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命題作文的應對方法和寫作方法(2)
所謂深刻,就是指文章的主題要有一定的思想深度,不能僅僅停留在一般意義的正確上,而應該進一步開掘,力爭深入地反映事物的本質及其內在規(guī)律,讓讀者從中得到啟迪,受到教益,從而深化對事物的了解和認識,給讀者留下永難忘記的印象。深刻的主題不是靠作者空洞的說教或人為的拔高實現的,而是通過具體材料揭示出來的,主題的深刻性應該寓于真實、典型的材料之中。魯迅作品中深刻的反對封建禮教的主題正是這樣體現的。
所謂新穎,就是文章的觀點見解要有新意,要“見人所未見,發(fā)人所未發(fā)”,而不是人人皆知的道理。新穎,并不是標新立異,只要善于抓住客觀事物的特征、避免一般化,善于發(fā)現新問題、提出新問題并能聯系實際進行分析,就能寫出主題新穎的文章來。新穎的主題,一是可以通過選擇新鮮的現實材料來實現?,F實生活中新近發(fā)生的事件,本身就是“人所未見”的,很容易“發(fā)人所未發(fā)”。選擇現實生活中發(fā)生的新鮮感人的材料,不僅可以發(fā)掘新穎的主題,還可以加強文章的時代感。二是可以通過變換立意的角度來實現。對于為人熟知的材料,變換一個角度去思考問題、分析問題,會有新的發(fā)現,會得到新的啟示。
立意,就是確立主題。就議論文的寫作而言,文章的主題(中心論點)一般都會在作文題目中有所提示,如《誰說“班門”不能“弄斧”》,這類文章在寫作時,立意這一環(huán)節(jié)一般不需要再多做思考;但并非所有的題目都是如此,如《論文憑與學識》、《學與思》等。關于《論文憑與學識》,一般的應試者在立意時容易簡單化,把論點確立為“學識比文憑重要”這一層面,這實際是審題不嚴的結果;比較好的立意應該是學識與文憑雙重:有文憑沒有學識不行,在當前有學識沒有文憑也不行。這樣的立意在寫作時,關鍵是如何論證后者,如能結合當前職場招聘的現實加以具體闡釋,文章會達到一定的深度。
一般意義上的文章寫作,在立意時應該盡量遵循以下原則:
A符合材料事實。一篇文章的主題是通過具體材料提煉出來的,而不是寫作者隨意臆想的,它首先要求符合材料本身的事實,應該是具體材料的本質的真實體現。這樣確立的主題也才是可信的,文章也才能具有真實感人的力量。
B反映事物本質。符合事實的主題不一定能夠反映事物的本質,一個正確的立意,應該既真實又能揭示事件的本質。普通寫作者易于對生活中的事實現象的表象所左右,而不能透過現象反映其本質,因而在寫作時常常做出客觀的描述,然而往往是簡單的羅列,流于表象,不能挖掘到事物本質的真實,這樣的立意是不好的。
C體現時代精神。文章的內容是隨著時代的變化而變化的,文章的立意也應該體現出鮮明的時代特征。時代性是文章主題的一個重要特性。白居易曾說:“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文章的立意就應該緊扣時代脈搏,把握時代的律動,力爭寫出具有強烈時代氣息、反映時代生活本質的優(yōu)秀之作?!都t樓夢》、《祝福》等作的立意無不如此。在公務員考試的應試作文中,更有必要緊密聯系實際,著眼于社會現實,加強文章的時代性。
3、選材。
“材”,即材料,是寫作主體從生活和學習中積聚到的供寫作之用的一系列事實現象、理論依據和主觀感受方面的信息。在議論文中,就是指用來證明論點的各種論據。
在文章寫作中,一方面,材料是形成觀點、提煉主題的基礎。任何文章寫作都有一定的主題,主題無論大小,都是在具體材料的基礎上形成的,是對一定的客觀材料進行提煉的結果;另一方面,材料又是說明觀點、表現主題的支柱。一定的主題必須通過一定的材料加以表現和支持。有了充足翔實而又典型的材料,才能使文章血肉豐滿,表現力強;反之,文章就會空洞無物,缺乏感染力。
材料是文章的血肉,一篇文章的內容充實與否,就是文章寫作選材成敗的具體顯現。因此,在文章寫作過程中,選材就顯得尤為重要。那么究竟該如何選擇材料呢?
首先,選材必須建立在聚材的基礎上。也就是說,要想選好材料,必須先積聚一定數量的相關材料,使選材時能夠有材可選。材料是寫作的物質基礎,積聚、占有豐富翔實的材料,對于文章寫作是十分必要的。清代思想家章學誠曾說:“凡立言之要,在于有物。”(《文史通義?文理》)這里的“有物”即有材料,他把“言之有物”看作寫文章(立言)的首要問題,是對材料在文章寫作活動中的地位的正確定位,可見,積聚、占有材料地位之重要。聚材是寫作的第一步,選材只有在聚材的基礎上才能順利進行。
其次,選材必須遵循一定的原則與要求。文章寫作中,選材的總原則是要圍繞主題選材。這也是選材的最基本要求,文章如何寫作都必須遵循這一原則。從這種意義上說,議論文寫作中的選擇材料實際上就是為了證明論點選擇論據,只有論據確鑿、充分,才能很好地證明論點。而要做到這樣,選材還必須符合以下幾方面的要求:
(1)真實。所謂真實,即要求所選取的材料(論據)要確實可信,而不能有半分虛假。這是選材的最基本要求。一般文章要求的材料真實,也就是要選取生活中發(fā)生、存在的實實在在的事件、現象或確鑿可信的理論依據。前者應該和客觀事物的本來面貌、實際情況相符,后者應該是科學、合理,經得起推敲和論證的。議論文的寫作,更應該注意所選事實論據或理論論據的真實可信程度,只有這樣才能以無可辯駁的力量說服人。
(2)典型。所謂典型,即要求所選的材料(論據)具有代表性,而不是單純的個別事例。典型材料是既有共性又有鮮明個性的事例或理論,能夠深刻地揭示事物的本質及其發(fā)展規(guī)律,有力地表現主題。只有這樣的材料,才能以一當十,具有很強的說服力。
(3)新穎。所謂新穎,就是新鮮別致,即要求所選材料應盡量新鮮或角度獨特,能夠使讀者耳目一新,獲得全新的體驗與感受,而不要人云亦云,拾人牙慧。應試者在寫作議論文時,應該盡量從自我的觀察與閱讀中選擇那些人所未云的論據。要發(fā)現新鮮的材料,首先必須時時關注現實生活中發(fā)生的新生事物,其次是尋找別人沒有用過或不常使用的材料,再次還可以變換選擇的角度使舊材料出新貌。
高考命題作文的應對方法和寫作方法(2)
上一篇:高考命題作文的審題方法2篇
下一篇:最美的風景作文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