瀆職罪構成要件瀆職罪懲罰
瀆職罪構成要件瀆職罪懲罰
值得注意的是,瀆職罪給人們所造成的危害在各種犯罪行為中更具代表性,當前因各種各樣的瀆職行為誘導的瀆職犯罪已經給人類帶來空前損失,且有愈演愈烈的趨勢。什么是瀆職罪呢?下面是學習啦小編整理的什么是瀆職罪,歡迎閱讀。
什么是瀆職罪
瀆職罪是指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或者徇私舞弊、濫用職權、玩忽職守,妨害國家機關的正?;顒樱瑩p害公眾對國家機關工作人員職務活動客觀公正性的信賴,致使國家與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損失的行為。刑法規(guī)定瀆職罪是為了保護國家機關的正?;顒右约肮妼覚C關工作人員職務活動客觀公正性的信賴。
2013年1月初,《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于辦理瀆職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一)》發(fā)布,釋放出從嚴懲處瀆職犯罪的信號,致死1人以上應定罪 。
瀆職罪構成要件
主體要件
瀆職罪的犯罪主體限定為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國家機關包括權力機關、行政機關、審判機關、檢察機關和軍事機關,黨委、政協、企事業(yè)單位、群團組織都不屬國家機關范疇,司法實務中出現了協管、協警及治安聯防人員受國家機關的委托從事公務的現象。為此: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九章瀆職罪主體適用問題的立法解釋規(guī)定:在依照法律、法規(guī)規(guī)定行使國家行政管理職權的組織中從事公務的人員,或者在受國家機關委托代表國家機關行使職權的組織中從事公務的人員,或者雖未列入國家機關人員編制但在國家機關中從事公務的人員在代表國家機關行使職權時有瀆職行為,構成犯罪的,依照刑法關于瀆職罪的規(guī)定追究刑事責任。
最高人民檢察院關于瀆職侵權犯罪案件立案標準的規(guī)定的司法解釋中將國家機關工作人員作了進一步的擴大解釋:在鄉(xiāng)(鎮(zhèn))以上中國共產黨機關、人民政協機關中從事公務的人員視為國家機關工作人員。
客體要件
瀆職罪侵犯的客體是國家機關的正?;顒印覚C關包括權力機關、行政機關、審判機關、檢察機關和軍事機關。
主觀要件
瀆職罪的主觀方面大多數出于故意,少數出于過失。故意與過失的具體內容因具體犯罪不同而不同。本章犯罪沒有目的犯。
客觀要件
瀆職罪的客觀方面表現為利用職務上的便利或者徇私舞弊、濫用職權、玩忽職守,致使國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損失的行為。
本罪種類
本罪分類
刑法分則第九章《瀆職罪》及《刑法修正案(四)》共規(guī)定有三十五個罪名。根據瀆職罪的客觀表現分為以下三類犯罪:
一、濫用職權型瀆職罪
包括濫用職權罪,故意泄露國家秘密罪,私放在押人員罪,違法發(fā)放林木采伐許可證罪,辦理偷越國(邊)境人員出入境證件罪,放行偷越國(邊)境人員罪,阻礙解救被拐賣、綁架婦女、兒童罪,幫助犯罪分子逃避處罰罪。
二、玩忽職守型瀆職罪
包括玩忽職守罪,過失泄露國家秘密罪,失職致使在押人員脫逃罪,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簽訂、履行合同失職被騙罪,環(huán)境監(jiān)管失職罪,傳染病防治失職罪,商檢失職罪,動植物檢疫失職罪,不解救被拐賣、綁架婦女、兒童罪,失職造成珍貴文物損毀、流失罪。
三、徇私舞弊型瀆職罪
包括徇私枉法罪,民事、行政枉法裁判罪,執(zhí)行裁判玩忽職守、濫用職權罪,徇私舞弊減刑、假釋、暫予監(jiān)外執(zhí)行罪,徇私舞弊不移交刑事案件罪,濫用管理公司、證券職權罪,徇私舞弊不征、少征稅款罪,徇私舞弊發(fā)售發(fā)票、抵扣稅款、出口退稅罪,違法提供出口退稅憑證罪,非法批準征用、占用土地罪,非法低價出讓國有土地使用權罪,放縱走私罪,商檢徇私舞弊罪,動植物檢疫徇私舞弊罪,放縱制售偽劣商品犯罪行為罪,招收公務員、學生徇私舞弊罪。
罪名詳解
一、濫用職權罪、玩忽職守罪
第三百九十七條 國家機關工作人員濫用職權或者玩忽職守,致使公共財產、國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損失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節(jié)特別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法另有規(guī)定的,依照規(guī)定。
