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高清vr播放在线观看,欧美亚洲精品免费,欧美日韩天堂在线视频,午夜福利小视频

      學習啦 > 學習方法 > 各學科學習方法 > 物理學習方法 > 初三中考物理期末基礎知識點復習資料

      初三中考物理期末基礎知識點復習資料

      時間: 朝燕820 分享

      初三中考物理期末基礎知識點復習資料

        要中考了,對于物理這科要怎樣進行全面的復習呢?還很困惑的話,那不妨和學習啦小編一起來了解下人教版初三中考物理期末基礎知識點復習資料,希望對各位有幫助!

        人教版初三中考物理期末基礎知識點復習資料

        1.勻速直線運動的速度一定不變,速度一定是一個定值,與路程不成正比,時間不成反比。

        2.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平均值,只能是總路程除以這段路程上花費的所有時間,包含中間停的時間。

        3.密度不是一定不變的。密度是物質的屬性,和質量體積無關,但和溫度有關,尤其是氣體密度跟隨溫度的變化比較明顯。

        4.天平讀數時,游碼要看左側,移動游碼相當于在天平右盤中加減砝碼。

        5.受力分析的步驟:確定研究對象;找重力;找接觸物體;判斷和接觸物體之間是否有壓力、支持力、摩擦力、拉力,阻力,電磁吸引力等其它力。

        6.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的區(qū)別:平衡力作用在一個物體上,相互作用力作用在兩個物體上。

        7.物體運動狀態(tài)改變一定受到了力,受力運動狀態(tài)不一定改變。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tài)的原因。受力也包含受包含受平衡力,此時運動狀態(tài)就不變。

        8.慣性大小和速度無關。慣性大小只跟質量有關。速度越大只能說明物體動能大,能夠做的功越多。

        9.慣性是屬性不是力,慣性是物體的固有屬性。不能說受到慣性,只能說具有慣性。

        10.物體受平衡力作用,物體處于平衡狀態(tài)(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物體受非平衡力:運動狀態(tài)一定改變。

        11.電動機原理:通電線圈在磁場中受力轉動,把電能轉化成機械能。外電路有電源。發(fā)電機原理:電磁感應,把機械能轉化成電能,外電路無電源。

        12.月球上彈簧測力計、天平都可以使用,太空失重狀態(tài)下天平不能使用而彈簧測力計還可以測拉力等除重力以外的其它力。

        13.滑動摩擦力跟壓力有關,但靜摩擦力只跟和它平衡的力有關,拉力多大摩擦力多大。

        14.兩個物體接觸不一定發(fā)生力的作用。還要看有沒有擠壓,相對運動等條件。

        15.摩擦力和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壓強和接觸面積的大小有關。

        重點知識

        聲現象

        1、聲音的發(fā)生:由物體的振動而產生。振動停止,發(fā)聲也停止。鼓聲是由于鼓面震動產生的,人聲是由于聲帶震動產生的,管樂器主要是由于空氣震動產生的,爆炸生是由于空氣震動產生的。

        2、聲音的傳播:聲音靠介質傳播。真空不能傳聲。通常我們聽到的聲音是靠空氣傳來的。在宇宙空間、月球表面都是真空,聲音不能直接傳播,必須要借助無線電設備。而在宇航倉內由于有認為空氣,所以宇航員可以自由對話。地震是受害者可以通過敲打鐵管、墻壁等介質的方法將呼救信號傳遞出去。

        3、聲音速度:在空氣中傳播速度是:340米/秒。聲音在固體傳播比液體快,而在液體傳播又比空氣體快。

        4、利用回聲可測距離: 由于回聲的產生是一個往返的過程,所以計算時要注意這個特點。

        5、樂音的三個特征:音調、響度、音色。(1)音調:是指聲音的高低,它與發(fā)聲體的頻率有關系。(2)響度:是指聲音的大小,跟發(fā)聲體的振幅、聲源與聽者的距離有關系。(3)音色是指不同的物體由于物質材料和構造的不同,所以發(fā)聲各不一樣的。音調是指聲音的粗細,如牛的聲音粗所以音調低,蚊子的聲音尖細所以音調高;響度是指聲音的大與小特征,如牛的叫聲大所以響度大,蚊子的聲音小所以響度小。我們可以區(qū)分不同人聲、不同樂器的聲音都是通過音色確定的。

        6、減弱噪聲的途徑:(1)在聲源處減弱;(2)在傳播過程中減弱;(3)在人耳處減弱。

        在機器上加隔音罩、在機器底部加橡皮墊都是在聲源處減弱噪聲;在路邊之書、建造隔音墻、民房安裝雙層玻璃都是在傳播過程中減弱噪聲;機場地勤人員佩戴耳罩、在嘈雜環(huán)境中我們用手指堵住耳朵是在人耳處減弱噪聲。

        物態(tài)變化

        1、測量溫度的工具是溫度計。

        2、常用液體溫度計是根據液體的熱脹冷縮的原理制成的。不同溫度計用的測溫液體不同,常見的測溫液體有水銀、酒精、煤油等。

        3、攝氏溫度(℃):單位是攝氏度。1攝氏度的規(guī)定:把冰水混合物溫度規(guī)定為0度,把沸水的溫度規(guī)定為100度,在0度和100度之間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為1℃。

        4、體溫計:測量范圍(量程)是35℃至42℃,每一小格(分度值)是0.1℃。體溫計的讀數要精確到幾點幾攝氏度,如36.5攝氏度;氣溫計的分度值一般是1℃,讀數時精確到幾度就可以了,如40℃.

