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高清vr播放在线观看,欧美亚洲精品免费,欧美日韩天堂在线视频,午夜福利小视频

      學習啦>原創(chuàng)作品專欄>隨筆寫作>

      小學數學教師教育隨筆通用10篇

      時間: 夢熒0 分享

      所有的數學對象本質上都是人為定義的。從這個意義上,數學屬于形式科學,而不是自然科學。以下是小編準備的小學數學教師教育隨筆范文,歡迎借鑒學習。

      小學數學教師教育隨筆篇1

      所謂鋪墊,就是“陪襯,襯托”。鋪墊是教師在教學中經常使用的一種策略。在一節(jié)課的開始,教師常常通過適當的鋪墊,引起學生的認知沖突,引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所謂“適當”鋪墊,意指時機恰當,坡度適宜,追求不知不覺、水到渠成的效果。比如,教學二年級(上冊)《認識乘法》。教材第二道例題是提供4張課桌,每張課桌上有2臺電腦的情境圖,讓學生計算一共有多少臺電腦。如果僅僅“教教材”,我們通常會分三步走:一是出示情境圖和問題后,引導學生觀察情境圖,說說這些電腦是怎樣排列的;二是讓學生列式解答;三是問學生這里是幾個幾相加,在明確是4個2相加后,告訴學生“4個2相加,可以寫成4×2=8或2×4=8”,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乘法。

      這樣教學,學生固然也能學會乘法,但是在新接觸一個數學概念的時候,我們有必要讓學生了解概念的來由。特別是在這里,學生很可能會產生一種困惑:已經可以用加法解決問題了,為什么還要學習乘法?當然,教材在接下來的“試一試”中通過5個4相加的情境,讓學生進一步體會乘法的意義,同時揭示寫成乘法比較簡便。不過,由于學生的困惑是伴隨著例題而生的,因此我總覺得,這樣的體會還是在例題中有所鋪墊更好。也就是,為了讓學生體會用乘法表示相同加數的連加比較簡便(鋪墊的目的),我們可以在例題解決的基礎上及時鋪墊(鋪墊的時機)。

      接下來,我們思考了鋪墊的具體教學安排。由例題的情境繼續(xù)出示問題:“電腦教室有20張電腦桌,一共有多少臺電腦?”讓學生說說怎樣解決這個問題。結果,用加法計算的學生說著說著就不記得到底說了多少個2,而用乘法計算的學生一下子說出了乘法算式。當時我們覺得,學生對乘法寫法的簡便已經有所感悟了,因為用加法計算的學生沒有把算式說清楚嗎,這不正說明加法算式不夠簡便嗎?

      但是,學生會有怎樣的想法呢?他們真的都能體驗到乘法的簡便嗎?有的學生只是聽別人說20個2相加,自己并沒有經歷如此煩瑣的相加過程;有的學生仍是對加法計算情有獨衷,對乘法的簡便并沒有深刻的體驗。因此,就這一點而言,我們覺得改說為寫比較好,同時還要求學生用兩種方法寫,在比較中增強體驗。實際上,這樣的想法恰恰與教材“試一試”中的意圖不謀而合。

      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問題,直接出示20張電腦桌,想一步到位讓學生體驗寫成乘法比較簡便,似乎事與愿違。這樣的鋪墊,對于學生來說,可能顯得比較突兀。由于沒有對這一鋪墊加以“鋪墊”,學生的體驗很難水到渠成,而是教師告訴的成分更多一些。因此,可以在出示20張電腦桌之前,出示數量稍小些的問題:“電腦教室一組有6張電腦桌,一共有多少臺電腦?”讓學生用兩種方法計算后,問問學生有什么感覺。此時,并不急于點破玄機,但是學生勢必會產生對算式煩瑣與簡便的初步感受。繼續(xù)出示20張電腦桌一共有多少臺電腦的問題,學生在兩種算式的比較中,自然會生發(fā)寫成乘法簡便的感慨。

      教學是講求時機的,鋪墊的時機往往應把握最需要的某個時刻;教學是講求坡度和節(jié)奏的,鋪墊的過程往往不能急于求成,最好在不知不覺間完成。

      小學數學教師教育隨筆篇2

      前日,在教研室基地活動中執(zhí)教了一節(jié)五年級上冊的“確定位置”,或許上課的效果并沒有達到理想中的那種交融之感,似乎想在表達一種對課堂教學理念實踐的渴望,又似乎并沒有完全顯露那種因渴望而產生的激情。但在三次的試上過程中的確是在尋找一種對課堂教學價值觀的理解與實踐,正是在這種觀念的指引下,逐步走進課堂教學理解的深處。

      一、為何而教——關注目標價值取向。

      我以為有效教學至少應該包含兩個維度,一個是技術層面,另一個是價值層面。技術層面上的教學往往追求教學行為功能的最大化,“多教總比少教好”、“多學總比少學好”,寧可少思考片刻,勿可少做一題;而價值層面則更多地考慮這樣的教學有沒有價值,學生在你的教學行為中有沒有得到長足的發(fā)展,在學生的活動過程中有沒有產生合理的附加值。如果在教學設計時僅僅思考技術層面的東西,而不在價值層面上進行探索,那么,我們的教學就只能永遠處在同一平面上。

