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高考歷史三輪模擬試題及答案
六月艷陽天,高考即在前,十年寒窗苦,朝暮讀圣賢;學非單行道,之外路千條,心態(tài)擺平穩(wěn),從容去應考。榜上有名固可喜,名落孫山亦莫惱!祝高考大捷!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guī)淼慕鞲呖細v史三輪模擬試題及答案,希望大家喜歡!
江西高考歷史三輪模擬試題及答案
1. 在西周的分封制下,受分封的偏遠諸侯國逐步接受了中原文化,一些大諸侯不斷向周圍的夷、戎、狄等少數(shù)民族用兵,進而兼并其土地,進行文化滲透。這主要說明分封制( )
A將建立地方政權與加強周朝統(tǒng)治結合起來
B鞏固了西周國家政權和拓展了疆域
C使統(tǒng)一的社會制度在各諸侯國中普遍實行
D在當時起到了促進民族融合的作用
分值: 4分 查看題目解析 >
2. 漢武帝成年主持政務后,頻繁換相,并特意從身份低微的士人中破格選用人才,讓他們能夠出入宮禁,參與國家政治中樞的主要決策。漢武帝這樣做意在( )
A打破政治上的特權壟斷
B鞏固和擴大統(tǒng)治基礎
C分散和限制丞相的權力
D糾正察舉制度的弊端
分值: 4分 查看題目解析 >
3. 明末清初,對“西學”的傳入,最常見的一種說法便是“西學源出中國”。
他們認為當下一些中學不及西學的事物,其實是中國古代已有而傳入西方,但中
國本身反而失傳的事物,王夫之也認為西學大多是“剿竊中國之緒余”。這從側
面反映出( )
A中國文化在世界文化中占優(yōu)勢
B西學傳入改造了中國自身的學術
C士大夫借西學來復興傳統(tǒng)儒學
D西學的優(yōu)點為部分知識分子認可
分值: 4分 查看題目解析 >
4. 19世紀初期,超過六分之一的中國人口必須通過市場來獲得口糧,這些人口包括了1000多萬戶從事經濟作物種植的農戶;同時,中國一半以上的農戶不織布,必須從市場上購買所需要的棉布。反映了當時( )
A全國性市場已經形成
B自然經濟已經解體
C中國卷入資本主義世界市場
D農村商業(yè)化趨勢加強
分值: 4分 查看題目解析 >
5. 有學者認為:以孫中山為代表的革命派大都是知識分子,知識分子不屬于資產階級,他們革命的動力不是為資產階級爭取利益,而是從帝制統(tǒng)治和列強的窺視下拯救中國。因此,他們也代表了深受列強欺凌之苦的民族資本家的心聲。材料表明革命派( )
A進行革命的目標不明確
B代表了中華民族的利益
C有民族民主革命的訴求
D已成為知識分子代言人
分值: 4分 查看題目解析 >
6. 1937年12月17日,蔣介石在《我軍退出南京告國民書》中說:“敵如欲盡占我四千萬方里之土地,宰割我四萬萬之人民,所需兵力,當為幾何?敵之武力,終有窮時。”這表明蔣介石( )
A揭露日本侵略中國的野心
B意在為南京淪陷尋找借口
C對中日國情已經有所認識
D正確分析了中日雙方形勢
分值: 4分 查看題目解析 >
7. 毛澤東認為:“1950年《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的簽訂,便利我們放手進行國內的經濟建設和共同對付可能出現(xiàn)的帝國主義侵略,爭取世界的和平”。這表明新中國的外交政策( )
A是國家利益和意識形態(tài)的結合
B具有包容性和開放性
C由革命外交向國家外交的轉型
D取決于地緣政治的考量
分值: 4分 查看題目解析 >
8. 羅馬法強調,法律承認個人有獨立的人格,承認個人為法的主體,承認個人生活中有一部分是不可干預的,即使國家在未經個人許可時也不得干預個人生活的這一部分。這主要表明羅馬法( )
A強調法律至上B限制公權濫用C維護公民平等D追求司法公正
分值: 4分 查看題目解析 >
9. 以支持路德教的諸侯和信徒為一方,以羅馬教廷及其追隨者為另一方,德意志發(fā)生宗教內戰(zhàn)。1555年內戰(zhàn)雙方簽訂和約,路德教成為合法宗教。由此可見,馬丁·路德改革成功原因之一是( )
A宣揚“因信稱義”,信徒眾多
B符合了資產階級的時代需求
C羅馬教廷軍事實力并不強大
D與封建王權實現(xiàn)了暫時結盟
分值: 4分 查看題目解析 >
10. 1793年,幾乎全法國的教堂都被關閉或改成了“理性廟”;行政命令各色人等一律以“公民”相稱;激進的婦女在菜市、路口巡視,強迫其他婦女一律穿長褲、戴紅帽。這一現(xiàn)象表明( )
A傳統(tǒng)等級秩序蕩然無存
B革命實踐與革命理想嚴重背離
C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
