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語文教學反思5篇精選
反思類型可有縱向反思、橫向反思、個體反思和集體反思等,反思方法可有行動研究法、比較法、總結法、對話法、錄相法、檔案袋法等等。 今天小編在這給大家整理了高三語文教學反思大全,接下來隨著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高三語文教學反思
(一)進入高三,所有的教學活動都變得功利起來,一切都圍繞著高考展開。雖然都是在復習,但由于語文科目的特殊性,所以復習的方式與其它科目略有不同。一學期下來,我感覺有這么幾點是在復習時應注意的:
一、搶前抓早
進入高三,短短一年時間里,既要學習新課程新內容,又要復習課本,又要進行大量的模練。這么多的任務,如果沒有一個教學的整體觀,不搶前抓早,勢必造成走馬觀花的結果,師生都會疲憊不堪,實際效果不佳。因此,教學上要有整體觀念,搶前抓早是非常重要的。具體說來就是在高一高二(尤其是高二,因為高一學生剛上來,教學速度不宜太快。)的時候加快教學進度,側重能力訓練,不宜大量做題。另外就是充分利用好課余時間。
二、整合教材
名句名篇填空一直是高考的必考題目,而且名句名篇的積累亦是加固學生文化積淀的很好途徑。因而進入高三我們要利用好《中學生必背古詩文》,這樣學生有章可循,每天背誦幾首或幾篇,效果不錯。
三、由淺入深
語文是一個整體知識體系,復習語文不能把它支解開來對待,一盤散沙的,頭疼醫(yī)頭,腳痛治腳。從第一題的字音字形開始,到下面的詞語的義,病句的修改,再到后面社科文、文言文的閱讀,基本上遵循了由淺入深、由點到面的過程與原則。選題時切不可過難過深,違背復習規(guī)律,使學生喪失自信心。
四、知能過手
高三復習要注重知識和能力的過手, 提高復習效率, 搞好高三的“講、練、評”三個環(huán)節(jié); 要針對學生實際, 每一節(jié)課要有一定的信息量。 知識和能力過手, 很大程度體現在“講、練、評”三個環(huán)節(jié)上?!爸v“就是要透講,“練”要精練,“評”要深評。三者之間相輔相成, 不可偏廢。所謂“透講”:即高三復習課應力求避免與平時教學的簡單重復, 教學要創(chuàng)新, 要引導學生進行思維訓練,要注意變換角度, 注意總結規(guī)律。所謂“精練”, 就是不搞題海戰(zhàn)術, 精心選編習題, 這一步很關鍵,學生一定要做,堅持學生不做老師不講的原則。所謂“深評”, 就是評講課不能僅對答案, 而要剖析、闡釋, 要增大授課的信息量, 兼顧基礎與能力。但一學期下來,堅持得并不是十分好。
五、指導讀寫
盡管高考復習任務繁重,但不能忽視利用課余時間閱讀。例如中國古典詩歌、現當代散文名著,填補學生荒涼的閱讀園地。指導學生每天閱讀,可利用做其它科目習題疲倦的時候進行閱讀。閱讀的時間每次不宜過長,要細水長流。我們更不能忽視作文自我訓練,畢竟作文是所有高考試題中賦分最多的一道題。這段時間主要是要做好作文的整理工作。一是收集自己的作文習作,認真總結自己作文的得與失;二是要學會整理充實自己的作文素材庫,關注當前社會在政治、經濟、科學、文化等方面發(fā)生的重大事件,積累寫作材料;三要善于整理自己的思想,要將自己對社會、人生的一些積極、昂揚、向上且較為深刻、帶有個性色彩的思想認識儲存起來。
以上只是自己教學中的點滴體會。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高三語文教學反思
(二)作為初上高三的老師,面對這一個月的教學,我進行了深刻的教學反思,總結了經驗和教訓。以下是我總結的幾點體會。
一,要充分了解學生真實的英語學習狀況和學習水平。