      在教研組備課時,我們一致認為這節(jié)課的教學價值應該是,通過多樣化的活動,使學生在探索知識的過程中進一步發(fā)展空間觀念。關注學生的記錄過程,逐步滲透數學的“對應”思想,讓學生體驗數學的簡潔美。感受豐富的確定位置的現(xiàn)實背景,體會數學的價值和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的道理,增強數學學習的興趣。正是思考為何而教,我們才能擁有這一種目標價值的驅動,才能讓課堂教學產生內在動力,才讓課堂教學真正駛入預定軌道,才能讓課堂教學富有意義。

      二、因何而教——關注教材編排意圖

      “用數對確定位置”是蘇教版教材五下的一個教學內容。在此之前,學生已經在一年級學習了用“第幾”來描述物體在直線上的位置,二年級的時候又學習了用類似“第幾排第幾個”的方式來表示物體在平面上的位置,初步具備了用有序數來表示物體位置的經驗。本課時的教學正是基于前面學生已有認識基礎的上進一步提升,發(fā)展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和空間觀念,同時也為學生奠定第三學段認識平面直角坐標系的基礎。

      為了切實把握教學的要求,上出蘇教版教材的編排特色,教研組參閱了不同版本教材對這一內容的編排。作為新課標教材新增加一個教學內容,在不同版本的教材中,“用數對確定位置”編排的情況是不一樣的,人教版教材這部分內容安排在六上,北師大版安排在四上,而蘇教版安排在五下。盡管該內容安排的位置各不相同,但教材呈現(xiàn)的內容卻是大同小異。這幾種教材都不約而同地選擇了以座位圖作為情境引入,這就給我們以提示,用座位圖這樣一個學生熟悉的場景來引入新課,可以自然地生成研究問題,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再比較,北師大版的座位圖上寫出了每個同學的姓名,而蘇教版教材卻只是標出了小軍的姓名,繼而用小圓圈代替了每一個學生??梢钥闯觯K教版教材更注意抽象出數學內容的本質,引導學生逐步經歷由直觀——半直觀——抽象的“數學化”的過程。

      小學數學教師教育隨筆篇3

      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動力,是教師教育學生、引導學生最好的方法及途徑。興趣沒有,學生學得也就沒勁。我覺得學生學習沒有興趣,主要原因在于教師沒有創(chuàng)設良好的環(huán)境,應該把題目放在學生的生活中,讓學生在具體的環(huán)境中學習。比如:我在教學除法的過程中,“買東西”老師做顧客,請學生做小小售貨員,東西當然由顧客決定,需要的錢數就需要小售貨員作答。答對的要給以獎勵,這樣就大大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是學生們會搶著回答,那就請坐的最認真,上課聽課最認真的學生回答。這樣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可以請同桌之間相互做顧客和售貨員,看那兩個小伙伴合作的最好,要適時的進行表揚,并加以物質獎勵“小五星”。我發(fā)現(xiàn)學生的學習興趣比以前有進步,從而鞏固所學的知識。

      再就是對學生的問題一概不拒。雖然有些孩子提出一些我們回答不或聽不懂的問題或與知識關系不大的問題,我讓他們放入問題銀行等到以后自己就能解釋,并不所有的問題都需要老師來回答,只要認真學習自己就能解決問題。我覺得這樣能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增進師生關系。

      還有在平時上課應該讓學生自己找出信息,自己提出問題,獨立解決問題,并引導學生進入探索與交流的學習活動中,讓學生體驗到數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學會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促進學生的學習興趣。

      小學數學教師教育隨筆篇4

      估算,是每次計算教學都不會少的內容。但從以往教學估算來看,一般會出現(xiàn)以下兩種情況:

      一、先精算后估算,這種情況主要是一、二年級的學生用得比較多,有不少學生在估算時,先用口算的方法算出正確的結果,再求出精確值的近似數;

      二、不能真正理解估算意義,為了估算而估算,學生被動估算,這種情況主要是一些單純的估算運算,只需要學生掌握估算方法而已,在估算這些內容時學生沒有自主意識,更為主要的是學生不能將運算過程的估算方法靈活運用,使估算的作用得不到發(fā)揮。

      教學中,我特別注重對學生估算能力培養(yǎng),但總不能擺脫以上的尷尬局面,問題的關鍵還是無法讓學生真正體會估算的實用。如何使學生體會這一點,在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教學中我做了一些積極的嘗試。

      首先在口算部分將教學的重點放在估算上,通過不斷的估算訓練一方面培養(yǎng)了學生的口算能力,另一方面主要是想為后面的筆算教學做一些鋪墊,在這里,學生進行的還是估算運算,是一種技能訓練,還沒有達到自主運用的程度。自主運用還是在筆算部分得到體現(xiàn),商是一位數的筆算教學部分一共有這樣幾道例題:92÷30,140÷30,84÷21,196÷39,140÷26,前兩道例題主要是讓學生掌握除數是兩位數除法的筆算方法,不少學生由于有口算的基礎可以直接寫出商來,第三道題主要有兩種情況,一些口算能力強的學生可以直接寫出商,但這畢竟是少數學生,大部分學生口算能力沒有達到這一步,只能依托估算的方法進行試商:將21看成20,84看成80,估商為4,后兩道題的情況也是這樣:196、39、140、26這四個數學生分別看成200、40、150、30,估商都是5。除數是整十數的情況畢竟比較少見,大多數除數都是非整十數的兩位數,按照教材上的方法是將除數用“四舍五入”法看成和它接近的整十數,被除數不變,這樣就會出現(xiàn)試幾次商的情況,比如教材在后兩題就出現(xiàn)了試兩次商,才能確定最后的商。

