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部書記帶頭攻堅克難敢于擔當發(fā)言稿4篇(2)
支部書記帶頭攻堅克難敢于擔當發(fā)言稿4篇
提升敢于擔當?shù)穆殬I(yè)素養(yǎng)與業(yè)務能力
打鐵還需自身硬,要做到敢于擔當,就要具備能夠擔當?shù)乃刭|和水平,這就要求領導干部要不斷加強學習,提升履職盡責的水平。
要提升自我學習能力。要始終把加強自身學習作為個人履職盡責的前提和基礎,認真學習、全面理解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提高對宏觀大局的把握水平,認真學習領會行業(yè)各級會議精神、改革發(fā)展動態(tài)、政策措施方向,全面增強對發(fā)展目標、思路、措施的理解和認識,認真學習卷煙營銷、專賣管理、煙葉生產、企業(yè)管理等方面的專業(yè)知識,進一步提高專業(yè)素質、工作技能,增強開展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要提升調查研究能力。要堅持深入市場一線,研究問題、總結經驗、解決困難。要堅持向群眾學習、在實踐中學習,認真分析典型案例,了解各項決策的貫徹落實情況,聽取一線職工群眾的意見和建議,制定改進工作的措施,使工作部署有針對性,經得起實踐的檢驗。
要提升分析判斷能力。要不斷學習理論知識和業(yè)務知識,提高綜合素質,始終保持嚴謹?shù)倪壿嫹治瞿芰涂茖W判斷能力,提升工作境界和水平,準確理解國家和行業(yè)的方針政策,分析行業(yè)改革發(fā)展的方向與重點,結合具體工作找準結合點、突破點、創(chuàng)新點,將上級決策部署貫穿到工作流程中。
要提升組織協(xié)調能力。領導干部要加強組織協(xié)調,切實起到上情下達、下情上傳的作用。對上要多請示匯報,認真聽取工作指示,深刻領會和理解上級意圖;對下要率先垂范,積極維護卷煙零售客戶、煙農、消費者和職工群眾的利益。
爭做敢于擔當、推動發(fā)展的排頭兵
要勇于承擔發(fā)展的課題。越是面臨復雜形勢,越需要黨員干部站出來、頂上去、靠得住,這也是對領導干部黨性品質的考驗。當前,煙草行業(yè)面臨諸多挑戰(zhàn),行業(yè)各級黨組審時度勢、把握大局,作出推進行業(yè)市場化取向改革等重大戰(zhàn)略部署,作為具體工作的承擔者,我們要勇于承擔,大膽探索,以時不我待、舍我其誰的勇氣做好開局破題工作。
要敢于承擔發(fā)展的責任。領導干部要在思想上和行動上比普通群眾認識高一層、學習深一步、實踐先一著,爭做推動發(fā)展的排頭兵。當前,行業(yè)正部署開展以市場化取向為重點的改革,面向市場、尊重規(guī)律、強化競爭已經成為必然趨勢。在這種形勢下,各級領導干部要敢于履責、忠于盡責、勇于擔責。面對謀劃“三大課題”、提升“五個形象”的要求,要積極思考,勇于探索;面對挖潛增效、品牌培育、終端建設等工作,要忠于職守,盡心盡力地做好本職工作;面對各項創(chuàng)新試點工作要敢于決策,敢于負責,出現(xiàn)問題要勇于擔責,及時改進。
要勇于開創(chuàng)發(fā)展業(yè)績。只有思變求變,抓住機遇,大力做好農村市場開發(fā)、品牌培育、現(xiàn)代終端建設等工作,才能推動卷煙上水平,才能尋求改革的紅利、釋放發(fā)展的潛力。因此,領導干部要有所追求、有所作為、有所突破,用實現(xiàn)的目標說話,用發(fā)展的成效說話,爭做企業(yè)發(fā)展的先鋒。
支部書記帶頭攻堅克難敢于擔當發(fā)言稿篇4
擔當意識是每一位黨員干部應該具備的行為操守和思想境界。強調:“是否具有擔當精神,是否能夠忠誠履責、盡心盡責、勇于擔責,是檢驗每一位領導干部身上是否真正體現(xiàn)了共產黨人先進性和純潔性的重要方面。”敢于擔當是中國共產黨的優(yōu)良傳統(tǒng),老一輩革命家就曾勇敢地擔負起了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實現(xiàn)國家富強和人民幸福的偉大歷史使命。
