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高清vr播放在线观看,欧美亚洲精品免费,欧美日韩天堂在线视频,午夜福利小视频

      學習啦>學習方法>初中學習方法>初二學習方法>八年級語文>

      初二語文《桃花源記》知識點總結

      時間: 燕純0 分享

        成績的提高是同學們提高總體學習成績的重要途徑,大家一定要在平時的練習中不斷積累.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初二語文《桃花源記》知識點總結,希望大家喜歡!

        初二語文《桃花源記》知識點總結一

        一、重點字詞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儼yǎn然阡陌qiānm髫tiáo詣yì

        間jiàn隔問津jīn此中人語yù云

        點撥:注意多音字“間”“語”的讀音。

        2.解釋下面加點的'詞語。

        (1)緣溪行,忘路之遠近。緣:沿著。

        (2)仿佛若有光。

        仿佛:隱隱約約,形容看得不真切的樣子。

        (3)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屬:類。

        (4)悉如外人。悉:都。

        (5)具答之。具:詳盡,詳細。

        (6)問今是何世。世:朝代。

        (7)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具言:詳細地說出。

        (8)皆嘆惋。惋:驚訝、驚奇。

        (9)便扶向路。扶:沿、順著。

        (10)及郡下,詣太守。及:到。詣:拜見。

        (11)處處志之。志:做標記。

        (12)欣然規(guī)往。規(guī):計劃。

        (13)未果,尋病終。未果:沒有實現(xiàn)。

        尋:隨即,不久。

        (14)后遂無問津者。津:渡口。

        初二語文《桃花源記》知識點總結二

        一、疏通文意

        1、課文是怎樣交代發(fā)現(xiàn)桃花源的原因、時間、人物的?

        原因: 時間: 人物:

        2、漁人“從口入”,看到了桃源怎樣的美景?

        既有自然景象,又有生活美景。

        自然景象:“ ”

        生活情景:“ ”

        3、漁人來到桃花源,村子里的人如何對待漁人的?這反映了桃花源怎樣的社會風氣?

        4、桃花源中的人為什么“不復出”?

        5、桃花源人與漁人交談后,為什么“皆嘆惋”?

        6、本文以漁人行蹤為線索,最后一段寫劉子驥是否多余?

        7、在本文中作者怎樣描寫了自己所向往的社會?

        8、作者描寫的自己所向往的社會是一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彼此____________的幸福美好社會。

        17、本文主旨:

        全文以武陵漁人進出桃源的行蹤為線索,把發(fā)現(xiàn)桃源的經過,在桃源的所見所聞所歷,離開桃源后再尋桃源的情形,都貫串起來了。故事曲折回環(huán)。它虛構了一個與黑暗現(xiàn)實社會相對立的美好境界,寄托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反映了廣大人民的意愿。

        9、本文按照漁人行動的順序,記敘了他在桃花源的所見所聞,內容豐富,詳略得當。舉例說明哪詳哪略,仔細體會這樣寫的好處。

        剪裁得體,詳略得當。課文第②、③段詳寫了桃花源中寧靜的生活環(huán)境和淳樸的社會風尚。作者把這一部分作為本文的重點加以詳寫,形象生動地描繪了他理想的社會畫卷。例如對環(huán)境的描寫,寫到的事物就有土地、屋舍、良田、美地、桑竹、阡陌、雞犬之聲等。再如對桃花源中人的描寫,詳寫了他們對漁人的熱情招待,特別是他們回答談話的內容寫得具體詳細。第①、④、⑤段寫得簡略,因為是故事的開頭、結尾,只和故事的傳奇性有關。

        10、作者生活在東晉末期,當時社會政治黑暗,兵連禍結,民不聊生。聯(lián)系當時的社會背景,說說這篇課文表達了作者怎樣的'社會理想,我們對這種社會理想應該怎樣評價。

        陶淵明生活在東晉末期,當時社會政治黑暗,兵禍連結,民不聊生。本文是他57歲時所寫的《桃花源詩》前面的小序。當時作者已隱居多年,對農民的苦難深有感觸。在本文中他虛構了一個寧靜安樂的世外桃源。這里,人人勞動,自耕自食,沒有階級,沒有壓迫和剝削,沒有戰(zhàn)亂,人們過著安居樂業(yè)、友好和睦的生活。這個“世外桃源”,寄托了作者的社會理想,這樣的理想社會反映了人民反對壓迫、反對戰(zhàn)爭的愿望,同時也批判了當時的黑暗現(xiàn)實,因而具有一定的積極意義。但它又多少帶有原始共耕生活的痕跡,表現(xiàn)了一定的復古傾向;在階級社會中也只能是一種幻想,是不可能實現(xiàn)的,這又是作者逃避現(xiàn)實的思想的反映。

