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紅色旅游心得體會
貴州旅游資源相當豐富,濃郁的民族風情、秀麗的自然山水、得天獨厚的氣候資源無與倫比。去過貴州的你,對于貴州的紅色旅游有什么感想嗎?接下來就跟著學習啦小編的腳步一起去看一下關于貴州紅色旅游心得體會吧。
貴州紅色旅游心得體會篇1
從貴州回來已半個月一直有事,但每天都要看604的信息。由于我寫作水平低,又沒有照相技能,所以一直不敢寫博客和發(fā)照片。眼看著五十集的報道接近尾聲,我有點忍不住了。重在參與就寫點心里話吧,作為個人的一個感想紀錄。 團隊的精神
參加戰(zhàn)友旅行團有著我們年輕時的友誼和伙
伴,有著同代人的回憶和夢想 ,有著共同的心聲。不論以前熟悉與否,或是親屬走到一起,那種親近與和諧從始至終,大家都團結在那富有深刻含義和在外人看不懂的神秘數字——“防字604”的旗幟下。在龔凱進等多名核心人員的組織下,我們的活動安排得既充實又豐富。他們除了與導游配合,還安排了實惠及時的攝影講座 。小龔和張志宏提前備課,用圖片和樣品對比簡單易懂講解說明,志宏還把部分備課材料印給大家。在顛簸的車上給大家上了第一課,使我們這些初學者大受啟發(fā)盡情地美
十多天我和許多女同志邊學照相,邊享受著大家的關愛。每到一地每遇好景,好的數碼相機都為我們服務。每當我們在游玩中嬉笑不停激情煥發(fā)時,動人的場面都會被他們捕捉住。我受益很多,可我覺得他們?yōu)樽约悍盏米钌伲瑸閯e人卻是全心全意。愉快的生活每天伴隨著大家。
領略大自然的風光同時也享受著人生的美麗。五顏六色的紗巾裝伴著七色光的服裝。抹著口紅的我們在游戲中時而集體做著準備活動,時而互相拍打活動筋骨,透著一種老當益壯的感覺,招來游客羨慕的眼光。 我們看到壯觀的瀑布,紅嘴的黑天鵝,鴛鴦戲水,美麗的孔雀開屏,姿態(tài)美麗的盆景,金黃片片的油菜花以及少數民族艷麗的服裝,并與杜鵑花比美,與大自然擁抱放恣的我們不再收斂,盡情自我表現,真不知是畫中人,還是人中畫了。年輕時我們都重視心靈美,衣著單調更沒有重視環(huán)境的美,今天機會來了,享受人生創(chuàng)造幸福,我們的心靈更美麗。
愛國的心
在游船上巧遇臺灣同胞一事給這次活動增添了
色彩,我們這個群體都是和祖國一起成長的一代人,祖國的利益高于一切 ,那種深深的愛國情頓時點燃了我們的激情。我們大家雖不相識但卻心相通。一張合影記錄下這美好的瞬間,相互的敬酒又一次表達了偏干人民是一家的感情。當時帶隊的導游小梁有些緊張——由于沒遇到過這種情況,她都愣了,怕出問題。后來她還是被我們感動了。這一代人總有著我們時代的色彩,處處體現愛國心。
志愿者的行動
在這次旅行中每天都要換地點,碼放行李的工作早已被男同志們承擔,互助友愛的精神處處體現。生活上經常出現供給制的現象,零食不斷。在車上大家自覺維護衛(wèi)生,地面時常有人主動打掃,田菲戰(zhàn)友就是大家的榜樣。隨行的戰(zhàn)友中有幾對夫妻,他們的愛情和友誼傳為佳話,照顧別人,團結集體,服務團隊得到大家的尊重,同時也令我們羨慕 。
行程的最后一天 我們幾位戰(zhàn)友與唐股長家人見面并受到了熱情的款待,見到老領導大家萬分高興,見到唐麗更使我激動,因為她是我當年教過的學生,那時她還是個八九歲的孩子,如今已是老練的工會干部了。四十多年后我們在貴陽相見格外親切,那深深的師生情義是我在兵團生活抹不掉的記憶。
貴州紅色旅游心得體會篇2
我在前幾年曾多次來貴州省銅仁市參觀這個地方,開始尚還覺得搞得不錯。我個人認為:歷史上的周逸群同志,作為貴州銅仁歷史上的一個代表人物,是無可非議的。
難得可貴的是:在舊社會里,像他這樣的**者白手起家,艱苦創(chuàng)業(yè),并始終不放下手中保衛(wèi)勝利果實的槍——永遠緊跟著為國為民的共產黨走**道路,為解放受苦受難的勞苦大眾獻出了自己的生命,這是最為感到佩服的。
而對于1949年 “百萬雄師過長江”——南下的解放軍大部隊,我其實認為他們并不值得夸耀——因為這是“以強勝強”或“以強勝弱”的數百萬南下的人民解放軍,天天打“順風勝仗”的結果——這樣的場景就很像一群渡過江來的**,在瘋狂的追打幾個小偷一樣——1949年南下的解放軍認真的打仗或者亂打仗都打得贏。有什么值得夸耀……
而在1927年的紅軍時期,能夠在中共早期創(chuàng)業(yè)階段,即天天幾乎赤手空拳的“以弱勝強”、“以一擋百”打贏敵人,并放手建立為勞苦大眾的政權,一心一意為人民服務,關心群眾的生活,就極為難得可貴了——這才是真正令人佩服的白手起家、為國為民的大英雄啊!
