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高清vr播放在线观看,欧美亚洲精品免费,欧美日韩天堂在线视频,午夜福利小视频

      學(xué)習(xí)啦>語文學(xué)習(xí)>語文教材>

      2017年高考文言文古今異義(2)

      時間: 楚君939 分享

        7、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桃花源記》)

        無論

        【今義】表示條件不同而結(jié)果不變的連詞。

        【古義】不要說,更不必說。

        8、犧牲玉帛,弗敢加也。(《曹劌論戰(zhàn)》)

        犧牲

        【今義】為正義而死。

        【古義】作為祭品的牲畜。

        9、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qiáng),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勸學(xué)》)

        用心

        【今義】讀書用功或?qū)κ驴蟿幽X筋(褒義)。

        【古義】思想意識的活動(中性)。

        10、事急而不斷,禍至無日矣!(《赤壁之戰(zhàn)》)

        無日

        【今義】不知還有多少時候,很久;

        【古義】不久。

        11、①旦日,卒中往往語……(《陳涉世家》)

       ?、诖航ǔ镌乱梗【七€獨(dú)傾。(《琵琶行》)

        往往

        【今義】常常;

        【古義】①處處。②時常,常常。

        12、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鴻門宴》)

        魚肉

        【今義】魚的肉;

        【古義】魚和肉,意為被欺凌的對象(名詞)。

        13、①天子春秋鼎盛。(《治安策》)

        ②螻蛄不知春秋。(《莊子逍遙游》)

        春秋

        【今義】①夏季、秋季;②時代名稱;

        【古義】①年齡。②一年。

        14、先生可留意矣(《中山狼傳》)

        留意

        【今義】當(dāng)心,注意;

        【古義】考慮。

        15、①先生舉手擊狼(《中山狼傳》)

       ?、谂e手長勞勞,二情同依依。(《孔雀東南飛》);

        舉手

        【今義】表贊同,或要求發(fā)言時的動作;

        【古義】①動手。②告別時的動作。

        16、國事至此,予不得愛身,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動也。(《指南錄后序》)

        口舌

        【今義】由說話引起的是非、爭吵;

        【古義】口和舌,指說話。

        17、今海內(nèi)為一,土地人民之眾,不避湯禹。(《論貴粟疏》)

        不避

        【今義】不躲開;

        【古義】不次于。

        18、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于草廬之中。(《出師表》)

        卑鄙

        【今義】品性低劣。

        【古義】卑,出身卑微;鄙,鄙陋.常用作謙詞。

        19、度道里會遇之禮畢,還,不過三十日。(《廉頗藺相如列傳》)

        不過

        【今義】表轉(zhuǎn)折關(guān)系的連詞。

        【古義】不超過。

        20、凡富貴之子,慷慨得志之徒。(《五人墓碑記》)

        慷慨

        【今義】①大方,不吝嗇。②充滿正氣,意氣激昂。

        【古義】意氣風(fēng)發(fā),情緒激昂。

        2017年高考文言文古今異義精選

        1、①可憐體無比,阿母為汝求。(《孔雀東南飛》)

        ②可憐身上衣正單,心優(yōu)炭賤愿天寒。(《賣炭翁》)

        可憐

        【今義】①值得憐憫。②不值一提。

        【古義】①可愛。②值得同情。

        2、誠宜開張圣聽,以光先帝遺德。(《出師表》)

        開張

        【今義】商店開始營業(yè)。

        【古義】不閉塞,廣泛。

        3、門前冷落鞍馬稀,老大嫁作商人婦。(《琵琶行》)

        老大

        【今義】同輩或同伙中排行第一或地位最高的人。

        【古義】年齡大。

        4、宰執(zhí)以下俱使之南面上坐,稱柳將軍。(《柳敬亭傳》)

        南面

        【今義】南方,表方位。

        【古義】南,向南;面,面對,朝向。

        5、烈士暮年,壯心不已。(《龜雖壽》)

        烈士

        【今義】為正義、為革命獻(xiàn)出生命的人。

        【古義】指有志于建立功業(yè)的人。

        6、秦王大喜,傳以示美人(指宮妃)及左右。(《廉頗藺相如列傳》)

        美人

        【今義】美貌女子。

        【古義】指美貌女子,也可特指歌伎、宮妃。

        7、相如前進(jìn)缶。(《廉頗藺相如列傳》)

        前進(jìn)

        【今義】向前行動或發(fā)展。

        【古義】前,走上前;進(jìn),獻(xiàn)上。

        8、臣所以去親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義也。(《廉頗藺相如列傳》)

