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五年級上冊語文課文(1-5課)
經(jīng)教育部核準,江蘇教育出版社于2001年初啟動了與課程標準配套的義務教育小學語文實驗教科書的編寫工作。2001年秋,該教科書開始在全國12個國家級課程改革實驗區(qū)試用。今天小編在這給大家整理了蘇教版五年級上冊語文課文(1-5課),接下來隨著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蘇教版五年級上冊語文課文(1-5課)
《師恩難忘》
這個小學設在一座廟內(nèi),只有一位老師,教四個年級。當時學生少,四個年級才一個班。老師姓田,17歲就開始教書了。他口才、文筆都很好。
開學頭一天,我們排隊進入教室。田老師先給二年級和四年級同學上課,叫三年級學兄把著一年級學弟的手描紅。描紅紙上是一首小詩:
一去二三里,煙村四五家。
亭臺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田老師給一年級上課了。他先把這首詩念一遍,又連起來講一遍,然后,編出一段故事,娓娓動聽地講起來。我還記得故事的大意是這樣的:
一個小孩子,牽著媽媽的衣襟兒去姥姥家,一口氣走了二三里地。路過一個小村子,只有四五戶人家,正在做午飯,家家冒炊煙。娘兒倆走累了,看見路邊有六七座亭子,就走進一座亭子里去歇歇腳。亭子外邊,花開得很茂盛,小孩子伸出小手指念叨著:“……八枝,九枝,十枝?!彼娇丛较矚g,想折下一枝來。媽媽攔住了他,說:“你折一枝,他折一枝,后邊歇腳的人就看不到花兒了?!焙髞?,這兒的花越開越多,數(shù)也數(shù)不過來,變成了一座大花園。
我聽得入了迷,恍如身臨其境。田老師的聲音戛然而止,我卻仍在發(fā)呆,直到三年級的大學兄捅了我一下,我才驚醒。
那時候的語文叫國語。田老師每講一課,都要編一個引人入勝的故事。我在田老師那里學習四年。聽了上千個故事,這些故事有如春雨點點,滋潤著我。
有一年我回家鄉(xiāng)去,在村邊遇到了老師,他拄著拐杖正在散步。我仍然像40年前的小學生那樣,恭恭敬敬地向他行禮。談起往事,我深深感謝老師在我那幼小的心田里,播下文學的種子。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老師的教誨之恩,我終生難忘!
《陶校長的演講》
各位同學:
今天我想和大家談四個問題,叫做“每天四問”。
第一問,自己的身體有沒有進步?有,進步了多少?為什么要這樣問?因為健康是生命之本,有了健康的身體,我們才有本錢去尋求幸福,實現(xiàn)崇高的理想。否則,一切都將是空的。健康的身體,離不開自覺持久的鍛煉,離不開科學合理的生活和作息。希望你們從小樹立“健康第一”的觀點,筑起堅固的“健康城堡”。
第二問,自己的學問有沒有進步?有,進步了多少?為什么要這樣問?因為“學問是一切前進活力的源泉”。我們是學生,求知是我們的主要任務,有了學問,將來才能更好地造福于社會。要想自己的學問有進步,就要專心致志,就要有堅韌不拔的意志力。要認準目標,鉆進去,展開來。這樣,我們就能夠達到勝利的彼岸。
第三問,自己擔任的工作有沒有進步?有,進步了多少?為什么要這樣問?因為工作的好壞對我們今天和未來都有很大的影響。在學校和班集體中,你們多多少少都承擔一些工作,如值日、執(zhí)勤、班級和學校的管理等等。這些工作雖然都是一些小事,卻能培養(yǎng)我們的責任心,鍛煉我們的辦事能力,是我們將來步入社會做大事的基礎,認真負責地做好自己手上的每一件事情,這也是一種學習,一種和聽課、讀書、作業(yè)同樣重要的學習。
第四問,自己的道德有沒有進步?有,進步了多少?為什么要這樣問?因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壞,即使你有一些學問和本領,也不會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社會的穩(wěn)定和國家的發(fā)展,需要每個人既要講究“公德”,也要講究“私德”。我們到學校里來,除了要學習文化知識,更要緊的是要學習做人,學習做“真人”。
以上我談的就是“每天四問”。如果我們每天都這樣地問問自己,這樣地激勵和鞭策自己,我們就一定能在健康、學問、工作、道德各方面有長足的進步。
《古詩兩首《尋隱者不遇》《所見》》
所見
(清)袁枚
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
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
尋隱者不遇
[唐]賈島
松下問童子,言師采藥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處。
《去打開大自然綠色的課本》
祖國敞開了綠色的大門,
給孩子一片清涼的綠陰。
去吧,去呼吸山水間芬芳的空氣,
去吧,去打開大自然綠色的課本。
讓明亮的眼睛
去發(fā)現(xiàn)翠竹的挺拔,松柏的蒼勁。
用絢麗的色彩
去描繪果園的豐收,沃野的耕耘。
鳴禽、野花要和你們聯(lián)歡,
生活里洋溢著歡樂和溫馨。
祖國的山水要和你們相聚,
請聽一聽它們心中的聲音。
青山說:攀登吧,
飽覽無限的風光,滿懷少年的豪情!
