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xué)生歇后語及詳解
小學(xué)生歇后語及詳解
很多歷史故事最后都能用歇后語或者成語來表達。小編在此整理了小學(xué)生歇后語及詳解,快來學(xué)習(xí)學(xué)習(xí)吧!
小學(xué)生歇后語及詳解一
快刀斬亂麻——一刀兩斷
故事:在1482年7月23日,剛滿24歲的小伙子吳東勝準(zhǔn)備去街上買二斤白菜。突然,望見了一個人群擁擠的地方。他望見人群內(nèi)部似乎有一個擂臺。于是,他使用輕功飛過人們的頭頂,落在了擂臺的最前方。
原來,臺上正站著一位秀麗的少女正在與一個膀大腰粗的男子在比解死結(jié)。兩個人各拿了一個復(fù)雜的用麻繩捆的結(jié)。粗一看去沒什么奇怪,細一看就不得了了,這個大結(jié)上至少有90個小結(jié)。小姑娘和大漢開始比賽誰先解開結(jié)了。吳東勝明白了,這不是比武招親,也不是比文招親,而是比巧招親呢!
沒過5分鐘,少女就已經(jīng)把所有的結(jié)解開了。而那位中年漢子卻才解30多個結(jié)。于是,那位少女對大漢說道:“對不起,失敗了?!敝心隄h子只好垂頭喪氣地走出了擂場。之后,少女又對大家說道:“此刻只剩兩個結(jié)了,如果也失敗的話,這天就到此結(jié)束了!”
吳東勝早就想好了:這位少女有著一對水靈靈的眼睛,五官端正,皮膚也嫩白,身材也很苗條。吳東勝又想到:我也要到結(jié)婚的時候了,老母親也還沒有望見過我的女朋友呢!于是,他飛上了擂臺。
底下響起了熱烈的掌聲。吳東勝上臺就問:“是否有規(guī)則”“有,誰先弄開誰就勝!”聽了規(guī)則后,吳東勝和少女的比賽正式開始。吳東勝拿出匕首一刀就把結(jié)給砍斷了。因此也贏了這場比賽。
釋義:比喻做事果斷,能采取堅決有效的措施,很快解決復(fù)雜的問題。
小學(xué)生歇后語及詳解二
水滴石穿——貴在持久
宋朝時,有個叫張乖崖的人,在崇陽縣擔(dān)任縣令。當(dāng)時,崇陽縣社會風(fēng)氣很差,盜竊成風(fēng),甚至連縣衙的錢庫也經(jīng)常發(fā)生錢、物失竊的事件。張乖崖決心好好剎一剎這股歪風(fēng)。 有一天,他終于找到了一個機會。這天,他在衙門周圍巡行,看到一個管理縣行錢庫的小吏慌慌張張地從錢庫中走出來,張乖崖急忙把庫吏喊?。骸澳氵@么慌慌張張干什么?” “沒什么?!蹦菐炖艋卮鹫f。張乖崖聯(lián)想到錢庫經(jīng)常失竊,判斷庫吏可能監(jiān)守自盜。便讓隨從對庫吏進行搜查。結(jié)果,在庫吏的頭巾里搜到一枚銅錢。 張乖崖把庫吏押回大堂審訊,問他一共從錢庫偷了多少錢,庫吏不承認(rèn)另外偷過錢,張乖崖便下令拷打。庫吏不服,怒沖沖地道:“偷了一枚銅錢有什么了不起,你竟這樣拷打我?你也只能打我罷了,難道你還能殺我?” 張乖崖看到庫吏竟敢這樣頂撞自己,不由得十分憤怒,他拿起朱筆,宣判說:“一日一錢,千日千錢,繩鋸木斷,水滴石穿?!币馑际钦f,一天偷盜一枚銅錢,一千天就偷了一千枚銅錢。用繩子不停地鋸木頭,木頭就會被鋸斷;水滴不停地滴,能把石頭滴穿。判決完畢,張乖崖吩咐衙役把庫吏押到刑場,斬首示眾。 從此以后,崇陽縣的偷盜風(fēng)被剎住,社會風(fēng)氣也大大地好轉(zhuǎn)。 后來,“滴水穿石”這一成語用來比喻堅持不懈,集細微的力量也能成就很大的功勞
比喻小錯不改,將會變成大錯?,F(xiàn)比喻只要堅持不懈,總能辦成事情。
小學(xué)生歇后語及詳解三
"飛蛾撲火--自取滅亡"的故事:
梁朝有個名叫到溉的人,他年少時父母雙亡,成為一個孤兒,生活十分艱難。但他并未因此而退縮,有時間便潛心苦學(xué),日子一長便積累了很多學(xué)問,成為一個聰敏有才的人。到溉為人豪放,性情直爽,后來為朝廷所用,官至散騎常侍、侍中、國子祭酒,同時到溉還是梁武帝的棋友之一。
有一天,梁武帝與當(dāng)時的名手朱異對局,到溉在一旁觀戰(zhàn)。眼看就要終局,朱異一不留意,把棋盤上的棋子弄亂掉了。梁武帝十分不高興,朱異嚇得不敢吱聲,跪地領(lǐng)罪。到溉不急不慢,在一旁勸道:"不要緊,剛才的棋局我已經(jīng)全部記下來了,此刻能夠立即復(fù)盤。大家之后下棋。"說罷,一下子就將剛才的棋局照原樣擺出,竟然一個棋子都不差。梁武帝和在場的大臣們都大為驚詫,同時佩服他過目不忘的本事。此后,梁武帝時常約到溉去御苑對弈(yì)下棋。
