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高清vr播放在线观看,欧美亚洲精品免费,欧美日韩天堂在线视频,午夜福利小视频

      學(xué)習(xí)啦 > 學(xué)習(xí)方法 > 初中學(xué)習(xí)方法 > 初一學(xué)習(xí)方法 > 七年級地理 > 初一地理考試知識要點

      初一地理考試知識要點

      時間: 陳哲凡673 分享

      初一地理考試知識要點

        地理學(xué)科內(nèi)容豐富,考試時要抓住重點來復(fù)習(xí)。下面是學(xué)習(xí)啦小編為您帶來的初一地理考試知識要點,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初一地理考試知識要點:氣溫

        1.氣溫的測量是用放在百葉箱里的溫度計測得的。溫度計放置的高度,離地面1.5米。單位:℃(攝氏度)。日平均氣溫一般取8時、14時、20時、2時四個時刻的氣溫均值

        2.氣溫的變化:(見P51圖3.12、3.13,會做活動題1.2)

        ⑴日變化指以一天為周期的氣溫變化。

        氣溫的日較差=(該天)最高氣溫-(該天)最低氣溫

        一天中最高氣溫出現(xiàn)在午后2點,最低氣溫出現(xiàn)在日出前后(南北半球一樣)

       ?、颇曜兓敢砸荒隇橹芷诘臍鉁刈兓?。

        氣溫年較差=最高月平均氣溫-最低月平均氣溫

        一年中北半球氣溫,大陸上7月最高,1月最低;海洋上8月最高、2月最低(南北半球相反:一年中南半球氣溫,大陸上1月最高,7月最低;海洋上2月最高,8月最低)

        3.氣溫分布規(guī)律

       ?、攀澜鐨鉁赜傻途曄蚋呔曋饾u降低(不同緯度)

       ?、仆暥认啾?,夏季陸地氣溫高于海洋,冬季相反(同緯不同海陸)

       ?、峭暥认啾龋0卧礁邭鉁卦降?0.6攝氏度/100米(同緯同陸)

       ?、仁澜缱畹蜌鉁胤植荚谀蠘O地區(qū),最高氣溫在西亞巴士拉

        4.將氣溫相等的各點連接成線即等溫線。在同一條等溫線上的各點氣溫相等

        5.等溫線呈封閉形狀,如果中心氣溫低,表示這里是低溫中心,反過來就是高溫中心

        6.等溫線判斷:⑴等溫線密,溫差大;等溫線稀,溫差小

       ?、频葴鼐€與緯線平行,說明氣溫主要受緯度影響

       ?、堑葴鼐€與海岸線平行,說明氣溫受海陸影響顯著

        ⑷等溫線呈封閉曲線,氣溫內(nèi)高外低為盆地,低地;反之為高原、山地

       ?、傻葴鼐€向北數(shù)值增大為南半球,向南增為北半球

       ?、实葴鼐€向高緯凸起說明該地氣溫比同緯高;向低緯凸起氣溫比同緯低(若為夏季,等溫線向高緯凸起處為陸地,向低緯凸起處為海洋;

        若為冬季,等溫線向低緯凸起處為陸地,向高緯凸起處緯海洋)

        7.兩地溫差=兩地相對高度/100×0.6℃

        初一地理考試知識要點:亞洲

        1、亞洲海陸相對位置與面積:亞洲東、北、南三面分別瀕臨太平洋、北冰洋和印度洋,本與歐洲相連,西南與非洲為鄰,東隔白令海峽與北美洲相望,是世界第一大洲。

        2、亞洲地形三大特征:P5

        A、亞洲地形以高原、山地為主,平均海拔高(山地和高原約占總面積3/4,除南極洲以外海拔最高的大洲);

        B、亞洲地面起伏大,高低懸殊(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瑪峰、世界陸地表面最低處――死海湖面);

        C、亞洲地勢中部高,四周低(中部為青藏高原,四周是平原)。

        [亞洲大陸東側(cè)和東南側(cè)有世界上規(guī)模最大、最典型的弧形排列的群島,為球太平洋火山地震帶的組成部分]。

        3、亞洲氣候特征:略

        A、亞洲氣候復(fù)雜多樣(地跨寒、溫、熱三帶,且地形復(fù)雜多樣);