綠水說:前進吧,
奔向浩瀚的大海,顯示少年的胸襟!
去吧,天空會撒開片片云錦,
給你們送去明媚的早晨。
去吧,大地會吹來陣陣微風,
給你們留下愉快的黃昏。
祖國敞開了綠色的大門,
給孩子一片清涼的綠陰。
去吧,去呼吸山水間芬芳的空氣,
去吧,去打開大自然綠色的課本。
《裝滿昆蟲的衣袋》
1823年12月22日,著名昆蟲學家法布爾出生在法國南部一個名叫圣萊昂的小村子里。村子里小溪縱橫,花草叢生,附近叢林中鳥棲蟲居,各種可愛的小動物跑來跑去。法布爾從小就對小蟲子非常著迷。
一天傍晚,暮色籠罩了田野,爸爸媽媽忙完農(nóng)活正要回家,法布爾不見了。他們不由得焦急起來,在田野上邊跑邊呼喊兒子。
“媽媽,我在這兒呢!瞧,我抓到了那只會唱歌的蟲子!”媽媽一看,兒子的手里拿著一只全身翠綠、觸角細長的紡織娘。三天前,法不爾就告訴她,花叢里經(jīng)常傳出一種動聽的聲音,不知是誰在唱歌?,F(xiàn)在,他終于找到了這位“歌唱家”。
八九歲的時候,父親叫他去放鴨子。他把鴨子趕進池塘以后,就去水邊逮蝴蝶,捉甲蟲,或是蹲下來靜靜地觀察奇妙的水底世界:漂亮的螺殼、來回穿梭的游魚、五彩繽紛的蠕蟲……
有一次,法布爾正在細心地觀察周圍的一切,忽然,一只閃爍著金屬光澤的小甲蟲從他眼前掠過。“嗬!真漂亮!”他邊叫邊用小手撲過去,敏捷地捉住了它。這只甲蟲比櫻桃還要小,顏色比藍天還要藍。法布爾高興極了。他把這個小寶貝放進蝸牛殼里,包上樹葉,裝進自己的衣袋,打算回家后再好好欣賞。這一天,他還揀了好多的貝殼和彩色的石子,把兩個衣袋塞得鼓鼓囊囊的。
夕陽西下,法布爾趕著鴨子,滿載而歸,心里甜滋滋的。
“你這可惡的小傻瓜!”法布爾一回到家,父親就怒氣沖沖地責罵他,“我叫你去放鴨子,你倒好,只顧自己玩,揀這些沒用的玩意兒!快給我扔了!”
母親也在一旁厲聲地責備:“揀石子干什么?撐破了褲兜!老是捉小蟲子,不叫你的小手中毒才怪呢!”
法布爾難過極了,眼淚刷刷地往下掉,很不情愿地把心愛的小寶貝放進了垃圾堆。
可是父母的責罵絲毫沒能阻止法布爾對昆蟲的迷戀。以后每次放鴨,他仍然興致勃勃地揀那些“沒用的玩意兒”,背著大人把衣袋裝得鼓鼓的,躲起來偷偷地玩。
正是這種對昆蟲的癡迷,把法布爾引進了科學的殿堂。后人為了紀念法布爾,在為他建造的雕像上,把兩個衣袋做得高高地鼓起,好像里面塞滿了許許多多昆蟲。
蘇教版五年級上冊語文課文(1-5課)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