      這節(jié)內容在教材的編排除了安排了“四舍五入”法試商外,還安排了一些特殊的練習,比如被除數的前兩位和除數比較接近的,一般商8或9;看成中間數的,比如將26看成25,16看成15等等。這樣安排的目的是讓學生體會試商方法的多樣性,培養(yǎng)學生選擇靈活方法進行試商的能力。但無一例外的是,所有這些題目,學生用估商的方法都可以解決,和教材上的方法比起來試商的次數是最少的。

      有了這樣的體驗,現(xiàn)在班上的學生每見到一道式題,最先想到的不是精算,而是估算,然后利用估出的結果很快就找到了正確的商。

      小學數學教師教育隨筆篇5

      數學教學應當有意識、有計劃地設計教學活動,引導學生體會數學與現(xiàn)實社會的聯(lián)系,加強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不斷豐富解決問題的策略,提高解決問題的潛力。結合有關的教學資料,培養(yǎng)學生如何進行初步的分析、綜合、比較、抽象、概括,對簡單的問題進行決定、推理、逐步學會有條理、有根據地思考問題,同時注意培養(yǎng)思維的敏捷性和靈活性。在日常學習生活中能撇開事物的具體形象,抽取事物的本質屬性,從而獲取新的知識。

      在小學數學中進行探究性學習是改變這一現(xiàn)狀的有效途徑和方法。以下就是我在教學過程中總結出的一些教學情境,我覺得十分適合小學數學的教學工作。

      一、設計生活實際、引導學生用心探究。

      這種教學設計有利于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對新的知識產生強烈的學習欲望,充分發(fā)揮學生的能動性的作用,從而挖掘學生的思維潛力,培養(yǎng)學生探究問題的習慣和探索問題的潛力。

      在教學中既要根據自己的實際,又要聯(lián)系學生實際,進行合理的教學設計。注重開發(fā)學生的思維潛力又把數學與生活實際聯(lián)在一齊,使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使教學設計具有形象性,給學生極大的吸引,抓住了學生認識的特點,構成開放式的教學模式,到達預先教學的效果。

      給學生充分的思維空間,做到傳授知識與培養(yǎng)潛力相結合,重視學生非智力因素的培養(yǎng);合理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注重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用心性推動學生活動意識。

      在教學中提出質疑,讓學生透過檢驗,發(fā)展和培養(yǎng)學生思維潛力,使學生用心主動尋找問題,主動獲取新的知識。

      利用合理地提問與討論發(fā)揮課堂的群體作用,鍛煉學生語言表達潛力。達成獨立、主動地學習、用心配合教師共同達成目標。

      整個課堂教師應始終持續(xù)著師生平等關系,不斷鼓勵與贊賞學生,構成互動。

      二、設計質疑教學,激發(fā)學生學習欲望,促使學生主動參加實踐獲取新知識。

      充分挖掘教材,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作為鋪墊。

      重視傳授知識與培養(yǎng)潛力相結合,充分發(fā)揮和利用學生的智慧潛力,用心調動學生主動、用心地探究問題,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

      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應注意了思維方法的培養(yǎng),充分調動學生的智力因素與非智力因素,使學生主動獲取知識。

      小學數學教師教育隨筆篇6

      作為一名數學教師,怎樣才能把教師的外部指導內化為學生的能動活動?怎樣才能喚起學生更深層次地思考?如何才能引導學生主動地探究新知識上下功夫?如何適時地滲透數學思想方法?怎樣才能使學生不僅長知識,而且能力也得到訓陳和培養(yǎng)?要做好以上這些問題,我認為教師必須深入鉆研教材,準確地理解教材,駕馭教材。否則,都是空話。這是因為呈現(xiàn)在學生面前的教科書不同于一般參考材料或其他一些課外讀物,它是按照學科系統(tǒng)性結合兒童認知規(guī)律,以簡練的語言呈現(xiàn)數學知識的。

      因此,我的體會是教師必須熟練地掌握教材。通過教材,使自己先受到啟發(fā),把教材的思想內化為自己實實在在的思想,把教材讀活。讓自己從書本中精練的定義、公式以及敘述等的背后,看到數學本身本來豐滿的面容,找準新知識的生長點,弄清它的形成過程。這樣,我們才能使學生不僅獲得真理的條文,而且更能使我們的教學過程真正成為人與人、前輩與后代、數學家與學生之間的活生生的思想與情感的交流。否則,教師自己頭腦里沒有一個完整的知識結構,沒有思維過程,把課本當成一本死書,照本宣科,那么就不可能把知識的來龍去脈搞清楚,不可能把知識的形成過程很好地展現(xiàn)開來,那學生也只能是死記硬背、機械模仿。這樣的教學也一定是既沒有生機,也沒有深度。不可能使學生的知識形成網絡,更談不上讓學生主動建構了。