到溉有個孫子,名叫到藎,十分聰明,從小就能寫詩作文。梁武帝十分喜歡他,常常帶他出去游玩。有時候到京口,登上北固樓吟詩作賦。到藎的詩文越寫越好,在梁武帝看來已經(jīng)超過了到溉。
有一次,梁武帝看過到藎寫的詩很是贊賞,便與到溉開玩笑地說:"難怪你每次上書都寫得那么出色,大概是孫子替你寫的吧"說完就大笑起來,還提筆為到溉題了這樣一首詩:"研磨墨以騰文,筆飛毫以書信。如飛蛾之赴火,豈焚身之可吝。必耄年其已及,可假之于少藎。"意思是:硯臺磨出墨汁來寫文章,揮起筆來寫書信。這時就像飛蛾赴火一樣,全力以赴,忘記自身可能毀滅。你已經(jīng)是年邁之人了,為何不讓你的孫子到藎來代你寫文章呢?”
不久到藎即被梁武帝任命為丹陽尹丞。
比喻自取滅亡或,比喻不顧一切地奔赴所向往的目標(biāo)。
小學(xué)生歇后語及詳解四
買櫝還珠
【典故】
一個楚國人,他有一顆漂亮的珍珠,他打算把這顆珍珠賣出去。為了賣個好價錢,他便動腦筋要將珍珠好好包裝一下,他覺得有了高貴的包裝,那么珍珠的“身份”就自然會高起來。
這個楚國人找來名貴的木蘭,又請來手藝高超的匠人,為珍珠做了一個盒子(即櫝),用桂椒香料把盒子熏得香氣撲鼻。然后,在盒子的外面精雕細刻了許多好看的花紋,還鑲上漂亮的金屬花邊,看上去,閃閃發(fā)亮,實在是一件精致美觀的工藝品。
這樣,楚人將珍珠小心翼翼地放進盒子里,拿到市場上去賣。
到市場上不久,很多人都圍上來欣賞楚人的盒子。一個鄭國人將盒子拿在手里看了半天,愛不釋手,終于出高價將楚人的盒子買了下來。鄭人交過錢后,便拿著盒子往回走??墒菦]走幾步他又回來了。楚人以為鄭人后悔了要退貨,沒等楚人想完,鄭人已走到楚人跟前。只見鄭人將打開的盒子里的珍珠取出來交給楚人說:“先生,您將一顆珍珠忘放在盒子里了,我特意回來還珠子的。”于是鄭人將珍珠交給了楚人,然后低著頭一邊欣賞著木盒子,一邊往回走去。
楚人拿著被退回的珍珠,十分尷尬地站在那里。他原本以為別人會欣賞他的珍珠,可是沒想到精美的外包裝超過了包裝盒內(nèi)的價值,以致于“喧賓奪主”,令楚人哭笑不得。
【釋讀】
鄭人只重外表而不顧實質(zhì),使他做出了舍本求末的不當(dāng)取舍;而楚人的“過分包裝”也有些可笑。
小學(xué)生歇后語及詳解五
濫竽充數(shù)
【典故】
據(jù)《韓非子》記載,齊宣王愛聽吹竽,又好講排場。為他吹竽的就有三百人。他常常叫這三百人一齊吹竽給他聽。有個南郭先生,根本就不會吹竽,看到這個機會,就到齊宣王那里去,請求參加這個吹竽隊。齊宣王就把他編在吹竽隊里,并且給他很高的薪水。這位根本不會吹竽的南郭先生,每逢吹竽,就混在隊里,拿著竽裝腔作勢。這樣一天天混過去,不曾被人發(fā)現(xiàn)。
等到齊宣王死了,齊泯王接替王位。他和齊宣王不同,不喜歡聽大家一起吹竽,而是喜歡叫吹竽的人一個一個地來吹給他聽。南郭先生聽到這個消息,只好逃之夭夭,不敢再冒充吹竽人了。
【釋讀】
西方諺語說,你可以在某時欺騙某一些人,卻不能一直欺騙所有的人。南郭先生不會吹竽硬裝做會吹竽,終有露出馬腳之時。
這個故事也說明南郭先生不善于運用良好的學(xué)習(xí)條件。在齊宣王300人的吹竽隊里,與其他299名樂師相處,學(xué)習(xí)資源還算豐富。但他沒有意識到這一點,滿足于濫竽充數(shù),自欺欺人,只能落個逃之夭夭的下場。
小學(xué)生歇后語及詳解六
按圖索驥
【典故】
孫陽,春秋時秦國人,相傳是我國古代最著名的相馬專家,他一眼就能看出一匹馬的好壞。因為傳說伯樂是負責(zé)管理天上馬匹的神,因此人們都把孫陽叫做伯樂。
據(jù)說,伯樂把自已豐富的識馬經(jīng)驗,編寫成一本《相馬經(jīng)》,在書上,他寫了各種各樣的千里馬的特征,并畫了不少插圖,供人們作識馬的參考。
伯樂有個兒子,智質(zhì)很差,他看了父親的《相馬經(jīng)》,也很想出去找千里馬。他看到《相馬經(jīng)》上說:“千里馬的主要特征是,高腦門,大眼睛,蹄子像摞起來的酒曲塊”,便拿看書,往外走去,想試試自己的眼力。
走了不遠,他看到一只大癩蛤蟆,忙捉回去告訴他父親說:“我找到了匹好馬,和你那本《相馬經(jīng)》上說的差不多,只是蹄子不像摞起來的酒曲塊!”