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徇私舞弊,犯前款罪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節(jié)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節(jié)特別嚴重的,處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法另有規(guī)定的,依照規(guī)定。
二、故意泄露國家秘密罪、過失泄露國家秘密罪
第三百九十八條 國家機關工作人員違反保守國家秘密法的規(guī)定,故意或者過失泄露國家秘密,情節(jié)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節(jié)特別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非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犯前款罪的,依照前款的規(guī)定酌情處罰。
三、徇私枉法罪
司法工作人員徇私枉法、徇情枉法,對明知是無罪的人而使他受追訴、對明知是有罪的人而故意包庇不使他受追訴,或者在刑事審判活動中故意違背事實和法律作枉法裁判的,構成徇私枉法罪,徇私枉法罪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節(jié)嚴重的,處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節(jié)特別嚴重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
四、枉法裁判罪
在民事、行政審判活動中故意違背事實和法律作枉法裁判,情節(jié)嚴重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節(jié)特別嚴重的,處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在執(zhí)行判決、裁定活動中,嚴重不負責任或者濫用職權,不依法采取訴訟保全措施、不履行法定執(zhí)行職責,或者違法采取訴訟保全措施、強制執(zhí)行措施,致使當事人或者其他人的利益遭受重大損失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致使當事人或者其他人的利益遭受特別重大損失的,處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司法工作人員收受賄賂,有前三款行為的,同時又構成本法第三百八十五條規(guī)定之罪的,依照處罰較重的規(guī)定定罪處罰。
五、私放在押人員罪、失職致使在押人員脫逃罪
第四百條 司法工作人員私放在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或者罪犯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然后視情節(jié)嚴重程度,處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
司法工作人員由于嚴重不負責任,致使在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或者罪犯脫逃,造成嚴重后果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造成特別嚴重后果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六、徇私舞弊減刑、假釋、暫予監(jiān)外執(zhí)行罪
第四百零一條 司法工作人員徇私舞弊,對不符合減刑、假釋、暫予監(jiān)外執(zhí)行條件的罪犯,予以減刑、假釋或者暫予監(jiān)外執(zhí)行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節(jié)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七、徇私舞弊不移交刑事案件罪
第四百零二條 行政執(zhí)法人員徇私舞弊,對依法應當移交司法機關追究刑事責任的不移交,情節(jié)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造成嚴重后果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八、濫用管理公司、證券職權罪