在20xx年春,我和同事去銅仁市龍井巷參觀烈士的故居,那兒的房屋、院落、魚塘、植株等布置得相當整潔,有些像蘇州園林的味道。
在展廳的墻上掛滿了烈士的生平簡歷、相片、油畫場景、舊書報、行軍作戰(zhàn)地圖、中國工農紅軍使用過的大刀、長矛、槍炮、紅軍袖標、邊幣、懷表等珍貴的文物,讓人大開眼界。 最使人更為感到珍惜的是:周逸群年輕時曾用過的一套雕龍畫鳳的古典雙人床——像這樣的“古典大床”,本人除了在中國北京的故宮內曾見過一套外,并未在其它博物館見過相同的大床,這即是“物以稀為貴”啊!這樣的陳列品布置,有許多與西安市的“張學良公館”博物館差不多,都搞得很好。
而在20xx年的2月初,我從湖南懷化車站乘列車到達貴州銅仁,又去參觀了周逸群在龍井巷的故居時,結果大為失望——放在里面的烈士簡歷、油畫、作戰(zhàn)地圖、大刀、長矛、槍炮、袖標、邊幣等**教育文物,像被“抄家洗劫”一樣的統(tǒng)統(tǒng)不見了,僅僅只留下了一大套“桐油木板屋”似的黔東民居……
原來放置文物的地方,統(tǒng)統(tǒng)變成了一部分不知從哪兒找的一些司空見慣的舊木床、舊木椅、舊木頭臉盆架子等“大路貨”——還美其名曰說是“還原”了周逸群在年青居家時的“真實房間布置”呢?!
老天爺啊!你看看吧——這樣的陳列布置在貴州省銅仁市的農村居民家中,隨便都可以找到幾個與周逸群故居差不多的房間布置場景。
“物以多不貴”啊——把好好的一個烈士故居搞成一個大家不太感興趣的“農村破落戶地主房屋”的家居博物館啦…
貴州紅色旅游心得體會篇3
貴州是一個被偏遠的位置和各種流言所遮蓋的神秘土地,與云南相比,貴州不沿邊,很難滿足獵奇者對異域風情的愛好,與四川相比,貴州自古是少數民族所居,開發(fā)很晚,出的人才沒有那么多,因此名聲也就不如四川大。加上不知什么時候傳下來的那三句話“天無三日晴,地無三尺平,人無三分銀”竟然流傳四方,更把貴州的形象搞得灰頭土腦。其實,你如果拋開先入之見,你會發(fā)現貴州是一個風光無限的省份。
沿京廣線南下,穿過山重水復的湘西,你就進入了這個山之國,從湖南進貴州,第一站是玉屏,在這個盛產簫笛的縣份,萬籟俱寂的夜晚,你聽著坐落在山谷中的縣城傳出的笛聲,會感到一種遠離了塵囂的寧靜;但如果你要觀風景,前面一站的鎮(zhèn)遠絕對值得一看,這是國家級的歷史文化名城,青山峽谷中小橋清溪、亭臺樓閣,與古樸秀麗的邊地風光融為一體,一派天然去雕飾的自然風貌,絕對不會亞于沈從文筆下詩意盎然的鳳凰小城。列車出了鎮(zhèn)遠,穿行于長長的隧道和橋梁之間,(也許貴州是中國鐵路隧道和橋梁最多的省份)撲面而來的永遠是無休止的一座座險峻的高山以及山谷間蜿蜒流淌的清澈河流,在河流與山谷之間,你會看到一片片別致的木結構的房屋,大概是因為雨水多的緣故,屋檐很長,屋頂是弧形的青瓦片,四壁是木版,這就是當地的村莊—寨子。貴州的寨子十分獨特,大多依山傍水而建,與北方那些整齊而呆板的鄉(xiāng)村相比,這些寨子并不講究方向,而更講究自然風水,背山面河又順著山勢的起伏而建,錯落有致,星星點點散布在谷地里,與周圍雄奇而又清秀的自然風光顯得如此和諧,也許這才是所謂“天人合一”的境界。從這些依山回環(huán)的村寨中,你也會感到“地無三尺平”的含義。列車奔馳在貴州的崇山峻嶺中,鐵道的兩邊,常常蜿蜒著狹窄的鄉(xiāng)間公路。但汽車不多。
