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愛國抒情散文_描寫愛國抒情散文(2)
經典愛國抒情散文_描寫愛國抒情散文
經典愛國抒情散文:我愛我的祖國
國歌聲聲嘹亮,國旗迎風飄揚,我愛我的祖國,我愛祖國的百年輝煌!我們生在新中國,長在紅旗下,我們的家鄉(xiāng)山清水秀,我們的祖國繁榮富強,親愛的祖國啊,您的恩情我怎能不報?
作為一個炎黃子孫,愛自己的祖國、維護祖國的尊嚴是我們的職責,但這并不只是心底的熱愛,更要用自己的行動來表現(xiàn)。一件難忘的事,讓我至今記憶猶新。
暑假的一天,我們全家一起去登長城。我們興高采烈地登上了長城,突然被一個小姑娘撞了一下,那個小姑娘連忙向我道歉。我細細打量著小姑娘,她大約十一二歲,戴著手套,手里還拿著個垃圾袋,看樣子是在撿垃圾。我感到奇怪便問她,她干脆地回答道:“來登長城的人太多了,免不了要產生很多垃圾。如果外國游客看見了,肯定會嘲笑中國人,沒有素質,亂扔垃圾,那不是給祖國抹黑嗎?我家離長城比較近,我每天都要來長城拾垃圾,盡可能地多撿一些,以保持長城的清潔。”我被她震撼了:小小年紀就懂得維護祖國的尊嚴,知道為祖國效一份力,哪怕只是撿垃圾這樣的小事。而有些人呢,一個勁向外國人獻殷情,勾結外國奸商,陷害中國人,從中謀得利益。生活在長城腳下,卻沒有長城的氣魄!“我也不小了,該為祖國做點小事了,等以后,我還要為祖國做更大的貢獻!”小姑娘說完,又彎下腰干起來。我回到家,認真地想了小女孩的話,然后制作了一張“勤奮表”我每個星期都要做至少三件有益的事讓我們的祖國更美好。
一次偶然的機會,我又遇到了那位撿垃圾的小姑娘。那是在兩年后,我們又去了一趟長城。誰知道,在登上長城后,意外地有人叫我,我轉身一看,是那位小姑娘!于是,我們交談起來。她靠近我,這兩年以來,她一直在長城上撿垃圾,交了好多個像我這樣的朋友。她還告訴我,長城上的垃圾明顯減少了。不知是人們變得自覺了,還是受小姑娘的影響臉紅了。
長江雄偉長城長,黃山秀麗黃河黃。我要努力讀書,為祖國做出貢獻,讓家鄉(xiāng)的山更青,水更秀,祖國更繁榮,更富強!
經典愛國抒情散文:端午話愛國情結
這是個老掉牙的話題。每年到這個時候,都要用吃粽子,貼符,系信物繩來弘揚一下傳統(tǒng)意識,增加一下愛國熱情。這個民族情結,已經牢牢刻在人們的心理,幾千年長盛不衰。這在所有的傳統(tǒng)節(jié)日里,我感覺隨著文明和諧和人性閃亮的穩(wěn)步推進,愛國情懷正濃濃升騰。它別于其他節(jié)日的根本,是在人們心中傳遞一種精神,展現(xiàn)一種靈魂!
在傳統(tǒng)意識里,把端午節(jié)與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連結在一起。這是非常有趣和帶象征意義的一件事。說明人們知道什么是重要的,什么是保存的,什么是精華,什么是糟粕。其實,在5月初5這個端午節(jié),早在夏朝就開始興起,最早出現(xiàn)在吳月一帶,應該是作為民族圖騰祭來活動的。在物質和精神相當匱乏的歲月,神話和心中的圖騰是精神寄托的希望所在。我們應該想象得出,人們從古到今,一直在驅邪避惡,祈求平安吉祥!這說明,人們的心靈一直渴望一種正義的力量來指引!
我們不妨再回過頭來看看,人民為什么把屈原當作是愛國主義的化身?他的事跡可以說家喻戶曉,千古詠唱??伤腥齻€愿望與生命聯(lián)結,似乎是解讀他心靈的樂章。他學識淵博,初輔佐楚,做過左徒,三閭大夫。1是主張彰明法度,用韓非子的學說治國安邦,強國富民。因為在戰(zhàn)國百家爭鳴的大討論中,他已經領悟到,誰有法制意識誰就會雄居天下;2是舉賢授能。他在紛亂的動蕩中,已經洞察到,人才在國家的振興中是多么的重要;3是聯(lián)齊抗秦,這在當時是很有遠見的運籌,也是國家命運的關鍵決擇。這三個愿望無疑是忠心愛國,國家之希望所在。這樣的愛國情懷給他帶來了什么?
楚懷王只重視他的才華,并不在意他的思想。當時楚國上層分兩條路線:1是以上官大夫靳尚為首的投降路線;1是以屈原等一些策士為首的反投降路線。面對內憂外患的尖銳矛盾中,楚懷王選擇了前者,但又不能明目壯膽地公開。這樣一來,屈原的任何努力也是一種徒勞。但是,屈原總以為懷王是一時糊涂,被小人利用,終有一天會醒悟的。然而,他的僥幸愿望被一挫再挫。我們請看,他被第一次出使齊不久,秦惠文王就利用了懷王的昏庸無能,派張儀帶著厚禮到楚游說,答應割地600里作為絕齊連秦的優(yōu)惠條件。其結果是連一寸土地也沒有得到,也破壞了與齊國的友好關系。惱羞成怒的懷王,為了保全自己,第2次派屈原出使齊國。我們可以想象出,屈原是多么的氣憤,可是為了國家,他忍辱負重又來到齊國,他的愛國舉止,另天下感動!
楚國是戰(zhàn)國七雄之一,土地肥沃,人杰地靈。可是懷王的左右忠誠太少了。就在屈原出使齊國期間,因為懷王受辱一事,憤憤不平,終于迫使秦國把張儀交給楚國賠罪。張儀又慣用伎倆,買通寵妃鄭柚,靳尚等,懷王竟把張儀輕易放走。屈原從齊國趕回來聽說這件事,氣得扼腕跺腳。秦國一慣利用欺騙手段并沒有讓懷王驚醒。直到秦昭王執(zhí)政假說把女兒許配給懷王兒子,讓懷王到武關赴約擄為俘虜,三年后死于秦國的慘痛事實,才讓屈原徹底失望。我們可以想到,屈原是如何勸說,如何地孤立無援呀!頃襄王上臺,他聽信奸臣,把屈原流放。是的,他沒有顧及到自己的安危,多么希望有一日能重新回到朝中為國出力。當聽說秦國已入郢,頃襄王倉惶出逃。他已經絕望,眼望大好山河被強秦所占,楚國人民將受奴役之苦,。他思緒萬端,奮筆疾書,寫下了最后的《哀郢》?!稇焉场返炔恍嘣娖?,于公元前278年農歷5月5日夜晚,投入汨羅江,結束了他偉大光輝的一生。
屈原他走了,帶著未了的心愿,懷著屈辱和孤憤,干干凈凈把一腔熱血又還給了大地。我們在緬懷偉大英靈的同時,不能不想到,愛國是人人心中流淌的熱血,沒有明智的主導思想,國家失去民族之魂和崇高氣節(jié),任何偉大意識也將付之東流!
看過經典愛國抒情散文的人還看了:
1.經典愛國抒情散文
3.愛國100字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