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的中和反應重點與快速記憶
初中的中和反應重點與快速記憶
中和反應的知識在中考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不僅要熟悉相關的溶解性及方程式的書寫,再做鑒別、除雜、分離、推斷題時,也是對酸堿鹽的綜合應用。小編在此整理了相關資料,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初中的中和反應重點
中和反應
一、中和反應
1.概念:酸與堿作用生成鹽和水的反應,叫做中和反應。
2.實質:酸溶液中的H+和堿溶液中的OH-結合生成了中性的水。表達式為:H+ + OH-=H2O。
3.現(xiàn)象:有些中和反應進行時有明顯的現(xiàn)象,生成的鹽以沉淀的形式析出;有些中和反應沒有明顯的實驗現(xiàn)象,所以要判斷中和反應是否發(fā)生或是否恰好完全反應需要借助酸堿指示劑。
4.鹽:由金屬離子和酸根離子組成的化合物。
【要點詮釋】
1.向滴有酚酞試液的氫氧化鈉溶液中滴加稀鹽酸時,一定要用滴管慢慢滴入稀鹽酸,并不斷攪拌溶液,直到溶液顏色恰好變成無色為止,否則容易使稀鹽酸過量。從指示劑的變色情況分析,當紅色恰好變?yōu)闊o色時,溶液由堿性變?yōu)橹行裕虼?,可以利用中和反應改變溶液的酸堿性。
2.注意理解中和反應的概念。生成鹽和水的反應不一定是中和反應。例如:2NaOH+CO2=Na2CO3+H2O,生成鹽和水但不是中和反應。
二、中和反應在實際中的應用
1.用于醫(yī)藥
(2)中和胃酸:Al(OH)3 + 3HCl = AlCl3 +3H2O Mg(OH)2 +2HCl = MgCl3 + 2H2O
(2)我們可能都被蚊蟲叮咬過。被蚊蟲叮咬后,叮咬處會很快腫成大包,這是因為蚊蟲能在人的皮膚內分泌出蟻酸,從而使皮膚腫痛。如果涂上一些含堿性物質的藥水,就可以減輕痛癢。例如涂牙膏、肥皂水或醫(yī)用氨水等。
2.改變土壤的酸堿性
根據(jù)土壤的酸堿性和植物生長的需要,可以利用中和反應原理,向土壤中加入酸性或堿性物質,以調節(jié)土壤的酸堿性,把土壤的pH控制在適宜莊稼生長的范圍之內,利于植物生長。例如:近年來由于空氣污染造成酸雨,導致一些地方的土壤變成酸性,不利于作物生長,于是人們就將適量的熟石灰加入土壤,以中和酸性。
H2SO3 +Ca(OH)2=CaSO3+H2O
3.處理工廠的廢水
工業(yè)生產過程中產生的污水,如果酸性或堿性超出環(huán)保部門的規(guī)定,必需進行處理,達標后才能排放。例如,當污水中的含酸量超標時,可以利用熟石灰進行中和處理。想一想為什么不用別的堿?除了降低成本的原因,還因為熟石灰的溶解度很小,能溶解在水中的量很少,即使施用過量,未反應的熟石灰也不會大量溶于水造成水的再次污染。用熟石灰中和含有硫酸的廢水,其相關反應為:
Ca(OH)2 + H2SO4= CaSO4+2H2O
4、廚房
(1)吃松花蛋時加些醋以中和其堿性。
(2)西紅柿做成的湯會使人感到酸酸的,向湯中加點純堿(其水溶液顯堿性),酸味會減弱或消除。
【要點詮釋】
1.根據(jù)土壤的情況,可以利用中和反應,在土壤中加入酸性或堿性物質,以調節(jié)土壤的酸堿性,有利于植物的生長。
2.硫酸廠排放的污水中含有硫酸等雜質,可以用熟石灰進行中和處理。
3.服用某些堿性藥物,可中和過多的胃酸,涂抹一些含堿性的物質(如氨水)的藥水,可減輕蚊蟲叮咬后所產生的痛癢感,但注意選擇堿性物質時要選擇弱堿,以防堿性物質腐蝕皮膚。
要點三、溶液酸堿度的表示方法—pH
1.溶液酸堿度:是指溶液的酸堿性強弱程度。
2.pH的取值范圍:0~14。
pH<7時,溶液顯酸性,pH越小,酸性越強。
pH>7時,溶液顯堿性,pH越大,堿性越強。
pH=7時,溶液顯中性。
3.pH和溶液酸堿性:
4.改變溶液酸堿度的方法:
(1)向酸性溶液中: 加水 ,溶液pH值不斷增大,最終將接近于7(但不能達到7);
加堿性溶液 ,溶液pH值不斷增大,最終pH值大于7。
(2)向堿性溶液中: 加水 ,溶液pH值不斷減小,最終將接近于7(但不能達到7);
加酸性溶液 ,溶液pH值不斷減小,最終pH值小于7。
5.測定溶液pH的方法:
(1)最簡單的方法是:使用pH試紙。
測定方法:用玻璃棒蘸取待測溶液滴在pH試紙上,將試紙顯示的顏色與標準比色卡對照便可知道待測溶液的pH值。
口訣:一放、二蘸、三滴、四比。
注意:①用pH試紙測得的pH值只能為正整數(shù),不能為小數(shù)及零。
?、谟胮H試紙測pH值時,不能先用蒸餾水潤濕pH試紙。若先用蒸餾水潤濕后再測會影響結果:使酸性溶液的pH值增大;使堿性溶液的pH值減小;中性溶液的pH值不變。
(2)pH計
【要點詮釋】
1.pH是溶液中所含H+的濃度或OH-濃度大小的一種表示方法。溶液中H+濃度越大,酸性越強,pH越小;OH-的濃度越大,則堿性越強,pH越大;當溶液中H+濃度與OH-濃度相等時,則溶液的pH=7,呈中性。
2.堿性溶液中一定含有OH-,但不一定是堿的溶液;酸性溶液中一定含有H+,但不一定是酸的溶液。
3.不能直接將pH試紙浸入待測溶液中,因為用試紙直接蘸待測溶液會使待測溶液受到污染。
4.不能先用蒸餾水將pH試紙潤濕,再向試紙上滴待測溶液。如果將試紙用蒸餾水潤濕,則溶液就被稀釋了,所測得的pH就不準確了。
5.用pH試紙測溶液的pH比較粗略,一般讀數(shù)為整數(shù)。檢驗氣體的酸堿性,可將試紙潤濕后使用。
要點四、了解溶液酸堿度的意義
溶液的酸堿度對工農業(yè)生產和生命活動的影響是很大的,了解溶液的酸堿度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主要表現(xiàn)為以下幾方面。
1.科學實驗及化工生產有許多反應必須有一定pH溶液中才能進行。
2.農作物一般適宜在pH接近或等于7的土壤中才能生長。
3.測定雨水的pH(酸雨的pH值小于5.6,正常雨水的pH約為5.6(因為溶有CO2)),能了解空氣的污染程度。
4.測定人體內或排出的液體的pH,可以了解人的健康狀況。
【要點詮釋】
1.正確區(qū)別酸堿性和酸堿度:酸堿性指溶液的酸性或堿性,可以用指示劑來鑒別,用石蕊或酚酞。酸堿度指溶液酸、堿性強弱的程度,可以用pH試紙來測定。
2.溶液的稀釋與溶液pH的關系:
(1)酸性溶液pH小于7。向溶液中加入水,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shù)減小,酸性減弱,溶液的pH增大,但不會增大到7(酸性溶液加水還是酸,不會變成中性,所以pH不會增大到7)。
(2)堿性溶液pH大于7。向溶液中加入水,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shù)減小,堿性減弱,溶液的pH減小,但不會減小到7(堿性溶液加水還是堿,不會變成中性,所以pH不會減小到7)。
類型五、探究中和反應
探究酸堿發(fā)生中和反應的方法有以下幾種(以HCl和NaOH反應為例):
1. 指示劑法。先在NaOH溶液中滴加幾滴酚酞溶液,溶液顯紅色,然后再滴加鹽酸,觀察到紅色逐漸消失,則證明NaOH溶液與稀鹽酸發(fā)生了化學反應。
2. pH試紙法。先用pH試紙測定NaOH溶液的pH,再滴加鹽酸,并不斷振蕩溶液,同時多次測定混合溶液的pH。如果測得pH逐漸變小且小于7,則證明 NaOH溶液與稀鹽酸發(fā)生了化學反應。
3. 熱量變化法。化學反應通常伴隨著能量的變化.所以可借助反應前后的溫度變化來判斷反應的發(fā)生。如果NaOH溶液與稀鹽酸混合前后溫度有變化,則證明發(fā)生了化學反應。
化學元素周期表及符號快速記憶法
一、明確元素符號定義:表示元素的拉丁文符號,是國際通用的。
二、了解元素符號表示的意義:元素符號表示一種元素,還表示這種元素的一個原子。