第四百零三條 國家有關主管部門的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徇私舞弊,濫用職權,對不符合法律規(guī)定條件的公司設立、登記申請或者股票、債券發(fā)行、上市申請,予以批準或者登記,致使公共財產、國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損失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上級部門強令登記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實施前款行為的,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依照前款的規(guī)定處罰。
九、徇私舞弊不征、少征稅款罪
第四百零四條 稅務機關的工作人員徇私舞弊,不征或者少征應征稅款,致使國家稅收遭受重大損失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造成特別重大損失的,處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十、徇私舞弊發(fā)售發(fā)票、抵扣稅款、出口退稅罪、違法提供出口退稅憑證罪
第四百零五條 稅務機關的工作人員違反法律、行政法規(guī)的規(guī)定,在辦理發(fā)售發(fā)票、抵扣稅款、出口退稅工作中,徇私舞弊,致使國家利益遭受重大損失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致使國家利益遭受特別重大損失的,處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其他國家機關工作人員違反國家規(guī)定,在提供出口貨物報關單、出口收匯核銷單等出口退稅憑證的工作中,徇私舞弊,致使國家利益遭受重大損失的,依照前款的規(guī)定處罰。
十一、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簽訂、履行合同失職罪
第四百零六條 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在簽訂、履行合同過程中,因嚴重不負責任被詐騙,致使國家利益遭受重大損失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致使國家利益遭受特別重大損失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十二、違法發(fā)放林木采伐許可證罪
第四百零七條 林業(yè)主管部門的工作人員違反森林法的規(guī)定,超過批準的年采伐限額發(fā)放林木采伐許可證或者違反規(guī)定濫發(fā)林木采伐許可證,情節(jié)嚴重,致使森林遭受嚴重破壞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十三、環(huán)境監(jiān)管失職罪
第四百零八條 負有環(huán)境保護監(jiān)督管理職責的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嚴重不負責任,導致發(fā)生重大環(huán)境污染事故,致使公私財產遭受重大損失或者造成人身傷亡的嚴重后果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十四、傳染病防治失職罪
第四百零九條 從事傳染病防治的政府衛(wèi)生行政部門的工作人員嚴重不負責任,導致傳染病傳播或者流行,情節(jié)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十五、非法批準征用、占用土地罪、非法低價出讓國有土地使用權罪
第四百一十條 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徇私舞弊,違反土地管理法規(guī),濫用職權,非法批準征用、占用土地,或者非法低價出讓國有土地使用權,情節(jié)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致使國家或者集體利益遭受特別重大損失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十六、放縱走私罪
第四百一十一條 海關工作人員徇私舞弊,放縱走私,情節(jié)嚴重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節(jié)特別嚴重的,處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十七、商檢徇私舞弊罪、商檢失職罪
第四百一十二條 國家商檢部門、商檢機構的工作人員徇私舞弊,偽造檢驗結果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造成嚴重后果的,處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前款所列人員嚴重不負責任,對應當檢驗的物品不檢驗,或者延誤檢驗出證、錯誤出證,致使國家利益遭受重大損失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十八、動植物檢疫徇私舞弊罪、動植物檢疫失職罪
