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概括中心的方法有哪些
在閱讀中,能概括一篇文章的主旨(中心思想)是必備的語文素養(yǎng)。下面小編為大家?guī)砹诵W語文概括中心的方法,供大家參考。
1學語文概括中心的方法
(1)根據題目,概括中心思想
有些文章的題目就提示了中心,這樣的題目,人們通常稱作“題眼”,即文章的題目是文章的眼睛,我們在擬定文章的中心思想時,就可以從題目入手進行概括。
(2)抓中心句,歸納中心思想
中心句,就是文章中點明中心思想的句子。文章中含義深刻的句子,往往是抒情議論的句子,它直接表達了作者的喜怒哀樂的感情,與中心思想有密切的關系。
有的中心句在文章的開頭總結全文,起揭示中心思想的作用;有的中心句在文章的結尾,起點明中心思想的作用;有些中心句出現(xiàn)在文章的中間,還有些中心句在文章會反復出現(xiàn)幾次,閱讀文章時,只要緊緊抓住這些關鍵的中心句,就不難歸納出文章的中心思想了。
(3)分析文章主要內容,概括中心思想
分析文章的主要內容,這是概括中心思想最基本的方法。多數(shù)文章,它的中心思想不是直接點出來,而是通過具體記敘的人和事去理解,去體會概括出來的。因此,歸納這樣一類文章的中心思想,需要在認真讀懂文章的基礎上,先歸納出文章的主要內容,了解作者寫了什么,然后再分析作者寫作的目的是什么,最后才能從中悟出文章的中心思想。
(4)通過重點段的分析,概括中心思想
文章的重點段是最詳細的地方,作者要告訴我們的主要意思在重點段中得到充分的體現(xiàn),閱讀時仔細地進行分析,文章的中心思想就能很快地領悟出來。
(5)其他
1問題概括法。作者寫一篇文章,往往是圍繞一個中心,抓住幾個問題,按一定的順序寫的。讀寫一篇文章,我們可想一想,作者所要說明的是哪幾個問題?把這幾個問題概括起來,就是文章的主要內容。
如《窮人》一文,讀后可以行先提出以下幾個問題:桑娜在等丈夫回來的時候,發(fā)生了什么事情?她是怎樣做的?又是怎樣想的?為什么她會這樣想?丈夫回來以后,她又是怎么想的?一一回答這些問題,就是課文的主要內容。
2標題追溯法。有些以內容命題的文章,我們可以根據標題去閱讀,追溯文章的主要內容,這叫“標題追溯法”。如《偉大的友誼》一課,我們抓住標題便可追溯到主要內容。
3內容借助法。這種方法,就是借肋文章中的句或段來總結方要內容。如《養(yǎng)花》一課,結尾的“有喜有憂,有笑有淚,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須勞動,又長見識,這就是養(yǎng)花的樂趣?!笨偨Y了全文的主要內容。
2小學語文概括中心的方法
一、課題擴充
題目是文章的眼睛, 透過題目我們往往能捕捉到很多課文信息。 不少課文的題目, 就是文 章內容的高度概括。 歸納這類文章的主要內容, 我們可以借助課題。 首先要讀懂字面上表達 的意思, 再根據課文內容把課題擴展成一句完整的話, 在此基礎上逐步進行豐滿, 使表達更 加完整,更加全面。
如《草船借箭》 ,讀課文后,請學生把課題四個字擴展成一句話:諸葛 亮利用草船向曹操 “ 借 ” 來了十萬支箭。 在此基礎上請學生補上借箭的起因, 及周瑜最后的態(tài) 度, 然后稍加整理就能概括出課文的主要內容:周瑜妒忌諸葛亮, 要求他十天之內趕造十萬 支箭。
諸葛亮利用草船向曹操 “ 借 ” 來了十萬支箭。 周瑜自嘆不如。 學會從課題入手也就悟到 了 “ 概括 ” 與 “ 具體 ” 之間的關系了。又如:《十里長街送總理》這篇課文,從題目中,我們可 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是:首都人民在十里長街迎送總理靈車的感人場面。
二、段意合并
