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重陽節(jié)經(jīng)典古詩詞
在日常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觸過一些使用較為普遍的古詩吧,古詩準確地來說應該叫格律詩,包括律詩和絕句。還在苦苦尋找優(yōu)秀經(jīng)典的古詩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于九九重陽節(jié)經(jīng)典古詩詞,如果喜歡可以分享給身邊的朋友喔!
九九重陽節(jié)經(jīng)典古詩詞
九日登巴陵置酒望洞庭水軍
唐代:李白
九日天氣清,登高無秋云。
造化辟川岳,了然楚漢分。
長風鼓橫波,合沓蹙龍文。
憶昔傳游豫,樓船壯橫汾。
今茲討鯨鯢,旌旆何繽紛。
白羽落酒樽,洞庭羅三軍。
黃花不掇手,戰(zhàn)鼓遙相聞。
劍舞轉(zhuǎn)頹陽,當時日停曛。
酣歌激壯士,可以摧妖氛。
握齱東籬下,淵明不足群。
九日閑居
魏晉:陶淵明
余閑居,愛重九之名。秋菊盈園,而持醪靡由,空服九華,寄懷于言。
世短意常多,斯人樂久生。
日月依辰至,舉俗愛其名。
露凄暄風息,氣澈天象明。
往燕無遺影,來雁有余聲。
酒能祛百慮,菊解制頹齡。
如何蓬廬士,空視時運傾!
塵爵恥虛罍,寒華徒自榮。
斂襟獨閑謠,緬焉起深情。
棲遲固多娛,淹留豈無成。
己酉歲九月九日
魏晉:陶淵明
靡靡秋已夕,凄凄風露交。
蔓草不復榮,園木空自凋。
清氣澄余滓,杳然天界高。
哀蟬無留響,叢雁鳴云霄。
萬化相尋繹,人生豈不勞?
從古皆有沒,念之中心焦。
何以稱我情?濁酒且自陶。
千載非所知,聊以永今朝。
浣溪沙·重九舊韻
宋代:蘇軾
白雪清詞出坐間。愛君才器兩俱全。異鄉(xiāng)風景卻依然。
可恨相逢能幾日,不知重會是何年。茱萸子細更重看。
重陽節(jié)民間演化版本
相傳在東漢時期,汝河有個瘟魔,只要它一出現(xiàn),家家就有人病倒,天天有人喪命,這一帶的百姓受盡了瘟魔的蹂躪。一場瘟疫奪走了青年桓景的父母,他自己也因病差點畢命。病愈之后,他辭別了心愛的妻子和父老鄉(xiāng)親,決心出去訪仙學藝,為民除掉瘟魔?;妇八奶幵L師尋道,訪遍各地的名山高士,終于打聽到在東方有一座最古老的山,山上有一個法力無邊的仙長,桓景不畏艱險和路途的遙遠,在仙鶴指引下,終于找到了那座高山,找到了那個有著神奇法力的仙長,仙長為他的精神所感動,終于收留了桓景,并且教給他降妖劍術,還贈他一把降妖寶劍。桓景廢寢忘食苦練,終于練出了一身非凡的武藝。
這一天仙長把桓景叫到跟前說:“明天是九月初九,瘟魔又要出來作惡,你本領已經(jīng)學成,應該回去為民除害了”。仙長送給他一包茱萸葉,一盅菊花酒,并且密授辟邪用法,讓他騎著仙鶴趕回家去。
桓景回到家鄉(xiāng),在九月初九的早晨,按仙長的叮囑把鄉(xiāng)親們領到了附近的一座山上,發(fā)給每人一片茱萸葉,一盅菊花酒,做好了降魔的準備。中午時分,隨著幾聲怪叫,瘟魔沖出汝河,但是瘟魔剛撲到山下,突然聞到陣陣茱萸奇香和菊花酒氣,便戛然止步,臉色突變,這時桓景手持降妖寶劍追下山來,幾個回合就把溫魔刺死劍下,從此九月初九登高避疫的風俗年復一年地流傳下來。
后來人們就把重陽節(jié)登高的風俗看作是免災避禍的活動。
重陽節(jié)主要吃什么食物
重陽糕
在中國重陽節(jié)時吃花糕的風俗早在漢代就有,據(jù)當時的《西京雜記》中記載:“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餌,飲菊花酒,食人長壽?!逼渲小笆撑铕D”,就是吃蓬糕的意思。“糕”與“高”同音,又有“步步高升”、“壽高九九”之含義,所以“重陽花糕”成了普受歡迎的節(jié)日食品。
螃蟹
重陽節(jié)的吃食,還有螃蟹。秋風起,蟹黃肥,此時正是湖蟹上市、江南食蟹的好季節(jié)。螃蟹富含蛋白質(zhì),被稱之為優(yōu)質(zhì)蛋白質(zhì)食物。蟹肉較為細膩,肌肉纖維中含有10余種游離氨基酸,其中谷氨酸、脯氨酸、精氨酸含量較多,對需要補充營養(yǎng)的人大有益處。
糍粑
重陽節(jié)吃糍耙,是我國西南地區(qū)重陽佳節(jié)的一食俗。歲歲重陽,今又重陽,糯米糍粑分外香!糍耙分為軟甜、硬咸兩種。軟糍耙味香甜適口,其做法是將洗凈的糯米下到開水鍋里,一沸即撈,上籠蒸熟,再放臼里搗爛,揉搓成團即可。食用時,把芝麻炒熟,搗成細末,把糍耙團搓成條,揪成小塊,拌上芝麻、白糖等。
九九重陽節(jié)經(jīng)典古詩詞相關文章:
★ 待到重陽日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