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高清vr播放在线观看,欧美亚洲精品免费,欧美日韩天堂在线视频,午夜福利小视频

      學習啦>學習方法>各學科學習方法>歷史學習方法>

      高一上學期期中質(zhì)檢歷史試卷

      時間: 朝燕820 分享

        考試卷的內(nèi)容能夠檢測出學生們對自己的學習內(nèi)容的掌握程度,你想要從中獲取這方面的信息嗎?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網(wǎng)絡整理的陜西省寶雞市金臺區(qū)高一上學期期中質(zhì)檢歷史試卷,希望對你有用。

        陜西省寶雞市金臺區(qū)高一上學期期中質(zhì)檢歷史試卷

        選擇題

        一位西方學者說:“中國人的姓總是位于個人的名字之前,而不像西方那樣,位于個人的名字之后。”中國人強調(diào)姓而忽視名所反映的實質(zhì)是

      A.個人觀念淡漠 B.男尊女卑思想嚴重
      C.宗法觀念濃厚 D.儒家倫理道德強大

        1912年2月,孫中山認為“帝制從此不存留于中國之內(nèi),民國的目的亦已達到。”導致孫中山得出這一結(jié)論的直接原因是

      A.武昌起義的勝利 B.中華民國的成立 
      C.清帝下詔退位 D.《臨時約法》的頒布

        陳獨秀說,中共一大對“黨的要求——無產(chǎn)階級專政——懸在半空”,到中共二大時“就腳踏實地了,……找到了與中國實際的聯(lián)系并決定了黨要走的道路”這是指中共二大

      A.制定了黨的最高綱領 B.制定了黨的最低綱領
      C.決定參加共產(chǎn)國際 D.決定與國民黨合作

        “軍叫工農(nóng)革命軍,旗號鐮刀………秋收時節(jié)暮云愁,霹靂一聲暴動。”毛澤東這首詞贊頌的是

      A.武昌起義 B.南昌起義 C.秋收起義 D.廣州起義

        紅色旅游是青少年接受革命傳統(tǒng)教育的方式之一。小明同學暑假時將外出旅游,請你為他選擇一處目的地,該地曾發(fā)生過的歷史事件是“黨的歷史上生死攸關的轉(zhuǎn)折點”

      A.遵義 B.上海 C.南昌 D.南京

        毛澤東詩云:“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其中“遠征”的原因是

      A.開辟井岡山革命根據(jù)地 B.被迫實行戰(zhàn)略轉(zhuǎn)移
      C.通過長途行軍鍛煉革命意志 D.日本發(fā)動了大規(guī)模侵略

        20世紀40年代朱自清總結(jié)了人們的普遍心情:“勝利到來的當時,我們喘一口氣,情不自禁的在心頭描畫著三五年后可能實現(xiàn)的一個小康時代……但是勝利的歡呼閃電似的過去了,接著是一陣陣悶雷響著。這個幻滅得太快了。”當時人們的普遍愿望是.

      A.“驅(qū)除韃虜,恢復中華” B.“打倒列強,除軍閥”
      C.“還我河山,守土抗戰(zhàn)” D.“要和平,爭民主”

        美國學者約翰·奈斯比特在他的著作《中國大趨勢》一書 中反復強調(diào),民主的含義就是“人民說了算”、“人民是統(tǒng)治者”、“民主意味著人民統(tǒng)治國家”。下列選項中最能反映這一觀點的是

      A.依法治國的方略
      B.民族區(qū)域自治制度
      C.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D.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xié)商制度

        1954 年12 月,第二屆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通過《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章程》,指出人民政協(xié)的性質(zhì)是“團結(jié)全國各民族、各民主階級、各民主黨派、各人民團體、國外華僑和其他愛國民主人士的人民民主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組織”。由此可以看出1954年以后

      A.政治協(xié)商制度初步建立 B.全國政協(xié)不再具有立法的職能
      C.政協(xié)成為各黨派的聯(lián)合執(zhí)政機構 D.政協(xié)是全國的最高國家權力機關

        “任何民族都是有自決權的,這是毫無疑問的事。歷史的發(fā)展使我們的民族大家庭需要采取與蘇聯(lián)不同的另一種形式。每個國家都有它自己的歷史發(fā)展情況,不能照抄別人的。”為此,新中國政府

      A.確立了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B.建立了中共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xié)商制度
      C.在全國普及了基層民主選舉制度
      D.實行民族區(qū)域自治制度

        下圖是《接受檢閱的紅衛(wèi)兵和群眾隊伍》,這一歷史場景發(fā)生于什么時期?

