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員干部堅持走群眾路線要做到“三人”
時間:
謝清泉1由 分享
古人云:民者,萬事之本;得民者昌,失民者亡。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chuàng)造者,是我們黨賴以生存和不斷發(fā)展壯大的基石。由此可見,加強與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把順民、愛民、為民落在實處,把群眾的呼聲當成是第一信號,把群眾的利益擺在高于一切位置,這是確保國家穩(wěn)定和我黨長治久安的重中之重,這也是我們黨的執(zhí)政之基,力量之源。
1.黨員干部堅持走群眾路線,就是要心里面裝民,做群眾的明白人。任何一個政黨的建立都是以人民作為根本,沒有人民的支持,沒有群眾的擁護,那么這個政黨也就會失去生存的砝碼。現實生活中,一些黨員干部為民之心淡了,愛民之心變了,心里裝的、想的,不再是群眾,而是怎樣去升官發(fā)財。常言道:魚離水而死,黨離民而亡。作為黨員干部如果心里面沒有人民群眾,那么必然也會被人民群眾所拋棄。心里裝民,就是要時常把人民群眾裝在心里,想在平時,愛在處處,做到民在心中、身在民中。心里面裝民,就是要時常考慮群眾的利益,時常想著群眾的疾苦,知道群眾在想什么,缺什么,愛好什么,需要什么;就是要視群眾為父母,愛群眾勝妻兒,把群眾當親人的看,當領導的敬,當朋友的交;就是要切實掌握群眾的現實情況,多聽群眾的呼聲,少憑主觀臆斷辦事;就是要樹立“群眾之事不小視,群眾之事無小事”的思想意識。
2.黨員干部堅持走群眾路線,就是要主動交民,做群眾的知心人。古人說:“一切為民者,則民向往之。”要幫民必須先知民,知民才能更好的幫民和為民。常言說的好: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不精不誠不能感人。要深刻了解群眾的呼聲,切實掌握群眾的心里脈搏,就必須落實一個“沉”字,放下架子,擺正位置,深入群眾之中,以“民”的心態(tài)交民,以“民”的身份想民,當“農民”干部,主動與群眾打成一片,與群眾交朋友,做群眾的知心人。楊善洲同志一把鋤頭交民,與群眾一直鋤草、耕種,與群眾一起談心交心,因此,得到了群眾的愛戴。現實生活中,有的黨員干部,看不起群眾,認為群眾沒文化、缺知識;還有的領導干部,把愛上訪的群眾打入到“黑名單”之中,認為上訪的群眾是刁民,應該“嚴防死守”,生怕群眾上訪反應問題,把個別上訪的群眾當成是階級敵人來對待,這些都是極端錯誤的。主動交民,就是要想群眾所想,思群眾所思,就是要以禮待民,以誠為民,以信取民。
3.黨員干部堅持走群眾路線,就是要一心幫民,做群眾的服務人。同志曾講:“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千萬要記住政府前面的‘人民’兩字”,“群眾在干部的心里有多重,干部在群眾心中就有多重……。”我們黨一切工作的出發(fā)點和歸宿點都落實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上。為人民群眾辦實事謀利益,這是檢驗每個黨員干部是否執(zhí)政為民的有效“試題”。因此,作為黨員干部,就是要當好群眾經濟建設的“駕駛員”,善于根據本地方特點和群眾實際,想方設法為民謀利,帶領群眾發(fā)家致富;就是要當政策法規(guī)的宣傳員,及時把黨和國家的惠民政策宣傳到位,讓群眾及時知曉;就是要當好人民群眾的服務員,努力樹立公仆意識,堅決克服“門難進、臉難看、事難辦”等現象;就是當好群眾關系的協調員,積極協調村與村、戶與戶的各種關系,努力構建和諧平安的新型農村。
心里裝民這是我黨性質宗旨的根本要求,主動交民這是為民的前提所在,一心幫民這是工作職責的根本之基,作為黨員干部,只有把裝民、交民、幫民落到實處,時時處處當群眾的明白人、知心人、服務人,只有這樣,才能真正使群眾路線不成空話。(謝清泉)
1.黨員干部堅持走群眾路線,就是要心里面裝民,做群眾的明白人。任何一個政黨的建立都是以人民作為根本,沒有人民的支持,沒有群眾的擁護,那么這個政黨也就會失去生存的砝碼。現實生活中,一些黨員干部為民之心淡了,愛民之心變了,心里裝的、想的,不再是群眾,而是怎樣去升官發(fā)財。常言道:魚離水而死,黨離民而亡。作為黨員干部如果心里面沒有人民群眾,那么必然也會被人民群眾所拋棄。心里裝民,就是要時常把人民群眾裝在心里,想在平時,愛在處處,做到民在心中、身在民中。心里面裝民,就是要時常考慮群眾的利益,時常想著群眾的疾苦,知道群眾在想什么,缺什么,愛好什么,需要什么;就是要視群眾為父母,愛群眾勝妻兒,把群眾當親人的看,當領導的敬,當朋友的交;就是要切實掌握群眾的現實情況,多聽群眾的呼聲,少憑主觀臆斷辦事;就是要樹立“群眾之事不小視,群眾之事無小事”的思想意識。
2.黨員干部堅持走群眾路線,就是要主動交民,做群眾的知心人。古人說:“一切為民者,則民向往之。”要幫民必須先知民,知民才能更好的幫民和為民。常言說的好: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不精不誠不能感人。要深刻了解群眾的呼聲,切實掌握群眾的心里脈搏,就必須落實一個“沉”字,放下架子,擺正位置,深入群眾之中,以“民”的心態(tài)交民,以“民”的身份想民,當“農民”干部,主動與群眾打成一片,與群眾交朋友,做群眾的知心人。楊善洲同志一把鋤頭交民,與群眾一直鋤草、耕種,與群眾一起談心交心,因此,得到了群眾的愛戴。現實生活中,有的黨員干部,看不起群眾,認為群眾沒文化、缺知識;還有的領導干部,把愛上訪的群眾打入到“黑名單”之中,認為上訪的群眾是刁民,應該“嚴防死守”,生怕群眾上訪反應問題,把個別上訪的群眾當成是階級敵人來對待,這些都是極端錯誤的。主動交民,就是要想群眾所想,思群眾所思,就是要以禮待民,以誠為民,以信取民。
3.黨員干部堅持走群眾路線,就是要一心幫民,做群眾的服務人。同志曾講:“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千萬要記住政府前面的‘人民’兩字”,“群眾在干部的心里有多重,干部在群眾心中就有多重……。”我們黨一切工作的出發(fā)點和歸宿點都落實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上。為人民群眾辦實事謀利益,這是檢驗每個黨員干部是否執(zhí)政為民的有效“試題”。因此,作為黨員干部,就是要當好群眾經濟建設的“駕駛員”,善于根據本地方特點和群眾實際,想方設法為民謀利,帶領群眾發(fā)家致富;就是要當政策法規(guī)的宣傳員,及時把黨和國家的惠民政策宣傳到位,讓群眾及時知曉;就是要當好人民群眾的服務員,努力樹立公仆意識,堅決克服“門難進、臉難看、事難辦”等現象;就是當好群眾關系的協調員,積極協調村與村、戶與戶的各種關系,努力構建和諧平安的新型農村。
心里裝民這是我黨性質宗旨的根本要求,主動交民這是為民的前提所在,一心幫民這是工作職責的根本之基,作為黨員干部,只有把裝民、交民、幫民落到實處,時時處處當群眾的明白人、知心人、服務人,只有這樣,才能真正使群眾路線不成空話。(謝清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