一篇文章由幾個段落組成, 我們可以用合并段落大意的方法概括文章主要內容。 先理清文 章脈絡,寫出每大段的意思,再根據文章內容分清主次。 如果都是主要的, 就把段意合并起 來;如果有的主要,有的次要,則需要抓住主要的,舍掉次要的。
合并時,要對各段的大意 做適當?shù)男薷?刪除重復的內容,綜合相同的內容。例如:《只有一個地球》這篇課文共寫 了五方面內容:(1)從地球在整個宇宙的位置看,地球是十分渺小的; (2)人類活動的范圍很 小很小; (3)地球的資源是有限的,而又遭到無節(jié)制的開采和隨意的毀壞,面臨資源枯竭的 危險; (4)人類沒有第二個星球可供居住; (5)人類的選擇只有一個,那就是精心保護地球、 保護地球的生態(tài)環(huán)境。
把各段段意綜合起來, 概括出課文的主要內容是:作者從人類生存的 角度介紹了地球的有關知識, 闡明了人類的生存空間 “ 只有一個地球 ” 的道理, 說明了保護地 球、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的意義。
三、分析比較,突出重點
有些文章,重點部分十分突出,而全文的主要內容就在其中。因此,只要抓住這個重點 部分的段落大意, 再加上一些必要的補充交代, 全文的主要內容就歸納出來了。 可以先簡單 地讀讀課文,了解大致內容。然后找出文章的重點段,弄清作者在重點段中要表達的意思, 再聯(lián)系其余各段作適當補充,文章的主要內容就自然概括出來了。
如《落花生》一文,第一 段講的是種花生和收花生。 第二段講的是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品嘗花生, 談論花生。 顯然第二 段是重點段,一家人嘗花生,談論花生的好處,并以花生喻做人要做務實有用的人。
以此為 核心, 聯(lián)系文中其他內容,就不難概括出全文的主要內容:作者一家人在后園過花生節(jié),他 們邊品嘗花生, 邊談論花生的好處, 父親以花生來比喻, 告訴我們要做有用的人, 不要做只 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
一篇文章的主要內容不一定一次就能抓住, 這就需要反復地 進行分析比較, 分析內容的主次, 準確抓住文章的主要內容。 有的文章還需要分析文中的關 鍵詞句和段落,抓住了這些關鍵詞句和重點段落,主要內容也就容易歸納了。
3小學語文概括中心的方法
一、超前調控,扎實抓好概括文字主要內容和習作目的的教學
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是概括文章中心思想的基礎。六年制第九冊教材內容編排上體現(xiàn)了這一先后順序,因此,概括文章主要內容這一訓練項目在閱讀教學中切不可忽視。本冊第二單元的訓練做到就是“抓住課文的主要內容”。它通過講讀課文《赤壁之戰(zhàn)》、閱讀課文《晏子使楚》、獨立閱讀課文《唐打虎》這三篇課文的不同層次的教學來達到教學要求。
通過這一單元的教學,要使學生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并能用文字表達出來。掌握“段意連貫法”這一概括文章主要內容的方法。通過舉一反三的課內外閱讀訓練,使學生達到準確、完整地概括文章主要內容。與此同時,訓練用一兩句話來概括,為概括中心思想做準備。
例如:《唐打虎》的主要內容可概括為:課文寫的是在皖南山區(qū)一個村子的后山上盤踞著一只老虎,傷害了不少牲口,村子里的卻在那幾次出動去打它,都沒有成功。后來,村民們請來了“唐打虎”祖孫倆。這一老一少進山一下子就把老虎打死了,并且向村民們敘說了打虎的經驗是怎樣得來的。
學生達到這個基本要求后,再把要求提高,即語言要簡練些??蓪⒅饕獌热莞爬椋赫n文記敘了皖南山區(qū)村民請“唐打虎”祖孫倆來幫他們打虎除害的故事。
