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導與口才訓練方法
領導與口才訓練方法2024
口才是一種通用的能力,不僅在人際交往中有著廣泛的應用價值,在日常生活中也具有重要的作用。這里給大家分享一些關于領導與口才訓練方法,供大家參考學習。
領導與口才訓練方法
領導演講與口才,管理者的社會角色及其演講的內容、目的、形式、場合,決定了演講一般都具有鄭重性。具體表現在口語表達方面,則是選詞用語規(guī)范、恰當,重音、停頓、節(jié)奏使用適當,語言中肯有力,語調和諧自然。
選詞用語規(guī)范、恰當,主要是指用詞準確、恰當,用語合乎語法,遵守邏輯,演講選詞用語不僅要從詞語的意義、感情色彩和語法特點等語言因素上斟酌推敲,而且要從管理者的身份、講話場合等因素上考慮、選擇,使演講的語言規(guī)范、嚴密。反之,亂用或生造語詞,信口開河地亂講一通,就會失去口語表達的鄭重性,甚至失去自己演講的威力。
我們不妨援引現實生活中有的管理者的演講,以示鑒戒:“今天開這個會嘍!這個,啊——本來么,沒什么可講的,可是這個,總要講幾句嘛!這風氣不正哩,應該反對的,你沒什么可講,為什么偏要走上講臺來了?既浪費時間,又浪費精力,公私兩害,所為何來,不如放半天假,大家高興?!?/p>
這位管理者本意要作“反對廢話連篇、無病呻吟”的講話,然而自己卻作了個“無病呻吟、廢話連篇”的講話。
重音、節(jié)奏、語調等方面,也是體現演講口語表達鄭重性的重要因素。在演講中,常常出現以下一些有失鄭重性的口語表達現象:一種是演講的口語表達沒有重音,任意停頓,講話的速度很快,像“連珠炮”似的。節(jié)奏過于緊促,整個演講顯得慌張。這種現象大多出自不經常演講的管理者,其主要原因就是不能恰當地控制口語表達的重音、停頓、語速和節(jié)奏。第二種是口語表達的語言輕浮,亂用語氣詞,口頭語過多,不是“哼、哈”,就是“嘛、啊”。有人曾對某位演講者的這種毛病作過統(tǒng)計,竟然在10分鐘演講之內,說出150多個“啊”字,平均4秒鐘一個,這樣一來破壞了語言的一般規(guī)范,肢解了語句的意義,必然會使演講失去口語表達的鄭重性。第三種是不能正確運用語調,語調沒有起伏變化,平淡而無聲色,甚至故作姿態(tài),?;ㄇ?,怪聲怪調。這三種不良現象;勢必都影響管理者演講的鄭重性。
那么在確立鄭重嚴肅形象時怎樣才能做到重音突出、停頓適當、速度快慢有致、節(jié)奏分明、語氣中肯有力以及語調和諧自然呢?
注意重音
重音就是利用聲音的強弱對比,把表現重點內容的詞語重讀或者輕讀,從而起到突出強調作用的口語表達技巧。可分為語法重音、邏輯重音和感情重音。
演講不管采用什么方法,使用重音都必須做到:要從演講的內容、感情、環(huán)境和對象出發(fā);要讀音輕重有層次,有主次,能互相映襯,顯出波瀾;要注意協(xié)調,做到重音不是喊叫,輕音悅耳動聽,高低起伏,自然和諧。
注意停頓
停頓就是在語詞之間、句子之間、段落層次之間的頓歇。演講表情達意離不開停頓,通過停,可以使聽眾聽清、理解演講內容,可以使演講者獲得換氣潤嗓、調控演講氣氛的時機。停頓不是突然把語音切斷,一般是延長字的讀音,是聲音短暫的休止,而不是思維和表情神態(tài)的停頓。停頓不要“一刀兩斷”,而應“藕斷絲連”。何處停頓,停頓的時間長短,主要取決于語句結構、段落層次、意義情感和某種特殊需要。
注意節(jié)奏
演講的節(jié)奏就是根據思想感情的起伏激緩,結構的松散疏密,語音的輕重頓連,語速的快慢徐疾,語調的抑揚頓挫,表演的動靜行止等,有節(jié)拍、有規(guī)律表現的綜合技巧。
