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級下冊語文第16課橋說課稿(2)
五年級下冊語文第16課《橋》說課稿3
一、說教材
《橋》是人教版五年級下冊第四組“他們令我們感動”中的第二篇精讀課文。本單元的訓練重點是要學生入境入情,抓住那些感動的地方,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還要認真領(lǐng)悟文章的表達方法。本課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共產(chǎn)黨員的光輝形象。他用自己的血肉之軀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橋梁。
本課在表達上很有特點:1.構(gòu)思新穎別致,設置懸念,前后照應;2.多用簡短的句、段渲染氣氛;3.大量運用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增強表現(xiàn)力。
教學目標
根據(jù)課標的要求和本課教材的特點,我設計以下教學目標:
1、認識6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能正確讀寫“咆哮、獰笑”等詞語。理解課文內(nèi)容,體會環(huán)境描寫的作用,領(lǐng)悟課文的表達特點。
2、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通過有感情地朗讀品味語言,深刻感受老共產(chǎn)黨員無私無畏、不徇私情、英勇獻身的崇高精神。
教學重點:抓住人物言行感受老漢舍己為人、臨危不懼、沉著冷靜的高尚品格,體會課文的表達特點
教學難點:體會環(huán)境描寫的作用。
二、學情分析
五年級學生已具備一定的朗讀能力,語言感悟的能力。對于本課扣人心弦的故事,學生的閱讀主動性,積極性應該很高,但對共產(chǎn)黨員面對危險時,無私無畏、不徇私情、英勇獻身的精神理解恐怕不夠深入,也不容易聯(lián)想到橋的深刻含義。
說教法:依據(jù)新課程標準,為了突出“教是為學服務”的課堂教學思路,本節(jié)課我采用:創(chuàng)設情境法,直觀演示法,讀書指導法、點撥引導法四種教學方法,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讓學生在體驗中學習知識。
說學法:根據(jù)教材的特點和五年級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我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具體的學法是自讀自悟法、朗讀感悟法、圈點批注法、培養(yǎng)學生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良好閱讀習慣。
三、說教學流程
閱讀教學要“先見森林,后見樹木。”層層深入,以此我設計以下教學流程
(一)談話導入,激發(fā)興趣(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三)細讀課文,深入領(lǐng)悟(四)拓展延伸,嘗試運用
下面我就具體展開說一說我對這節(jié)課的設想:
(一)談話導入,激發(fā)興趣
1. 同學們,你們都學過哪些關(guān)于橋的文章呢?學生匯報《趙洲橋》《跨越海峽的生命橋》。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座橋,看看在身上又發(fā)生一個怎樣的故事呢?利用已學知識與本課所學知識的聯(lián)系,自然導入新課。然后出示課題,問學生讀了課題,你有什么問題。通過學生質(zhì)疑,培養(yǎng)學生問題意識。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語言課程標準》指出:識字、寫字是閱讀和寫作的基礎,是貫串整個義務教育階段
的重要教學內(nèi)容。因此,教學中首先出示生字。注意“肆”的讀音,“勢不可當”的“當”字的讀音是一聲。書寫上的疑難字“肆”,“攙”和“”奠。
只有掌握了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才能正確領(lǐng)會文章的中心思想。接著讓學生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思考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通過對文意的把握,讓學生在初讀后留下一個整體的印象,為后面品讀咀嚼語言奠定堅實的基礎。
三、細讀課文,深入領(lǐng)悟
1、感受險情
在學生了解過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后,為了使學生更好的把握人物的精神品質(zhì),首先引生入境搭建一個梯子。體會當時的危境。
在這里,我首先課件播放山洪暴發(fā)視頻,設置這樣一個問題進入,用自己的話描述你所看到的山洪暴發(fā)的情景。然后找出文中描寫當時環(huán)境的語句?談談體會到了什么?匯報時重點從以下幾個細節(jié)引導學生體會環(huán)境,領(lǐng)悟?qū)懛ǎ鹤プ?ldquo;狂奔,勢不可當”,感受雨非常大。抓住“像潑、像倒,像野馬、跳舞、獰笑”體會比喻、擬人的作用——更形象生動地讓讀者感受到當時洪水的兇猛, 最后指導學生有感情朗讀課文,讀出當時情景的危急。感受到險情之后,教師質(zhì)疑,課文主要老漢的高貴品質(zhì),可作者為什么用大量的筆墨進行環(huán)境描寫。從而讓學生明白環(huán)境描寫是為了突出情況危急,為下文寫老漢的高貴品質(zhì)做鋪墊。通過這樣的設計,本課的難點就突破了。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人們是怎么表現(xiàn)的,找出來讀讀,交流,體會。如果你也是其中一員,你是什么感受? 這一環(huán)節(jié)的設計,引導學生從讀書聯(lián)系生活實際,說自己的感受,體悟洪水到來時人們的害怕,形勢的緊急,從而為下面老支書的出場做好鋪墊
2、解決重點,體會精神
《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教學就引導學生鉆研文本,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因此在這一環(huán)節(jié)我首先提出主線問題:
課文中的老漢是一個怎樣的人?你是從哪些地方感受到的?”勾畫出文章中相關(guān)的語句,并將自己的體會在旁邊做上批注。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因此在此環(huán)節(jié)教師要指導學生如何進行“圈畫批注”。如:重點詞語,動作,外貌、神態(tài)、語言、心理等描寫,修辭手法等,批注可以一兩個詞即可。
學生通過默讀、勾畫、圈點寫出自己的感受
(1) 引導學生從動作“盯”和“像一座山” 的比喻體會老漢的沉著、鎮(zhèn)靜、臨危不懼。教師及時點拔,并引導學生在理解句子的時候,既要體會重點詞語表達的思想感情,又要注意體會表達方法,即作者是怎么寫出人物的某種性格的。所以在后面匯報里,學生要說出找到的地方運用了什么表達方法,從而體會到了什么。
(2) 引導學生抓住“!”和“短句”體會當時當時情況的緊急,老漢語氣的強烈與堅定。運用了短句、段渲染氣氛;
(3) 引導學生抓住動詞“揪”,想象老漢當時像豹子一樣的神態(tài)描寫。(眼睛瞪得很大,露出兇狠的目光,面目猙獰)。 聯(lián)系下文知道老漢像豹子一樣揪出的是他兒子,體會老漢不徇私情、大公無私的形象。引導學生抓住動作“吼、推”和語言描寫聯(lián)系下文體會老漢對兒子深深的父愛。想象在看到兒子被洪水吞沒時,他想喊些什么。通過這樣的設計,讓學生明確老漢不是不愛自己的兒子,是他做為一名黨員一切以人民的利益為先,進一步體會他品格的高尚。最后指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進一步體會老漢的無私。
4. 總結(jié)寫法特點。 作者通過語言、動作、神態(tài)、環(huán)境描寫和修辭手法的巧妙運用,生動形象地刻畫出人物的形象。
(四)拓展延伸,嘗試運用
深入理解課題,雖然木橋毀了,但是相信人們心中會永遠建起一座橋。 “這是一座( )橋!”。在學生各抒己見的同時,深化橋的含義。這不再是那座窄窄的木橋,而是老漢和兒子用自己的生命搭建起的生命之橋;是一座堅不可摧的精神橋;是黨員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的見證橋。
猜你感興趣:
五年級下冊語文第16課橋說課稿(2)
上一篇:五年級下冊語文第16課橋教學設計
下一篇:五年級下冊語文第16課橋教學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