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高清vr播放在线观看,欧美亚洲精品免费,欧美日韩天堂在线视频,午夜福利小视频

      學習啦>學習方法>各學科學習方法>物理學習方法>

      初中物理知識點總結歸納

      時間: 舒淇4599 分享

      現(xiàn)在還不清楚初中物理的知識點有哪些知識點的小伙伴們,趕緊和小編去瞧瞧吧!下面小編為大家?guī)沓踔形锢碇R點總結歸納,歡迎大家參考閱讀,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初中物理知識點總結歸納

      照相機和投影儀

      照相機:

      1、鏡頭是凸透鏡;

      2、物體到透鏡的距離(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的是倒立、縮小的實像;

      投影儀:

      1、投影儀的鏡頭是凸透鏡;

      2、投影儀的平面鏡的作用是改變光的傳播方向;

      注意:照相機、投影儀要使像變大,應該讓透鏡靠近物體,遠離膠卷、屏幕。

      3、物體到透鏡的距離(物距)小于二倍焦距,大于一倍焦距,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實像;

      以上對物理中照相機和投影儀知識的內容講解學習,同學們都能很好的掌握了吧,相信同學們會在考試中取得很好的成效的吧。

      顯微鏡和望遠鏡

      顯微鏡由目鏡和物鏡組成,物鏡、目鏡都是凸透鏡,它們使物體兩次放大;

      望遠鏡由目鏡和物鏡組成,物鏡使物體成縮小、倒立的實像,目鏡相當于放大鏡,成放大的像;

      希望上面對顯微鏡和望遠鏡知識點的講解學習,同學們都能很好的掌握,相信同學們會考出很好的成績的哦,好好學習吧。

      透鏡

      透鏡:透明物質制成(一般是玻璃),至少有一個表面是球面的一部分,對光起折射作用的光學元件。

      分類:1、凸透鏡:邊緣薄,中央厚。2、凹透鏡:邊緣厚,中央薄。

      主光軸:通過兩個球心的直線。

      光心:主光軸上有個特殊的點,通過它的光線傳播方向不變。(透鏡中心可認為是光心)

      焦點:凸透鏡能使跟主軸平行的光線會聚在主光軸上的一點,這點叫透鏡的焦點,用"F"表示

      虛焦點:跟主光軸平行的光線經凹透鏡后變得發(fā)散,發(fā)散光線的反向延長線相交在主光軸上一點,這一點不是實際光線的會聚點,所以叫虛焦點。

      焦距:焦點到光心的距離叫焦距,用" f "表示。

      每個透鏡都有兩個焦點、焦距和一個光心。

      透鏡對光的作用:

      凸透鏡:對光起會聚作用。

      凹透鏡:對光起發(fā)散作用。

      通過上面對物理中透鏡知識點的內容講解學習,相信同學們已經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同學們認真的學習物理知識。

      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

      實驗:從左向右依次放置蠟燭、凸透鏡、光屏。1、調整它們的位置,使三者在同一直線(光具座不用);2、調整它們,使燭焰的中心、凸透鏡的中心、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

      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

      物距(u) 像距( υ ) 像的性質 應用

      u > 2f f<υ<2f 倒立縮小實像 照相機

      u = 2f υ= 2f 倒立等大實像 (實像大小轉折)

      f< u<2f υ> 2f 倒立放大實像 幻燈機

      u = f 不成像 (像的虛實轉折點)

      u < f υ> u 正立放大虛像 放大鏡

      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口決記憶法

      口決一:"一焦(點)分虛實,二焦(距)分大小;虛像同側正;實像異側倒,物遠像變小"。

      口決二:

      物遠實像小而近,物近實像大而遠,

      如果物放焦點內,正立放大虛像現(xiàn);

      幻燈放像像好大,物處一焦二焦間,

      相機縮你小不點,物處二倍焦距遠。

      口決三:

      凸透鏡,本領大,照相、幻燈和放大;

      二倍焦外倒實小,二倍焦內倒實大;

      若是物放焦點內,像物同側虛像大;

      一條規(guī)律記在心,物近像遠像變大。

      注1:為了使幕上的像"正立"(朝上),幻燈片要倒著插。

      注2:照相機的鏡頭相當于一個凸透鏡,暗箱中的膠片相當于光屏,我們調節(jié)調焦環(huán),并非調焦距,而是調鏡頭到膠片的距離,物離鏡頭越遠,膠片就應靠近鏡頭。

      初中物理必背知識點

      一、參照物

      1、定義:為研究物體的運動假定不動的物體叫做參照物。

      2、任何物體都可做參照物

      3、選擇不同的參照物來觀察同一個物體結論可能不同。同一個物體是運動還是靜止取決于所選的參照物,這就是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

