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考必讀名著資料
讀書,使人思想插上翅膀,感情綻開花蕾;讀書,使人思維活躍,聰穎智慧;讀書,使人情操得到陶冶,夢想得以放飛。這里給大家分享一些關于高考必讀名著,供大家參考。
高考必讀名著
1.《論語》
2.《三國演義》
3.《紅樓夢》
4.《吶喊》
5.《邊城》
6.《四世同堂》
7.《紅巖》
8.《平凡的世界》
9.《雷雨》
10.《歐也妮·葛朗臺》
11.《巴黎圣母院》
12.《老人與?!?/p>
培養(yǎng)良好閱讀習慣的5個有效方法
1、列個書單,定個計劃。
第一步:思考一下自己對哪些書感興趣,哪些書(知識)是自己迫切需要的,哪些是對自己有好處的。如果不會找書,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找人推薦或上網根據(jù)關鍵詞搜索。比如在豆瓣里面根據(jù)不同分類,查找相關書籍,然后看看書籍評論、評分這些,最后找到適合自己的。
第二步:根據(jù)第一步給自己列個書單,一般以年或月為單位。
第三步:把書單融入閱讀計劃中,也就是每月要讀哪些書,每天的讀書時間或者讀書量是多少。做成一個表格,張貼在顯眼處(可以用帶顏色的筆,有創(chuàng)意的做這個讀書計劃表)。
第四步:把當天要讀的書放在準備好,放在書桌等地方。 這樣可以起到提醒作用,防止你忘記或一拖再拖。
2、由淺入深、由簡入繁的去讀。
我們很多人總是過高的估計了自己的能力,在讀書這件事上就體現(xiàn)在,買了很多書,可結果真正讀完、讀進去的少之又少。其中很大一個原因,就是選的書高于了自己的閱讀水平,讀起來困難重重,讀著讀著就讀不下去了,慢慢的也就放棄了。
所以在讀書這件事上,不要一開始就好高騖遠,挑選非常厚重又艱澀難懂的書,導致自己越讀越沒有興趣。應該先選擇可以輕松閱讀又容易理解的書籍,等自己有一些基礎之后,再循序漸進,去閱讀同一主題較難的書。 事實上,每一個主題中,都會有相對簡單和高深一些的書籍,在你還沒有基礎之前,就先從簡單或者有趣的書籍開始吧。
3、提升閱讀技巧。
要想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享受閱讀帶來的好處和樂趣,學習和掌握一些閱讀技巧就很有必要了。閱讀技巧細細道來的話,非常之多,很多在學校的時候老師都教過了,所以這里只簡單介紹幾條:
①閱讀時重點關注每段文字的主要內容和相關論據(jù)。閱讀時用鉛筆勾勾畫畫記筆記、標出每段文字的重點,這也有助于提高閱讀能力。
②閱讀中遇到不懂的字詞、觀點,不要動不動就去查字典或翻閱資料,可以先聯(lián)系前后句、或者上下文嘗試理解,這對鍛煉閱讀思考能力有一定的幫助。
③鍛煉自己快速閱讀的能力。這里并不是說你要有幾千上萬字每分鐘的閱讀速度,關鍵在于改變你傳統(tǒng)的一字一字的閱讀習慣,提升閱讀的效率。因為逐字慢慢的閱讀,不僅閱讀速度慢,其理解率也不高。
快速閱讀法,其訓練重點就在于激活我們的“腦、眼”潛能,培養(yǎng)形成眼腦直映式(快速的看、快速的理解)的閱讀學習方式(如“精英特快速閱讀記憶訓練軟件”)。不說那些一目數(shù)行的大神,我們普通人只要有意識的訓練,一眼看5-10個字,每個人都可以輕輕松松的掌握。
④ 多角度去認識和理解一本書。 每個人都會受限于自己的知識結構、能力等因素,在閱讀的時候,往往也只能從最貼近自己的層面閱讀理解一本書。而針對好書,網上一般都會有很多大V或名家的點評和理解,或文章、書籍,或視頻、講解,不妨聽聽他們的看法。
這不僅可以打開你的思維,提升閱讀和理解能力。同時,也能讓你對書籍產生更多的閱讀興趣(有了興趣,習慣就成自然了)。
4、閱讀和寫作不分家,寫作不僅可以鞏固閱讀,還能促進閱讀。
鞏固閱讀:閱讀完一本書,或者只是其中某一部分,然后寫寫閱讀后的理解和感悟、哪怕只是簡單的做一個閱讀整理式寫作,也能讓你進一步的理解和掌握所閱讀的內容。
促進閱讀:當你需要或想寫某一個主題的一篇文章時,為了寫的更好,你就會(需要)翻閱一些與該主題相關的書籍、資料,這無形中就督促了你的閱讀,最終還會形成良性循環(huán)。另一方面你寫的東西分享出去被大家認可,會鼓勵你繼續(xù)把讀書和寫作進行下去。
5、將閱讀融進日常生活。
首先,給自己提供合適的閱讀場所。如果你住的周邊有圖書館等適合閱讀的地方,那最好,可以多去感受一下。如果沒有也沒關系,自己去發(fā)掘或創(chuàng)造一個適合閱讀的場所。
其次,“機不離手”的當代人,可以下載一些高質量的app,供自己碎片化閱讀。這類app很多,有免費的也有付費的,有看的也有聽的。感興趣的可以自己去搜索找找,我就不舉例子了。需要注意的是:對于如今日頭條、百家號等常用的、綜合的app,內容良莠不齊,要有選擇性的關注,貴精不貴多,免得被大量低質、無用的內容浪費過多的時間。
另外,也可以組織自己的家人、朋友一起來參與讀書,共享讀書的樂趣和收獲。
最新高考必讀名著資料相關文章:
★ 高考語文必讀名著
最新高考必讀名著資料
上一篇:高考必讀書籍書單資料
下一篇:2021高考必讀名著書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