三、注意元素符號的書寫:用元素的拉丁文名稱的第一個大寫字母表示元素,當幾種元素的拉丁文名稱的第一個字母相同時,就用附加元素拉丁文名稱的另一個小寫字母的方法來表示。如鈣、銅、氯的拉丁文第一個字母都是C,為了以示區(qū)別,分別在第一個大寫字母C的后面附加了小寫的a、u、l即組成了鈣(Ca)、銅(Cu)、氯(Cl)的元素符號,當一種元素由兩種符號組成時,書寫時應遵循“先大后小、高低有序”的原則,即前面一個符號一定要寫大寫字母,后一個符號一定要寫小寫字母。如鈷元素只能寫成“Co”不能寫成“CO”,鎂元素只能寫面“Mg”不能寫成“mg”或“MG”。
四、掌握記憶元素符號的方法:剛剛學習化學的同學,總覺得元素符號特別難記,很零散,沒有規(guī)律,怎樣能熟記元素符號呢?下面介紹兩類方法供參考。
(一)分散識記
元素符號的系統(tǒng)學習安排在教材第二章第三節(jié),為了減輕元素符號集中識記的負擔,可從第一節(jié)緒言課開始,對所接觸到的元素符號進行分散識記,如緒言課中就可識記:鎂(Mg)、銅(Cu)、碳(C)、氫(H)、氧(O);學習空氣時,就識記氮(N)、氦(He)、氖(Ne)、氬(Ar)等;學習氧氣的性質制法時就記住氯(Cl)、鉀(K)、錳(Mg)、硫(S)、磷(P)、鐵(Fe)等,以后每學一節(jié)就識記幾種,這樣積少成多,元素符號學習就會水到渠成。
(二)技巧記憶
1.情景聯(lián)想法
如元素符號鎢(W),可以聯(lián)想白熾燈內鎢絲形狀,恰似“W”形。又如元素硫(S),可以聯(lián)想彎彎曲曲的小溪流水,其形狀酷似“S”,再如元素符號氧(O),可以聯(lián)想到醫(yī)院給危重病人吸氧的氧罩,其氧罩口為圓形狀,恰似“O”;再如鉀(K)像一把張開的剪指甲的小剪刀等。
2.漢語拼音法
如元素符號鈉(Na),漢語拼音為nà,元素符號鋰(Li),漢語拼音為lǐ,元素鋇(Ba),“鋇”字的讀音可用漢語拼音字母“B”和英文字母“a”相拼(bèi)而成,再此應特別注意,由兩個字母組成的元素符號,其頭一個字母一定要大寫。
3.形意比較法
銅(Cu)、鈣(Ca)、氯(Cl),這三種元素符號的大寫字母相同,只是小寫字母不同,如何將它們區(qū)別呢?可以這樣來比較記憶:Ca是鈣(蓋),“蓋”是封頂?shù)?,故應寫封頂?shù)摹癮”;Cu是銅(音似桶),“桶”是無蓋的,所以是不封頂?shù)摹皍”,至于氯Cl,近似讀音“縷”,是一縷炊煙上青天,故寫成“l(fā)”。
4.相似對比法
可將大寫字母相同的元素符號放在一起,進行對比記憶,可提高記憶效率:
如:氫(H)、汞(Hg)、氦(He)、碳(C)、銅(Cu)、鈣(Ca)、氯(Cl);氮(N)、鈉(Na)、氖(Ne);磷(P)、鉛(Pb);鋁(Al)、銀(Ag)、金(Au)、氬(Ar);鎂(Mg)、錳(Mn);氟(F)、鐵(Fe);硫(S)、硅(Si)等。
5.統(tǒng)歸歌訣法
學習“元素符號”一節(jié)時,可將前面學過的元素符號集中起來,統(tǒng)一分類歸納,編成韻語歌訣的形式,可幫助記憶,如可將教材所列26種常見元素編成歌訣就比較好記憶。歌訣是:
氟 氯 溴 碘 氫 氧 氮
F Cl Br I H O N
碳 硅 磷 硫 氦 氖 氬
C Si P S He Ne Ar
鉀 鈣 鈉 鎂 鋁 鋅 鐵
K Ca Na Mg Al Zn Fe
錫 鉛 銅 汞 銀 鉑 金
Sn Pb Cu Hg Ag Pt Au
以上歌訣第一組全部是非金屬元素,且其單質均為雙原子分子,第二組也全部為固態(tài)非金屬元素和稀有氣體元素,其單質均為單個原子,第三組和第四組均為金屬元素,其排列順序涵蓋了后面要學習到的金屬活動順序表,這一歌訣的編排為后面化學式和金屬活動順序表的學習同時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初中的中和反應重點與快速記憶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