      二、機械運動

      1、 定義:物理學里把物體位置變化叫做機械運動。

      2、 特點:機械運動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現(xiàn)象。

      3、 比較物體運動快慢的方法: ⑴時間相同路程長則運動快 ⑵路程相同時間短則運動快 ⑶比較單位時間內通過的路程。

      分類:(根據(jù)運動路線)⑴曲線運動 ⑵直線運動

      Ⅰ 勻速直線運動:

      A、 定義:快慢不變,沿著直線的運動叫勻速直線運動。

      定義:在勻速直線運動中,速度等于運動物體在單位時間內通過的路程。 物理意義:速度是表示物體運動快慢的物理量

      B、速度 單位:國際單位制中 m/s 運輸中單位km/h 兩單位中m/s 單位大。 換算:1m/s=3。6km/h 。

      Ⅱ 變速運動:

      定義:運動速度變化的運動叫變速運動。 平均速度:= 總路程總時間

      物理意義:表示變速運動的平均快慢

      三、力的作用效果

      1、力的概念: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

      2力的性質: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力在任何情況下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體上)。兩物體相互作用時,施力物體同時也是受力物體,反之,受力物體同時也是施力物體。

      3、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力可以改變物體的形狀。

      4、力的單位:國際單位制中力的單位是牛頓簡稱牛,用N 表示。 力的感性認識:拿兩個雞蛋所用的力大約1N。

      5、力的測量:⑴測力計:測量力的大小的工具。 ⑶彈簧測力計:

      6、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點。

      7、力的表示法

      四、慣性和慣性定律:

      1、牛頓第一定律:

      ⑴牛頓第一定律內容是:一切物體在沒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時候,總保持靜止狀態(tài)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

      2、慣性:

      ⑴定義:物體保持運動狀態(tài)不變的性質叫慣性。

      ⑵說明:慣性是物體的一種屬性。一切物體在任何情況下都有慣性。

      五、二力平衡:

      1、定義:物體在受到兩個力的作用時,如果能保持靜止狀態(tài)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稱二力平衡。

      2、二力平衡條件:二力作用在同一物體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兩個力在一條直線上 。

      3、力和運動狀態(tài)的關系:力不是產生(維持)運動的原因;受非平衡力,合力不為0 ;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tài)的原因。

      初中物理重要知識點

      一、杠桿

      1.杠桿

      (1)杠桿:在力的作用下能繞著固定點轉動的硬棒就是杠桿。

      (2)杠桿的五要素:

      ①支點:杠桿繞著轉動的固定點(O);

      ②動力:使杠桿轉動的力(F1);

      ③阻力:阻礙杠桿轉動的力(F2);

      ④動力臂:從支點到動力作用線的距離(l1);

      ⑤阻力臂:從支點到阻力作用線的距離(l2)。

      2.杠桿的平衡條件

      (1)杠桿的平衡:當有兩個力或幾個力作用在杠桿上時,杠桿能保持靜止或勻速轉動,則我們說杠桿平衡。

      (2)杠桿平衡的條件: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即:F1l1=F2l2

      3.杠桿的應用

      (1)省力杠桿:動力臂大于阻力臂的杠桿,省力但費距離。

      (2)費力杠桿:動力臂小于阻力臂的杠桿,費力但省距離。

      (3)等臂杠桿:動力臂等于阻力臂的杠桿,既不省力也不費力。

      二、滑輪的應用

      1.定滑輪

      (1)實質:是一個等臂杠桿。支點是轉動軸,動力臂和阻力臂都等于滑輪的半徑。

      (2)特點:不能省力,但可以改變動力的方向。

      2.動滑輪

      (1)實質:是一個動力臂是阻力臂二倍的省力杠桿。支點是上端固定的那段繩子與動滑輪相切的點,動力臂是滑輪的直徑,阻力臂是滑輪的半徑。

      (2)特點:能省一半的力,但不能改變動力的方向,且多費一倍的距離。

      3.滑輪組

      (1)連接:兩種方式,繩子可以先從定滑輪繞起,也可以先從動滑輪繞起。

      (2)作用:既可以省力又可以改變動力的方向,但是費距離。

      (3)省力情況:由實際連接在動滑輪上的繩子段數(shù)決定。繩子段數(shù):“動奇定偶”。拉力 ,繩子自由端移動的距離s=nh,其中n是繩子的段數(shù),h是物體移動的高度。