        5、溫度計使用:(1)使用前應觀察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分度值);(2)使用時溫度計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測液體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3)待溫度計示數穩(wěn)定后再讀數;(4)讀數時玻璃泡要繼續(xù)留在被測液體中,視線與溫度計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體溫計可以離開被測物體讀數是因為體溫計液泡上有一段彎曲的細頸構造決定的。

        6、 固體、液體、氣體是物質存在的三種狀態(tài)。

        7、熔化:物質從固態(tài)變成液態(tài)的過程叫熔化。要吸熱。

        8、凝固:物質從液態(tài)變成固態(tài)的過程叫凝固。要放熱.

        9、熔點和凝固點:晶體熔化時保持不變的溫度叫熔點;。晶體凝固時保持不變的溫度叫凝固點。晶體的熔點和凝固點相同。

        10、晶體和非晶體的重要區(qū)別:晶體都有一定的熔化溫度(即熔點),而非晶體沒有熔點。

        11、熔化和凝固曲線圖:

        14、汽化:物質從液態(tài)變?yōu)闅鈶B(tài)的過程叫汽化,汽化的方式有蒸發(fā)和沸騰。都要吸熱。

        15、蒸發(fā):是在任何溫度下,且只在液體表面發(fā)生的,緩慢的汽化現象。常見的如水的蒸發(fā)、酒精汽油的蒸發(fā)。

        16、沸騰:是在一定溫度(沸點)下,在液體內部和表面同時發(fā)生的劇烈的汽化現象。液體沸騰時要吸熱,但溫度保持不變,這個溫度叫沸點。通常情況下水的沸點是100℃,酒精的沸點是78℃,食用醋的沸點約有60℃左右。不同液體的沸點一般不相同;同種液體的沸點與氣壓有關,氣壓越高沸點越高。

        17、影響液體蒸發(fā)快慢的因素:(1)液體溫度;(2)液體表面積;(3)液面空氣流動快慢。利用影響蒸發(fā)的因素可以進行蒸發(fā)速度的控制。

        18、液化:物質從氣態(tài)變成液態(tài)的過程叫液化,液化要放熱。使氣體液化的方法有:降低溫度和壓縮體積。(液化現象如:“白氣”、霧、等)

        燒水冒白氣是水先汽化后液化的結果。

        19、升華和凝華:物質從固態(tài)直接變成氣態(tài)叫升華,要吸熱;而物質從氣態(tài)直接變成固態(tài)叫凝華,要放熱。常見的升華現象有:冰凍的衣服可以變干、樟腦丸悅來越小、固體清新劑慢慢變少等;凝華的例子有:霜的形成;白熾燈變黑是燈絲(主要是金屬鎢)先升華后凝華的結果。

        光的反射

        1、光源:能夠發(fā)光的物體叫光源。常見的光源有:太陽、點亮的燈蠟燭等;月亮不是光源,我們能看到不發(fā)光的物體是因為這些物體反射的光射入了我們的眼睛。

        2、光的色散現象:白色太陽光通過三棱鏡分解成七種彩色光。

        3、物體的視覺顏色與光的顏色有關:

        (1)透明物體的顏色由它透過的光的顏色決定的,透明物體只能透過與它本身顏色相同的色光。如紅色玻璃只能透過紅色光,所以白天我們戴上紅色太陽鏡則周圍的物體會變成紅色;若藍色光照在紅色的玻璃上,則藍色光被玻璃吸收,沒有光透過,所以玻璃呈現黑色。

        (2)不透明物體的顏色由物體發(fā)射的光的顏色決定,白色物體反射所有的光,所以當各種色光照射白色的銀幕上時銀幕能呈現出各種色彩的圖案;有色物體只能反射與它本身相同的色光,其他色光被吸收。如紅色物體只反射紅色光,藍色物體只反射藍色光;當只有藍色光照射在紅色物體上時,藍色光被吸收,沒有反射光,則物體呈現黑色。

        4、光的三原色是: 紅、綠、藍;

        顏料的三原色是:紅、黃、藍。識記竅門:炎黃子孫

        5、光具有能量:光本身就是一種能量的傳遞。黑色物體吸收所有的光,所以冬天穿深色衣物比較暖和;白色物體反射所有的色光,所以夏天穿淺色衣服感覺較涼爽。

        6、光的直線傳播:光在均勻介質中是沿直線傳播。影子、日食、月食、小孔成像都可以用光直線傳播的性質來解釋。小孔成像的特點是像是倒立的、實像。

        7、光在真空中傳播速度最大,是3×108米/秒,而在空氣中傳播速度也認為是3×108米/秒。如果一個飛人以光速繞地球運行,在1s的時間內,能夠繞地球運行7.5圈。地球到月亮的距離平均為384,401公里,月光到地球的時間約為1.24秒;1976年國際天文學聯合會把日地平均距離確定為 149597870千米,按此距離計算,太陽光到達地球表面需8分18秒。

        8、光年是光在一年內通過的距離,光年是一個長度單位。1光年約等于10萬億公里,離太陽系最近的星系是大麥哲倫星云,它距離我們只有16萬光年,是銀河系的伴星系。若一個人以光速前進,則要16萬年后才能抵達那里。
      看了初三中考物理期末基礎知識點復習資料的人還看:

      1.九年級上冊物理第十章練習試卷

      2.2015初三物理期末考試試卷

      3.八年級上冊物理第一章練習試卷

      4.八年級第一學期物理第四章練習試卷

      5.2015年深圳物理中考試卷及答案

      2129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