我所交的班級是政史類和藝術類學生。學生的自覺性太差,很多靠自己自覺完成的整理和鞏固均未很好去做。比如一個聽寫任務他們都是臨時抱佛腳突擊一下,還有很多同學是需要再次重新聽寫。背誦課文自覺的同學就更不多了,大多都要再三催促才會勉強去組長那里背。于是我加強了評分制度,規(guī)定有些學生必須來我這邊背。但是依然覺得措施力度不夠大。上課反復強調過的語言點,練習中一模一樣做過的題目,講評訂正過依然錯誤率極高。單項選擇題都是做過的`題目,但還是錯的很多。一是說明上課效率和效果不好;二是課后沒有及時復習鞏固;三是沒弄明白的題目沒有問。自從我接班以來,我試圖盡我自己最大的努力來了解學生。從他們的第一次摸底考試成績來看,我覺得學習基礎還是可以的,盡管這樣,兩極分化存在還是比較嚴重的,上課有些同學吃不飽,覺得太簡單;而有些同學根本聽不懂,覺得很難。上課的筆記是認真記的,但是回去的復習鞏固工作就做得很差了。為了要聽寫,才會去看一看。平時單詞的聽寫也都是臨時抱佛腳的,趁早上來看的。重聽時才再去看一看。有些題目題目太難,原來就基礎差,根本不會做,所以作業(yè)質量不高。有些任課老師的作業(yè)較多,也較嚴格嚴厲,不敢怠慢,所以英語的很多軟性復習也就一點一點的得過且過了。針對這些情況,平時上課時除了講述新課的內容,還聯系了以前所學的知識要點,做到知識的遷移和提升。在教學中我越來越發(fā)現學生語法知識很不理想,所以在第一次月考后,我又增加了一些新的方法。比如課后給基礎較弱的學生一些復習資料,讓其復習鞏固;針對學有余力的同學給他們課外的閱讀材料。每周一至周五晚上進行15分鐘的黃金背誦或者聽寫,每兩天做一份高考全真試題,及時鞏固學生所學知識。現在很多同學的筆記記得相當認真,學習積極性和課后問問題的同學也比較多。
二、要積極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和小組合作學習能力
只有通過輔導學生掌握一套科學的學習方法,并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才能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得以發(fā)揮。我的具體做法是:培養(yǎng)學生的預習能力、各種方法掌握英語基本知識的能力、學生自己整理所學知識的能力。另外,自學能力的提高還得益于學生課外大量的獨立的閱讀,于是高一我們就求學生人人盡量買本英漢詞典作為工具書,讓他們勤查字典。此外,我校倡導的小組合作學習模式能夠最大程度地發(fā)揮學生學習地主動性和參與性,學生的學習效率和質量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三、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在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教學效果,才能避免在以后的學習中產生兩極分化。我的做法是把語言教學與日常生活聯系起來,上課時有目的講解一些西方背景知識和趣事。課后我還多和學生交流,了解他們的需要。多和他們一起參加活動,培養(yǎng)他們的學習興趣,提高他們的積極性。
以上是我一個月教學以來的反思和體會。反思是為了讓自己更好地面對現實,而面對現實是為了更好地提高教學。反思使我深刻認識到一名好的教師,不僅要有過硬的專業(yè)知識,要把理論和實踐相結合,不斷的提高自身素質,平時還要多拓寬自己的課外知識,保持不斷學習的精神,才能勝任高三的教學工作。
高三語文教學反思
(三)新課程語文教學標準要求老師在教學中起主導作用,而學生則處于教學的主體地位。于是,教師在課堂中恰到好處的運用點撥教學,優(yōu)化教學效果顯得尤為重要。