      A.20世紀50年代 B.20世紀60年代
      C.20世紀80年代 D.20世紀90年代

        劉少奇同志受到迫害時曾說過:“我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你們怎樣對待我個人,這無關緊要,但是我要捍衛(wèi)國家主席的尊嚴。……我是一個公民,為什么不讓我講話?” 劉少奇這些擲地有聲的話語反映了什么實質(zhì)問題?

      A.“”的全面發(fā)動 B.人民群眾行使監(jiān)督權
      C.“”期間我國的民主法制遭到無情踐踏 D.中共中央黨內(nèi)出現(xiàn)了修正主義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與中共八大最明顯的不同是

      A.加強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 B.正確分析了國內(nèi)形勢
      C.反對個人崇拜 D.作出改革開放的偉大決策

        1992年10月,大陸海峽兩岸關系協(xié)會與臺灣海峽交流基金會達成了“九二共識”,這里的“共識”主要是指

      A.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 B.和平統(tǒng)一,一國兩制
      C.海峽兩岸實現(xiàn)“三通” D.擴大兩岸交流與合作

        辛亥革命老人吳玉章曾作詩說:“喪權辱國震人心,鐵路風潮鼎沸騰。武漢義旗天下應,推翻專制共和興。”“武漢義旗”是指下列的什么事件?

      A.興中會的成立 B.武昌起義 C.保路運動 D.同盟會成立

        孫中山在認真研究了太平天國的興衰史后指出:“洪氏之覆滅,知有民族而不知有民權,知有君主而不知有民主。”這段話指出了太平天國失敗的重要原因是

      A.沒有先進階級的領導 B.不能充分依靠人民群眾
      C.缺乏科學的理論作指導 D.沒有徹底的革命精神

        《洪仁玕自述》載“丙辰年破東門向榮。是年七月,東王升天,北王亦喪。丁巳,翼王遠征。” 材料中的丙辰年發(fā)生的重大事件是

      A.頒布《天朝田畝制度》 B.提出《資政新篇》
      C.天京陷落,太平天國失敗 D.發(fā)生天京變亂

        秦始皇說:“天下共苦戰(zhàn)斗不休,以有侯王。賴宗廟,天下初定,又復立國,是樹兵也,而求其寧息,豈不難哉!”秦始皇為解決上述問題,“求其寧息”的措施是:

      A.推行分封制 B.推行郡縣制 C.攻打匈奴 D.焚書坑儒

        “文武將吏,擅自署置,貢賦不入于朝廷。雖稱藩臣,實非王臣也。”引自《舊唐書》中的這則材料實質(zhì)上反映了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下

      A.君權與相權的矛盾 B.中央與地方的矛盾
      C.漢族政權與少數(shù)民族政權的矛盾 D.文臣與武將的矛盾

        夏曾佑在《中國古代史》一書中說:“中國之教,得孔子而后立;中國之政,得秦皇而后行;中國之境,得漢武而后定。三者皆中國之所以中國也。”其中“中國之政”主要指

      A.皇帝制 B.三公九卿制 C.郡縣制 D.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

        韋伯說中國在“長達12個世紀的時間里,人們的社會地位概由其官職決定,而不是由其財富決定。而獲得做官資格的又是由其所受的教育決定。”形成這種局面的制度保障是

      A.宗法制 B.察舉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舉制

        下列有關清朝時期處理民族關系問題的說法不正確的有

      A.尊重各民族的社會習俗和宗教信仰
      B.大事集權,小事放權,因地制宜進行管理
      C.中央設立理藩院負責主管邊疆民族事務
      D.在西南地區(qū)繼續(xù)保留了土司制度,以籠絡少數(shù)民族上層

        明太祖曾作詩一首描述自己的辛勞:“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丈五猶擁被。”明太祖這樣辛苦主要是因為他

      A.廢除了丞相制度 B.設置了軍機處 C.擴大了六部權限 D.推行了行省制

        明清時期我國君主專制制度達到頂點,下列哪一現(xiàn)象不符合當時君主專制強化的特點?