        親戚

        【今義】跟自己家庭有婚姻關(guān)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員。

        【古義】內(nèi)親外戚,包括父母、伯叔、子侄及母、妻家中的人。

        9、宣言曰:“我見相如,必辱之。”(《廉茼列傳》)

        宣言

        【今義】國家、政黨或團(tuán)體對重大問題公開表示意見的文告。

        【古義】公開揚(yáng)言。

        10、古之學(xué)者必有師。(《師說》)

        學(xué)者

        【今義】指在學(xué)術(shù)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古義】求學(xué)的人。

        11、召有司案圖,指從此以往十五都予趙,(《廉頗藺相如列傳》)

        以往

        【今義】過去。

        【古義】從這里起到那里。

        12、論天下事勢,致殷勤之意。((赤壁之戰(zhàn)))

        殷勤

        【今義】熱情而周到。

        【古義】關(guān)切、問候。

        13、因為長句,歌以贈之。(《琵琶行》)

        因為

        【今義】表原因的連詞。

        【古義】于是寫作了。

        14、將軍豈有意乎?(《荊軻刺秦王》)

        有意

        【今義】有心思;故意。

        【古義】有某種想法、打算。

        15、秦自繆公以來二十余君,未嘗有堅明約束者也。(《廉頗藺相如列傳》)

        約束

        【今義】限制使不越出范圍。

        【古義】盟約。

        16、子路從而后,遇丈人。(《荷纂丈人》)

        丈人

        【今義】指岳父。

        【古義】老人、長輩。

        17、丈夫處世兮立功名。(《群英會蔣干中計》)

        丈夫

        【今義】妻之配偶。

        【古義】男子。

        18、璧有瑕,請指示王。(《廉頗藺相如列傳》)

        指示

        【今義】上級對下級或長輩對晚輩說明處理某問題的原則和方法。

        【古義】指給人看。

        19、可謂智力孤危。(《六國論》)

        智力

        【今義】指人的記憶、觀察、想象、思考、判斷等。

        【古義】智慧和力量。

        20、中間力拉崩倒之聲。(《口技》)

        中間

        【今義】當(dāng)中。

        【古義】中,當(dāng)中;間,夾雜著。

        21、若能以吳越之眾與中國抗衡,不如早與之絕。(《赤壁之戰(zhàn)》)

        中國

        【今義】中華人民共和國。

        【古義】中原地區(qū)。如,

        22、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斬荊棘,以有尺寸之地。(《六國論》)

        祖父

        【今義】父之父。

        【古義】祖和父,祖輩和父輩。

      2017年高考文言文古今異義相關(guān)文章:

      1.2017年高考語文文言文復(fù)習(xí)指導(dǎo)

      2.2017年高考語文文言文知識點(diǎn)總結(jié)

      3.2017高考文言文實詞總結(jié)

      4.2017年高考語文文言文特殊句式整理

      5.高考語文文言文常見古今異義詞

      6.文言文當(dāng)中常見的古今異義詞

      7.高考古今異義詞匯匯總

      2017年高考文言文古今異義(2)

      7、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桃花源記》) 無論 【今義】表示條件不同而結(jié)果不變的連詞。 【古義】不要說,更不必說。 8、犧牲玉帛,弗敢加也。(《曹
      推薦度:
      點(diǎn)擊下載文檔文檔為doc格式

      精選文章

      • 2017年高考文言文句子翻譯方法
        2017年高考文言文句子翻譯方法

        隨著高中語文課程內(nèi)容的不斷更新和變革,高考語文也便隨著作出相應(yīng)的改變,而在高考試卷中針對于文言文的考查,也有著日新月異的變化。下面是學(xué)習(xí)啦小

      • 高考文言虛詞推斷方法
        高考文言虛詞推斷方法

        文言文在語文的學(xué)習(xí)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在高考語文試卷中,也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下面學(xué)習(xí)啦小編為大家?guī)砀呖嘉难蕴撛~推斷方法,供大家參考! 高考

      • 高中語文高考文言文實詞推斷方法
        高中語文高考文言文實詞推斷方法

        文言文試題是高考語文試題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對其展開研究不僅對于師生更好掌握這一部分、提高學(xué)生成績有直接作用,下面學(xué)習(xí)啦小編為大家?guī)砀咧?/p>

      • 高考語文文言文斷句技巧
        高考語文文言文斷句技巧

        文言文是中華文化的重要載體,學(xué)好文言文對提高學(xué)生的語文素質(zhì)意義重大。下面學(xué)習(xí)啦小編為大家?guī)砀呖颊Z文文言文斷句技巧,供大家參考! 高考語文文

      2539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