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我們仨讀后感
《我們仨》這本書,是作者楊絳女士對自己和她的先生錢鐘書(著名的大文豪)、她的女兒阿園,一家三口的回憶錄。這本書講了楊絳他們家?guī)资甑募彝ズ蜕?a href='http://66eebb.com/wen/gushi/' target='_blank'>故事。這里給大家分享一些關(guān)于大學生我們仨讀后感,供大家參考。
大學生我們仨讀后感1
“有一個地方,住著爸爸、媽媽還有我,這就是家”?!段覀冐怼穾Ыo我的是pop圓、錢鐘書與楊絳三人幸福、快樂的家庭溫情。
在楊絳眼里,家只不過是容納家人居住的場所,正如他在書中所寫:我清楚地看到以前當做我們家的寓所只是旅途上的客棧而已,家在哪里,我不知道,我還在尋覓歸途。只要有錢鐘書和圓圓陪伴,在哪里都是家。在書中楊絳用夢境的形式為我們描述了鐘書病重與錢媛得癌住院的情況,表達了她面對親人去世的悲痛與哀傷。
似夢非夢的場景,凄涼悲傷的言語處處流露出她的哀傷。像秋天吹落的秋葉,在風中飄蕩,復(fù)又落下。
悲傷中也會有甜蜜的回憶,就像苦澀的咖啡,也會泛起一絲甜味。pop圓的出生給這個家庭帶來了無窮的歡聲笑語。從出國留學到渡輪回國,其中有悲亦有歡。但重要的是,楊絳帶回了給她一生快樂的女兒——錢媛。
錢媛最與父親投緣,常常聯(lián)合爸爸來“對付”媽媽。在楊絳出差期間,錢媛與父親把家里搞得一團糟,在得知媽媽要回來后,又“十萬火急”的與父親將房子收拾好。錢媛與父親的走路姿勢、讀書習慣很相似,是鐘書小小的影子。
錢媛小時趣事多多。在家里有客人時,錢鐘書總喜歡把她叫到跟前,讓她鸚鵡學舌般說幾句英語。錢媛與父親經(jīng)常玩游戲,錢媛總能搞出奇奇怪怪的動作或言語,惹得鐘書捧腹大笑。又是錢鐘書都笑的站不直了,就算隔著肚皮,也能看到他肚子里翻滾的笑浪。
三個人的幸福生活令人羨慕,卻有充斥著悲哀。就像生活中沒有完美無缺的人一樣,世界上也沒有永遠的幸福。鐘書住院,錢媛生病,身邊的親人先后住院,不僅勞累了他的身體,更勞累了她的身心。楊絳兩頭奔波,身體狀況每況愈下,打但她的苦總往心里咽,從不為家人增添煩惱。楊絳堅定的心使他度過了沒有鐘書與錢媛的每個春秋與冬夏。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正如現(xiàn)在的我們,也許承受著來自四面八方的壓力,無人傾訴,但只要我們內(nèi)心足夠堅強勇敢,沒有跨不過的高山?jīng)]有越不過的海洋。
在孤獨的時候,在寂寞的時候,有親人的陪伴無疑是一種莫大的幸福。親情就像一條紐帶,把人的心連在一起。享千元一家,每天開心快樂,其樂無窮,擁有家庭該有的溫馨與快樂。
總結(jié)來說,正如楊絳的一句話:人世間不會有童話或小說那樣的結(jié)局“”從此,他們永遠快快樂樂的一起過日子。
人世間沒有單純的快樂??鞓分袏A帶著煩惱與憂慮。
人間也沒有永遠。我們一生坎坷,暮年才有了一個可以安頓的居所。但老病相催,我們在人生大路上已走到盡頭了。
世間好物不堅牢,彩云易碎琉璃脆。
得到的結(jié)果總是失去,相聚得來還需散。難道這短短幾十年的在世真的就不需要珍惜了嗎?或許應(yīng)該勿執(zhí)我念,平平淡淡的走下去,不管前路是近是遠,不管幸??鞓肥嵌淌情L。
有一個家,有時可以做,能看到最親的人安然生活著就好了。
人生如此,夫復(fù)何求!