      A.皇帝直接統(tǒng)領六部
      B.明朝內(nèi)閣始終沒有取得法定地位
      C.清初軍國重務一般都由議政王大臣會議定奪
      D.雍正帝在通常的奏章之外命令地方大員密折奏事

        19世紀末,一份西方國家的外交文件中提到“中國現(xiàn)行之關稅,對于一切所謂勢力范圍內(nèi)之口岸裝卸一切貨物,無論屬于何國,均當適用。”其真實含義是

      A.維護中國的關稅主權 B.反對劃分“勢力范圍”
      C.取消列強在華侵略特權 D.能在列強勢力范圍“利益均沾”

        下圖是1907年發(fā)表的漫畫(注:圖中所示器具從右到左依次是:壇、提勺、漏斗、壺,文字分別是“民”、“官”、“政府”、“外國’)。其政治寓意是

      A.清政府成為列強統(tǒng)治中國的工具
      B.近代社會階級結(jié)構發(fā)生新變化
      C.民族工業(yè)受到中外反動勢力壓制
      D.近代中國呈現(xiàn)國富民窮的格局

        建立抗俄軍事基地,支持曾紀澤與俄國簽訂《改訂條約》收回伊犁的清軍將領是

      A.李鴻章 B.曾國藩 C.左宗棠 D.林則徐

        下列圖片反映的共同主題是

        “致遠”號撞向敵艦 劉永福與臺灣軍民誓師抗日 義和團戰(zhàn)士

      A.反抗外來侵略 B.尋求救國之路
      C.掀起民主革命 D.推翻清朝統(tǒng)治

        1938年春,李宗仁指揮的中國軍隊對日軍進行堵截,取得抗戰(zhàn)以來最大勝利,這次作戰(zhàn)的地點是在

      A.山東臺兒莊 B.山西平型關 C.湖北棗宜 D.江蘇徐州

        1945年日本投降后,重慶一家報紙以“日本無條件投降”為謎面,要求打一個中國古代歷史人物,當時謎底有兩個:屈原(原子彈),蘇(蘇聯(lián))武。對此謎底認識正確的是

      A.以上兩個謎底正確,反映了日本投降的根本原因
      B.第一個謎底正確,反映了日本投降的主要原因
      C.以上兩個謎底沒有反映出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作用
      D.兩個謎底沒有反映出中國人民為抗戰(zhàn)勝利所付出的代價和所起的作用

        中學在線題庫: http://tiku.21cnjy.com/ 21教育網(wǎng)題庫

        

        綜合題

        (14分)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丞相者,朕之股肱,所與共承廟宇,統(tǒng)理海內(nèi),輔朕之不逮,以治天下也。

        ──《漢書·孔光傳》

        材料二以天下之廣,四海之眾,千端萬緒,須合變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籌劃,于事穩(wěn)便,方可奏行。豈得以一日萬機,獨斷一人之慮也。且日斷十事,五條不中,中者信善,其如不中者何?以日繼月,乃至累年,乖謬既多,不亡何待!

        ——摘自《貞觀政要·政體》

        材料三 今我朝罷丞相,設五府(五軍都督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門,分理天下庶務,彼此頡頏,不敢相壓,事皆朝廷總之,所以穩(wěn)當。以后子孫做皇帝時,并不許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請設立者,文武群臣即時劾奏,將犯人凌遲,全家處死。

        ──明太祖:《皇明祖訓·祖訓首章》

        (1)根據(jù)材料一、二,概括丞相的主要作用;據(jù)所學知識說明唐太宗對丞相制做了怎樣的改革。(6分)

        (2)根據(jù)材料三,概括明朝政治制度的主要特征。(4分)

        (3)根據(jù)以上材料,概括我國古代政治制度改革的發(fā)展趨勢。(4分)