心系天下,有險偏向虎山行
抗戰(zhàn)勝利后,蔣介石邀請毛澤東到重慶談判。1945年8月16日,國民黨《中央日報》國內要聞版以三欄篇幅、大字標題刊出“蔣主席電毛澤東,請克日來渝共商國是”的新聞,搶先擺出要“談判求和平”的姿態(tài)。緊接著,20日、23日,蔣介石又連續(xù)發(fā)出兩封電報,要求毛澤東去重慶與他“共定大計”,且“已準備飛機迎接”。對于蔣介石的邀請,延安的第一反應就是:這是一場“項莊舞劍,意在沛公”的鴻門宴。但是,如果毛澤東不去重慶進行所謂的“談判”,蔣介石就可以把“不要和平”的罪名扣到共產黨身上。毛澤東等人召開會議,討論后決定由周恩來先去重慶,毛澤東去不去、何時去則由中央政治局、書記處根據情況再行決定。周恩來尚未啟程,8月24日,盟國中國戰(zhàn)區(qū)的美軍司令官魏德邁在繼蔣介石“三邀”之后,也發(fā)電邀請毛澤東赴渝和談。美國人的介入,使得局勢變得更加復雜。25日晚,中央政治局再次開會討論毛澤東去重慶的問題。為了國內和平的實現(xiàn),毛澤東毅然決定深入虎穴,政治局決定由周恩來、王若飛陪同前往。大家都十分擔心毛澤東的安全:深入虎穴與“殺人如草不聞聲”的蔣介石談判,能夠安全返回嗎?對此,毛澤東是做好了最壞打算的。臨行前,他不但建議由劉少奇代理自己的職務,還建議書記處增補陳云、彭真二人為候補書記,以便在毛、周二人都不在的情況下,書記處還能保持五人開會。在赴重慶談判前的政治局會議上,毛澤東說:“我準備坐班房……如果是軟禁,那也不用怕,我正是要在那里辦點事。”
8月28日,毛澤東率領中共代表團飛抵重慶。經過43天的艱苦談判,10月10日,國共雙方代表簽訂《政府與中共代表會談紀要》,即《雙十協(xié)定》,并公開發(fā)表。重慶談判的勝利不僅在一定程度上推遲了全面內戰(zhàn)的爆發(fā),而且促進了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發(fā)展。為了國家的和平,為了民族的前途和人民的利益,毛澤東不顧個人安危,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親赴重慶與蔣介石談判。柳亞子寫詩稱贊毛澤東為了全國人民的福祉、涉險來重慶談判的義舉:“彌天大勇誠能格,遍地勞民戰(zhàn)尚休。”毛澤東的這種“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氣,是共產黨領袖在國家、民族的緊要關頭所表現(xiàn)出的大無畏精神,是面對沉甸甸的歷史重任時義無反顧的使命感和擔當意識。
實事求是,時代責任一肩挑
1975年四屆人大一次會議閉幕后,以周恩來、鄧小平為核心的國務院領導人員得以確定。隨著周恩來病情的加重,鄧小平實際主持起了黨中央和國務院的日常工作。當時,在“_”的干擾破壞下,全國各方面工作都處于混亂狀態(tài):經濟停滯不前,農業(yè)生產和工業(yè)生產遭到破壞,交通運輸系統(tǒng)陷入崩潰,軍隊處于無休止的政治斗爭中而荒廢了軍事訓練,知識分子受到打擊,人才匱乏……鄧小平受命于危難之際,他頂住來自“_”的壓力,努力克服他們的頑固阻撓,以高超的領導才能和勢如破竹的魄力,很快扭轉了局勢。在他的領導下,各方面的整頓工作大刀闊斧地開展起來,并且迅速收到顯著的效果。
毛澤東支持鄧小平開展整頓工作,局部糾正““””的錯誤,但不能容忍鄧小平全面否定““””。當意識到全面整頓已顯現(xiàn)出“同“”唱反調”的趨勢時,他對鄧小平的不滿加劇了。毛澤東指示中央政治局專門開會討論““””問題,要求由鄧小平主持作一個肯定““””的決議。在1975年11月20日的中央政治局會議上,針對毛澤東希望由鄧小平做一個“三七開,七分成績,三分錯誤”評價““””的提議,鄧小平回答道:“我是桃花源中人,‘不知有漢,無論魏晉’,由我主持寫這個決議不適宜。”實際上委婉拒絕了毛澤東的提議。鄧小平這種完全不讓步的態(tài)度,使得毛澤東下決心進行“批鄧”。此后,鄧小平被停止了大部分工作,毛澤東讓他“專管外事”,他主持的全面整頓也被迫中斷。在個人進退的關鍵時刻,鄧小平拒絕作肯定““””的決議,體現(xiàn)了他作為一名共產黨員堅持實事求是、不因個人利益而動搖的堅定立場。