在進行概括課文主要內容的同時,教師還應該有意識地進行理解習作目的的教學。例如,學習《草地夜行》時,出這樣的思考題:文章記敘了一個什么故事?贊揚了老紅軍怎樣的精神?通過多次這樣的訓練,學生對概括文章中心思想有了感性認識。
二、教給學生概括文章中心思想的方法
通過平時的訓練,再加上讀寫例話《領會文章的中心思想》的教學,學生對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但是,拿一篇文章給學生去獨立閱讀,讓他們寫出文章的中心思想他們仍然感到很困難?;蚴钦Z言表述不恰當,或是寫作目的抓不準。因此,在教學中,方法的傳授十分重要。
(1)通過實例分析,讓學生弄清文章中心思想語言表述結構。例如:《再見了,親人》的中心思想是:課文記敘了最后一批志愿軍離朝回國時,在車站同朝鮮人民告別的情景,/贊揚了中朝人民用鮮血凝成的偉大友誼。
從例子可以看出,中心思想可分為兩部分(用“/”分開了):前部分是文章的主要內容,后部分是作者的寫作目的。一般來說,文章的中心思想的結構可以用這樣的“公式”表示:
中心思想=主要內容+寫作目的
(2)使學生了解不同文體的中心思想的語言表述形式。記敘文常見的形式是:文章記敘了……,贊揚(說明)了……精神(道理)。童話、寓言故事常用的形式是:文章通過……故事,告訴(說明)了……道理。寫景、狀物常見的形式是:文章描寫(描述)了……景物(物品),表達了作者……感情。
(3)讓學生掌握常用的詞語,即上文中“……”中的詞語。
(4)掌握常用的抓文章中心思想的方法。常見的方法有以下幾種:第一,分析文章的標題。有的文章,標題就是中心思想的高度概括。如《偉大的友誼》,作者通過這篇文章告訴我們:馬克思和恩格斯在長期的共同奮斗中建立了偉大的友誼,這種友誼是建立在共同的革命目標的基礎上的“偉大的友誼”。
第二,分析文章的開頭和結尾。文章的開頭好和結尾往往和中心思想有密切的聯(lián)系。有的開頭總領全文,揭示中心思想,如《詹天佑》,開篇就點明中心思想:“詹天佑是我國杰出的愛國工程師”。開頭點明中心思想常見于采用倒敘寫法的文章。有的文章結尾總結全文,點明中心思想。
這是常見的點明中心思想的方法。如《登山》,課文最后一自然段列寧說的話就點明了全文的中心思想。第三,分析文章中的關鍵句子。這是最主要的方法。如《心愿》,文中有許多句子就體現(xiàn)了文章的中心思想:“……同她爸爸一樣,是個中國迷,現(xiàn)在連我也快變成中國迷了。”
“是那些不會說話的中國人,把真誠的友誼帶進了一個普通法國人的家庭,而且生根發(fā)芽,開出了美麗的花朵。”“我希望她學中文,以后到中國留學,做架設友誼橋梁的工程師?!?/p>
《趕花》一課中的句子“原來養(yǎng)蜂人的生活竟是這樣是艱辛而又這樣充滿詩情畫意!”“干咱們這路活,只能人趕花,不能讓花等人!”教學中,如果能引導學生深刻體會這些關鍵的句子的含義,就能較準確地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了。
4小學語文概括中心的方法
1.句子摘錄法
有的文章結構上有總起句、總結句、過渡句,或內容上有中心句,這些句子往往提示了全文的主要內容。摘錄這些概括性的語句,稍加改動,就可以成為全文大意。運用句子摘錄法,有時候我們可以直接“抄”。
如《偉大的友誼》,直接摘抄過渡段作為全文大意:馬克思和恩格斯不僅在生活上互相關心,互相幫助,更重要的是他們在共產主義的事業(yè)上親密合作。
有時候我們摘錄中心句后,還需要“串”。如老舍筆下的《貓》,既寫了大貓,又寫了滿月的小貓 。我們在概括課文大意時,必須把文中兩個中心句串聯(lián)起來:貓的性格很古怪,而滿月的小貓更可愛。還有的時候,中心句表達比較煩瑣,我們還需要“縮”,精簡一些修飾性的詞語,使課文大意表達得更精煉。
2.分析比較法