點撥是一把火,促使學生的思維放出火花。課堂上緊扣教學目標篩選有價值的,又容易被忽視的詞句、重點語段進行點撥。因為這些詞句“不僅有顯隱題旨之功,更有聚光、凝神之能,而且能起到制約全文各部分的作用”。學生搞懂了這些詞句,對理解文章有重要作用。如教小說《孔乙己》,我就從課文中找出可以把學生引到深處的東西,選擇“孔乙己是站著喝酒而穿長衫的唯一的人”這個句子進行點撥,立片言以居要,使學生深刻認識到孔乙己是一個可憐可笑可悲,迂腐寒酸而又正直善良的舊時代的小知識分子。另外,我會在每一課選擇一個重點段進行點撥教學,引導學生反復閱讀、多方訓練綜合分析。這樣做意義很多,抓住了重點段落,就抓住了主題,就突出了重點,就突破了難點,也就能帶來牽一發(fā)動全身,以少勝多的效果。
課堂點撥關鍵是教師能明察學生思維的火花,及時加一把火。適時點撥一方面是在學生遇到疑難時,采用藝術化的點撥,及時解決學生的疑難問題。另一方面是學生在遇到疑難、把握不準時,教師及時指點思考分析的途徑,撥通知識理解上的關卡,撥繁為簡,化難為易,使學生的研討活動得以繼續(xù)進行。適時點撥還包括在學生思維誤入歧途時,教師迅速捕捉,作為新的教學內容,憑機智的點撥把學生的思維引導到正確的軌道上來。
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的藝術化點撥,能有目的地引導學生去發(fā)現、去創(chuàng)造,將學生置于一種動態(tài)開放生動而多元的學習環(huán)境中,充分調動學生裝的主體情感受,讓他們的好奇心、探索精神、創(chuàng)造性的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都在各種活動中表現出來,并達到發(fā)展。從而達到教學效果的最優(yōu)化。
二、創(chuàng)設情境,培養(yǎng)學生的主體情感
心理學家告訴我們:當人的心理處于興奮狀態(tài)時,工作效率特別高。而興趣是學習的先導,只有有興趣,課堂上學生才會興奮起來,才會樂學,學習才會有成效。創(chuàng)設情境地便是創(chuàng)設氛圍,調動興奮點。在教學中,我常有聯想、比較法來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當學生在剛一接觸課文時,他們面對的信息是陌生的,我們只有將那些陌生的信息與一些學生熟悉的形象可感的東西加以聯想、比較,他們的心理才會相容而欣然接受。
如我在講授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時,我為了讓學生領會詩中豪邁壯闊的意境和蘇軾對英雄人物的仰慕之情。我先引入了學生們熟悉的電視劇《三國演義》中的片頭畫面:滾滾長江向東流去,激起千萬朵浪花.這一雄渾形象可感的畫面,一下子就抓住了他們的魂魄。然后再引入《三國演義》中片頭的歌詞“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睂⑺c課文中的“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相比較,它們有什么不同和相同之處?因了《三國演義》片頭畫面的感染,學生們感受到了長江的壯闊博大,心中自然也騰起了一股豪邁之情,而思緒也翩飛起來。憑著自己對人生、社會知識積淀和理解,他們也能體味到這些語句都塑造了長江東流的開闊境界,從中也能體味到自然的永恒、人生的短暫,無論是怎樣叱咤風云、建功立業(yè)的英雄代碼物都有同常人一樣無法抗拒生命的自然法則,必然被歷史的浪濤卷走。但仔細品味,他們也發(fā)現了那些語句所蘊含的感情色彩略有不同。在這教學過程中,我抓住了豪邁的場景,豪邁的感情這些要素,然后通過聯想比較,讓他們積極參與,并讓他們有自由表達的機會而這跳一跳才能抓到的蘋果則激起了他們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第斯多惠曾說過:教學藝術不在于傳授而在于激勵和鼓舞。而創(chuàng)設情境則便是為了激勵,為了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