      總之,教師讀活教材,熟練地掌握教材,是我們備好課、上好課的前提和保證。有了這個前提和保證,我們才能把知識的形成過程弄清楚,講清楚,才能給學生設計一個廣闊的思維空間,為他們主動構建認知結構奠定基礎。有了這個前提和保證,我們才能了解知識形成過程中所運用的思想方法,才能有機地滲透給學生,提高他們的數學素養(yǎng),全面完成小學數學教育任務。

      小學數學教師教育隨筆篇7

      小學數學教師教學隨數學作為開發(fā)人腦資源,培養(yǎng)創(chuàng)造力的主力學科,對課堂氛圍,學生集中精力,進入角色的速度要求尤其高,數學課的導入能以最少的話語,最少的時間,使學生進入數學王國,并且能承上啟下,溫故知新,激起學習欲望,又能聯(lián)系以前知識,為進入學習高潮作準備。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注重培養(yǎng)好學生的非智力因素。以下是我的兩點總結:

      一、用懸念導入,激發(fā)學習興趣

      數學教學要緊密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fā),創(chuàng)設各種有效情境,為學生提供學習數學活動的機會,激發(fā)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以及學好數學的愿望。尤其是對于小學生來說,直觀的、具體的、形象的方式更能吸引他們,因此我們在課堂教學中要自始至終創(chuàng)設各種方式的情境,以此來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更好地參與到數學學習中來。

      例如:在講授一節(jié)新知時,我這樣設計新課導入,在教學“能被3整除的數的特征”時,老師先寫出一個數“321”,問學生這個數能不能被“3”整除,經過計算后,學生回答:“能!”接著老師讓每個學生自己準備一個多位數,先自己計算一下能不能被3整除,然后來考考老師,每個同學報一個數,看老師不用計算,能不能迅速判斷出哪些數能被3整除,哪些數不能被3整除。這時,教室里氣氛十分活躍,大家似乎都想來考倒老師。但老師對學生所報的多位數都能快速準確地判斷能否被3整除,學生們感到十分驚訝。接著,老師進一步質疑:“你們自己不用計算,能準確地一眼就看出一個數能否被3整除嗎?”學生們一個個搖搖頭,都被難住了。此時,掌握新知便成了學生們最大的愿望。

      二、培養(yǎng)師生情感,使其親師信道

      古人云:“親其師,信其道”。要使學生親師信道,必須改變過去“一言堂”的課堂環(huán)境,充分發(fā)揮學生潛能,使學生不再受束縛,使教學向民主化、人性化方面發(fā)展,允許學生有想法,鼓勵學生說出自己的想法。在課堂上,要把問題交還給學生,激勵學生在互動中解決問題。教學中遇到能讓學生自己說出自己歸納的知識內容,教師絕對不說;能讓學生做的教師絕對不包辦;能讓學生自己發(fā)現(xiàn)找出答案的教師絕不再作指導。只有在不規(guī)范不準確的地方教師才可以作補充說明,絕不允許教師將自己的結論強加給學生。這樣師生間的距離近了,感情增加了。而積極的情感能提高學生的心理和生理的活動能量,從而提高思維和學習潛能。學生聽課也伴隨一定的情感,真正做到親其師,信其道。

      當然,新課的講授方式還有很多,但最終目的都要圍繞一個目標,那就是為學生學習新知創(chuàng)造一個愉悅、和諧的教學氛圍,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喚起學生學習的自覺性和創(chuàng)造性,讓學生愿學、善學、樂學。

      小學數學教師教育隨筆篇8

      教師應該把學生的生活實際與數學學習結合起來,讓學生熟知、親近、實在的生活數學走進學生視野,進入數學課堂,使數學教材變的具體、生動、直觀,使學生能切實領悟,發(fā)現(xiàn)“數學”這一基礎性學科在日常學習、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學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周圍的客觀世界,增強數學實用意識。那么,現(xiàn)行的數學教材與生活的緊密聯(lián)系體現(xiàn)在何處?在教學過程中,如何讓學生感受它們之間聯(lián)系?教師應該怎樣處理教材,才能體現(xiàn)數學教學新理念,怎樣組織教學才能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培養(yǎng)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有效地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呢?現(xiàn)將觀點闡述如下:

      首先,數學與生活實際的聯(lián)系具體體現(xiàn)在那些方面?

      新的數學教材與以往的教材有很大的區(qū)別,它不再以單一的學科知識為主,而是著眼于學生的終身可持續(xù)發(fā)展為藍本,取學生的生活實際作為素材,著眼于小問題,升華出科學性的知識和技能,把學生生活中的鮮活題材引入到大課堂,使得學生融入其中,其樂無窮。如小學低年級課改課程中,開篇以符合孩子心理的智慧老人、機靈狗、淘氣、笑笑等作為主人公,貫穿于整冊教材,學生和活靈活現(xiàn)的主人公一起,暢游數學這個充滿智慧的王國,寓教于樂。教材中包括如《人民幣》、《觀察物體》、《統(tǒng)計與猜測》、《時分秒》等直接聯(lián)系生活實際的課題,使得學生能夠寓學于用,活學活用,樂學樂用,直觀而又真切的感受到生活中的數學和學習數學的樂趣和用處。課堂練習的設計,摒棄了枯燥的寫寫、算算,而是以比一比、賽一賽等游戲形式呈現(xiàn),學生在情境中充滿激情的完成知識練習和個性形成,高質、高效的達到教學目標和要求,體味到學習數學的樂趣。

      其次,如何處理教材和課堂教學,讓學生感受所學的數學知識和方法是有用的?感受到數學來源于生活又應用于生活?