大學生我們仨讀后感2
“ 這世上,最讓人惆悵的事莫過于,你曾經(jīng)經(jīng)歷的蓊郁蔥蘢,都被時光的那只小手,拂得干干凈凈,煙塵也沒留下一粒。某一天,你試圖循著從前的路,想走回去,卻早已物是人非。風還在吹,水還在流,你卻找不到你的過往了,仿佛你從未出現(xiàn)過。天地迢遙,山水長渺,你想憑吊,也無所附麗了?!背鲎远×⒚?a href='http://66eebb.com/wen/sanwen/' target='_blank'>散文的這一段文字,讓我想起了楊絳先生的《我們仨》一書。我猜測,這就是楊絳先生寫下《我們仨》的原因。
“一個尋尋覓覓的萬里長夢,一個溫馨單純的學者家庭”是對《我們仨》這本書最好的概括。讀《我們仨》時,總會感到親切而又溫暖,能從字里行間感受到楊絳先生對過往歲月的追憶與懷念。這就是文字的力量。而楊絳先生的文字更是有一種獨特的魅力,可以像“我覺著我的心上給捅了一下,綻出一個血泡,像一只飽含著熱淚的眼睛”一樣生動形象;也可以像“我們夫婦常把日常的感受,當作美酒般淺斟低酌,細細品嘗。這種感覺值得品嘗,因為憂患孕育智慧”一樣富有哲理。
而《我們仨》給我留下印象最深的還是這個溫馨的家庭。乖巧懂事、聰明能干的阿園,和藹可親、學富五車的父母,構(gòu)成了一個普通卻又獨一無二的三口之家。我認為,一家人幸福快樂地生活在一起,便是最大的幸福。楊絳先生在書中記錄的日?,嵥?,其實在每個人的生活中都是存在的,他們?nèi)缤?,和著生命一起奔流?/p>
我相信,楊絳先生在面對女兒和丈夫的相繼離世時,心中充滿了痛苦與悲傷。但她選擇好好活下來,并以思念為筆,寫下了感人的《我們仨》。錢鍾書曾贊楊絳是“最賢的妻,最才的女”,這絕對是有依據(jù)的,我單單從《我們仨》一書中就看到了一個善良體貼、富有智慧的楊絳先生的形象。亦想起楊絳先生的一句話:“你的問題是書讀得太少而想得太多。”多么睿智的一句話!
看《我們仨》一書,讓我不由得想起了我自己。我家住在六樓,每天中午上樓時,都能聞到每一層樓里不一樣的飯菜香,這樣凡塵中的幸福,不遙遠。進家門后,媽媽會為我端上美味的菜肴,在我吃完飯后,她會催促我去午休。每天晚上下晚自習后,爸爸都會在路口等著我,本來就很短的一段距離,因為爸爸的等待而又縮短了幾分。在媽媽的絮叨中,在爸爸的等待中,都包含著對我深深的愛,這一切,我都知曉。父母的恩情,做兒女的永遠報答不完。我希望自己能像錢瑗那樣,能干而堅強,能在父母老去后,用自己的肩膀撐起整個家庭。
曾經(jīng)我想過一個問題:這凡塵到底有什么可留戀的?原來,正是自己的家人啊!他們是我最深的羈絆。死去,也就成了一件讓人格外恐懼的事情。
“人世間沒有小說或童話故事那樣的結(jié)局:‘從此,他們永遠快快活活地一起過日子。’
人間沒有單純的快樂??鞓房倞A帶著煩惱和憂慮。
人間也沒有永遠。我們一生坎坷,暮年才有了一個可以安頓的居處。但老病相催,我們在人生道路上已走到盡頭了?!?/p>
楊絳先生在《我們仨》一書的結(jié)尾處這樣總結(jié)道。這正是一個百歲老人一生的閱歷所化為的箋言,這值得我們每個人牢記。
最后,愿楊絳先生一路走好。在天國,“我們仨”再次團聚了。
大學生我們仨讀后感3
這是一個人心浮躁的時代,這是一個以名圖利的時代,這個時代發(fā)展得太快太快,為了能跟上時代的步伐,我們“輕裝上陣”,把我們該有的堅持全都拋之腦后。從什么時候開始,物欲充斥著整個世界?從什么時候開始,我們的眼里只剩下名利?南帆的《馬克思之墓》里有一句讓我印象深刻的話:這個世界肯定有什么地方出了差錯。現(xiàn)在我同樣想問這個世界到底哪里出了差錯,才讓人們對名利越來越執(zhí)著。但是,追名逐利無疑成了人們敬業(yè)的最大挑戰(zhàn),若不放下名利,我們何以敬業(yè)?
