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民間故事
徽州向號“八分半山一分水,半分農田和莊園”。那你知道徽州民間故事有哪些嗎?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給大家分享的徽州民間故事,歡迎大家閱讀。
徽州民間故事:徽州金扁擔的傳說故事
傳說很久很久以前,這里的巖壁上突然出現(xiàn)了一百個梵文,誰能一口氣讀完,誰就能得到一根“金扁擔”。一時間,四鄉(xiāng)的文人才子紛至沓來,可是,誰也認不全這一百個梵文。久而久之,人們只有望文興嘆。有一天,三都來了一個年紀不大眉清目秀的白面書生,自稱能毫不費力的一氣讀完。這天風清日朗,四鄉(xiāng)民眾聚合在漳河岸邊,等待奇跡出現(xiàn)。時近中午,書生來到巖壁下,仔細端詳了幾遍,清了清嗓門,又向周圍觀看的村民掃了一眼,便從容朗聲讀了起來。眾人見了,不斷連聲喝彩。當書生讀到第九十八個字的時候,石壁“豁啦”一聲巨響,裂開了一條縫隙,接著,一段耀眼奪目的“金扁擔”頭露了出來。眾人頓時歡呼起來。就在“金扁擔”垂手可得之際,白面書生得財心切,競忘掉讀最后兩個字,便急著伸手去抓那段“金扁擔”。說時遲,那時快,只聽見“啪”地一聲響,“金扁擔”縮了回去,書生只扳下了一顆扁擔占(嵌在扁擔頭的竹釘,供歇肩時柱棒所用)。此后,任書生如何一氣讀光,“金扁擔”再也沒露過臉。書生只得悵然而歸,眾人也只得掃興而散。
徽州地區(qū)的這則民間故事意在勸誡眾生莫要見利忘義、貪圖身外之物
徽州民間故事:徽州墨神
乾隆年間,徽州城里大大小小的徽墨作坊有一百多家,后來只剩下兩家老字號,一家是古家,老板叫古雨亭,另一家是月家,老板叫月華堂。
古雨亭有祖?zhèn)鞯闹颇胤剑瑹瞥鰜淼?ldquo;開文松煙”比月華堂的墨略勝一籌。沒過多久,月家墨窯上的藍煙漸漸熄滅了。月華堂覺得無臉見人,在一個月黑風高的夜晚,帶著家人悄然離開了徽州。
那年正月初一的早晨,古雨亭拉開院門,“撲通”一聲,一個衣衫襤褸的少年從門外跌進來。古雨亭嚇了一跳,見少年還有鼻息,趕緊叫人救治,原來,少年是個孤兒,父母幾年前相繼去世,這些年四處流浪,昨天夜里,他看見有扇大黑門,估計是個大戶人家,就靠在這里……后來,這個孤兒成了古家墨窯的一名伙計,古雨亭給他取了個名字:石斛。
石斛身手敏捷,心眼兒靈活,燒制徽墨,上山砍樹,裝窯燒窯出窯,攪墨打坯,他做起來有板有眼。閑下來時,他便和老板的女兒花椒一起到野外嬉戲,青山下,小河邊,到處是他們的笑聲。情竇初開的花椒很快愛上了石斛。古雨亭夫婦也覺得這兩個孩子是天生的一對。
春暖花開時節(jié),古家為花椒和石斛完了婚。古雨亭把石斛叫到跟前,將一張寫滿字的宣紙交給他,說:“孩子,我沒有兒子,從今往后我們古家開文松煙墨的絕技就指望你傳給后人了。”
石斛雙手捧著那張發(fā)黃的宣紙,跪在古雨亭面前:“岳父大人放心,常言道女婿半個兒,我無父無母,我這條命是您老人家給的,連名字也是您取的,從今往后,我就叫古石斛。”
石斛的一番話說得古雨亭心里熱乎乎的,一邊的古夫人眼睛也濕潤了??墒?,第二天早晨,花椒還沉浸在美夢中,石斛卻帶著那張秘方不辭而別。
接下來的事情是古雨亭萬萬沒有想到的:在徽州消失多年的月華堂回來重操舊業(yè),石斛竟然是月華堂的兒子,他的本名叫月有光。古雨亭這才知道自己鉆進了月華堂父子精心設計的一個圈套。
月華堂憑著兒子的苦肉計,得到了古雨亭的秘方,重出江湖,燒的墨竟堂而皇之地用起古家祖?zhèn)鞯?ldquo;開文松煙”的牌子。古雨亭如何咽得下這口惡氣?他寫了狀子到徽州府去告,沒想到那徽州府臺早被月華堂收買,官司不僅沒有打贏,反而被判罰三千兩白銀、坐牢三年、一百年內不準燒制徽墨。