教育為學生提供了獲取知識的方式和渠道,但僅僅讓學生掌握知識遠不是教育的目的,教育的`理想在于將一個孩子的知識轉化為智慧,推動他們去體驗人生去關注了解社會,充分培養(yǎng)學生的主體情感。老師只有關注學生的生活實際,把握他們的主體情緒和心進脈搏,通過點撥和引導,創(chuàng)設情境,才能讓他們的心動起來,讓他們的好奇心、探索精神、創(chuàng)造性的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都在各種活動中表現出來,并達到發(fā)展。在對真善美的領悟中化解思維疙瘩,解除心理障礙,從而達到教學效果的最優(yōu)化。
高三語文教學反思
(四)應該說,在一年的高三教學實踐中,我秉承了我一貫的教育教學理念,我自以為是有效果的,在這里略談幾點,一家之言,有不當之處,請批評指正。
一、面向全體,關心全面。
教育,不僅是教書,更是育人,這話說起來未免有“老生常談”之嫌,但在我看來,這是一句實話,一句很有價值的實話。
不管成績如何,所有的學生對我來說都是一樣的,我都希望看到他們各得其所。所以,我的做法是:真正面向全體。有語文天賦、成績優(yōu)秀的同學,重在督促,指出不足;中等生,重在鼓勵,適當提問,調動學習積極性;對成績差的同學,我特別重視——是發(fā)自內心的那種重視,幫他們找到差距,準確定位,樹立信心,作業(yè)有針對性、多檢查。
我關心學生是全方位的,關心他們的學習,關心他們的生活,關心他們的思想動態(tài),甚至關心他們的家庭。我與學生談心,經常是手里一份成績單,分析語文成績,也分析其他學科成績;談學習,也談生活;談學生,也談我自己的經驗和教訓。有時,我與他們一起分析總分,尋找差距, 共同探討薄弱學科成績提高的方法;有時,其他學科的問題我解決不了,就為他們和任課老師“牽線搭橋”,幫助他們解決一些實際問題;更多的時候,我鼓勵他們主動找老師特別是找我談心,學習上的,生活上的,思想上的,都可以。學生來了,我就做一個耐心的傾聽者,然后結合自己的理解和經驗,給出他們適當的指導。其實,很多時候,他們只需要傾訴,只需要宣泄,說出來了,心里就痛快了,而我,喜歡給他們這樣的機會。雖然我不做班主任,但學生的事,只要我看見了,就都管,成績不好啦,思想開小差啦,生病啦,父母生病、吵架啦等第等第。久而久之,學生覺得跟我的關系比較近,我說的話他們也就喜歡聽了。哪怕有時我發(fā)火,他們也能理解和接受。
二、落實基礎,重視糾錯。
在學科教學中,我很重視基礎的落實。具體操作是這樣的:
1、重視積累。如字音字形復習中,我常常把由同一個偏旁或部首構成的常見但又難以區(qū)別的形近字交給學生,讓他們查出讀音,組成詞語,記在積累本上平時經常拿出來看。
2、強化訓練?;A知識的訓練貫串于各個專題復習之間,以免生疏。訓練中讓學生養(yǎng)成查詞典的習慣,必須保證正確率。
3、重視糾錯。練習也好,作業(yè)也好,我都以檢查為主,而我的檢查重在學生的解題思路,看他改了多少,改正確了多少。檢查了以后要明確,首先是寫,字音字形題,指名學生到黑板訂正,這樣比較直觀,改得對不對、全不全,一目了然,更容易引起其他同學的注意;其次是講,同義詞辨析、語病辨析、成語的使用、標點的使用題不厭其煩地講,當然不是老師講,而是讓學生自己講,講得不對,其他同學補充,直到講對為止。時間長了,學生在這方面自然不敢懈怠,習慣也就養(yǎng)好了。
三、重視情感教育。
與學習成績相比,我更注重學生的情感和品行,所以在教育教學工作中我特別注意在這方面的引導和影響。
首先是言傳。把我的看法告訴他們,多宣傳正面的、積極健康的東西,把自己在各媒體上所了解到的有影響力的人物、事件講給他們,并加以評價。
其次是身教。一個教師人格的魅力是最能打動學生的,所以我非常注意自己的言談舉止,不喜歡學生說的,我自己首先不說;不希望學生做的,我自己也絕對不做。