2015年5月25日,楊絳先生,這位“最賢的妻,最才的女”與世長辭。這位百歲老人,用一生詮釋了“無欲無求,獨鑄偉詞”,而現(xiàn)如今,還有多少人有這樣的敬業(yè)精神——不求名利,只為了寫作而寫作?
我不知道別人怎么看,但是我覺得《我們仨》這本書最讓我感動的就是這個學者之家的敬業(yè)精神。記得曾經(jīng)有一段時間文化超女于丹北大被嗆一事在網(wǎng)上鬧得沸沸揚揚的,很多人指責她的作品商業(yè)化,“雞湯”換湯不換藥。同樣身為作家,楊絳先生從來不開作品交流會,只是默默地關(guān)注著這個世界,安靜地做文學創(chuàng)作;而于丹卻被金錢名利的大海吞噬,逐漸成了商業(yè)的附庸。最終,楊絳先生成了受人尊重的文學大家,于丹卻是被人轟下臺。是什么導(dǎo)致她們有著同樣的開始,卻漸漸走上了不同的路,最后有了不一樣的結(jié)局?在我看來,不過是“敬業(yè)”二字罷了?!段覀冐怼防镉幸痪湓挘骸凹偃缢麤]有名,我們該多么清靜?!睂τ谝粋€作家而言,像錢鍾書、季羨林、莫言等等,名和利從來就不在他們的考慮范圍內(nèi),他們關(guān)心的就只是有沒有一個合適的環(huán)境能讓他安靜地寫作,他享受寫作的過程,卻從未想要通過作品去獲得所謂的功名利祿。這就是敬業(yè)。
可偏偏很多人都陷在名利的沼澤里無法自拔,丟失了那顆敬業(yè)的心。
如今越來越火熱的真人秀就是很典型的一個例子。真人秀重在一個“真”字,可是節(jié)目組卻為了博人眼球、提高收視率而處處作假,就連《中國好聲音》——這個曾經(jīng)被多少人視為實現(xiàn)夢想的舞臺的選秀節(jié)目,也被頻頻爆出為了節(jié)目效果大量修音、只讓與公司簽約的選手晉級等等讓人心寒的“黑幕”。如此“作秀”,何以敬業(yè)?
可能會有人覺得作家不敬業(yè),不就是少幾本好書;導(dǎo)演不敬業(yè),不就是多幾部爛片;那么,政府不敬業(yè),就真的是關(guān)乎一個國家生死存亡的大問題了。我曾經(jīng)在網(wǎng)上看到過一句話:“中國人一提到政府,就想到了貪污;外國人一提到中國,就想到了腐敗?!边@句話也許過于絕對,但它確實在一定程度反映了如今的中國政府。就像網(wǎng)上一個段子說的:“說好的人民公仆呢?怎么轉(zhuǎn)眼就成了黃世仁?”政府官員明明應(yīng)該是為人民服務(wù)的,可卻做起了貪污之事,損害人民的利益。從朱志剛到鄭玉焯,給人一種貪官污吏永遠也除不完的感覺,中國的“走出去”若以這樣的形象,中華民族的偉大復(fù)興何以實現(xiàn)?有外國人評價說是因為中國人窮怕了才貪污,可是在我看來,貪污的真正根源在于沒有敬業(yè)精神。若是所有的政府官員都像周恩來一樣有敬業(yè)精神,堅持職業(yè)操守,那就不會有那么多的腐敗案件了。政府如果敬業(yè)了,整個社會也跟著敬業(yè)了,等有一天再提起中華民族,別人也會微笑著點頭說:“嗯,這是一個敬業(yè)的民族。”到那時候,中華民族的偉大復(fù)興才真正能實現(xiàn)。
“敬業(yè)”二字不應(yīng)僅僅是口頭上說說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而應(yīng)該是刻在每個人心上的一種信仰。在這個物欲橫流的時代,我們更應(yīng)該對職業(yè)多一分堅持。洗干凈我們那顆被名利蒙蔽的心吧,做一個敬業(yè)的中國人,成就一個敬業(yè)的民族!