語速是演講節(jié)奏的主要因素,是表現內容的重要手法。一般地說,內容重要之處,中心句、段,語速要慢,而非重要的內容部分,則語速較快。表現急速行動、強烈鼓勵、熱烈爭辯、緊急命令等情境,或歡樂、興奮、驚懼、急切、激昂的感情,語速較快,而表現憂郁、沮喪、悲痛、失望、猶豫、沉靜、閑適的心情,語速較緩。
語速與演講的基調和環(huán)境氣氛也相聯系。明朗、歡快的基調,緊張、熱烈的氣氛,語速稍快;沉痛、抑郁的基調,幽靜、莊重的環(huán)境語速平穩(wěn)。
演講運用語速要疾緩有致,一張一弛,參差錯落,做到“快而不亂,慢而不拖”,以聲傳情。不要用那種活像“抽風病”似的“連珠炮”演講語速,也不要用那種“懶漢呻吟”式的“馬拉松”演講語速。
節(jié)奏和語速緊密相關。語速急快,呈現快節(jié)奏,語速徐緩,呈現平緩型節(jié)奏。此外,節(jié)奏還和其他多種因素有關,要把握好節(jié)奏,需綜合地調控。
作為管理者,要注意不同場合、不同演講內容,采用不同的節(jié)奏。一般歡迎詞、宴會祝詞、賀詞、友好訪問演講等,適用于選擇“輕快型”節(jié)奏。這種節(jié)奏如輕音樂,輕松、歡快、活潑;理論報告、工作報告、大會發(fā)言開幕詞、聲明等,宜采用“持重型”節(jié)奏,表現出莊重、鎮(zhèn)定、沉穩(wěn)、凝重的格調和色彩;學術演講、座談討論、答記者問、競選演講等,較適合用“平緩型”節(jié)奏,顯示出平穩(wěn)、自如、張弛有致的特點和演講者從容、瀟灑的良好形象。
總之,演講的節(jié)奏和語速應根據演講的主題和場合等來確守。
領導需要掌握的技巧
(1)同級間應相互尊重。
被尊重是人的一大需要。尊重人,滿足人的自尊需要,就能使人產生“知遇”的心情,從而對對方產生感激心理。因而高明的都十分重視尊重人。同級領導之間相互尊重,對于協(xié)調彼此的同樣十分重要的。只有互相尊重,才能互相信任,平等合作,形成一種融洽的關系。
敬人者人恒敬之。只有尊重別人,才能受到別人的尊重。要使同級尊重自己,就必須首先尊重同級,尊重同級的工作和勞動,尊重同級的作用。自己目中無人,傷害了別人的自尊心,就不可能得到別人的尊重?,F實工作中,同級領導在出身、社會關系、資歷、工作能力、工作實績等方面的差異是客觀存在的,這些的客觀存在確實容易助長條件優(yōu)越者的自傲心理和條件不好的人的自卑心理,從而給互相尊重、平等合作造成心理障礙。因此,要實現相互尊重、平等合作,就必須消除這種心理障礙,特別是優(yōu)越者的自傲心理。
?。?)合理壓抑自我的優(yōu)越感。
實踐證明,交往中任何人都希望能夠得到別人的肯定性評價,都在不自覺地強烈維護著自己的形象和尊嚴,如果談話對手過分地顯示出高人一等的優(yōu)越感,那么無形之中就是對他自尊和自信的一種挑戰(zhàn)和輕視,排斥的心理,乃至敵意也就不自覺地產生了。在這樣的心態(tài)下,雙方當然也就不可能很好地合作了。
如同法國哲學家羅西法古所說:“如果你要得到仇人,就表現得比你的仇人優(yōu)越吧;如果你要得到朋友,就要讓你的朋友表現得比你優(yōu)越?!弊屌笥驯憩F得比自己優(yōu)越,這是一種策略,自不必說;不要表現得比朋友優(yōu)越,則是一種態(tài)度、一種涵養(yǎng)、一種平等待人的處世方法。因此,壓抑自我的優(yōu)越感對于實際工作中的同級關系來說,可以說是一個基本原則。大量的實踐也證明,那些謙讓、豁達,能平等待人的人總能贏得別人的尊敬。相反,妄自尊大、高看自己、小看別人的人總會引起別人的反感,終會使自己在交往中陷入孤立無援的危險地步。
