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政治最有效的學習方法
高中政治怎么學,六大最有效的高中政治學習方法。高中政治課的編寫的規(guī)律大致是主題的介紹,意義的講解,然后提出要求這三大部分。下面給大家分享一些關于高三政治最有效的學習方法,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高三政治最有效的學習方法
1、大膽質疑,培養(yǎng)學生的質疑能力
“學起于思,思源于疑”。質疑是思維的導火線,是學生的內驅力,是探索與創(chuàng)新的源頭。加強學生質疑能力的培養(yǎng),即培養(yǎng)學生自己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的能力。正如愛因斯坦所說的:“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彼自捳f“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因此,學生要學著不斷去質疑、釋疑,培養(yǎng)自己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在學習中,培養(yǎng)自己的科學思維能力,積極地鍛煉逆向思維,求異思維,發(fā)散思維,大膽懷疑,大膽想象,大膽創(chuàng)新,并能對某些共性的看法或結論提出質疑。
2、整體把握,理清課本內容層次
把繁雜、冗長的知識一層一層地進行梳理,猶如剝洋蔥一樣,將所學的知識梳理出層次,然后從整體上把握這些知識層次。將其組成一個有意義的整體,這就是所謂的“先放后收”。它可從兩個方面入手,從內容上,要求學生理出哪些是基本知識,即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這些知識不僅要求學生找得出來,更要理解、記住它。從結構層次上,要求學生看書后,了解課本中講了幾個問題,先講什么,后講什么;這些問題又是從哪幾個層次和角度闡述的?列舉了哪些事例來論證的。這部分內容在整個知識體系中處于什么地位,與前面的知識有什么聯(lián)系等。
3、抓住線索,清晰知識的發(fā)展脈絡
如果知識是珍珠,那么線索就是將珍珠串起來的那根線。學生要去發(fā)現(xiàn)所學知識的線索,抓住了線索就抓住了所學知識的脈絡。在自學中要注意“三大問題”,即先講是什么,后講為什么或重要性,最后講怎么樣。
4、劃出關鍵詞,突出知識核心結點
線索是學習內容的“網(wǎng)”,關鍵詞則是這張網(wǎng)中的“結點”。在知識學習中,要求學生在加深理解的基礎上抓住某些“閃光詞”即關鍵詞,將知識高度壓縮在認知結構中,再應用時依據(jù)線索,快速檢索出關鍵詞,由此引出自己所學的知識。
5、簡要概括,把課本由厚變薄
如何學好高中政治這要求學生建立在整體把握課本的基礎上,領會其精神實質??上葘σ还?jié)或一段內容進行歸納,用一兩句話,一兩個字概括。隨著學習歸納能力的提高,逐步發(fā)展為對一課,一章的概括,例如高三《思想政治》第一、二課內容壓縮為“國家”兩個字,由此引申出:國家的基本階級和階級關系;國家制度──民主;國家性質──國體;國家管理形式──政體;國家職能──對內對外職能:國家結構──我國的“一國兩制”等。
6、寫讀書筆記,進一步內化所學知識
學生自學完一框、一節(jié)或一課后,寫出自己的讀后感,體會,或者對課本進行評述,寫出眉批,如果能長此以往,堅持下去那就真正達到了用馬克思主義理論來解決實際問題的目的,學生的理論水平及運用理論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會得到較大提高。
高中政治學習淺論方法
一、分層法
每一個知識點都有不同的層次,思想政治課中的概念也有不同的層次。分層法就是把這些概念分成不同層次,進行層層講解,從而達到對概念全面深刻的理解。如“按勞分配”這一概念就可分成以下三個層次:(1)分配什么:個人消費品;(2)分配標準:按提供給社會的勞動數(shù)量的多少和質量的高低來分配;(3)分配內容:多勞多得、少勞少得、有勞動能力的人不勞不得。還有高二思想政治中的“規(guī)律概念也可概括為(1)本身固有的聯(lián)系;(2)本質的聯(lián)系;(3)必然的聯(lián)系這三個方面。其它諸如“農村產業(yè)結構”、“剩余價值”等都可用分層來講解。
二、對比法
對比法就是把兩個相近相似的概念進行比較,從而找出它們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和區(qū)別。這一教學方法可以幫助學生把易混淆概念區(qū)分開來。例如在高一思想政治課中有“全民所有制”和“集體所有制”兩概念,它們共同點在于都是“社會主義勞動者共同占有生產資料的公有制經濟形式”,它們的不同點在于范圍和程度的不同,前者的范圍是“全體社會主義勞動者”而后者的范圍是“部分全體社會主義勞動者”。又如農業(yè)、工業(yè)與第三產業(yè)這三個概念也同樣可以從勞動對象、勞動手段、目的以及類四個方面來對比把握,找出其中的區(qū)別和聯(lián)系。另外第三產業(yè)與服務業(yè),國民收入與國民生產總值,積累與消費,量變和質變,內因和外因等均可用此法來講解。
