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高清vr播放在线观看,欧美亚洲精品免费,欧美日韩天堂在线视频,午夜福利小视频

      學習啦 > 知識大全 > 知識百科 > 公共基礎知識 > 大學生被騙案例

      大學生被騙案例

      時間: 炳劍632 分享

      大學生被騙案例

        受騙特點:13種詐騙手段

        受騙地點:校園內外

        一句感言:上當受騙,和學歷無關

        史上最多 大學生被騙45萬元

        很多人以為,憑著高校大學生的高智商和高學歷,他們應該不會被騙。事實正好相反。

        12月22日,一名高校學生在淘寶上給手機充值,被騙幫人“刷信譽”賺錢,匯了7100元。當天,另一名大學生看到網絡招聘,被騙去購買網絡游戲幣10個,花了1000元。

        12月18日,有騙子以“快遞簽錯”為由,謊稱銀行要從一大學生的銀行卡里扣錢,騙走2757元。

        被騙最多的一名女大學生,接到自稱北京市西城區(qū)公安局的電話,說她的包裹涉嫌販賣毒品,牽涉到重案,要查清她的資金來源,讓她去銀行辦了“電子銀行密碼器”,把三張銀行卡綁在一起,最后劃走了將近45萬元的款項,堪稱學生被騙金額“史上最多”。

        上述案例不過是其中一部分。廈門的高校區(qū)分散在廈大和集美學村兩地,據了解,詐騙警情最高時達到50%-57%。

        新舊通吃 13種詐騙易得逞

        為什么大學生會被騙?昨天,一位民警為導報記者列出了高校中常見的13種詐騙手段,令人驚訝的是,目前社會上流傳的各種詐騙方式,有的甚至非常老套,也能得逞。

        比如,冒充熟人“猜猜我是誰”的詐騙,12月10日,一名大學生為此被騙走了1000元。另外,類似“虛假中獎短信”、冒充QQ好友詐騙等“千年老騙”,仍然還有市揚。

        綜合廈大、集美學村的發(fā)案情況來看,大學生最容易上當?shù)氖蔷W絡購物、刷信譽度、購物退款、虛假招聘廣告、特價機票或火車票等,這和大學生經常上網有一定關系。

        以虛假招聘廣告為例,由于很多大學生在網絡上尋找兼職,故而上當者頗多。在民警一份關于大學生受騙的記錄上,導報記者看到,12月10日和12月21日,均有廈大學子為此被騙1100元和1000元。

        而今年以來在社會上興起的“郵包有毒品”、“電子銀行密碼器升級”等詐騙手段,在學生當中同樣“吃得開”。

        群體分析 易被恐嚇,貪小便宜

        事實證明,受騙和學歷無關,和經驗、態(tài)度有關。

        集美學村派出所的陳警官記得,有四五名學生曾經聚集在華僑大學警務室旁,圍觀手機上的一個中獎短信,民警提醒“肯定是假的”,竟遭到學生反駁“你這是職業(yè)病,看什么都有問題”。

        不料,才半個小時,這四五名學生坐到了派出所里,看到陳警官后誠懇道歉,“不好意思,我們真的被騙了”。“很多大學生總是以為,自己不可能受騙。”大學路派出所的吳警官說,警方和學校在開防騙講座時,大學生們常常不以為然。

        結果,導報記者翻閱大學生受騙記錄發(fā)現(xiàn),被騙的除了本科級的大學生,還有研究生、博士生。“郵包有毒品”之所以能得逞,和大學生心理素質差有關,騙子稍微一恐嚇,學生便會乖乖跟著騙子走。

        民警分析,受騙的大學生中還有一類是屬于貪小便宜型,中獎、特價機票、網絡代辦信用卡等都屬于此種手法。

      169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