古雨亭身陷大牢,他的朋友梅花石拿了一筆錢疏通官府,把他從牢里保出來。這時候,他的妻子已經(jīng)病故,女兒花椒靠刺繡為生。父女相見,抱頭痛哭。想到祖?zhèn)鹘^技到了自己這輩拱手送人,他悲憤交加,以致雙目失明。
雖然不能燒墨了,好在古雨亭還有一手絕活:鑒畫。他能從墨的氣味準確判斷出畫的年代、真?zhèn)巍J袌錾辖灰椎拿?,只要他鑒定是真的,那就絕對假不了,憑著這手絕活,日子漸漸地好了起來。
這年春天,乾隆南巡,來到蘇州。蘇州知府月有光知道乾隆喜歡字畫,早就準備了一幅唐伯虎的《梅花傲雪圖》,伺機獻給皇上。
月有光是如何當上蘇州知府的呢?當年,月家和古家打過徽墨官司后,古家慘敗,月家很快發(fā)跡。月華堂用一大筆錢,為兒子月有光買了一個七品縣令:在青山做了知縣,然后又疏通關節(jié),當上了蘇州知府。
乾隆拿著月有光敬獻的《梅花傲雪圖》,禁不住嘖嘖贊嘆:“好畫,好畫啊!”他對身邊的大臣說,“傳朕的話,請梅先生過來,和我一起賞畫。”
乾隆說的這個梅先生,就是梅花石。梅花石每次參加科舉考試,金榜題名卻又不肯做官,不凡的人品和錦繡文章得到乾隆的贊賞,于是被召進宮中,專門陪乾隆吟詩作賦、賞畫下棋。梅花石聽說月有光獻給乾隆一幅唐伯虎的畫,圍著畫轉了一圈,犀利的目光始終沒有離開《梅花傲雪圖》,他說:“皇上,恕我直言,這幅畫是贗品。”
“什么?你說這幅畫是假的?”乾隆一驚,叫來月有光詢問究竟,月有光大呼冤枉。
對于這幅畫,兩人一個說假一個說真,乾隆一時也不知該如何判斷。
梅花石說:“啟稟皇上,我的老家徽州有個奇人,能聞墨鑒畫,從沒出過差錯,皇上何不傳他來鑒賞此畫,再作定奪?”
乾隆問:“月有光,你和梅先生都是徽州人,想必也聽說過這個徽州墨神吧?”
月有光渾身一激靈,讓古雨亭來鑒定這幅畫的真假,還有他的好果子吃嗎?古雨亭知道這畫是他送給皇上的,就算是真的,也會說成是假的。他說:“皇上,古雨亭是有點兒雕蟲小技,可也不像人們傳的那么玄乎。”
“高人也罷,雕蟲小技也罷,叫來讓朕看一看不就知道了?”乾隆笑了笑,傳旨古雨亭前來蘇州見駕。
古雨亭接旨后,不敢怠慢,在花椒的陪同下,日夜兼程趕到蘇州,被帶到乾隆下榻的一座豪華畫舫上。乾隆想看看這個徽州墨神是不是有真本事,準備了好多畫,還傳來了許多文武大臣,梅花石和月有光也在其中。乾隆問:“古雨亭,聽說你能用鼻子聞出畫的真假,是嗎?”乾隆的話音剛落,梅花石拿著一張古畫來到古雨亭跟前:“古先生,這次,你可得聞仔細啊!”
古雨亭一聽,是梅花石的聲音,雙眉一皺。梅花石當年曾有恩于他,沒想到如今在這里相遇。他來不及多想,將那幅畫仔細聞了一遍,對乾隆說:“啟稟皇上,這是一幅模仿宋朝張擇端的《暮春圖》贗品,從用墨上可以看出,這幅不足兩尺的小卷是分三次完成的,如果我沒有猜錯的話,這幅贗品應該出自皇上御筆。”
在場的人都吃了一驚,乾隆哈哈大笑起來:“古先生雖然雙目失明,卻是明察秋毫,朕的這幅贗品連京城畫師柳三怪也沒能看出來,先生是如何聞出來的?”
古雨亭說:“其實很簡單,張擇端用的是宋朝的墨,皇上用的是當今的墨,一聞便知。每個人的畫用墨厚薄粗細均是不一樣的,皇上用墨狂放恣肆,不拘小節(jié),如清風拂柳,瀟灑自如,我自然知曉。”
梅花石又換了一幅畫,古雨亭聞了聞說:“這幅畫上半部是明朝皖南山水畫家陳麻子的《李白醉酒圖》,可惜只剩一半。下半部是另一個畫家補上去的。我不知道她的名字,但我知道她是個女人,而且有了身孕。”
乾隆聽得目瞪口呆,這是他最喜歡的一幅畫,《宮廷畫譜》上記載的和古雨亭說的一模一樣,續(xù)畫的是前朝一位宮女。
乾隆問:“你再看看這幅《梅花傲雪圖》是真跡還是贗品?”
