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為什么需要睡覺
睡覺是高等脊椎動物周期性出現(xiàn)的一種自發(fā)的和可逆的靜息狀態(tài),那么動物為什么需要睡覺呢?學習啦小編在此整理了動物需要睡覺的原因,希望大家在閱讀過程中有所收獲!
動物需要睡覺的原因
睡覺是由于身體內(nèi)部的需要,使感覺活動和運動性活動暫時停止,給予適當刺激就能使其立即覺醒的狀態(tài)。人們認識了腦電活動,認為:睡覺是由于腦的功能活動而引起的動物生理性活動低下,給予適當刺激可使之達到完全清醒的狀態(tài)。
首先,動物睡姿形態(tài)各異。有的動物白天睡覺,如蝙蝠,群體倒掛在枝條或巖洞中;有的動物晚上睡覺,如馬,站著睡覺。其他如水鳥多是漂浮在水面之上睡覺,貓狗則找個地方躺下就睡,一些蜜蜂用大顎咬住草木,懸掛在空中睡覺。海豚則是大腦左右半球輪流睡覺,樹懶則抱著樹睡覺。塑造動物睡姿的重要因素是環(huán)境的安全性和天敵。如馬站著睡覺,遇到危險時可隨時逃跑。長嘴捕蛛鳥和藍枕八色鶇單腳站在枝條上,縮成一團,豎起羽毛,可以很大程度上避開蛇類攻擊。有一種魚甚至會吐絲結網(wǎng),將自己包裹起來,以避開寄生蟲。自然之中,各種睡姿千奇百怪,充滿趣味性。
另外一個多變的因素是睡眠的時間長短。在自然界中,不同動物睡眠時間長短各異,睡眠時間也會隨年齡、體型、食性或生活環(huán)境而異。如兇猛食肉的老虎一天的睡眠時間可達16個小時,易被捕食的山羊則膽小得多,每天睡覺時間只有5小時;穴居的棕蝠是睡覺大王,每天可睡20個小時;體型大的大象每天睡覺的時間比體型小的松鼠短,而被人類稱為懶豬的豬每天睡7.8個小時,與成人相當,比嬰兒(每天可睡16小時)短很多。造成這種長短差異的原因有很多,天敵可能還是決定性因素。
最后討論睡眠的由來問題,也是最為復雜的問題。動物睡姿、睡覺長短均可通過觀察而獲取信息,而從進化角度回答為什么動物要睡覺的問題就困難多了。
從人類自身的經(jīng)歷來說,動物是需要睡眠的,這是一個常識。然而,科學的界定睡眠卻不容易,特別是對于不會說話的動物來說,很難區(qū)分它們是在休息,還是在睡眠。睡姿、睡眠時間是一些相對簡單的界定,將安靜下來休息均界定為睡眠。
動物睡覺的方式
1、小羊跪著睡
2、小貓趴著睡
3、馬、仙鶴站著睡
4、烏龜縮在殼里睡
5、貓頭鷹睜著眼睡
6、蛇盤著睡
7、蝙蝠倒掛著睡
8、鴛鴦?chuàng)г谝黄鹚?/p>
9、小袋鼠睡在媽媽的袋袋里
10、小刺猬團成一個球睡
11、家馬有站著睡覺的本領,而野馬的睡覺方式則比家馬更高一籌,它能邊走邊睡,卻從不失足。
12生活在不同地區(qū)的大象,也有著不同的睡姿。非洲象站著睡覺,如果躺下休息,則說明身體出了毛病。而印度象則是伸著腿側睡,如果它也站著睡,就是身體哪個部位出了問題。
13、長頸鹿入睡前先將兩條前腿跪下,兩條后腿向前一蹦,屁股順勢往地上一坐,開始酣睡。而它那長長的脖頸,則高高地直指天空,睡姿極為雅觀。
14、 猴子總在樹上睡覺,入睡時把頭藏在兩腿之間,兩臂緊抱樹干,蜷伏成球狀,外表縮成圓團呈木錐形,與樹干混為一體,起到隱身保護作用。
15、野山羊膽雖小卻很聰明,為使自己睡得安穩(wěn),便跑到土撥鼠那里去睡。因為土撥鼠一發(fā)現(xiàn)情況便警覺地叫起來,野山羊聞之便逃之天天。黃羊平日總是提心吊膽,不易入睡。為了使自己安心休息,它常跑到旱獺那里去睡。這樣,一有情況,機靈的旱獺先尖叫起來,黃羊就能立即驚醒,及早逃跑。
16、睡鼠是冬眠動物中最有名的“瞌睡蟲”,它一睡就是6個月,不吃不喝,呼吸相當微弱,身體幾乎僵硬,被當球踢也渾然不知,但當醒來時,立刻變得活蹦亂跳。
17、獾的冬眠十分有趣,冬眠時把嘴對著肛門,拉了吃,吃了拉,自然循環(huán),維持生命。
18、白頭翁睡覺時一只腳站著,另一只腳蜷縮著,并把嘴角夾在翼下。
19、蜘蛛躲在屋檐底下睡覺,腳上總是纏著一根蛛絲,連通到屋角的蛛網(wǎng)上。要是有飛蟲撞進了蛛網(wǎng),蛛絲彈動起來,蜘蛛很快就會得到信息,趕過來吃“點心”。
20、黑猩猩睡覺的姿勢也跟人一樣,有時候猩猩也??吭趬呑?,腦袋還耷拉下來,挨到膝蓋上。小猩猩有時會趴在媽媽背上睡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