      一、創(chuàng)設教學情景,使“數學教學生活化”。以此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積極性。主要包括:

      1、新課導入生活化,激發(fā)學習興趣

      枯燥而又干涸的語言環(huán)境,會禁錮學生的思維和創(chuàng)造力,使得學習變成生硬的知識灌輸過程。然而,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所以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就顯得尤為重要。因此,教師要善于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數學問題,在教學中,要從孩子的心理特點出發(fā),設計孩子感興趣的生活素材以豐富多采的形式展現(xiàn)給學生。以講故事,做游戲,表演等趣味性的形式導入,以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讓學生體會到學習數學的樂趣。如:在教學《可愛的企鵝》一課時,可以以談話導入:“同學們,你們看過動畫片《海爾兄弟》嗎?海爾兄弟經常和爺爺一起到世界各地去探險,春暖花開的這一天,海爾兄弟和爺爺又登上熱氣球出發(fā)了,不一會兒,熱氣球飄到了南極,在這里他們看到了許多可愛的小企鵝(出示圖片:可愛的企鵝)。這是,海爾兄弟又發(fā)現(xiàn)了新的數學問題,同學們,你們發(fā)現(xiàn)了嗎?小組互相說說,看哪一個小組發(fā)現(xiàn)的問題多?!边@樣,孩子們的情緒很快就被調動起來,投入到快樂的學習情境中去。

      2、運用多媒體創(chuàng)設情境

      多媒體教學具有直觀、形象、具體、生活化的特點,運用多媒體創(chuàng)設情境,可以使抽象的概念具體化、直觀化,使難以理解的問題簡單化。如在教學觀察物體時,利用多媒體課件可以直觀的像學生展示不同方位下的立體圖形,學生通過看、想,交流,更加具體直觀的了解物體的方位特性。

      3、教學例題簡單易懂 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

      以往的教師在把握教材是,大都是有什么教什么,不能夠靈活的使用教材。而今的數學教學要求把學生的生活經驗帶到課堂,要求在簡單的知識框架和結構上創(chuàng)造性的使用教材,讓課堂變得有血有肉。如在一節(jié)三年級的《鐘表的認識》中,教師利用多媒體課件把加菲貓這個孩子們熟知而又非常喜愛的卡通形象帶到課堂上來,生動而又形象地給學生展示了加菲貓一天中的作息時間,讓孩子們主動說出主人公每個活動的準確時間,借此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實際,對時間的知識有了深刻的了解。學生在整個學習過程中反應是積極的、熱烈的,充滿興趣的,這就使得學生把生活和知識融會貫通,對生活和學習產生了熱情和濃厚的興趣。

      4、模擬生活 創(chuàng)設情境

      既然數學來源于生活有應用于生活,因此,如果在課堂上將學生的生活經驗帶到課堂上來,那么,就真正實現(xiàn)了生活和學習的統(tǒng)一。例如,在進行《人民幣》的教學中,可以為學生創(chuàng)設購物情境,讓學生用人民幣進行購物實踐活動,在此過程中,孩子們不僅可以真實的感受到實踐的細節(jié),合作的樂趣,而且還能夠學習到購物時要守秩序,講文明,用過錢后洗干凈手,買自己需要的東西,養(yǎng)成勤儉節(jié)約的好習慣等生活經驗,切實地在課堂上學會生活。

      5、動手操作 創(chuàng)設情境

      好動是人的天性,孩子更是如此。在課堂上,可以通過讓學生親身體驗、實踐操作、合作與交流,各種感官積極參與,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觀察、操作與表達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探索精神和與人合作的意識。如在教學《有幾枝鉛筆》時,讓學生自己動手把鉛筆擺一擺,和同伴一起列算式,實踐與合作能力都得到了最大程度的一擺,和同伴一起列算式,實踐與合作能力都得到了最大程度的發(fā)揮。

      6、 運用實物(掛圖)創(chuàng)設情境

      直觀具體的圖和物是學生最為感興趣和最能調到學生積極性的,生動的圖畫和具體的形象可以很讓學生快樂的陶醉在其中,不知不覺地把知識牢牢掌握。如在教學《找規(guī)律》時,可以準備小熊、兔子、猴子、青蛙等生動多彩的形象圖片來吸引孩子主動發(fā)現(xiàn)其中的規(guī)律?!皠游飯@里舉行運動會,小動物們可高興了,你瞧,他們排著整齊的隊伍走出來了?!苯處煼植匠鍪緢D片,讓學生觀察并試著自己貼出圖片,說出理由。

      創(chuàng)設情境應注意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合知識背景出發(fā),讓學生感覺到所面臨的情境是熟悉的,常見的,同時優(yōu)勢新奇的,富有趣味和挑戰(zhàn)性的。使學生在輕松和諧的氛圍中,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產生強烈的探索欲望,真正做學習和生活的主人。在數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已有的生活經驗和數學的實際,轉化“以教材為本”的舊觀念,靈活處理教材,根據實際需要對原材料進行優(yōu)化組合。只有這樣才能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與動機,加深學生對“身邊處處有數學”的體會。