第四百一十三條 動植物檢疫機關的檢疫人員徇私舞弊,偽造檢疫結果的,將判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造成嚴重后果的,處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前款所列人員嚴重不負責任,對應當檢疫的檢疫物不檢疫,或者延誤檢疫出證、錯誤出證,致使國家利益遭受重大損失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十九、放縱制售偽劣商品犯罪行為罪
第四百一十四條 對生產、銷售偽劣商品犯罪行為負有追究責任的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徇私舞弊,不履行法律規(guī)定的追究職責,情節(jié)嚴重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二十、辦理偷越國(邊)境人員出入境證件罪放行偷越國(邊)境人員罪
第四百一十五條 負責辦理護照、簽證以及其他出入境證件的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對明知是企圖偷越國(邊)境的人員,予以辦理出入境證件的,或者邊防、海關等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對明知是偷越國(邊)境的人員,予以放行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假如情節(jié)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二十一、不解救被拐賣、綁架婦女、兒童罪、阻礙解救被拐賣、綁架婦女、兒童罪
第四百一十六條 對被拐賣、綁架的婦女、兒童負有解救職責的國家機關工作人員,接到被拐賣、綁架的婦女、兒童及其家屬的解救要求或者接到其他人的舉報,而對被拐賣、綁架的婦女、兒童不進行解救,造成嚴重后果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負有解救職責的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利用職務阻礙解救的,處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節(jié)較輕的,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二十二、幫助犯罪分子逃避處罰罪
第四百一十七條 有查禁犯罪活動職責的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向犯罪分子通風報信、提供便利,幫助犯罪分子逃避處罰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節(jié)嚴重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二十三、招收公務員、學生徇私舞弊罪
第四百一十八條 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在招收公務員、學生工作中徇私舞弊,情節(jié)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二十四、失職造成珍貴文物損毀、流失罪
第四百一十九條 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嚴重不負責任,造成珍貴文物損毀或者流失,后果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投。[1]
瀆職罪司法認定
特點
瀆職犯罪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瀆職罪是懲罰國家機關工作人員違反職責行為的,國家機關工作人員才能構成此類犯罪,其他人員不能構成。
二、次類犯罪在實踐中都是具體表現為國家機關工作人員濫用國家權力或者不履行、不認真履行國家權力的違反自己職責的行為。
我國現行刑法未對濫用職權罪的主觀罪過予以明確規(guī)定,基于我國現有刑法體系、立法價值的要求以及考慮到司法實踐的需要,過失不能成為濫用職權罪的罪過,濫用職權罪的主觀罪過應包括“故意加實含的復合罪過形式”。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徇私舞弊,犯前款罪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節(jié)特別嚴重的,處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法另有規(guī)定的,依照規(guī)定。我國現行刑法未對濫用職權罪的主觀罪過予以明確規(guī)定,學界對于該問題的觀點亦未達成共識。