D大革命后的政局演變趨向平和
分值: 4分 查看題目解析 >
11. 在一些學者中曾流行過這樣的觀點:現(xiàn)代社會庇護“不適應環(huán)境”的成員,使他們免受自然選擇,并因此弱化了社會得以進一步發(fā)展的必要條件。這表明進化論( )
A其進步意義超出了生物學領域
B可以用于解釋社會的發(fā)展和進步
C強調強者在社會發(fā)展中的作用
D在社會科學領域容易被曲解和誤用
分值: 4分 查看題目解析 >
12. 下圖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成員國數(shù)量的變化示意圖,該示意圖表明( )
A越來越多的國家認可世界經濟體系化發(fā)展方向
B發(fā)展中國家在世界經濟體系中話語權逐漸增強
C發(fā)達國家在新的世界經濟體系中仍占主導地位
D該組織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世界經濟體系的最主要支柱
分值: 4分 查看題目解析 >
簡答題(綜合題) 本大題共82分。簡答應寫出文字說明、證明過程或演算步驟。
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一 自1517年葡萄牙使臣托梅皮雷斯抵達廣州以后,歐美與中國的直接貿易從無到有,逐漸發(fā)展到了可觀的規(guī)模,以白銀為計量單位的中國絲織品價格在美洲是西班牙同類產品的1/3,在歐洲是荷蘭同類產品的1/2。千百年間發(fā)展起來的中國工藝技術精良,綢緞、棉布、麻織品、錫鉛制品、火藥等風靡歐美。資源豐富、人丁興旺的中國江南,更多土地被廣泛種植桑麻漆棉,西班牙葡萄牙人、荷蘭人、英國人都不得不用硬通貨購買中國商品,巨額的貿易順差使美洲白銀總產量的1/3-1/2流入中國。明朝嘉靖年間,官鑄銅錢1000文相當于白銀一兩,中國逐漸形成白銀為本、銅幣為輔的銀本位制度。1934年美國政府實施《購銀法案》,提高銀價,中國白銀大量外流,國民政府被迫于1935年廢除銀本位。
——摘編自黃達《金融學》
材料二 16、17世紀,從利物浦等海港出發(fā)的奴隸商船、海盜船活躍于非洲與美洲大陸,一本萬利的“海上貿易”使英國的毛呢、布匹、高檔酒價格急劇上升,擁有十多萬只羊、酒窖千所、紡機百部的大農場、大工場遍布英國。同一時期,中國金銀比價約為1:7,歐洲約為1:15.5,英國商人紛紛將美洲白銀輸入中國套換黃金獲利。1717年,金銀貶值,物價飛漲,英國皇家鑄幣局局長牛頓規(guī)定,將黃金價格確定為每盎司等于3英鎊17先令10.5便士,從此英鎊按黃金固定了價格,牛頓創(chuàng)制了金本位的最早雛形。1821年,英國立法正式確立了金本位制,規(guī)定每英鎊含7.32238克純金,英鎊與其他國家紙幣或鑄幣按各自含金量自由兌換,世界貿易在19世紀中后期進入了“英鎊世紀”,在經歷了一戰(zhàn)、30年代大危機和二戰(zhàn)后,美元的國際地位因其國際黃金儲備的巨大實力而空前穩(wěn)固,這就使建立一個以美元為支柱的國際貨幣體系成為可能。
——摘編自彼得?馬丁《資本戰(zhàn)爭》
13.根據(jù)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分別指出明清時期中國銀本位制度與19世紀英國金本位制度形成的原因。(15分)
14.根據(jù)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20世紀前期中國銀本位制度與英國金本位制度衰落的共同因素,(4分)并指出二戰(zhàn)后資本主義世界金融體系發(fā)展的新變化。(6分)
分值: 25分 查看題目解析 >
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763—1914年的一個半世紀,歐洲發(fā)生了一系列重大變革,如圖:
15.運用世界近代史的史實,對圖進行探討。(說明:對圖中幾個要素間形成的關系進行論證,要求:觀點明確、史論結合、邏輯嚴密)
分值: 12分 查看題目解析 >