      二、研究生活中的數學,使數學課堂教學生活化

      數學教學不單單是為了把書本上的知識教給學生,而是要讓學生發(fā)現(xiàn)知識及規(guī)律產生的過程,長一雙充滿智慧、善于捕捉問題,發(fā)現(xiàn)問題和研究問題的眼睛。所以,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數學問題,采擷生活數學實例,提煉生活中的實踐素材,為課堂教學服務。

      1、指導學生發(fā)現(xiàn) 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讓學生觀察生活中的數學,既可以幫其積累數學知識,更是培養(yǎng)學生徐錫數學的最佳途徑。低年級的學生數一數路上的交通燈、家里的凳子、家用電器的數量,比一比身高、體重,認一認周圍的平面圖形和立體圖形。知道中高年級學生觀察數學美,如形體美、結構美等。感受生活中數學無處不在,養(yǎng)成主動發(fā)現(xiàn)數學問題、學習數學知識、解決數學問題的好習慣。

      2、挖掘生活素材 豐富教學知識

      在教學過程中,課本上所展示的知識相對來說是非常單一、靜態(tài)的,那么,如果把學生的生活經歷拿來作為素材,就可以豐富課堂氣氛,使課本知識和生活經歷更好的結合起來,讓學生整體、客觀的感知數學,在生活中靈活的用數學,達到相輔相成的作用。如在教學小數的意義時,可以讓學生自己去留意或收集平時的學習用品或生活用品的價格資料,如一枝鉛筆、一塊橡皮的價錢,或者一條毛巾、一斤蔥的價錢是多少,在課堂上把這些資料展示出來作為題目資源,學生自然會覺得非常親切、真實,培養(yǎng)其熱愛生活的精神,也能在課堂這個小小的空間里感受生活中的數學給自己帶來的樂趣。

      3、客觀展現(xiàn)生活中的數學原形

      在進行教學時,讓學生從自身的生活經驗出發(fā),搜集資料,了解生活,提煉生活。例如在教學《出租車上的數學問題》時,教師沒有自己把資料展示給學生,而是讓學生在課前自己搜集搭乘出租車的有關資料,如出租成的起步價,每公里幾家及等待時間與價格之間的問題,熟悉了解這些問題后,學生在課堂上大膽的發(fā)表自己的見解,使得課堂成為師生、生生之間生動交流的平臺,種種生成性的問題在交流與研討中產生。學生借此走進了生活,又了解到了生活中的數學,真誠成為了生活和學習的主人。見解,使得課堂成為生動交流的平臺,產生很多生成性的問題。學生借此了解了生活中的數學,真正成為了生活和學習的主人。

      三、數學練習生活化,做到學以致用

      設計生活化的問題,讓數學從生活中走來,再將數學知識回歸生活,既能讓學生感受生活化的數學,用數學眼光看待周圍的生活,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感受到數學的趣味和作用,體驗到數學的魅力,增強學生生活中的數學意識,又有利于發(fā)掘每個學生自主學習的潛能,這對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稊祵W課程標準》中也指出:“學生能夠認識到數學存在于現(xiàn)實生活中,并被廣泛應用于現(xiàn)實世界,才能切實體會到數學的應用價值?!睂W習數學知識,是為了便于更好地去服務生活。應用與生活,學習致用。因此,在課堂教學結束后,可以設計符合學生口味的實際行的練習,培養(yǎng)學生運用的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與實踐活動、生活問題相結合。

      1、具有生活化、應用性的練習

      《數學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出:“教學中,教學應該努力發(fā)掘出有價值的實習作業(yè),讓學生在現(xiàn)實中尋求解決方案。因此可以設計具有可操作性、趣味性和開放性的練習,讓學生喜歡主動地完成。如低年級學生年齡小,形象思維占優(yōu)勢,喜歡生動形象地事物。因此,可以使用過關游戲、兒童樂園和數學王國等形式,激發(fā)學生的熱情和興趣,高年級學生可以進行實際生活中數學問題的探索研究,找到最佳解決方案,改變學習和練習是學生負擔的狀況。

      2、數學練習的合作性和實踐性,使學生自主完成

      現(xiàn)行的數學教材使得教師不斷思考,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性與合作性。為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精神與實踐能力,為形成良好的生活學習個性和品質,可以定期讓學生以班或組等為單位,制作內容豐富多彩又充滿生活樂趣的《數學手抄報》或《數學墻報》,學生自主收集生活或通過圖書、網絡等發(fā)現(xiàn)的數學問題或數學常識,通過交流、研討,制作出趣味性、綜合性、啟發(fā)性的報紙,學生易于養(yǎng)成主動發(fā)現(xiàn)數學問題、自主交流合作解決問題的習慣。

      3、學科生活結合 綜合發(fā)展

      學生可以在已有基礎上,把生活中發(fā)現(xiàn)的已解決或尚未解決的數學問題,道聽途說的或充滿趣味的數學問題,通過《數學日記》的形式記錄下來,不限制內容和形式,根據自己的興趣,自主獲取數學知識,使得數學練習更具有時代性、自主性和個性。學生對發(fā)現(xiàn)和探索生活中數學問題的能力更加深入。

