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高清vr播放在线观看,欧美亚洲精品免费,欧美日韩天堂在线视频,午夜福利小视频

      學習啦 > 學習方法 > 初中學習方法 > 初三學習方法 > 九年級語文 > 2017中考語文復習提綱

      2017中考語文復習提綱

      時間: 淑航658 分享

      2017中考語文復習提綱

        把握重要的復習提綱,會讓你在中考語文考試中得心應手。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收集整理的2017中考語文的復習提綱,相信這些文字對你會有所幫助的。

        2017中考語文復習提綱(一)

        小石潭記

        一、文學常識:本文作者柳宗元,唐朝文學家,“唐宋八大家”中他與韓愈并稱為“韓柳”。我們還學過他的作品有《黔之驢》《捕蛇者說》。

        二、虛詞:

        1、以:A、以其境過清(因為)B、全石以為底(用)C、卷石底以出(不譯或而)

        2、而:A、乃記之而去(表承接)B、潭西南而望(表修飾)C、隸而從者(表并列)

        三、一詞多義:

        1、清:A、水尤清冽(清澈)B、以其境過清(清凈,冷清)

        2、見:A、下見小潭(通現(xiàn),現(xiàn)出)B、明滅可見(看見)

        3、從:A、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由)B、隸而從者(跟隨,隨從)

        4、可:A、潭中魚可百許頭(大約,約摸)B、明滅可見(能夠,可以)

        5、差:A、參差披拂(長短不一)B、其岸勢犬牙差互(交錯)

        6、環(huán):A、如鳴佩環(huán)(玉環(huán))B、四面竹樹環(huán)合(環(huán)繞)

        7、道:A、伐竹取道(道路)B、策之不以其道(方法)

        8、居:A、不可久居(停留)B、居十日(過)C、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在)

        四、詞類活用:

        1、如鳴佩環(huán),心樂之(形容詞“樂”用作動詞,“喜歡”的意思)

        2、近岸,卷石底以出(形容詞“近”用作動詞,“靠近,接近”的意思

        3、皆若空游無所依(“空”名次作狀語,“在空中”的意思)

        4、凄神寒骨(“凄、寒”形容詞使動用法,“使……凄涼,使……寒冷”的意思)

        五、內容理解:

        1作者對小石潭的整體感受是什么?幽深冷寂,孤苦凄涼。悲哀深沉。

        2本文通過寫景,把感情寓于景中。作者善于抓住景物特征,從不同角度描繪小石潭的石、水魚、樹,著意渲染它的寂寞、凄寒、幽愴的氣氛,借景抒發(fā)了自己有寂寞處境中的悲涼、凄愴的情感。

        3文中的“對比”和“烘托”點撥:Ⅰ為了突出魚的生動活潑,把“怡然不動”和“俶爾遠逝,往來翕”忽“兩種情態(tài)加以對比,靜動相對,尤顯出魚的活潑。Ⅱ作者用反襯的手法寫魚在潭中歷歷可數,使人感到像是”空“”無“,尤使水清之狀具有實感。

        4、從文章中找出描寫潭水十分清澈的詞句。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杜c朱元思書》一文中也有一句用游魚寫水的清澈的:游魚細石,直視無礙。

        5、寫直接描寫潭水清澈:下見小潭,水尤清冽。側面描寫潭水清澈: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6、本文的寫作思路:發(fā)現(xiàn)小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氣氛

        7、作者寫景和物時,采用動靜結合的方法。如寫魚,先寫靜態(tài)“影布石上,怡然不動”,再寫動態(tài)“俶爾遠視,往來翕忽”,寫出了魚的歡樂情趣。(本題也可作為賞析文中寫法的精妙之處。)

        8、聯(lián)系文章的內容,說說作者的感情前后發(fā)生了哪些變化,為什么?

        作者“初聞水聲,如鳴佩環(huán),心樂之”,后見潭水清澈,魚在水中嬉戲,活潑可愛,心亦樂;后因周邊寂靜寥落無人,寒氣透骨,使人心神凄涼,聯(lián)想到遭受謫貶的不平待遇,引發(fā)內心的憂傷和憤悶,就離開。(用《岳陽樓記》里的話即“以物喜,以己悲”)

        9、試找出文中你認為描寫得最精彩的句子,說說它的精彩所在。

        如開頭用“聞”、“伐”、“取”、“見”、等格外準確的動詞寫發(fā)現(xiàn)小石潭的經過,同時也點出小石潭位于人跡罕至的荒僻幽靜之處,為下文寫環(huán)境的“寂寥無人”、“其境過清”埋下伏筆。

        10、本文是按什么順序來寫的?文中突出表現(xiàn)了“小石潭”的什么特點?

        答:本文是按游覽的先后順序來寫景抒情的。文中突出地表現(xiàn)了“小石潭”石奇、水清、魚活、溪流曲折、環(huán)境凄清的特點。

        11、第二段寫了潭水的什么特點?用的什么寫法?好處是什么?