還有就是讓他們自己體會。我會把自己喜歡的那些最能使人感動、震撼的文章復印下來,張貼在班級的“美文欣賞”一欄內,讓學生在欣賞的過程中受到感染。學生有了感情,有了正確的導向,從某種意義上說也就會做人了,對學習尤其是對語文學習的好處也就不言而喻了。
面對全國卷,作為高三語文教師,我們得調整自己的教學方向與教學策略;新學期的高三教學我不能不做及時的調整,而我的學生經過了一個暑假的磨礪,好像在新學期絕大部分人似乎都有一個顯著的變化。
從九月一日到今天頭尾上了四天的課,都是復習課,主要是復習文言文,上課的重點自然與平時的新課教學是有區(qū)別的,而且這樣的'復習課主要還是要幫助學生找出復習過程中還可能存在的不足與缺憾,同時針對學生的這些薄弱點進一步深入細致地講解指點,能夠讓學生及時調整好自己的學習狀態(tài),并能夠通過自己的努力較好地完成復習任務。教師的教學點還是著重選擇那些學生在自己復習的過程中暫時無法弄通弄明白的知識點進行較為到位的講解與拓展,爭取讓學生能夠在有限的課堂時間能夠取得較為滿意的學習效果。
課堂氣氛還是比較輕松活潑,而不是按部就班地講解,不是刻板的訓練,盡可能在講解的過程中,能夠選擇學生能夠接受的事例,選擇學生喜歡聽的那些語氣、語調來表達,選擇學生需要的內容來講解??陀^上說,這種方式還是有一定的效果,畢竟作為語文教師的我還是有教學激情的,懂得如何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如此的教學學生還是能夠接受的。
除了課內的復習,最近的教學還是突出了時事評論帶入課堂,讓學生課前做好準備,并上臺點評,采用就事論事的方式,其實也就是讓學生進行課堂演講,時間控制在三分鐘以內。剛開始的效果并不是很好,第二三天慢慢地發(fā)現學生其實很聰明,每個人都是一個相當優(yōu)秀的時事評論家。
但是回顧這幾天的教學,我還是發(fā)現了自己的一些不足:學生的量多,要做到人人落實還是有一定的難處;課堂的復習課還是無法完全做到人人滿意,人人接受。
高三語文教學反思
(五)執(zhí)教高三,時常讓我有種想逃的感覺,我經常捫心自問,語文的樂趣在哪里?高一二開學之初,語文書還會成為“新寵”,被禁止帶課外書的學生追捧一段時間,可長長的的高三甚至連這點愉悅都沒了。
咬文嚼字的字音字形練習,百做不會的閱讀練習,生澀牽強的詩歌鑒賞……這一切被老師和學生共同厭棄著,可又無可奈何的重復著。
發(fā)下一張模擬卷,學生大都勤勤懇懇的做完語基練習,而對作文甚至閱讀棄之不理。問他們?yōu)槭裁床蛔?,他們的回答是:不會做,浪費時間!他們甚至還有一個無可辯駁的理由:如果能在選擇題和默寫上少失分甚至不失分,語文分數就不會低,閱讀和寫作只要不出大差錯,一般平均值上下,差異不大。
我常常在想,語文教育的最終目標不是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讀寫能力嗎,不是應該讓學生通過語文課堂體驗我們的母語之美嗎?長長的高三,沒有一本教材,這自我發(fā)揮的一年,我們該做些什么來為我們的母語增添色彩?
一、高三語文的現實:尷尬艱難,冰泉冷澀弦凝絕。
愿景不強,動力不足。語文成績“考低分難”,“考高分也難”,語文學科的考分差距不會太大,而數理化成績相對收效較快,又容易拉開距離,導致學生“無心語文”教學高耗,復習低效。高三復習的展開,就意味著“題海戰(zhàn)役”的打響。這種機械的題海訓練,消耗師生大量精力,但最終卻是收獲甚微的感覺。我曾經就學生的復習情況做過小范圍的調查,發(fā)現大多數學生的復習都沒有“個性”.反復的練習與講解,達到的是機械訓練、死記硬背的效果。教師教得辛苦,學生學得痛苦,收效卻“慘不忍睹”.
課堂沉悶,學生機械。教師感嘆“復習課難上”,學生埋怨“復習課沒勁”.知識點的回顧、課堂練習的講解是高三語文的主要模式,這種單一的模式,往往會相對沉悶,缺乏激情與活力。
現實處境如此,那么高三語文是不是真的無計可施,無處用力了?
