯動時,不會產生海嘯,而如果震源斷層表現為傾滑,就可能引起海嘯。

        不過,海底地震未必一定就會引發(fā)大海嘯。中國地震局提供的統(tǒng)計資料顯示,在1.5萬次海底構造地震中,大約只有100次引起海嘯。一些專家則認為,引發(fā)海嘯的地震震級一般在里氏6.5級以上,震源深度在25公里以內。

        但即便是強烈地震也不一定就會導致海嘯。如2005年印尼蘇門答臘島附近海域發(fā)生8.5級強烈地震,就沒有引發(fā)大海嘯。專家解釋說,這是因為此次地震的震源比較深,因此雖然震級很強,但海底地表上下錯動幅度可能也比較小,因此沒有形成海嘯。

        除了與地震震級等相關外,部分專家還表示,海嘯的發(fā)生與全球氣候變化也有關系。2004年的南亞大海嘯發(fā)生后,中國國家氣候中心有關專家進行相關分析后指出,這場由海底地震引起的大海嘯與全球氣候變化導致的海平面上升等因素密切相關。

        海嘯的分類

        即由氣象變化引起的風暴潮、火山爆發(fā)引起的火山海嘯、海底滑坡引起的滑坡海嘯和海底地震引起的地震海嘯。中國地震局提供的材料說,地震海嘯是海底發(fā)生地震時,海底地形急劇升降變動引起海水強烈擾動。其機制有兩種形式:“下降型”海嘯和“隆起型”海嘯。

        “下降型”海嘯:某些構造地震引起海底地殼大范圍的急劇下降,海水首先向突然錯動下陷的空間涌去,并在其上方出現海水大規(guī)模積聚,當涌進的海水在海底遇到阻力后,即翻回海面產生壓縮波,形成長波大浪,并向四周傳播與擴散,這種下降型的海底地殼運動形成的海嘯在海岸首先表現為異常的退潮現象。1960年智利地震海嘯就屬于此種類型。

        “ 隆起型”海嘯:某些構造地震引起海底地殼大范圍的急劇上升,海水也隨著隆起區(qū)一起抬升,并在隆起區(qū)域上方出現大規(guī)模的海水積聚,在重力作用下,海水必須保持一個等勢面以達到相對平衡,于是海水從波源區(qū)向四周擴散,形成洶涌巨浪。這種隆起型的海底地殼運動形成的海嘯波在海岸首先表現為異常的漲潮現象。1983年5月26日,中日本海7.7級地震引起的海嘯屬于此種類型。

      2199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