?。?)善待失意的同級。
平等合作,是戰(zhàn)勝對手、取得勝利的關鍵所在。而對于失意中的同級,更要講求平等,這不僅體現出了一個人的基本涵養(yǎng),更是為自己儲備人際資源的重要時期。
下面的事例就很能說明這樣的問題:
大衛(wèi)在代表公司的一次交易中,損失了百萬美元。回到公司匯報工作時,他自己都覺得無臉見人,一些同事也對他冷眼相看,冷嘲熱諷。面臨此景,大衛(wèi)更是情緒低落,抬不起頭來。但是,他的一位同事瓊則沒有這么對待他。瓊工作業(yè)績不僅突出,而且正在受到上司的重用。一次大衛(wèi)本想主動與瓊打招呼,又覺得以自己現在的身份出現,似乎不大合適。他剛要轉身走開,忽然聽到瓊在背后叫他:“大衛(wèi),聽說你回來,本想去拜訪你,由于公司事情多,一直沒能如愿。今天真是巧極了,如果你同意的話,我想請你喝一杯?!?br/> 喝酒時,瓊真誠地對大衛(wèi)說:“其實這次失敗不能怪你,你已經做了自己所能做到的一切,如果沒有你的果斷和才能,損失還會比這多得多呢,忘掉這些不快吧,我的好朋友……”大衛(wèi)非常感動。當他們離開酒館時,大衛(wèi)已經輕松了許多,又恢復了自信。
不久,公司指派瓊負責與另一家公司的貿易談判。但瓊卻從未與這家公司打過交道,心里沒有一點把握,大衛(wèi)則剛好與這家公司很熟。于是,瓊征得公司同意,便請大衛(wèi)一起負責這次談判。在談判的過程中,瓊對大衛(wèi)始終非常尊重,并沒有因為對方曾有過失誤而小視他,而是把他當作自己的合作伙伴,平等相待,沒有絲毫的怠慢。終,兩人在談判桌上珠聯璧合的精彩表現,使對方也不禁贊嘆,談判獲得了圓滿成功.
領導說話訓練方法技巧
管理者在演講時,不僅要考慮到演講的形式、內容以及內在的哲理對演講效果的作用,還要考慮到演講的對象是人,演講要以情動人。聽眾最忌諱演講者在演講中盛氣凌人,動輒訓人,也不喜歡聽空洞、干巴的大道理。聽眾喜歡的是演講者自己的真情實感。那么,演講者的真情實感從何而來呢?它不是憑空而來的,也不是故作姿態(tài),逢場作戲,它只能來自實際生活,來自切身的感受。作為演講者,要想打動聽眾,他首先要能打動自己。只有通過感情才能具體發(fā)現對方,發(fā)現自己,從中找到共同的東西,產生心理的“共振效應”。
列寧的演講可謂獨樹一幟。他經常在演講臺上來回走動,時而有力地揮動雙臂,時而俯身,時而后仰。那激昂的聲調,適宜的動作,給人以無盡的感染力。他的演講的內容結構嚴謹,論證清晰,有力,善抓關鍵,而且語言通俗易懂,生動形象,一針見血。而最重要的還不是這些,是他飽滿的激情和內在的力量。對無產階級革命必勝的信心,對敵人的蔑視,對人民的愛,是他的激情和力量的源泉。因而在演講中,他總是那么熱情洋溢,精神振奮。同時,他也善于借助于自己的一言一行將自己的滿腔激情灌輸到每一個聽眾的身上。
列寧的演講,列寧的激情,沒有絲毫的矯揉造作的成分。他不以美麗的詞藻來嘩眾取寵,不以無病呻吟來博取同情,而是以自己堅強的信念和執(zhí)著的追求以及對是非功過的認識來激勵、鼓舞群眾,號召他們起來斗爭。
美國的麥克阿瑟將軍不僅是一位叱咤風云的軍事統(tǒng)帥,而且是一位富有激情的演講家。他的幾次著名的精彩演講,都是飽含激情,使聽眾熱淚盈眶而又回味無窮。如他在52年軍事生涯之際,1951年應邀在國會的聯席會上發(fā)表的《老兵不會死》的著名演講中說道:“我就要結束我52年的戎馬生涯了。……我孩童時期的全部希望和夢想都實現了?!胰匀挥浀媚菚r軍營中最流行的一首歌謠中的兩句,……”他飽含深情的演講,博得了參議員和眾議員們經久不息的雷鳴般掌聲,許多國會議員和在收音機、電視機前收聽收看的聽眾與觀眾都熱淚盈眶。