        答:清、澄。側面描寫,通過寫游魚、陽光、影子描寫潭水。無一字寫水,但無處不在寫水

        12、作者在描寫小潭源流時依次抓住溪身岸勢的什么特點來寫的?運用了什么修辭方法?

        答:抓住溪身的曲折、蜿蜒,岸勢的參差不齊來寫的,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方法。將溪身比喻成北斗七星,這是靜止的,將溪水比喻成蛇,這是流動的。這里用了兩個比喻,一靜一動來描寫小溪,準確地抓住了景物的特征。

        13、文章前面寫“心樂之”,后面又寫“悄愴幽邃”,這“一樂一憂”似難相容,該如何理解?結合寫作背景,作簡要說明。

        答:樂是憂的另一種表現(xiàn)形式。柳宗元參與改革,失敗被貶,心中憤懣難平,因而凄苦是他感情的主調,而寄情山水正是為了擺脫這種抑郁的心情;但這種歡樂畢竟是暫時的,一經凄清環(huán)境的觸發(fā),憂傷悲涼的心情又會流露出來。借景抒情例如甲文借描寫小石潭的幽美、凄寒,表達了作者孤寂悲涼的心境

        14、文中的“,凄神寒骨,悄愴幽邃”表現(xiàn)了作者怎樣的心情?在文中起何作用?

        答:孤獨憂傷(寂寞處境中悲涼凄苦的心情)。這是全文揭示的主旨,畫龍點睛的句子。它虛實相生,由景生情,抒發(fā)作者在寂寞處境中悲涼凄苦的情感。

        15、本文第一段描寫小石潭的概貌,采用了移步換景的手法;第二段寫潭水和游魚,則變換為定點特寫的手法;第三段寫潭水來源及岸勢,多用比喻辭格,摹形狀貌,形象逼真。

        2017中考語文復習提綱(二)

        陋室銘

        一、解釋詞的含義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出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靈驗,神奇。斯是陋室:此,這。惟吾德馨:品德高尚。談笑有鴻儒:大儒,博學的人。往來無白丁:沒有什么學問的人。無絲竹之亂耳:這里指奏樂的聲音。絲指弦樂器,竹指管樂器。亂:使……亂。無案牘之勞形:案牘:官府的文書。勞形:使身體勞累。何陋之有?何:什么。

        二、理解性背誦:

        1.《陋室銘》一文作者認為陋室不陋的原因:惟吾德馨

        2.文章點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3.文中描寫“陋室”環(huán)境恬靜、雅致,令人賞心悅目的語句是: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

        4.表現(xiàn)陋室主人交往之雅的句子是: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

        5.用比喻贊美“陋室”的句子是: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

        6.《陋室銘》一文中為突出主旨而引用孔子的一句話是:孔子云:何陋之有?

        7.作者在文中結尾把自己與古代賢士相比,表現(xiàn)出了他的高尚情趣的一句話是: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

        8.《陋室銘》中與“時人莫小池中水,淺處無妨有臥龍”意思相近的句子是:水不在深,有龍則靈。

        9.文中表現(xiàn)作者對自己擺脫了喧囂生活和繁雜公務的欣喜之情的語句是: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

        10.表現(xiàn)陋室主人高雅生活的句子:調素琴,閱金經。

        11.點明主旨的句子: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12.本文開頭起興,以虛襯實的句子: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

        三、回答下列問題:

        1.本文寫法:托物言志 2.作者情感:高潔傲岸,安貧樂道。

        3.本文對偶句:①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②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③調素琴,閱金經。④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

        4.《陋室銘》一文作者認為陋室不陋的原因是什么?斯是陋室,唯吾德馨

        5.《陋室銘》中描寫“陋室”環(huán)境恬靜、雅致,令人賞心悅目的語句是?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

        6.《陋室銘》一文中為突出主旨而引用孔子的一句話是:孔子云:何陋之有?

        7.《陋室銘》中與“時人莫小池中水,淺處無妨有臥龍”意思相近的句子是:水不在深,有龍則靈。

        8.本文表達了作者怎樣的志趣(情懷):表達了作者高潔傲岸的節(jié)操和安貧樂道的志趣。

        9.作者從哪幾方面來寫陋室不陋?

