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復習:如何學習高中地理拿高分_注重培養(yǎng)記憶能力
圖像是地理信息的主要載體,也是學生學習地理知識的重要工具。教師應充分應用地理圖像,努力在學生大腦中建立一定的地理知識表象,以加強學生的記憶效果。今天小編給大家?guī)?a href='http://66eebb.com/xuexiff/gaoyidili/' target='_blank'>高一地理復習:如何學習高中地理拿高分_注重培養(yǎng)記憶能力,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1、理解是關鍵。地理學的知識,即使是地理事實和現(xiàn)象,大多也是可以通過理解它們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和規(guī)律來記住的。而關鍵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更要理解。學習地理跟其他學科的學習一樣,也要多問“為什么”。有了起碼的懷疑精神和批判精神,提出問題并不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其實地理學得不好的同學,他們關于地理的“為什么”應該是很多的--只是問題太多、怕麻煩、怕思考、怕問老師、羞于問同學,而沒有深究下去。
2、良好的意志品質是學好地理的保證。有些成績差的同學也許在理解能力和思維能力發(fā)面比其他同學弱一些,但完全可以通過堅持不懈的努力來彌補。在學習過程中遇到困難是不可避免的,而“迎難而進”和“畏難而退”對于學習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當然,以中學階段的知識基礎不可能解釋所有的疑問,迎難而進也應該有一定的限度--這可以通過請教老師來判斷。
3、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并且興趣可以在學習的過程中有意識地培養(yǎng)。個人感覺好象是夫妻之間的感情可以培養(yǎng)(當然,偶可以擇,而地理對于有考試要求的學生而言,帶有一點compulsory).對地理了解的越多,就越有興趣。說句帶有idealism色彩的話,“態(tài)度決定一切”。在學習地理的過程中,可以摸索、總結出最適合自己的具體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以我的看法,正確而積極的態(tài)度和良好的學習習慣,比方法更基本、更重要。
4、克服自卑的心理?!皠e人能行的,我也行?!边@句話,應該當做一個無條件的信念而深藏在自己心里。天才和弱智都是極少數(shù)的。其實自卑并不可怕,適度的自卑感更有利于激發(fā)人的潛能。意識到自己比別人差,多多少少都會有點自卑,但不能因此而放棄努力。要有信心通過自己的努力超過“從前的我”--也許有的同學跟我一樣,不喜歡以別人為目標為追趕對象,那么就以自己為目標--“超越自我”。順便提一下,其實有相當部分的同學是由于喜歡刨根問底而又經(jīng)常得不到令他們滿意的答案,影響了學習。我自己就是這樣,大學的時候,就有一些成績比我好的同學看到我有那么多的問題而感到奇怪。如果是屬于這種情況,就更用不著自卑了。
5、平時勤看中國地圖和世界地圖,對著名的高原、山脈、丘陵、平原、盆地,河流、湖泊、海洋、島嶼、海峽、城市、礦藏資源、交通線(鐵路、航道等)、氣候類型、陸地自然帶等地理事物的分布要熟悉,形成所謂的“心理地圖”。這主要靠平時的逐漸積累。
6、遵循學習和記憶的基本規(guī)律。正如樓主所說的那樣,課前預習、課堂認真聽課、做好筆記、課后必要的練習,這些是起碼的環(huán)節(jié)。此外,循序漸進原則、遺忘曲線規(guī)律等也是必須遵循的。
7、養(yǎng)成計劃做事和學習的習慣。學習必須靠平時心平氣和地堅持,不能靠一時沖動而虎頭蛇尾、斷斷續(xù)續(xù),否則前功盡棄。
高一地理復習方法:注重培養(yǎng)記憶能力
一、記憶在地理學習中的重要性
地理學科是在大量的地理事實和地理現(xiàn)象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一門學科。在區(qū)域地理的學習中,要記憶大量的地理事實,諸如地理事物的名稱、物產等等,成為區(qū)域地理主要的組成部分,也是形成地理思維能力的關鍵。在系統(tǒng)地理的學習中,也仍然免不了對具體地理事物和地理現(xiàn)象的記憶,因為它們是理論的實證部分。因此面對大量的地理事物和現(xiàn)象,必不可少地要加強訓練學生的地理記憶能力。
二、記憶的一般過程
根據(jù)Melton的研究顯示,記憶有三個基本環(huán)節(jié):編碼—→貯存—→提取。記憶實際上是由“記”和“憶”兩個不同的部分組成,前者是知識的編碼和貯存過程,后者是知識的提取過程,它們的綜合含義是知識在大腦中的保持程度?!斑z忘”則是記憶的反義詞。人的記憶有兩個層次,一是對基礎知識的記憶,二是對思維過程的記憶,后者等同于學生對知識的分析、運用過程。在地理教學中,教師應按照《高中地理課程標準》中對地理知識要求的不同層次,從“了解、說明、分析和運用”四個層次考慮對地理基礎知識的處理。尤其對要求“分析和運用”的知識點,則必須采取一些科學的方法,力求讓學生切實掌握。
三、對學生記憶能力訓練的主要途徑
1.形成地理知識結構
不同層次的結構組成了地理學科的整體。美國著名教育家布盧姆認為:(1)如果懂得了基本結構中的基本原理,有助于理解其它類似的事物;(2)把一件事物放進構造好的模式里,就不易忘記。地理科學是一個復雜的巨系統(tǒng),而“結構”則是系統(tǒng)的基本特征。從某種角度看,學生的學習實際上主要是對地理知識結構的理解和掌握。教師應通過各種方式,讓學生獲得一定的地理知識結構,促進地理知識的系統(tǒng)化,以達到最終理解和掌握地理知識的目的。
2.重視地理圖像
圖像是地理信息的主要載體,也是學生學習地理知識的重要工具。教師應充分應用地理圖像,努力在學生大腦中建立一定的地理知識表象,以加強學生的記憶效果。
3.利用地理技巧
大量的研究實踐證明,按照生理學和心理學的規(guī)律歸納總結出來的科學記憶方法在地理學習中會產生巨大的作用。就像訓練其它技能一樣,記憶能力也可以經(jīng)過訓練而達到快速、準確、持久的目的。在地理教學中,許多教師也先后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總結出了許多可貴的記憶方法,例如口訣、歌謠、諧音等記憶法,都是些很成功的記憶方法。在地理教學實踐中,教師可有意識地對學生進行訓練,提高地理課堂教學效果。
4.重視非智力因素
非智力因素主要包括自信心、愿望和興趣等。對于生理健康的人,都有記憶能力,而且潛力巨大,但善于利用它的人很少。在地理教學中,教師應利用不同的地理教學手段,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努力培養(yǎng)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以提高地理課堂教學質量。只要學生愿意學,主動去學,那么記憶地理知識的潛能就能夠得到充分挖掘。
5.及時復習和練習
著名心理學家艾賓浩斯遺忘曲線告訴我們:遺忘總是先快后慢。這就要求教師及時組織復習,利用課前提問、階段測驗等方式反復加強學生對地理知識的記憶。
知識只有在運用以后,才可能加深理解,而理解是記憶的前提。教師在地理教學中,適時、適當?shù)卦O計些適應性練習,讓學生在地理練習中運用已掌握的知識強化記憶,不斷增強學生學習地理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