刑法總則第十四、十五條規(guī)定了故意、過失兩種主觀罪過,學理上對故意與過失做了進一步劃分:將明知自己的行為會發(fā)生危害社會的結果并且希望這種結果發(fā)生的故意界定為直接故意;將明知自己的行為會發(fā)生危害社會的結果并且放任這種結果發(fā)生的故意界定為間接故意;將已經預見行為可能發(fā)生危害社會的結果而輕信能夠避免以致發(fā)生這種結果的過失界定為過于自信的過失;將應當預見自己的行為可能發(fā)生危害社會的結果因為疏忽大意而沒有預見的過失界定為疏忽大意的過失。我們試圖以濫用職權罪的主觀罪過是包含故意、過失抑或二者兼具為標準,將關于濫用職權罪主觀罪過的學說分為兩大類:單一罪過說和復雜罪過說。
單一罪過說
1、故意說
該說認為濫用職權罪的主觀罪過只能為故意,即直接故意與間接故意都可構成濫用職權罪。此觀點被認為是我國學界的通說。其故意的具體內容是行為人明知自己濫用職權的行為會發(fā)生公
瀆職罪疑難問題研究
瀆職罪疑難問題研究
共財產、國家和人民的利益遭受重大損失的結果而希望或放任該結果的發(fā)生。另有學者認為,濫用職權罪主觀故意的內容為行為人明知自己濫用職權的行為會造成國家機關正?;顒右约肮妼覚C關工作人員職務活動的信賴感受到侵犯的結果,而希望或放任這種結果發(fā)生的心理態(tài)度。
2、間接故意說
該說認為濫用職權罪的主觀罪過只能由間接故意構成。在比較濫用職權罪與玩忽職守罪的區(qū)別時,指出前者的主觀罪過為間接故意,后者的主觀罪過為過失。
3、過失說
該說認為濫用職權罪的主觀罪過只能為過失。理由如下:
(1)刑事立法確定主觀方面形式的依據是行為人對結果的認識與意志,濫用職權罪的故意是行為人對行為本身的故意,不是對結果的認識與意志。濫用職權罪以“致使公共財產、國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損失”為要件屬于結果犯,對結果犯應以行為人對該結果的心態(tài)作為確定罪過形式的依據。
(2)由于玩忽職守罪是過失犯罪,刑法第397條將濫用職權罪與玩忽職守罪規(guī)定在同一條上,并且法定刑相同,最高只是七年有期徒刑,故意犯罪不可能這么輕。
復雜罪過說
1、故意加過失說
該說認為濫用職權罪的主觀罪過既可以是故意也可以是過失。
2、間接故意加過失說
該說認為濫用職權罪的主觀罪過為過失和間接故意。又有學者指出濫用職權罪的基本犯罪形態(tài)為過失,加重犯形態(tài)為間接故意。持該說的學者認為濫用職權罪的主觀罪過不能是直接故意,其理由為:主觀上行為人只能是出于其他犯罪故意,而不是單純的濫用職權犯罪。從濫用職權罪的法定刑來看,如果行為人故意濫用職權,并故意追求嚴重的危害結果,最重才處7年有期徒刑,明顯違背罪刑相適應的基本原則。
3、間接故意加過于自信的過失說
認為濫用職權罪的主觀罪過形式不存在直接故意僅存在間接故意;行為人之所以濫用職權,即不正確行使職權或者逾越職權,是出于輕信能夠避免危害結果發(fā)生的一種僥幸心理,即過于自信的過失心理。
4、實含的復合罪過形式說
該種學說認為做為濫用職權罪主觀罪過的復合罪過形式是指“實含的復合罪過形式”,即基于司法實踐的經驗與邏輯推理,立法機關將某些實踐中難以區(qū)分或根本不可能區(qū)分具體罪過形式的犯罪隱含地規(guī)定為復合罪過犯罪,在理論上其罪過形式應是間接故意與輕信過失之復合。濫用職權罪的主觀罪過就是該種間接故意與輕信過失的復合罪過形式。
理論來源于實踐,理論的真理性需要實踐的檢驗。根據刑法學界的通說,間接故意與過于自信的過失在認識因素上是相同的,即都是認識到其行為可能發(fā)生危害社會的結果,二者區(qū)別為對于危害結果的意志因素:前者為放任,后者為輕信可以避免。對于濫用職權罪主觀罪過的理論應建立于司法實踐之上。對于實踐中存在的行為人在客觀上的確采取了一定預防危害結果發(fā)生的措施、但因對避免結果發(fā)生的主客觀條件估計過高而致使該危害結果實際發(fā)生的情形,其主觀罪過應認定為間接故意。
須探討的是以下兩種情形:一為行為人并未在客觀上采取任何措施,而完全憑著僥幸心理或企圖借助于非自己的力量以達到使危害結果不發(fā)生的目的。例,某甲為一國有林場在編干部,在職期間利用職權允許其親友在林場內設一磚窯廠,后因磚窯廠火種致使成片森林燒毀,給國家財產造成重大損失。其二為行為人雖采取了一定的預防措施,但依普通人的標準便可認識到,這些措施是根本不可能有效地防止危害結果的發(fā)生。例:某乙為一國有林場在編干部,在職期間利用職權允許其親友在林場內設一磚窯廠,為防止磚窯廠火種引發(fā)森林火災,某乙令其親屬在磚窯廠四周設木樁形成隔離帶,后仍由于燒磚火種引燃木樁隔離帶進而引發(fā)森林火災,致使國家財產遭受重大損失。