        答:從陋室的自然環(huán)境優(yōu)美、室中往來人物不俗、陋室主人生活情趣的高雅三方面來寫陋室不陋。

        四、開放性試題

        “銘”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來警戒自己或稱功頌德的文字,后成為一種文體。人們經常用“座右銘”來激勵鞭策自己。請你從平時積累的古詩文中寫出一則有關學習方面的“座右銘”。示例: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2017中考語文復習提綱(三)

        三峽

        1.文學常識:作者:酈道元,北魏著名地理學家、散文家?!度龒{》一文出自《水經注》,這是記敘我國古代水道的一部地理書。三峽包括瞿塘峽、巫峽、西陵峽。

        2.重點字詞:自三峽七百里中:在略無闕處:完全沒有。略:完全、全部//同“缺”空缺。重巖疊嶂:直立像屏障的山峰。自非亭午夜分:如果//正午//半夜曦月:日月。曦,日光,這里指太陽。至于夏水襄陵:到//漫上山陵。襄,上。沿溯阻絕:沿,順流而下。溯,逆流而上?;蛲趺毙河?/宣布,傳播。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即使//指奔馳的快馬//不如素湍綠潭:湍,急流的水//潭,深絕巘多生怪柏:巘山峰飛漱其間:這里是沖刷的意思。良:的確,實在。清榮峻茂:江水清澈,兩岸山峰高峻,山上草木茂盛。晴初霜旦:早晨。林寒澗肅:寂靜。屬引凄異:屬,(zhǔ)連續(xù)。//引:延長??展葌黜懀嚎諘绲纳焦壤飩鱽砘芈暋0мD久絕:悲哀婉轉,很長時間才消失。絕:消失。奔:飛奔的馬。湍:急流。三聲:幾聲。三,這里不是確數屬:屬引凄異(連接)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類)屬予作文以記之(囑咐)。絕:久絕(消失)。絕巘(山峰):極阻絕:斷自三峽……(在)自非……(如果)通假字:闕;同“缺”,

        3.理解性背誦:(1)寫山連綿不斷(長)的句子: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2)寫山高峻的句子:重巖疊嶂,隱天蔽日。從側面烘托山峰陡峭幽邃的一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3)寫水勢兇險的句子:夏水襄陵,沿溯阻絕。(4)寫水流湍急(水流急速)的句子:朝發(fā)白帝,暮到江陵(5)寫春冬三峽水的特點的句子:素湍綠潭,回清倒影。(6)表現(xiàn)秋季凄清蕭瑟的句子是:林寒澗肅,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7)引用漁歌反襯三峽深秋清幽寂靜的句子是:“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引用漁歌作用:進一步突出三峽山高水長的特點,同時渲染三峽秋季肅殺、凄涼氣氛,也暗含對勞動人民的同情。)

        4.結構。文章先總寫三峽地貌,(總寫)(第一段),再寫三峽四季壯麗景色,(分寫)(第二段)

        5.文章表現(xiàn)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表現(xiàn)作者對祖國山水的熱愛之情。

        6.運用:(1)2003年6月,世界人民見證了“三峽蓄水315”高峽出平湖的壯麗景象,酈道元所描述的昔日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的三峽秋日的凄涼景象將一去不復返。(2)由李白的“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這一詩句,你想到《三峽》中與此意境相同的句子是:朝發(fā)白帝,暮到江陵。

        7.探討:①文章為何先寫夏而后寫春冬、秋,春冬為何放在一起寫?作為三峽景色中最具有特色的是“山和水”,而其中最具魅力的三峽夏天迅猛、兇險的江水,所以先寫夏天景色,后寫春冬的明麗多姿,最后寫秋天的悲涼之景。這也符合讀者情感認知的順序??梢妼懢绊樞虻倪x擇,是根據內容和讀者認識而定的。②文章第一段寫山,第二段寫水,這樣安排的目的是什么?(寫山的特點,為寫水設置了條件或為下文作鋪墊,山高水的落差大,水速自然急速。)抓住特點描寫三峽的四季之景:夏季的景色——水流湍急;春冬景色——清榮峻茂;三峽的秋天——寂靜、凄涼。③結合文章內容,用一句話概括三峽的景色特點:雄奇險峻,清幽秀麗。④合寫春冬的目的在于:展現(xiàn)風平浪靜時節(jié)三峽的山光水色、清幽宜人的景物特點。⑤作者描寫了春冬之時的八種景物是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巘、怪柏、懸泉、瀑布。

        8.欣賞:(1)你喜歡文中那一點?說出喜歡的原因。如;用詞精當,趣;表愉快心情?;蛞脻O歌起反襯作用。(2)本文語言精致、洗煉,用語俏麗貼切,選一點分析。(如:描寫三峽深秋清幽靜寂,說明人們感傷程度。如:描寫三峽春冬時,因急流險灘,雪浪飛濺,故以“素”字修飾“湍”,因潭水澄碧,深沉寧靜,故以“綠”字修飾“潭”字。“飛漱其間”的“飛”字。答:“飛”形象一寫出了瀑布從天而降,落下深谷的氣勢。)


      猜你感興趣:

      1.2017中考語文復習資料

      2.2017年語文中考復習資料

      3.2017中考語文復習計劃

      4.2017中考語文名著復習資料

      5.2017中考初中語文名著閱讀復習資料整理

      372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