【歷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民國時期的稅收史是稅制體系從傳統(tǒng)向現(xiàn)代演變的重要時期。可劃分為四個時期:一是1912年至1927年的北洋軍閥時期。……先后試行劃分國家稅和地方稅、改革鹽稅、整頓厘金、整理礦稅、推行印花稅、整合煙酒稅等努力,到1925年,逐步建立起以關稅、鹽稅、貨物稅、田賦為四大稅種的稅制結構。二是1927年至1937年的南京國民政府時期。在取得關稅自主、財政統(tǒng)一的基礎上,以關稅、鹽稅為主體的國家稅和以田賦、契稅為主體的地方稅初具雛形,形成了影響深遠的統(tǒng)稅(貨物稅系)和所得稅(直接稅系)的稅收架構,為流轉稅與所得稅雙主體結構稅制發(fā)展奠定了基礎。三是1937年至1945年的重慶國民政府時期。把地方稅系劃入中央,形成了融關稅、鹽稅、貨物稅、直接稅、土地稅、地方自治稅收等相對獨立的稅收系統(tǒng)?!氖?945年至1949年的南京國民政府時期。開征特種營業(yè)稅,并從立法的角度將關稅、土地稅、地方稅等整合為一套完整的稅制框架。
——摘編自《民國時期稅收探析》
16.據(jù)材料概括民國稅收改革措施的特點(8分)
17.據(jù)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民國時期稅收改革的影響。(7分)
分值: 15分 查看題目解析 >
【20世紀的戰(zhàn)爭與和平】
材料 1916 年的凡爾登大戰(zhàn)使德國感到正在輸?shù)暨@場戰(zhàn)爭,日德蘭海戰(zhàn)又使德國失去了海上決戰(zhàn)的信心,同時德國國內經濟狀況的飛速惡化,使德國人對戰(zhàn)爭的結果開始感到恐慌。于是,德國一些海軍將領夸大了潛艇戰(zhàn)戰(zhàn)績,宣稱“如果實行無限制潛艇戰(zhàn),六個月內就可以‘扼死’英國”。德國一些經濟學家也錯誤估計,認為“每月?lián)舫?0萬噸商船,連續(xù)5個月,就會把中立國的艦隊從英國周邊海域趕走,同時切斷大西洋間英美的補給線,英國就會處于物資斷絕的窘境。”于是,1917年1月9日,德皇威廉二世在一篇外交聲明中宣稱:“德國將自1917年2月1日,全力開始無限制潛艇戰(zhàn)?!?/p>
一一彭序《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英國對德國經濟戰(zhàn)研究》
18.根據(jù)材料,分析德國發(fā)動“無限制潛艇戰(zhàn)”的原因。( 8分)
19.根據(jù)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德國“無限制潛艇戰(zhàn)”所產生的影響(7分)
分值: 15分 查看題目解析 >
【中外歷史人物評說】
材料
菲德爾·卡斯特羅主要政治活動年表
——摘編自中國新聞網
20.根據(jù)材料,將菲德爾·卡斯特羅的政治活動劃分階段,并說明劃分理由。(6分)
21.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上述各階段菲德爾·卡斯特羅政治活動的時代背景。(9分)
17 第(1)小題正確答案及相關解析
正確答案
階段一:1945年~1959年,反對獨裁,爭取民主;階段二:1961年~20世紀90年代,領導古巴政府和人民進行反美斗爭,保衛(wèi)革命果實;階段三:1993年以來,探索古巴保持民族獨立、發(fā)展經濟、融入全球化進程的道路。(6分)
解析
對卡斯特羅的政治活動劃分階段,可以從卡斯特羅不同的時期從事的活動的不同進行分析。根據(jù)材料可以看出,卡斯特羅在1945年到1959年主要是反對獨裁,爭取民主的斗爭;在1961年到20世紀90年代主要是從事反美帝,保衛(wèi)政權的斗爭,在90年代以后則是積極地參與國際活動,融入全球化。
考查方向
本題考查的是菲德爾·卡斯特羅
易錯點
學生缺乏對材料的概括的能力,不能理解材料的中心思想導致回答偏離材料的要求。
17 第(2)小題正確答案及相關解析
正確答案
背景:階段一:二戰(zhàn)后世界民族民主革命的浪潮;階段二:冷戰(zhàn)形勢下美蘇的對峙;階段三:蘇聯(lián)解體,兩極格局瓦解;經濟全球化發(fā)展進程加速;中國改革開放的巨大成就。(9分)
解析
根據(jù)所學知識可知,在第一個時間段,世界范圍內掀起了民族民主運動的高潮,古巴順應了這一時代潮流;在第二個時間段則是世界范圍內的冷戰(zhàn)對峙局面,古巴成為了美蘇冷戰(zhàn)的前沿陣地;第三個時間段則是全球化加速的時期,古巴融入世界。
考查方向
本題考查的是菲德爾·卡斯特羅
解題思路
解答本題要根據(jù)卡斯特羅從事政治活動的時間,結合所學知識進行分析。
易錯點
讀不懂材料,不能理解材料的關鍵時間所處的時代背景導致回答錯誤。
江西高考歷史三輪模擬試題及答案相關文章:
5.生活隨筆寫作
江西高考歷史三輪模擬試題及答案
上一篇:江西高考生物二輪模擬試題及答案
下一篇:江西高考政治三輪模擬試題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