        初二語文《桃花源記》知識點總結三

        一、字詞解釋

        緣溪行 沿著 落英繽紛 落花

        落英繽紛 繁多的樣子 欲窮其林 走到盡頭

        豁然開朗 寬敞明亮的樣子 儼然 整齊的樣子

        阡陌交通 交錯相通 悉如外人 都

        黃發(fā)垂髫 老人和小孩 怡然自樂 安適的樣子

        具答之 詳細 咸來問訊 都 詢問消息

        率妻子邑人 妻子兒女 絕境 與世隔絕的地方

        不復出焉 再 兼詞,從這里 乃不知有漢 竟然

        無論魏晉 不要說,更不必說 為具言 給 詳細

        延至其家 請 皆嘆惋:感嘆惋惜

        不足為 不值得 漁人甚異之:對……感到詫異

        不足為外人道也 向,對 便扶向路 沿,順著 先前的,從前的

        處處志之 作標記 尋向所志 尋找

        尋向所志 從前的 所作的標記 欣然歸往 高興的樣子 計劃

        未果 沒有實現(xiàn) 尋病終 不久

        無問津者 渡口 無問津者 訪求,尋找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 類 此中人語云 告訴

        及郡下 到 詣太守 到,拜見尊長(身份地位高的人)

        二、通假字

        便要還家 要 同“邀”,邀請。

        三、古今異義

        交通: 古義:交錯相通。 今義: 指運輸業(yè)等

        無論:古義:不要說,要不必說。 今義: 關聯(lián)詞 不管的意思

        妻子:古義:妻子和兒女。 今義: 指妻子一人

        絕境:古義:與世隔絕之地 。 今義:沒有出路的境地

        鮮美:古義:鮮艷美麗 今義:滋味好

        不足為外人道也 古義 不值得 今義:不充足,不滿

        儼然 古義:整齊的樣子 今義:好像

        無論 古義:不用說 更不必說 今義:表條件關系的關聯(lián)詞

        緣 古義:沿著 順著 今義:緣故,緣分

        延 古義:請 今義:延伸 延長

        四、詞類活用

        漁人甚異之:對……感到驚異 (意動用法)

        欲窮其林:窮盡,走到盡頭 (形容詞作動詞)

        此中人語云:告訴 (名詞作動詞)

        五、(一)一字多義:

        志: 處之志之(做標記。動詞); 尋向所志(名詞,所做的標記)。

        尋: 尋向所志(尋找,動詞) 尋病終(不久,時間名詞)。

        復:復行數(shù)十步::又 不復出焉:再

        舍:便舍船:丟下屋舍儼然:房子

        為:武陵人捕魚為業(yè):作為 為具言所聞:給 不足為外人道也:對,向

        乃: 見漁人,乃大驚 于是,就 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 竟然

        (二)一義多詞:

        悉如外人——咸來問訊——皆嘆惋 全、都

        便要還家——余人各復延至其家 邀請

        六、成語

        世外桃源------原指與現(xiàn)實社會隔絕、生活安樂的理想境界。后也指環(huán)境幽靜生活安逸 的地方。借指一種空想的脫離現(xiàn)實斗爭的美好地方。

        無人問津------沒人探問渡口。比喻事物已被人冷落。津:渡口

        豁然開朗------豁然:形容開闊敞亮的樣子。開朗:開闊明亮。(總意):從狹隘幽暗一轉而為開闊明亮。今指一下子就明白了或指眼界一下子變開闊。比喻突然領悟了一個道理。

        怡然自樂------怡然:喜悅的樣子。形容高興而滿足。

        落英繽紛-——落英 :墜落的花瓣。 繽紛:繁多而紛亂的樣子。 形容落花紛紛飄落的美麗情景。

        七、翻譯句子

        (1)忽逢桃花林,夾岸數(shù)百步,中無雜樹。

        忽然遇到一處桃花林,兩岸幾百步內,沒有其它的樹。

        (2)芳草鮮美,落英繽紛。

        芳香的野草鮮艷美麗,落花雜亂繁多的散在地上。

        (3)復前行,欲窮其林。 再往前走,想走到這桃林的`盡頭。

        (4)林盡水源,便得一山 桃林的盡頭正是溪水發(fā)源的地方。就發(fā)現(xiàn)了一座山。

        (5)初極狹,才通人。 小口開始很狹窄,剛剛能通過一個人。

        (6)復行數(shù)十步,豁然開朗。 又往前走了幾十步,一下子開闊明亮起來了。

        (7)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

        (8)土地平坦寬闊,房屋整齊。有肥沃的土地,美麗的池塘以及桑竹一類的樹木。

        (9)阡陌交通,雞犬相聞。

        田間小路,交錯相通,(村落間)雞鳴犬吠聲可以互相聽到。

        (10)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 。

        里面來來往往耕田勞作的人,男女的穿戴全都和桃源以外的人一樣。

        (11)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 老人小孩都安閑愉快,自得其樂。

        (12)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

        (村里人)見了漁人,就非常吃驚,問(漁人)從哪里來,(漁人)詳細地回答了他們。

        (13)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

        就邀請(漁人)到家里去,擺酒、殺雞、做飯(招待他)。

        (14)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

        (村人)自己說他們的祖先(為了)躲避秦時的戰(zhàn)亂,帶領妻子兒女及鄉(xiāng)鄰來到這與世隔絕的地方,

        (15)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

        不再出來了,就和外面的人隔絕了

        (16)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問(漁人)如今(外面)是什么時代了。竟然不知道有過漢朝,更不用說魏、晉了