一篇文章的主要內容不一定一次就能抓住,這就需要反復地進行分析比較,分析內容的主次,準確抓住文章的主要內容。有的文章還需要分析文中的關鍵詞句和段落,抓住了這些關鍵詞句和重點段落,主要內容也就容易歸納了。
例如:《落花生》一文,第一段講的是種花生和收花生。第二段講的是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品嘗花生,談論花生。顯然第二段是重點段,其中,先談到花生的特點和好處,后以花生喻人,講應該怎樣做人。
所以歸納這篇文章的主要內容時要抓住第二段,特別是爸爸的話??蓺w納為:一家人談論花生的好處,爸爸告訴我們做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
3.文題擴展法
有許多文章題目本身就已經高度概括了主要內容。所以,只要仔細解剖題目,把題目擴展開來,就容易歸納出文章的主要內容了。
例如:《草船借箭》這篇課文,通過文題我們就可以看出本文的主要內容是:諸葛亮施妙計,利用草船向曹操借箭的故事。
又如:《十里長街送總理》這篇課文,從題目中,我們可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是:首都人民在十里長街迎送總理靈車的感人場面。
4.問題串連法
我們在閱讀文章的過程中,要注意培養(yǎng)邊讀邊提出問題的習慣和能力,這樣有助于我們歸納文章的主要內容。如果我們能在閱讀中,依據文章的順序,提出相應的問題,我們就可以按問題概括出課文的主要內容了。
例如:學習《魯濱孫漂流記》一課時,讓學生閱讀,然后設計以下問題:課文講的是誰的什么事?魯濱孫漂流的原因是什么?漂流了多少年?他是怎樣生存下來的?認真思考然后回答,就能歸納出文章的主要內容。即:魯濱孫因乘船遭遇暴風失事,漂流到荒島,一個人在荒蕪人煙的小島上戰(zhàn)勝了種.種困難,生活了二十多年。
5.概括要素法
凡是寫人、記事的記敘文,都具有時間、地點、人物、事件(包括起因、經過、結果)等基本要素,只要弄清楚這幾個要素,并加以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就可以把握了。
例如:《西門豹》這篇課文的主要內容可以這樣概括:本文記敘的是戰(zhàn)國時候,西門豹在鄴這個地方破除迷信,興修水利的事。這里,時間是戰(zhàn)國時候;地點是鄴這個地方;人物是西門豹;事件是破除迷信,興修水利。
6.重點羅列法
不同體裁的文章要點不同。小學語文教材中的課文以敘事的文章為多,我們在概括主要內容時,往往可以抓住“六要素”,先羅列出事件的時間、地點、人物、起因、經過、結果,再加以整理成一段表達通順的話。
如《董存瑞舍身炸暗堡》,事情發(fā)生的時間: 1948年5月25日;地點:隆化中學;主人公:董存瑞;起因:敵人的火力封鎖了部隊的前進;經過:董存瑞在戰(zhàn)友的掩護下,冒著炮火,沖到橋下,用自己的身體頂住__舍身炸毀了暗堡。
結果:消滅了敵人,戰(zhàn)斗取得了勝利。把六要素內容連接起來,就可以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內容:1948年5月25日,在解放隆化的戰(zhàn)斗中,敵人暗堡的火力封鎖了部隊的前進。董存瑞在戰(zhàn)友的掩護下,冒著炮火,沖到橋下,用自己的身體頂住__,舍身炸毀了暗堡。
戰(zhàn)斗取得了最后的勝利?!爸攸c羅列法”采用先分解后綜合的思路,使概括課文主要內容化繁為簡,化難為易。
概括能力是高層次的思維活動,以上方法的運用能幫助學生從淺易處入手,消除概括課文大意時無從開口、無從下手帶來的苦惱。
語文概括中心的方法有哪些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