        (14分)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太平洋戰(zhàn)爭期間日軍兵力分配表

      戰(zhàn)爭爆發(fā)時 1942年 日本投降時
      中國戰(zhàn)場 太平洋戰(zhàn)場 中國戰(zhàn)場 南太平洋、東南亞戰(zhàn)場 中國戰(zhàn)場(不含東北) 東南亞-太平洋戰(zhàn)場
      35個師團 10個師團 37個師團 15個師團 111萬人 不到109萬人
      材料二 在如何看待中國戰(zhàn)場問題上,美國總統(tǒng)羅斯福曾說:“如果中國屈服,會有多少日軍脫身出來?那些軍隊會干什么呢?會占領澳大利亞、占領印度,會像摘熟梅子一樣輕而易舉地占領中東。那將是日本和納粹的大規(guī)模鉗形攻勢,在近東某處會合,完全切斷俄國同外界的聯(lián)系,瓜分埃及,切斷經(jīng)過地中海的所有的交通線,難道不會是這樣嗎?”

        材料三

      中國 美國 英國
      傷殘 死亡 直接經(jīng)濟損失 間接經(jīng)濟損失 死亡 死亡
      3500萬人 2000萬人 620億美元 5000億美元 40.5萬人 37.5萬人
      ——以上材料均引自《中國抗戰(zhàn)與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

        (1)依據(jù)材料一,說明在太平洋戰(zhàn)爭期間日軍兵力的分配情況?(2分)

        (2)材料二中羅斯福設想了怎樣的結(jié)局?這一結(jié)局未能出現(xiàn)的主要原因是什么?(6分)

        (3)結(jié)合以上三則材料,簡要評價中國的抗日戰(zhàn)爭。(6分)

        (12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臺灣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一百年前,……,日本帝國主義……強行攫取了臺灣與澎湖列島,使臺灣人民在日本殖民統(tǒng)治下生活了半個世紀之久。……五十年前,中國人民同世界人民一道戰(zhàn)勝了日本帝國主義,1945年10月25日,臺灣與澎湖列島重歸中國版圖,臺灣同胞從此擺脫了殖民統(tǒng)治的枷鎖。但是,由于眾所周知的原因,1949年以后,臺灣又與祖國大陸處于分離狀態(tài)。

        材料二:要實現(xiàn)統(tǒng)一,就要有個適當?shù)姆绞剑晕覀兘ㄗh舉行兩黨平等會談,實行第三次合作,而不是中央與地方談判。雙方達成協(xié)議后,可以正式宣布。但萬萬不可讓外國插手,那樣只能意味著中國還未獨立,后患無窮。

        ——鄧小平《中國大陸和臺灣和平統(tǒng)一的設想》

        材料三:但是,值得所有中國人警惕的是,近年來臺灣島內(nèi)分離傾向有所發(fā)展,“臺獨”活動趨于猖獗。某些外國勢力進一步插手臺灣問題,干涉中國內(nèi)政。這些活動不僅阻礙著中國和平統(tǒng)一的進程,而且威脅著亞太地區(qū)的和平、穩(wěn)定和發(fā)展。

        ——江澤民:為促進祖國統(tǒng)一大業(yè)的完成而繼續(xù)奮斗的講話(1995年1月30日)

        (1)一百年前,日本是怎樣攫取了臺灣與澎湖列島的?材料一中所說的“眾所周知的原因”指什么? (4分)

        (2)結(jié)合所學知識指出,材料二中鄧小平提出解決臺灣問題的建議是什么?他提出的統(tǒng)一“適當方式”后來發(fā)展為什么方針?試說出這一方針成功運用的兩個事例。(6分)

        (3)據(jù)材料三回答影響臺灣和平統(tǒng)一的主要障礙是什么?(不得照抄原文)(2分)
      看了"高一上學期期中質(zhì)檢歷史試卷"的人還看:

      1.高中歷史必修1期中練習題及答案

      2.高中歷史必修1第一單元測試題及答案

      3.高一歷史基礎練習題及答案

      4.2015春學期肇慶市高一歷史期末試題及答案

      5.湖南高中歷史學業(yè)考試試卷及答案

      1755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