三、關系法
辯證唯物主義告訴我們,事物是普遍聯(lián)系的,和周圍事物沒有聯(lián)系的事物是不存在的。有些思想政治課概念往往是從相互關系中來下定義的,因此掌握相互關系,就可比較完整準確地把握它們。例如“物質”和“意識”這兩個概念就是從物質和意識的相互關系中把握的,物質即“客觀實在”,這一“客觀實在”是不依賴于人的意識并為人的意識所反映的”,而意識本質上是“物質世界長期發(fā)展的產物,是人腦這一高度發(fā)達高度完善的物質的特有機能,是物質的反映?!碑斎晃覀冞€可以從物質與意識的關系中把握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概念,從是否承認事物的聯(lián)系、發(fā)展、矛盾來把握辯證法和形而上學兩個概念,這樣既把握了關系,又從關系中把握概念,對學生來說起到了舉一反三的作用。
四、屬和種差法
唯物辯證法告訴我們,世界上任何事物一方面各有差異,另一方面又與同類事物存在共同性,與同類事物沒有聯(lián)系的事物是不存在的。政治概念同樣可以從屬和種差這兩個方面把握。又如“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屬于市場經濟,因而是以市場為基礎和主要手段的資源配置方式,但我們的市場經濟又與資本主義市場經濟不同,它是市場在社會主義國家宏觀調控下對資源配置起基礎性作用,它是與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結合在一起,為社會主義服務的。諸如對外貿易、哲學、工業(yè)、農業(yè)、第三產業(yè)等概念都可以從屬和種差來把握。
高中政治經如何樹立正確消費觀
1.貨幣的本質是一般等價物,但并不意味著一般等價物只能是貨幣。
從歷史的角度看,一切商品都可以充當一般等價物。只是金銀具備了其他商品并不具備的優(yōu)點,才從商品世界中分離出來固定地充當一般等價物,成為貨幣。因此,籠統(tǒng)說一般等價物就是貨幣,把一般等價物與貨幣完全等同起來是片面的。
2.通貨緊縮對消費者有利有弊。
價格影響消費,通貨緊縮導致價格下降,從眼前來看,通貨緊縮能增強貨幣的購買力,暫時對消費者有利。但是,通貨緊縮會給企業(yè)生產和經濟發(fā)展帶來不利影響,影響就業(yè)和市場供應,從長遠來看,對消費者是不利的。
3.人民幣匯率變動影響其購買力。
人民幣匯率是相對于外幣而言的,人民幣匯率上升,只是意味著人民幣相對于外幣升值了,它只對人民幣在國際市場上的購買力產生影響,對人民幣在國內市場上的購買力不產生影響。
4.收入并不是影響消費水平的決定性因素。
(1)發(fā)展生產,保持經濟的穩(wěn)定增長,是提高居民消費水平的根本途徑。因此,只有大力發(fā)展社會生產力,才能從根本上提高居民的消費水平。
(2)居民消費水平的高低,是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除發(fā)展生產這條根本途徑不需附加任何條件外,分析其他任何一個因素對消費水平的影響時,都必須加上“其他條件不變”這一限定條件,否則,像“物價越低消費水平越高”“收入越高消費水平越高”之類的說法就是片面的。
5.貸款消費不等于超前消費,適度消費不等于限制消費。
(1)貸款消費是通過信貸等方式把只有未來才能消費得起的內容移到現(xiàn)在進行消費的行為。如果貸款消費是依據(jù)國情及自身實際情況而進行的,并且未來有還貸的能力,那么就屬于適度消費;反之,則屬于超前消費。
(2)適度消費強調的是消費應該考慮國家的經濟發(fā)展水平和自身的收入水平,要在自己的經濟承受能力之內進行,既反對鋪張浪費,也反對過于節(jié)儉。限制消費會使人們的消費需求得不到滿足,也不利于推動生產的發(fā)展。因此,我們不能把適度消費和限制消費等同起來。
6.艱苦奮斗、勤儉節(jié)約仍是新時期我國提倡的良好品德。
(1)艱苦奮斗、勤儉節(jié)約作為一種精神和傳統(tǒng)美德,并不是一種具體的消費方式,不管處于何種消費層次,這種精神都不能丟掉。
(2)提倡艱苦奮斗、勤儉節(jié)約,要求人們根據(jù)實際需要和收入水平進行合理消費,不盲目攀比、鋪張浪費。因而,它反對的是高消費和鋪張浪費,而不是要抑制人們的合理消費需求,限制人們的正常消費。
(3)不能把艱苦奮斗、勤儉節(jié)約理解為永遠只能過苦日子,有錢也不去消費,否則,就會抑制消費,阻礙生產的發(fā)展。隨著生產的發(fā)展和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艱苦奮斗、勤儉節(jié)約精神所包含的具體內容也在不斷變化。提倡艱苦奮斗、勤儉節(jié)約從根本上符合我國的國情,與當前擴大內需的經濟形勢不矛盾。
高三政治最有效的學習方法相關文章:
高三政治最有效的學習方法
上一篇:高三政治大題答題技巧具體分析
下一篇:高三政治的答題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