伯樂看了看兒子手里的大癩蛤蟆,不由感到又好笑又好氣,幽默地說:“這‘馬’愛跳,沒辦法騎呀!”
【出處】
這個成語來源于《藝林伐山》,伯樂《相馬經(jīng)》有“隆顙(sang)蚨日,蹄如累曲”之語,其子執(zhí)《馬經(jīng)》以求馬。出見大蟾蜍,謂其父:“得一馬,略與相同,但蹄不如累曲爾。”
【釋讀】
按圖像尋求良馬,比喻做事拘泥教條,墨守成規(guī)。現(xiàn)在指順著線索去尋找。索是尋找、覓求,驥是好馬。
小學(xué)生歇后語及詳解七
邯鄲學(xué)步
【典故】
相傳在兩千年前,燕國壽陵地方有一位少年,不知道姓啥叫啥,就叫他壽陵少年吧!
這位壽陵少年不愁吃不愁穿,論長相也算得上中等人材,可他就是缺乏自信心,經(jīng)常無緣無故地感到事事不如人,低人一等——衣服是人家的好,飯菜是人家的香,站相坐相也是人家高雅。他見什么學(xué)什么,學(xué)一樣丟一樣,雖然花樣翻新,卻始終不能做好一件事,不知道自己該是什么模樣。
家里的人勸他改一改這個毛病,他以為是家里人管得太多。
親戚、鄰居們,說他是狗熊掰棒子,他也根本聽不進去。日久天長,他竟懷疑自己該不該這樣走路,越看越覺得自己走路的姿勢太笨,太丑了。
有一天,他在路上碰到幾個人說說笑笑,只聽得有人說邯鄲人走路姿勢那叫美。他一聽,對上了心病,急忙走上前去,想打聽個明白。不料想,那幾個人看見他,一陣大笑之后揚長而去。
邯鄲人走路的姿勢究竟怎樣美呢?他怎么也想象不出來。這成了他的心病。終于有一天,他瞞著家人,跑到遙遠的邯鄲學(xué)走路去了。
一到邯鄲,他感到處處新鮮,簡直令人眼花繚亂??吹叫『⒆呗?,他覺得活潑、美,學(xué);看見老人走路,他覺得穩(wěn)重,學(xué);看到婦女走路,搖擺多姿,學(xué)。就這樣,不過半月光景,他連走路也不會了,路費也花光了,只好爬著回去了。
【釋讀】
故事出自《莊子·秋水》。成語“邯鄲學(xué)步”,比喻生搬硬套,機械地模仿別人,不但學(xué)不到別人的長處,反而會把自己的優(yōu)點和本領(lǐng)也丟掉。
小學(xué)生歇后語及詳解八
井底之蛙
【典故】
《莊子秋水篇》講了一個淺井的蝦蟆和東海之鱉的故事。一日,一只淺井的青蛙見到一只東海大鱉,便興致勃勃地對它說:“我可快樂啦!出來就在井欄邊跳來跳去,進去就在井壁磚縫中休息;跳入井中,水就泡著我的兩腋和腮;游到淺處,泥湯就沒了我的腳。我獨占一井之水,螃蟹和蝌蚪都沒法跟我相比,你何不也下來看看?”
東海之鱉來到井邊,左腳還沒進去,石膝已經(jīng)被卡住了。東海之鱉慢慢退了出去,然后對這只淺井青蛙講述了大海的樣子:“用千里之遙這樣的字眼兒,不足以說明大海的廣闊;用千仞之高這樣的詞,不足以量盡它的深度。大禹時十年九澇,海水沒顯出增加了多少;商湯時八年七早,海水也并不見減少多少……”淺井的青蛙聽得目瞪口呆,驚恐萬分,茫茫然若有所失,它何嘗想到還有比它的一方水井更大的世界呢!
【出處】
《莊子·秋水》:“井蛙不可以語于海者,拘于虛也。”
【釋讀】
井底的蛙只能看到井口那么大的一塊天。比喻見識狹窄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