        B、亞洲大陸性特征顯著(地域遼闊,南北的溫差極大,沿海和內(nèi)地的干濕差異懸殊);

        C、亞洲季風(fēng)氣候顯著(地處世界最大的大陸與瀕臨世界最大的海洋,海陸差異顯著)。

        季風(fēng)發(fā) 源 地風(fēng) 向性 質(zhì)對氣候的影響

        夏季風(fēng)印度洋、太平洋偏南風(fēng):西南風(fēng)、東南風(fēng)熱、濕給亞洲東部和南部帶來豐沛的水汽和大量降水

        冬季風(fēng)西伯利亞、蒙古一帶偏北風(fēng):東北風(fēng)冷、干氣溫降低,降水不多

        4、亞洲河流和湖泊:

        河流分布特點:

        A、大河多發(fā)源于中部的高原山地、順勢呈放射狀向四周入海;

        B、內(nèi)流區(qū)面積廣大)

        主要河流:

        A、外流河 長江:長度和流量都居亞洲首位,世界第三;

        湄公河(在我國境內(nèi)稱為瀾滄江):是亞洲流經(jīng)國家最多的一條國際河。

        B、內(nèi)流河  錫爾河 阿姆河(兩河最終注入于咸海)

        幾個獨具特色湖泊:貝加爾湖(世界上最深)、里海(世界最大)、死海(湖面海拔最低)

        5、亞洲人口與國家

        人口:亞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許多國家人口數(shù)量超過1億(如:中國 約13億、印度、印尼等國)。

        國家:中國、日本、印度、土耳其等國。(對幾個主要國家的首都要有印象 )

        6、亞洲時間

        以經(jīng)過倫敦格林尼治天文臺原址的0°經(jīng)線的地方為標(biāo)準(zhǔn)時間,往東往西各取7°30’(共15°,一個時區(qū))劃為中時區(qū)(又稱零時區(qū))。

        在格林尼治所在的中時區(qū)分別向東向西,每隔經(jīng)度15劃一個時區(qū),東、西各劃出12個時區(qū),全球共24個時區(qū)。

        點鐘:每隔一個時區(qū),時間相差1小時,東邊時間早于西邊的時間。(即東加西減)

        日期:自西向東越過國際日期變更線,日期要減去一天。(反之加一天)

        初一地理考試知識要點:中國的自然資源

        (一)自然資源總量豐富 人均不足

        1定義:在自然界中對人類有利用價值的土地、陽光、礦產(chǎn)、森林、水能的都是自然資源。2、分類:

        (1)可以在較短時間內(nèi)更新、再生,或者能夠循環(huán)使用的自然資源屬可再生資源。(土地、森林、水和水能等)

        (2)總是用一些就少一些的自然資源屬非可再生資源。(石油、礦產(chǎn)資源等)

        3、特點:資源豐富,人均不足

        (二)土地資源

        1、利用類型:耕地、林地、草地和建設(shè)用地等。耕地、林地、草地為農(nóng)業(yè)用地。建設(shè)用地為非農(nóng)業(yè)用地。

        2、利用特點:各類土地所占比例不盡合理,主要是耕地、林地少,難利用土地多,后備土地資源不足,人與耕地的矛盾突出。

        3、分布:耕地和林地主要分布在氣候濕潤的東部季風(fēng)區(qū)。草地主要分布在年平均降水量不足400mm的西部內(nèi)陸地區(qū)。

        4、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

        (1)土地利用中存在的問題: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亂占耕地。

        (2)基本國策: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實保護(hù)耕地。

        (3)全國土地日:6月22日

        (三)水資源

        1、我們通常所說的水資源是指陸地上的淡水資源。最多的是冰川,人類可以利用的是江河湖泊水和淺層地下水。

        2、受季風(fēng)氣候的影響,我國水資源的季節(jié)分配和地區(qū)分配很不均勻。

        (1)從時間分配看,夏季我國降水集中,冬春季則降水少

        (2)從空間分配看,我國水資源南豐北缺。興建水庫可以有效調(diào)控徑流和水量的季節(jié)變化??缌饔蛘{(diào)水是解決水資源地區(qū)分布不均勻的有效辦法

        (3)南水北調(diào)的路線和意義

        3、節(jié)約用水、保護(hù)水資源是解決我國缺水問題的重要途徑之一。

      833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