上述兩種情形是司法實踐中大量存在的,我們不難看出,行為人對于危害結果的態(tài)度是介于放任與輕信可以避免之間的,從司法認定上來看對二者進行區(qū)分則更加困難。由于人的主觀心理具有非直觀性、不確定性與易變性,這就決定了罪過形式認定的間接性、困難性與復雜性。而能夠證明被告心理狀態(tài)的唯一手段往往是事實的推定。行為人意志的推定則最難。這就難以確定明確的證明標準,從而賦予了法官過大的自由裁量權,但中國刑事訴訟法并未明確賦予法官自由裁量權,這就難以避免地違背程序正義理念,從普遍正義的角度看違背罪刑相適應原則。因此,對于行為人在客觀上的確采取了一定預防危害結果發(fā)生的措施、但因對避免結果發(fā)生的主客觀條件估計過高而致使該危害結果實際發(fā)生的情形,其主觀罪過的認定為間接故意;對于行為人并未在客觀上采取任何措施,而完全憑著僥幸心理或企圖借助于非自己的力量以達到使危害結果不發(fā)生的目的情形,以及行為人雖采取了一定的預防措施,但依普通人的標準便可認識到,這些措施是根本不可能有效地防止危害結果的發(fā)生的情形則應引入實含的復合罪過形式。
有觀點認為,復合罪過形式的缺陷在于法定犯罪主觀要件要么是故意要么是過失,如果認為是復雜的主觀要件實際上就沒有主觀要件。進而認為應當引進規(guī)范的要素:行為人的義務在行為人主觀上根本沒有起到決定作用,行為人違反了決定規(guī)范,是一種明知不可違而為之的狀態(tài),因而是一種故意的責任。這種觀點值得商榷。首先,該觀點僅看到明示的復合罪過形式,實際上對于濫用職權罪的主觀罪過采實含的復合罪過形式。其次,該觀點引入規(guī)范要素作為濫用職權罪的責任要素,不符合我國犯罪構成體系。將規(guī)范要素作為責任要素是大陸法系的做法,大陸法系犯罪構成采用遞進式,中國刑法對于犯罪構成采耦合式,兩者是自成體系的矛盾體。矛盾的各方面是相互聯系的,每一方面的發(fā)展都與矛盾其他方面以及矛盾整體密切聯系,因此,我們很難做到將某一外部因素引入我國犯罪構成這一矛盾體中而不破壞其本身的秩序。若將實含的復合罪過形式引入我國主觀罪過理論與實踐中來,由于其本身并未改變現行刑法以及刑法理論關于主觀方面的立法與規(guī)定的性質,而是對其修正,因此,該種因素的引進符合我國犯罪構成體系自身的發(fā)展規(guī)律。
從對于主觀罪過的諸學說來看,“認識說”與“希望說”認為間接故意與過于自信的過失是一個整體,近代出現“容忍說”以后,間接故意與過于自信的過失心理狀態(tài)被分別界定于故意與過失中。在普通法系國家,由于判例的發(fā)達,罪過形式分為故意、輕率、疏忽三種形式,其中輕率大致相當于實含的復合罪過形式。這對于中國具有借鑒意義。由于在濫用職權罪的認定中存在行為人在客觀上的確采取了一定預防危害結果發(fā)生的措施、但因對避免結果發(fā)生的主客觀條件估計過高而致使該危害結果實際發(fā)生的情形,因此不能排除間接故意作為濫用職權罪主觀罪過的可能。因此在肯定實含的復合罪過形式的同時我們并不否定間接故意罪過的存在。綜上,我們認為濫用職權罪主觀罪過宜采“故意加實含的復合罪過”。
瀆職罪懲罰新規(guī)定
背景
當前辦理瀆職刑事案件定罪量刑標準不明確、法律適用爭議問題多。瀆職行為只有達到情節(jié)嚴重或者造成重大損失時,才構成相應的瀆職犯罪;犯罪行為達到情節(jié)特別嚴重或者造成特別重大損失時,才能對行為人處以更重的刑罰。刑法規(guī)定的情節(jié)嚴重、情節(jié)特別嚴重、重大損失、特別重大損失等情形,除個別罪名之外,絕大多數罪名還沒有通過司法解釋規(guī)定具有可操作性的標準。[2]
因此,實踐中一些地方在定罪量刑標準掌握方面往往采取就低不就高的做法,甚至出現重罪按輕罪處理、輕罪按無罪處理的現象。[2]
發(fā)布
2013年1月初,《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于辦理瀆職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一)》發(fā)布,釋放出從嚴懲處瀆職犯罪的信號。[2]
最高法院相關負責人表示,解釋首次明確了濫用職權罪和玩忽職守罪的定罪量刑標準,即對刑法規(guī)定的“致使公共財產、國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損失”這一結果要件的認定作出了規(guī)定:
(一)造成死亡1人以上,或者重傷3人以上,或者輕傷9人以上,或者重傷2人、輕傷3人以上,或者重傷1人、輕傷6人以上的;
(二)造成經濟損失30萬元以上的;
(三)造成惡劣社會影響的;
(四)其他致使公共財產、國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損失的情形。[2]
同時,明確了加重量刑情節(jié)即“情節(jié)特別嚴重”的認定標準。其中,特別規(guī)定“造成前款規(guī)定的損失后果,不報、遲報、謊報或者授意、指使、強令他人不報、遲報、謊報事故情況,致使損失后果持續(xù)、擴大或者搶救工作延誤的”,加重處罰。
看了什么是瀆職罪的人還看了:
1.瀆職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