二、破冰方式探討:事在人為,多管齊下巧引導。
前蘇聯著名的教育家烏申斯基說:“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使學生獲得幸福,不能為任何不相干的利益犧牲這種幸福,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币惶谜n成功不成功,評價的關鍵就是兩字“幸?!?--教的幸福,學的幸福。課堂是雙向互動式的,說到底也是情感的交流,學生愉悅幸福了,教師大抵也就擁有了職業(yè)幸福感,而學生的幸福感歸根結底來源于作為學習主體的存在。明白了這點,教學也就不是無從下手了。
1.融洽的師生關系,是高三語文的保障。
我曾經做過一項調查,你最喜歡什么課?最喜歡什么老師?調查結果兩者驚人的吻合,很多學生往往是因為喜歡這個老師,然后才愛上了這門課,這個調查結果不得不令人深思。
高三老師,在情感上占有優(yōu)勢,教師要合理利用這種優(yōu)勢。學生畢業(yè)后回校探望的往往是高三老師,尤其是班主任與部分師生關系特別好的老師。由此,我們要注重與學生的情感交流。課外多關心指導學生,多參與班級活動,把自己從講臺上移位到學生中;課內要把教學情感交流、溝通得恰到好處,該表揚的表揚,該批評的批評,課堂氛圍輕松,師生溝通無障礙,讓每一堂課,每一次相處都帶有溫暖的色彩?!芭疄閻偧赫呷?,士為知己者死”,生為愛己者學。
2.多樣的學習目標,是高三語文的驅動力。
語文學科和數理化不一樣,“學習的收效率”不一樣,導致學生對語文的學習主動性與積極性不夠高。尤其是高三,學生的功利性特別強,這本無可厚非,可未免有些舍本逐末,學習語文的價值也被無限縮小。
在進入高三學習的初期,教師就應該讓學生確立“學習語文的意義是深遠綿長的”這種觀點。字音字形題訓練的時候大多數同學就會有這種感覺“感情以往讀了(寫了)十幾年都讀錯(寫錯)了?”這時候教師大可借題發(fā)揮,渲染讀寫的重要性,并有效調整訓練方式,避免單一乏味的“題海戰(zhàn)”.對于這種單一內容的訓練,競賽(男女生競賽、小組競賽、漢字讀寫競賽等)不失為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
此外,教師也可以用職業(yè)前景的展望作誘因,明確學習語文重要性,尤其強調會寫作、能閱讀的重要性。國內國考、各類事業(yè)單位招考的樣卷可以讓學生接觸下,像公務員考試中的申論基本上考的就是寫作能力。
語文不僅是高考中的重頭戲,還是以后邁入社會應付各類考試的敲門磚。針對高三特點,教師可以適當的以這種“功利性”予以誘導與激勵。
當學生對學習語文的目的性不再那么單一,不那么急于求成,不“唯分是圖”的時候,功利性就會不那么強,學習的動力也會增強,也會有部分學生會有意識的更重視讀寫說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
3.優(yōu)化課堂教學,是高三語文的方向。
有人說,高三是最好教的,無非就是發(fā)試卷、講試卷,高三不需要煞費苦心的'安排教學過程。乍聽,感覺高三真的就是這么回事,可再一想就覺得這種想法其實就是高三教學“無味”的根源,高三老師還是老師,高三學生也還是學生,每一堂課都應該是以學生為主體的這個根本沒變,教學又怎能發(fā)生本質變化?