梅花石把那幅畫展開在古雨亭面前,意味深長地說:“古先生,這是月有光月大人呈給皇上的一幅畫,你可要聞準了。”
古雨亭心里一驚,坐在一邊的月有光腦袋“嗡”地一炸,險些從椅子上跌下來。他暗自叫苦:梅花石啊梅花石,你當著古雨亭的面說這話,不是要我的命嗎?古雨亭知道這畫是我送給皇上的,就算是真跡,他也會說是贗品啊!
古雨亭在那幅畫上仔細地聞著,好半天,他抬起頭對乾隆說:“皇上,這是當年唐伯虎的真跡。”
“古雨亭,你可別看走了眼!”梅花石邊小聲嘀咕邊想,這個古雨亭到底是怎么回事?月有光父子害得他這么慘,如今復仇的機會就在眼前,只要他說一聲“贗品”,月有光就是“欺君之罪”,輕則下獄,重則殺頭。
月有光懸到喉嚨眼里的心一下子松弛下來,他的眼睛濕潤了。
古雨亭聞墨鑒畫,屢試不爽,乾隆連聲贊嘆。
第二天,梅花石送他父女倆上路,遺憾地說:“雨亭兄,昨天辨畫,正是你報仇雪恨的大好機會,我多次旁敲側擊提示你,你卻為何說了真話?”
“冤冤相報何時了?我說那幅畫是真跡,不是因為當著皇上的面不敢撒謊,而是恪守職業(yè)操守。我當然知道,只要我說一個不字,月有光可能會遭滅頂之災,我也就能報仇雪恥了??墒穷嵉购诎住⒒煜欠堑脑?,我不能說。我的眼睛雖然看不見了,可心里卻明白。”
古雨亭以德報怨的義舉感動了月有光父子,月有光辭了蘇州知府,回到徽州,月華堂帶著兒子跪在古雨亭的門前謝罪。后來,兩家重歸于好,共同經(jīng)營徽墨,把各自的姓合在一起,創(chuàng)造了一個暢銷至今的徽墨品牌——胡開文。
徽州民間故事:五老上天都的傳說
在很早很早以前,人與仙的區(qū)別就在于壽數(shù)。凡活到九十開外未滿百歲的人統(tǒng)統(tǒng)叫做“半仙”。半仙們只要上了天都,跨進靈霄,朝拜那玉皇大帝,經(jīng)過御封欽點便可位列仙班,獲無量壽福。有一天,從東南西北中來了趙錢孫李周五位朝天討封的半仙。他們過半山寺,越龍蟠坡,如履平川,毫不費力。他們一看天都在望,仙位唾手可得,心里樂開了花。他們個個又都是做聯(lián)句詩的高手,不禁相互唱和起來:趙半仙首先開口道:”夏不衣綢緞,冬不著皮裘”;錢半仙續(xù)上一句:“葷腥我無緣,終年食甘蔬”。孫半他接著說:“不慕廣華廈,棲居陋室久”;李半仙則說:“飯后百步走,勞役自動手”;周半仙笑著說道:“心胸坦蕩蕩,無愁又無優(yōu).”這五位半仙老翁,就“衣、食、住、行、思”五個方面,吟成一首“長壽訣”,可萬萬沒想到這是“泄漏天機”,違犯了天規(guī).玉皇大帝立即施展淫威,一面切斷這五位率仙上天都的去路,一面又將他們點化成一組寸步難行的石頭,這就是、“五老上天都”巧石的來歷.但民心不可違,這“長壽訣”仍不脛而走,世代流傳,直到后來編寫《百家姓》的人,仍尊此五老為華夏百家姓氏之首。五老也更愛民助民,即使已變成石頭,還施了法術變成一只伸頸昂首的“金雞”,留給世人以“天門可以叫開,壽??梢宰非?rdquo;的啟示。
注:步移景換,從龍幡坡上回頭看老人峰,“金雞”已不見,卻見五石如五位老翁,攜手持杖,摩肩接踵,向天都峰頂攀登,形象逼真生動,被稱為“五老上天都”。前面一石為五老之首,作前導狀,亦稱“老人峰”。后面幾百雖各具形態(tài),有的甚至有退縮之狀,但在第一位老人一往無前精神的鼓舞下,他們還是克服了畏難情緒,繼續(xù)向上攀登。
猜你感興趣:
2.黃山的神話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