      總之,在新課程理念下,我們的數學教學,需要靠教師積極的為學生創(chuàng)造條件,在教學中為學生盡可能的創(chuàng)設生動有趣、貼近生活、富有生活氣息的生活問題情景和練習,把生活實例融入數學,數學問題回歸生活,做生活中的有心人,認真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數學問題,切實體驗到“生活離不開數學”,“人人身邊有數學”,用數學可以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通過貼近生活的評價方式激勵學生學數學,從而對數學產生親切感,和濃厚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應用意識,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創(chuàng)新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學生學習有用的數學,學會用數學。

      小學數學教師教育隨筆篇9

      一、 創(chuàng)設學生熟悉的情境,在實際中解決數學問題。

      生動的生活情景,有助于學生了解現(xiàn)實生活中的數學,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增加對數學的親近感,體驗用數學的樂趣。因此,在教學中,我經常設計一些情境,讓學生在玩中輕松學習。例如:教《美麗的心座》時,在主題圖講完后,我請7個同學上臺,問:"蘋果和香蕉,你最喜歡哪種,喜歡蘋果的站在左邊,喜歡香蕉的站在右邊"然后引導學生討論7由幾和幾組成。師還可以問:玩具車和冰淇淋,你比較喜歡哪一種?放學后,你是先做作業(yè),還是先看電視等等。這樣不僅讓學生很快掌握7的組成,還可以進行思想教育。

      二、 以猜為動力,引導學生探索數學的奧秘。

      眾所周知,每一個孩子都愛問為什么,每一個孩子都想探究一些秘密,根據孩子的這種心理,我多次采用"估一估,猜一猜"的形式,讓學生在好奇中思考,在思考中得到逐步提高。如在教學《擲雙色片》時,我先告訴學生我一共有幾個雙色片,左手有幾個,讓學生猜猜右手有幾個,這樣反復進行幾次,學生就在"猜"中掌握了數的分解和組成以及加、減法,加深了對數的認識,為今后學習用數學做好了鋪墊。

      三、 在比賽中增長信心,培養(yǎng)競爭意識。

      兒童的好勝心、自尊心強,愛表現(xiàn)自己,所以要經常創(chuàng)造機會讓學生充分表現(xiàn),讓他們在心理上得到滿足,要不斷鼓勵他們樹立信心,增強勇氣,勝不驕,敗不餒。如在小組中可以進行"奪紅旗"比賽,在個人中可以比一比誰做得又對又快,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競爭意識。

      小學數學教師教育隨筆篇10

      數感是一種主動地、自覺地理解數和運用數的意識。數學課程標準在總目標中提出,要使學生“經歷運用數學符號和圖形描述現(xiàn)實世界的過程,建立數感和符號感,發(fā)展抽象思維”。如何理解數感,如何在教學過程中幫助學生建立數感,是值得研究和思考的問題。

      一 、 創(chuàng)設情境,在真實情境中體驗數感

      一個良好的,適應學生心理需求的教學情境,能讓學生注意力集中,思維活躍,大面積參與,使抽象的數學具體化,緊張的情緒輕松化,“若隱若現(xiàn)”的數感真實化。因此,數學教學應讓學生在真實情境和已有知識經驗中體驗和理解數學,從具體的問題到抽象的概念,得到抽象化的知識后再把它們應用到現(xiàn)實情境中去。

      例如在一年級“認數”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創(chuàng)設一個富有童趣的情境:“同學們還記得在幼兒園上活動課時的情景嗎?大家一起去滑梯,去蕩秋千,去騎木馬……”學生們對幼兒生活的美好回憶漸漸被喚醒了,這時教師適時運用多媒體出示一個歡快、溫馨的幼兒活動的畫面:“大家愿意和老師一起來數數這個幼兒園里的活動器械嗎?”于是,小學生們開始興趣盎然地數數:1只滑梯,2個秋千,3只木馬……從而經歷了一個從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數的過程,理解了數的意義??梢?,情境教學是培養(yǎng)學生數感的基礎,如果較好地利用和創(chuàng)設情境,體驗和感受數學的實際意義,學生不但較容易將知識與生活經驗建構起來,獲得豐富的表象和富有生命力的數學知識,而且讓學生充分感受到數學無處不在,使學生的數感意識得以萌芽。

      二 、體驗生活,在生活實例中啟蒙數感

      數感的形成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需要用較長的時間逐步培養(yǎng),在生活中不斷地積累。因此我們在數學教學中必須緊密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充分挖掘學生的生活資源,將抽象的數學建立在學生生動、豐富的生活背景上,讓學生自己去感悟、探究,用數學的眼光去觀察、認識周圍的事物,用數學語言來表達與交流。從中提高學生對數的敏銳程度,形成對數的良好直覺,啟蒙學生的數感。

      1.聯(lián)系身邊事物,建立新的認知結構

      生活中到處有數學,到處存在著數學思想,培養(yǎng)學生的數感就是讓學生感知周圍的世界所具有的量化的意味。如在教學認識數時,開展了“天天和數交朋友”辨論會,有的學生慷慨陳辭:“早晨要看手表幾點起床;打電話要看電話號碼;進教室要看幾樓幾班……我們每天不和數打交道就不行”……這樣,通過引導學生對身邊事物中具體數量的感知和體驗,使學生加深理解數的意義,為建立數感奠定了基礎。