      4.輪軸和斜面

      (1)輪軸:實質是可以連續(xù)旋轉的杠桿,是一種省力機械。輪和軸的中心是支點,作用在軸上的力是阻力F2,作用在輪上的力是動力F1,軸半徑r,輪半徑R,則有F1R=F2r,因為R>r,所以F1<f2。< p="">

      (2)斜面:是一種省力機械。斜面的坡度越小,省力越多。

      三、功

      1、功

      (1)力學中的功:如果一個力作用在物體上,物體在這個力的方向移動了一段距離,這個力的作用就顯示出成效,力學里就說這個力做了功。

      (2)功的兩個因素:一個是作用在物體上的力,另一個是物體在這個力的方向上通過的距離。兩因素缺一不可。

      (3)不做功的三種情況:①物體受到了力,但保持靜止。②物體由于慣性運動通過了距離,但不受力。③物體受力的方向與運動的方向相互垂直,這個力也不做功。

      2、功的計算

      (1)計算公式:物理學中,功等于力與力的方向上移動的距離的乘積。即:W=Fs。

      (2)符號的意義及單位:W表示功,單位是焦耳(J),1J=1N·m;F表示力,單位是牛頓(N);s表示距離,單位是米(m)。

      (3)計算時應注意的事項:①分清是哪個力對物體做功,即明確公式中的F。②公式中的“s”是在力F的方向上通過的距離,必須與“F”對應。③F、s的單位分別是N、m,得出的功的單位才是J。

      3、功的原理——使用任何機械都不省功。

      四、功率

      1、功率的概念:功率是表示物體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2、功率

      (1)定義:單位時間內所做的功叫做功率,用符號“P”表示。單位是瓦特(W)常用單位還有kW。1kW=103W。

      (2)公式:p=W/t。式中p表示功率,單位是瓦特(W);W表示功,單位是焦耳(J);t表示時間,單位是秒(s)。

      (4)功率與機械效率的區(qū)別:

      ①二者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功率表示物體做功的快慢;機械效率表示機械做功的效率。

      ②它們之間的物理意義不同,也沒有直接的聯(lián)系,功率大的機械效率不一定大,機械效率高的機械,功率也不一定大。

      五、機械效率

      1、有用功——W有用:使用機械時,對人們有用的功叫有用功。也就是人們不用機械而直接用手時必須做的功。在提升物體時,W有用=Gh。

      2、額外功——W額外

      (1)使用機械時,對人們沒有用但又不得不做的功叫額外功。

      (2)額外功的主要來源:①提升物體時,克服機械自重、容器重、繩重等所做的功。②克服機械的摩擦所做的功。

      3、總功——W總:

      (1)人們在使用機械做功的過程中實際所做的功叫總功,它等于有用功和額外功的總和。即:W總= W有用+ W額外。

      (2)若人對機械的動力為F,則:W總=Fs

      4、機械效率——η

      (1)定義:有用功與總功的比值叫機械效率。

      (2)公式:η= W有用/ W總。

      (3)機械效率總是小于1。

      (4)提高機械效率的方法①減小摩擦,②改進機械,減小自重。

      六、動能和勢能

      1、能量

      (1)物體能夠對外做功,表示這個物體具有能量,簡稱能。

      (2)單位:焦耳(J)

      2、動能

      (1)定義:物體由于運動而具有的能,叫做功能。

      (2)影響動能大小的因素:①物體的質量;②物體運動的速度。物體的質量越大,運動速度越大,物體具有的動能就越大。

      (3)單位:焦耳(J)。

      3、重力勢能

      (1)定義:物體由于被舉高而具有的能,叫做重力勢能。

      (2)影響重力勢能大小的因素:①物體的質量;②物體被舉高的高度。物體的質量越大,被舉得越高,具有的重力勢能就越大。

      (3)單位:焦耳(J)

      4、彈性勢能

      (1)定義:物體由于發(fā)生彈性形變而具有的能,叫做彈性勢能。

      (2)單位:焦耳(J)。

      (3)影響彈性勢能大小的因素:①物體發(fā)生彈性形變的程度。物體的彈性形變程度越大,具有的彈性勢能就越大。

      七、機械能及其轉化

      1、機械能

      (1)定義:動能和勢能統(tǒng)稱為機械能。機械能是最常見的一種形式的能量。

      (2)單位:J。

      (3)影響機械能大小的因素:

      ①動能的大小;②重力勢能的大小;③彈性勢能的大小。

      2、動能和勢能的轉化

      (1)在一定的條件下,動能和勢能可以互相轉化。

      (2)在分析動能和勢能轉化的實例時,首先要明確研究對象是在哪一個過程中,再分析物體質量、運動速度、高度、彈性形變程度的變化情況,從而確定能的變化和轉化情況。

      1636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