就算是一道簡單的字音題,教師為主導的講和以學生為主導的解也是不全相同的;一篇閱讀,文章冗長,有些文章非常優(yōu)美,教師只顧題目,全然不帶欣賞,單純的按照題目逐題分析,學生難免會感到乏味。即使只是講題,不同的講解方式收效也是不一樣的,老師講解學生記筆記是一種;學生互評答案,然后糾錯,再整理也是一種。
教學內容越容易陷入枯燥泥淖的時候,教師越是要想方設法去激起學生學習的激情。語基知識鞏固課,傳統(tǒng)的聽寫默寫是不是可以改變?yōu)楦傎惔蚶夼_方式,輸贏自有獎賞與懲罰;課外摘抄,每周一抄是否可以擇優(yōu)錄用,印上學生姓名摘錄整理成冊交流與展示;寫作訓練,教師可否嘗試下下水作文,去掉名字放入學生習作中讓學生品鑒……高三語文課堂教學容易枯燥、乏味,但只要能做有心人,也完全可以優(yōu)化與細化。
4.重視閱讀與寫作,是高三語文的重心。
在高三教學中,師生都認可閱讀與寫作的重要性,可又都不愿在這兩點上花大力氣,歸根結底是因為收效慢,講解練習又頗費時間。
對此,師生不僅要轉變觀念,更要去尋找一些合適的途徑啃下這塊硬骨頭。我絕對相信只有把握好閱讀與寫作,才能為語文添彩。只重視字音字形的語文,不是真正的語文。
語文二字在我看來是“言吾心聲的文字”,語文的外延非常寬泛,最終是來自生活,回歸生活,能表達自我,抒發(fā)性靈。所以,我要求學生從“兩耳不聞窗外事”的高三學習中分一點時間給自己,用于讀報,看書,看名人微博,甚至可以去寫點文字更更微博,要求學生把語文教學與生活結合,利用生活的大環(huán)境來促進語文的學習。
課堂教學上筆者把中央新聞頻道的《新聞1+1》和湖南衛(wèi)視的《岳麓實踐論》搬進課堂,于每周三給學生看視頻并要求撰寫時事評論。
遇到節(jié)假日,要求學生關注社會,把自己感興趣的材料記錄下來并撰寫評論,返校后的第一節(jié)課以抽簽方式讓學生講述自己所選的新聞并發(fā)表觀點。每周三的時評內容固定,學生就同一個事例發(fā)表不同觀點,所謂各抒己見;節(jié)假日的時評學生自主選擇,內容不定,通過交流分享擴大信息量。
筆者對學生時評寫作不作字數要求,只要求學生能做到以下幾點:亮觀點(態(tài)度鮮明,我認為、我覺得、我贊成);有分析(結合材料,可正面闡述,反面剖析;深入挖掘底蘊及人生價值);聯系實際,提出意見建議。這樣的方式很受學生歡迎,更難得的是沒有一個學生對觀后寫時評提出異議,大家都覺得寫這樣的文章有話可說,有表達的欲望。事實上,看視頻也是一種閱讀,是對社會的閱讀,像主持人那樣能用精煉的語言表達也是語文教學的目標,而撰寫時評更是訓練了學生語言組織能力,表達出了心中所想。
從這個事例可見,只要閱讀內容選擇得當,寫作教學就可以自然滲透。
三、高三語文的前景:不懼蝸行,病樹前頭萬木春。
雖然對現階段的高三語文,大多數人還是“想說愛你不容易”,可又是“不得不愛”.作為母語,作為高考高分值學科,都需要我們教師發(fā)揮聰明才智,研究學情、研究考綱,在高考教學與美的欣賞上找到好的契合點,從而不僅能進行有效地復習,還能讓學生愛上我們瑰麗多姿的國語。
雖然目前這有難度,因為語文教學畢竟還是戴著鐐銬在跳舞。高考的要求、教師教學習慣的束縛、學生學習習慣的偏差,諸多因素導致語文教學,尤其是高三語文教學的蛻變注定要經歷一個艱苦的過程。
但是,審視當下的語文大環(huán)境,我們看到前景也是樂觀的:越來越多的教師開始意識到這個弊病,并有意識的在改變;新課改下,學生的主體性也越來越被重視,學生表達自我的能力在逐漸提高;教學管理上,也在不斷創(chuàng)新,選修課、社團等發(fā)展為有助于有文學愛好的學生發(fā)展興趣特長。此外,大量公眾媒體開始關注語文教學,并不斷豐富著語文教學的手段,為語文教學發(fā)聲。眼下熱門的節(jié)目《中國漢字聽寫大會》《中國成語大會》讓大眾意識到了語基知識的重要性;《百家講壇》《子午書簡》《國際華語辯論賽》等節(jié)目不僅充實豐富著語文教學,更讓學生見識了博學多聞、能言善辯的風采,不禁心向往之。
因此,雖是高三復習教學,教師仍要發(fā)掘一切可發(fā)掘的因素,為學生提供自我表現的舞臺,充分調動其自主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把上語文課變成一種期盼。只有當學生擁有學習內驅力的時候,枯燥的語基知識才不會枯燥,耗時的閱讀與寫作訓練才會被接受,正所謂“心甘”才能“情愿”.
打破堅冰,高三的語文終會迎來溫暖春天!
高三語文教學反思5篇精選相關文章:
★ 高三語文教學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