      2.感受生活實例,形成對數的良好直覺

      引導學生感受生活實例,并從中深刻領會數學知識,不僅能使學生加深數學與生活相聯(lián)系的理解,而且更重要的是使學生形成對數的良好直覺。教師在平時教學中要善于捕捉生活現(xiàn)象,采擷與數學相關的生活實例,為課堂教學服務。如在教學“0”的認識時,有些同學不理解5-0=□,我讓學生結合生活中的例子來說明為什么5-0=5?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被充分調動了起來,紛紛舉手:生1:我的想法是:比如說有5個蘋果,吃了0個,也就是一個都沒吃,所以還剩5個,5-0=5。生2:今天媽媽給了我5元錢,我現(xiàn)在一點也沒用,還有5元錢,列式5-0=5……這些例子都是生活中身邊的事,學生很容易理解和接受,明確了不管5個蘋果,5元錢還是其他物品,只要減去0,就都是從5個東西里去掉0個,也就是一個都沒去掉,所以5減0還是等于5。從而在這些生活實例中體會了數的含義,初步建立了數感。

      三、活動激智慧,在活動中發(fā)展數感

      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而數學活動又是學生經歷數學化并自我建構數學知識過程的活動,人的自主性、能動性、創(chuàng)造性以及人的認知、情感和能力都在活動中匯合并得到表現(xiàn)。教師應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平臺,始終把兒童的活動作為主體發(fā)展的基礎與載體,提供開闊的活動時空,讓學生有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積極思考和操作等活動的空間,使學生的數感真正得到發(fā)展。

      1.構建活動平臺,讓學生感應數在何處

      教師應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平臺,幫助他們在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活動中把握數的大小、順序等相對關系,用數來表達和交流信息,使學生感應數無處不在,體驗數感的存在。如為了讓學生感應信息數字化,教師構建一個活動平臺:讓學生把自己父母的居民身份證號碼抄下并且解讀。當明白了身份證號各位數字所代表的信息后,請學生當一次校長助理,仿照身份證號碼的'設置,為學校設計全校學生的學號。經常開展這樣的活動,使學生感應到數能表達和交流信息,而且數就在生活中。

      2.開放活動時空,讓學生感受數有何能

      學生對數學一般有枯燥無味、神秘難測之感。為此,教師在教學時要開放活動時空,帶領學生走出課堂,走向社會,使之感受到數學是人們生活、勞動和學習必不可少的工具。如在認識厘米、米以后,我?guī)W生走出教室,讓學生小組合作用一根5米長的繩子結合估算實際丈量校園內某一地方的長度,進一步加深對米等長度單位的認識。往后我又隨機設計了一個操作活動,讓學生以繩子當籬笆,去圍一塊地,開展“看哪個小組圍得多”操作活動,學生很有創(chuàng)意的想出了各種五花八門的圍法,有在操場上圍成長方形的,有靠一邊圍墻的,還有找一個角靠了兩邊墻圍的……學生通過相互比較,最后擇優(yōu)選定了操作的方法。這樣讓學生在學中玩,玩中學,就使原來枯燥乏味的單位概念教學“鮮活”了起來,學生也更加喜歡數學,更好地應用數學,使學生的數感得到進一步的發(fā)展。

      四、“以人為本”, 在估算中增強數感

      生活中很多時候都要用到估算,而不需要精確計算。新課標也指出估算相對于精確計算在日常生活中有著更廣泛的實際應用,更是發(fā)展學生數感的有效途徑之一。因此,我們在教學中要善于抓住各種有利時機,改變學生對估算的認識,創(chuàng)造性地活用教材,讓學生常估算,多交流,從而感受估算魅力,增強估算意識,形成較強的量化能力,逐漸養(yǎng)成良好的估算習慣,從而發(fā)展學生的數感。

      如:“一本書9元,全班52人,全班每人買一本大約需要多少錢?”在估算過程中有的學生認為:“10×50 = 500,估計在500元左右?!庇械膶W生認為:“10×52 = 520,不到520元?!庇械膶W生可能說:“9×50 = 450,肯定比450元多?!睂τ谶@些方法,教師都應該加以鼓勵,并為他們提供合作交流的機會,讓他們在相互交流中,比較各種算法的特點,不斷完善自己的估算方法,逐步發(fā)展估算的意識和策略,從而將估算內化為一種自覺、自主的意識,進而形成一種習慣,使學生在不斷地估算中發(fā)展自己的數感。

      綜上所述,數感的形成是一個漸進的、沉淀的、積累的、潛移默化的過程,需要在較長時間的充分感知、體驗和感受中逐步建立起來。教師應在數學教學活動中,深入鉆研教材,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教材,創(chuàng)設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數感的情景,探索與之相適應的教學方法,把培養(yǎng)數感的任務落實到具體的教學過程。讓學生在對數的充分感知、感應和感受中,逐步形成解決問題的策略,形成良好數感,提升數學素養(yǎng)。

      小學數學教師教育隨筆相關文章

      教師教育隨筆1000字:我是一名小學數學老師

      小學數學一年級教學隨筆范文

      六年級數學教育隨筆

      小學四年級數學教學隨筆3篇

      小學老師教學隨筆范文

      數學教師工作總結個人2022(7篇)

      數學教學心得感想五篇

      數學教學隨筆感言

      小學四年級數學教學隨筆

      1576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