大學生我們仨讀后感4
一年多前,剛中考完的我,得到了大量自由時間。平時厭倦了枯燥乏味、字字不漏的教科書,在那個輕松的假期,我終于可以隨意翻閱各類圖書。
說來有緣,因為一直喜歡淺褐一類的色調(diào),在書店里看見了一本書,封面是咖啡色的牛皮紙,樸素典雅,摸上去粗糙厚實,有生命般的質(zhì)感。上面只有幾個字,簡簡單單寫著題目、作者、出版社。細一看,是楊絳的《我們仨》。
打開書,連簡介都沒有。卻有大量的字、圖、照片。頓時就沒了興趣。剛想把它放回書架,書背面一行淺淺的文字吸引了我:我一個人思念我們仨。
很傷感的一句話。
就這樣,縮回要伸出去送書的手,我小心地再次翻開書……
故事從作者在國外求學開始,主要內(nèi)容是她一家的經(jīng)歷,結(jié)尾是丈夫錢鐘書和女兒錢園的離世。
三個人,一個家,一輩子——被我這樣公式化地概括,是不是很殘忍?
事實就是這樣。
這本書不同于其他的小說,它是作者一家真實的一生。就像為人子女的我們,也生活在這樣結(jié)構(gòu)的家庭中。所以,當我只用一兩行文字概括出這本書的內(nèi)容,對還在溫暖世間的我們,似一盆冷水般徹頭徹尾的打擊。
去年讀這本書,就是這種感受:人生了無意義,一切的酸甜苦辣,到頭來,就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今年再讀。嘆息依舊,懷念、痛楚、心如刀割……這些感情作者也并未刪去。只是,我發(fā)現(xiàn)更多的溫暖。
生命中的點滴:丈夫初到牛津,就“親吻”了牛津的大地;女兒咿呀學語;一家人各不相同的早餐……歡樂的時光,甜蜜的相依,堅定的支持……
人生,就是這樣的過程嗎?
經(jīng)歷了,感受了,記住了,就是溫暖。
把溫暖留在心中,就是幸福。
林黛玉喜散不喜聚。因為每次散場都是不舍與寂寞。那么,還不如不要相聚,孤單和冷清也就不會那么錐心刺骨了。
那么,人生,可以選擇嗎?
痛苦的時候,我們是否有權(quán)后悔?是否在想當初不應(yīng)該降生?這樣就不會有離別的酸楚和獨自的喟嘆。
答案當然是否定的。
其實,只要好好活過了,就不會過多地感嘆歲月無情,也不會過分地憂愁未來的分別。用楊絳的話說,就是:
“三里河寓所,曾是我的家,因為有我們仨。我們仨失散了,家就沒有了。剩下我一個,又是老人,就好比日暮窮途的羈旅倦客;顧望徘徊,能不感嘆“人生如夢”、“如夢幻泡影”?
但是,盡管這么說,我卻覺得我這一生并不空虛;我活得很充實,也很有意思,因為有我們仨。也可說:我們仨都沒有虛度此生,因為是我們仨?!?/p>
多精煉!