        (17)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

        漁人(為他們)詳細地介紹了自己所聽到的事, (他們聽罷)都感嘆惋惜。

        (18)余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其余的人又各自邀請(漁人)到他們家里去,都拿出酒飯來(招待他)

        (19)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

        這里的人對他說:“(這里的情況)不值得對外邊的人說啊。”

        (20)便扶向路,處處志之。

        就順著原先的路(回去),處處做了標記。

        (21)尋向所志,遂迷,不復得路。

        尋找先前做的標記,終于迷失了(方向),再也沒找到路。

        (22)后遂無問津者。

        初二語文《桃花源記》知識點總結四

        一、相關背景

        1、關于作者:

        陶淵明(約365~427),東晉大詩人。一名潛,字元亮,私謚靖節(jié),潯陽柴桑(今江西九江市)人。出身于破落官僚地主家庭。曾任江州祭酒、鎮(zhèn)軍參軍、彭澤令等職。因不滿當時士族地主把持政權的黑暗現(xiàn)實,任彭澤令不足三月即辭官歸隱,作《歸去來兮辭》以明志。從此'躬耕自資',直至63歲在貧病交迫中去世。他長于詩文辭賦,多描寫自然景色及其在農村生活的情景,其中的優(yōu)秀作品隱寓著他對腐朽統(tǒng)治集團的憎惡和不愿同流合污的精神。散文以《桃花源記》最有名。有《陶淵明集》。

        2、相關知識:

        本文原是陶淵明《桃花源》詩前的序文,大約作于南朝宋武帝永初二年(421),其時57歲,因為此時正處于東晉末期,社會環(huán)境是戰(zhàn)亂紛呈,生靈涂炭。他拒絕同統(tǒng)治者合作,不滿黑暗的政治現(xiàn)實,隱居農村已十余年,對農村的現(xiàn)實有更深的了解,對人民的愿望更有切身體會,于是構想出他心目中的理想社會——世外桃源。在這個社會里,沒有壓迫,沒有剝削,沒有紛擾;人人各盡所能地參加勞動,老人和孩子都生活得幸福、愉快,人與人之間都極其融洽而友好。但作者又十分清楚地看到,在當時的條件下這樣的理想社會是無法實現(xiàn)的.。

        課文所敘述的故事純屬虛構。讀這篇課文,既要看到作者的美好理想,又要看到他的無能為力的思想矛盾。

        課文下面注釋:

        二、請掌握下列重點字詞

        1、緣溪行:緣:順著、沿著。 2、落英:落花。一說,初開的花。

        3、繽紛:繁多的樣子。

        4、林盡水源:林盡于水源,意思是桃林在溪水發(fā)源的地方就到頭了。

        5、仿佛:隱隱約約,形容看得不真切的樣子。

        6、才通人:僅容一人通過。才:僅

        7、豁然開朗:形容由狹窄幽暗突然變得寬闊明亮的樣子。

        8、儼然:整齊的樣子。 9、屬:類。

        10、阡陌交通:田間小路交錯相通。阡陌:田間小路。

        11、相聞:可以互相聽到。 12、外人:桃花源以外的世人。

        13、黃發(fā)垂髫:指老人和小孩。黃發(fā):舊說是長壽的特征,所以用來指老人。垂髫:垂下來的頭發(fā),用來指小孩。

        14、要:通“邀”,邀請。 15、絕境:與人世隔絕的地方。

        16、無論:不要說,(更)不必說。 17、具言:詳細地說出。

        18、嘆惋:感嘆、惋惜。 19、余人各復延至其家:延:邀請。

        20、語云:囑咐。語,告訴。 21、不足:不值得。

        22、便扶向路:就順著舊路(回去)。扶:沿、順著。向:從前的、舊的。

        23、及郡下:到了郡城。 24、詣:到。特指到尊長那里去。

        25、尋向所志:尋找以前所做的標記。 26、遂:終于。

        27、規(guī):計劃。 28、未果:沒有實現(xiàn)。

        29、尋:隨即,不久。 30、問津:問路。這里是訪求、探求的意思。津:渡口。

      初二語文《桃花源記》知識點總結相關文章

      1.初中八年級語文《桃花源記》經典備課教案

      2.八年級語文上冊知識點匯總

      3.初二語文桃花源記的賞析

      4.初中八年級語文《桃花源記》優(yōu)秀教案設計

      5.八年級語文上冊第21課桃花源記賞析

      6.八年級下冊語文復習:課內文學常識梳理

      7.八年級文言文知識點歸納大全

      8.八年級語文學習方法指導

      9.初二語文如何復習

      10.初二八年級語文總復習計劃大全

      417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