黔無驢,你在貴州見不到驢子,卻可以看到馬車,貴州的馬車有一個非常獨特的特點,那就是馬車夫往往是雙腳叉開直立于車上,兩手握住韁繩趕馬,那樣子有點威風凜凜,也有點滑稽,據說,這是貴州一怪。貴州地勢起伏很大,筑路不便,因此,公路等級不高,全省面積(17萬多平方公里)比浙江(10萬平方公里)幾乎大一倍,通車里程卻比浙江少(浙江3萬6千公里,貴州3萬3千公里),但比江蘇(2萬7千公里)多。如果比等級,貴州就有些慘了,全省現有的兩條高等級汽車專用公路(貴陽到黃果樹以及貴陽到遵義的公路),有一部分路段都是2級路。不過,與一般狹窄的柏油馬路相比,這些路段在貴州還是顯得十分寬闊,貴州幾乎所有的公路都是盤山路,它們在崇山峻嶺、峽谷江流間起伏,你如果乘汽車旅行,一路上都會是一種驚心動魄的歷險經歷,車稍不小心,就會翻墜到萬丈懸崖,跌得粉身碎骨,這類的車禍,在貴州也經常聽到。
列車離貴陽越來越近,但周圍依然是高山峻嶺,除了那些分布在山上和鐵路邊上的越來越多的各種簡陋建筑顯示了人口的逐漸密集之外,你幾乎很難想象到在這山溝中會藏有一座一百多萬人口的大城市。要知道,貴陽比呼和浩特,合肥,福州、南昌、海口、南寧、拉薩、西寧、銀川、烏魯木齊等省會城市的人口都要多。進入貴陽車站,那簡陋的月臺和周圍的景色仍然使你難以相信你已經來到了一座省會城市。舉目就可以見到亂石嶙峋的山。車站周圍亂糟糟、灰蒙蒙的各種建筑也使人對這座城市的第一印象頗為不爽。但是,在貴陽呆了兩天之后,這種印象逐漸改觀,雖然凌亂的感覺并沒有消失,但很快你就會發(fā)現這種凌亂中也蘊涵著一種活力。
這座群山環(huán)抱的城市面積不大,但是十分緊湊,從市中心步行到城市的邊緣地帶用不了多長時間。市區(qū)似乎有點擁擠,但處處透著一種繁華熱鬧,給人的感覺是無處不商,遵義路、瑞金路、中華路、延安路以及中山路等市區(qū)主要的干道,整日車水馬龍,熙熙攘攘,其中尤以中華路的商業(yè)最盛。在這條大約四公里長的商業(yè)大街上,高樓林立,寸土寸金,密布著大大小小的各種店鋪,幾乎找不到空隙,兩邊人行道上人頭攢動。大約是因為城區(qū)面積限制的緣故,貴陽人對城市空間做了充分的開發(fā)利用,新建的住宅樓房很少低于八層的,街道上不僅兩邊的店鋪密密麻麻,就連所有的過街天橋和地下通道的設計都考慮了商業(yè)的用途,每個地下通道里都是一座座的商場。在市中心,一座以有機玻璃筑成墻體的環(huán)形過街天橋,外表非常美觀,里面既可行人,又是一爿爿小店。
猜你喜歡:
2.黨員紅色旅游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