只是因為在一起,哪怕是曾經(jīng),我們?nèi)钥梢岳^續(xù)感受溫暖。
只是因為在一起,哪怕你們都已離去,我依舊要用回憶的溫度提醒自己幸福的存在。
只是因為在一起,哪怕只剩我一個人,我的心,也不會寂寞。
當然,會痛。
在每個被淚水澆濕的夜晚,在每次夢中突然的驚醒,在每回無人時回憶無期的揪心……
然而,這是我們必經(jīng)的痛苦。因為注定的離去。
我們,可以選擇無止境地傷感,也可以選擇安詳?shù)奈⑿Α?/p>
我想,好好活過的人,都會選后者吧。
經(jīng)歷過真正的幸福,就得到了永恒。好像,天空中,不滅的星星……
人生漫漫,思緒漫漫。
把握每一個小感動,抓緊每一份小溫暖。用幸福,滋潤自己。余生,就不會寒冷。
大學生我們仨讀后感5
我和誰都不爭,和誰爭我都不屑,我熱愛大自然,其次就是藝術(shù)。我雙手捧著生命之火取暖,火萎了,我也準備走了?!獥罱{ 譯蘭德詩
這些日子,我在讀楊絳的《我們仨》一口氣讀完,我就想寫點什么,卻遲遲沒有動筆。因為自己有好幾天都陷入了楊絳的情感里,在她編織的夢里穿行,心情總會隨著故事的發(fā)展起起伏伏。
“1997年早春,阿瑗去世,1998年歲末,鍾書去世。我們?nèi)驮俅问ⅲ瓦@么失散了……現(xiàn)在就只剩下了我一個人?!庇谑蔷陀辛诉@本書,書名叫做《我們仨》,這本書分為三個部分,分別是我們倆老了,我們仨失散了,我一個人思念我們?nèi)?,這本書里的每一個文字都是飽含了心血,都是剜人心的情感在心里來回流動而結(jié)成的。整本書沒有華麗的詞藻,但是它有樸素的心疼和淡淡的感動,它有對丈夫?qū)ε畠汉腿松铧c點滴滴的懷念,它有一個堅強的說故事的人。
在書中,楊絳用細膩的思考把看似微不足道的事情進行放大,用自己的心把它們串成一串閃耀奪目的項鏈。在她的故事里我看到了無奈、堅強、釋懷,楊絳先生在面對“--”的慘不人道,在那段扭曲心靈的歷史中,她并沒有對命運抱怨,她忍受著世道無常的變化,任憑命運的各種不會,她就是笑,把它們當作歷練,磨練自己的性格。畢竟她無法像貝多芬那樣扼住命運,也不像海倫有一個好老師,她在命運中只能靠自己,只能無條件承受,所以她的內(nèi)心是強大的,她沉浸在我們仨的回憶之中來緩沖自己受到的傷害。
在《我們仨》中不僅讓我看到了楊絳先生強大的內(nèi)心,還讓我走進了我想要的家,一家三口無分長幼,互尊互愛,互為師長,互為兄弟姐妹。正如作者在書中云:“我們仨,卻不止三人。每個人搖生一變,可變成幾個人。阿瑗長大了會照顧我,像姐姐;會陪我,像妹妹;會管我,像媽媽。鍾書是我們的老師,我和阿姨都是好學生……他可高大了。但是他穿衣吃飯,都需要我們母女把她當成孩子般照顧,他又很弱小……”這種美好的家庭怎叫人不羨慕呢?我想,楊絳先生一定無比眷戀這樣自由自在的生活。
在《我們仨》中沒有讓人悲痛欲絕的詞句,沒有撕心裂肺的呼喊,沒有無助的彷徨,只有一位母親對女兒的思念,一位妻子對丈夫的思念以及對往事的敘述,但是,不知怎的,讀完《我們仨》會有一種悲傷和哀嘆縈繞在心頭,久久不能散去。
書中有兩句話說的很好:人世間不會有小說或童話故事那樣的結(jié)局,“從此,他們永遠快樂的一起過日子?!比碎g沒有純真的快樂,快樂總夾著懊惱和憂慮,人間也沒有永遠,另一句是:我們曾如此渴望命運的波瀾,到最后才發(fā)現(xiàn)人生最曼妙的風景,竟是內(nèi)心的淡定與自在;我們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認可,到最后才知
道,世界是自己的,與他人毫無關(guān)系。楊絳先生見的太多太多,錢鍾書先生和女兒錢瑗相繼離她而去,所有的悲歡離合,所有的潮起潮落,她早已釋懷,也正因為如此,她才會有這樣一番感言。
楊絳先生在這本書中,她沒有去評價自己的生活與家庭,她只是像講故事一般講著講著,似乎這個故事一直在演著,沒有盡頭……
感謝楊絳先生,給予了我們無盡的感動,告訴我們做人做事的真諦及本原珍惜,讀《我們仨》是對現(xiàn)在生活的滿足,更是對那種平凡的味道的流連忘返……
大學生我們仨讀后感相關(guān)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