到1977年,已是73歲高齡的鄧小平再次復出主持工作。他說,出來工作,可以有兩種態(tài)度,一種是做官,一種是做點工作。“誰叫你當共產黨人呢,既然當了,就不能夠做官,不能夠有私心雜念,不能夠有別的選擇,應該老老實實地履行黨員的責任。”這是一種崇高的時代擔當,是一種實干興邦的做事風格,體現(xiàn)了一位歷經風雨滄桑的共產黨領袖面對歷史和人民交給的重任毫不遲疑、挺身而出的忠誠和勇氣。
秉直進言,土改糾偏決心大
土改運動初期,由于政策的不完善等原因,各地區(qū)普遍出現(xiàn)了“左”的錯誤,一部分中農利益受到侵犯,中小工商業(yè)者也受到沖擊,在一些地區(qū)還發(fā)生了亂打濫殺現(xiàn)象。1947年,康生在山西搞土改,對確定成分搞擴大化,凡是定為地主富農成分的,都被分了土地和浮財,還要拷“底財”(埋在地下的銀圓等)。這股“左”傾的歪風也刮到了陜甘寧邊區(qū),有人提出要斗民主人士、邊區(qū)政府副主席李鼎銘等人;還有人將老革命劉志丹、曹力如、王子宜、馬錫五稱為志丹縣的“四大家族”,要清算他們。在這種情況下,時任西北局書記的習仲勛頂住各種壓力,對土改進行了深入的調查研究,并毅然提筆寫信向黨中央反映情況,力主糾偏。
習仲勛走出窯洞,走進附近村莊,廣泛聽取農民群眾和各方面的建議意見。他在子洲縣整整待了9天,扎扎實實地搞調查研究。他看到極“左”傾向造成的危害。偏激極“左”的做法蔓延滋長,一些人鼓動起來所謂“自發(fā)斗爭”,乘機打秋風,吃大戶;有些地方把斗爭矛頭對準干部,連作戰(zhàn)部隊指戰(zhàn)員的家屬也在其列;子長縣欒家坪土改變成了干部黨員之間的斗爭;交口五六十名群眾住在地主家里進行斗爭,殺羊宰雞,吃喝了八九天,臨走時又亂拿一氣……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1948年1月4日、1月19日和2月8日,習仲勛先后三次致信黨中央、毛主席,如實報告了邊區(qū)各地土改中普遍發(fā)生的“左”傾問題及所造成的危害,指出了當前土改中存在的不良現(xiàn)象和需要加以注意的事項,并說明目前正在努力糾正的情況和將來需要進一步解決的問題。習仲勛的報告,是在深入調查研究的基礎上,精心分析,梳理歸納各類數(shù)據材料而寫成的,不僅客觀反映了土改運動的真實情況,而且提出了具有指導性的真知灼見。毛主席看了非常重視,批示說:“我完全同意仲勛同志所提各項意見。”并轉發(fā)各根據地,及時制止并糾正了“左”的錯誤。在“左”的風氣蔓延、人人自危的關鍵時刻,習仲勛秉直進言,敢于客觀反映土改中出現(xiàn)的問題,堅決主張糾偏,體現(xiàn)了共產黨員在重要問題上敢于建言獻策的擔當精神。正是由于習仲勛和西北局其他各位同志的共同努力,及時發(fā)現(xiàn)和糾正“左”的偏差,陜甘寧邊區(qū)的土地改革取得了很大成績,不僅推動了邊區(qū)的經濟建設,也調動了廣大人民支援解放戰(zhàn)爭的積極性。
老一輩革命家敢于擔當?shù)木?,是中國取得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的重要動力。?1世紀的今天,黨員干部要學習和發(fā)揚老一輩革命家敢于擔當?shù)木?,自覺鍛煉自己的意志品質,把崗位當陣地,把困難當磨礪,切實擔當起自己的政治責任,帶頭工作、帶頭奮斗、帶頭奉獻,努力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自己的力量。
看完“支部書記帶頭攻堅克難敢于擔當發(fā)言稿4篇”的人還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