1962年,82歲高齡的麥克阿瑟將軍回到他曾經學習和工作過的西點軍校,面對學員發(fā)表了他最動人,也是最后一次的公開演講。結束時他說道:“我的生命已近黃昏,……我昔日的風采和榮譽已經消失?!冶M力但徒然地傾聽著,渴望聽到軍號吹奏起床號時那微妙的迷人的旋律,……我耳畔回響著,反復地回響著,責任、榮譽、國家?!丙溈税⑸@一席充滿激情、感人肺腑的演講,使在場的學員們?yōu)橹畡尤荻镁貌荒茏钥?。他們想著“責任、榮譽、國家”這幾個字的意義和分量。
一個演講家如果講話華而不實,只追求外表漂亮,是難以使聽眾信服的。如果感情不真切,也難以使聽眾傾心,與之共鳴。有這樣一句話說得好:“在演講和一切藝術活動中,惟真情,才能使人怒;惟真情,才能使人憐;惟真情,才能使人笑;惟真情,才能使聽眾信服?!庇纱丝梢?,真情,是演講者與聽眾溝通的橋梁。真情,是演講者與聽眾零距離的接觸。
社交場合的領導說話技巧
(1)批評應講究的基本原則。
任何人在批評別人的時候,都應該首先對自己與別人有一個正確的認識。要想到自己應承擔的責任,想到自己的不足。同時,應以理解的態(tài)度去看待對方的過失,考慮一下自己在同等條件下是否也會出現過失,不要以一貫正確的口吻去批評別人。尤其是自己也確有或大或小的失誤時,自我批評更應該誠懇。正如一位哲人所說:我們只有用放大鏡來看自己的錯誤,而用相反的方法來對待別人的錯誤,才能對于自己和別人的錯誤有一個比較公正的評價。
相關的研究結果與實踐經驗也表明,大多數人在聽到批評時,總不像聽到贊揚那樣舒服。這是因為,人在本能上對批評都有一種抵觸心理,人們喜歡為自己的行為辯解,尤其是一個人在工作中已付出很大努力時,對批評會更為敏感,也更喜歡為自己辯解,以便使自己和他人都相信他是沒有錯誤的。從心理學角度看,這也是認知不協(xié)調的一種表現。
而解決這種認知不協(xié)調的方法,就是批評者替對方進行辯解或創(chuàng)造條件使對方覺得無法辯解。歐美一些企業(yè)家主張使用“三明治策略”,即贊揚——批評——贊揚。也就是說,在批評別人時,先找出對方的長處贊美一番,然后再提出批評,而且力圖使談話在友好的氣氛中結束,同時再使用一些贊揚的詞語。由于這種方式是兩頭贊揚、中間批評,很像三明治,故由此得名。其實,這種方式也比較符合人的心理適應能力。當批評者在誠懇而客觀的贊揚之后再進行批評時,人們會因為贊揚首因效應的作用,而覺得批評不那么刺耳。
?。?)常用的批評技巧。
經過大量的實踐檢驗,以下是幾條頗有藝術性的批評方式,應加以靈活運用。
一是暗示式。如領導發(fā)現某位員工遲到了,就指著對方的手表問道:“幫我看一下現在幾點了?”這就是典型的暗示式批評。
二是模糊式。如在員工大會,為了整頓勞動紀律,便說:“最近一段時間,我們單位的紀律總的來說是好的,但也有個別同志表現較差,有的遲到早退,有的上班吹牛談天……”這里就用了不少模糊語言。如“個別”、“有的”,等等。這樣既照顧了一些人的面子,又指出了問題所在。
三是說服式。也就是說,在批評別人時,應設身處地地替別人著想。如要考慮對方的實際情況和具體情況。同時,需要注意的是,對新員工的要求與老員工也要有所不同,對年輕員工的工作失誤也不應光以自己的經驗、能力去衡量。
四是請教式。如對一位下屬說道:“如果按你這種做法,那這個計劃是不是都得重新制作?”這個時候,被批評者大多會自動修正自己的錯誤。
五是安慰式。這里可以用一個有趣的故事來說明:一次,年輕的莫泊桑向作家布耶和福樓拜請教詩歌創(chuàng)作。兩位大師一邊聽莫泊桑朗讀詩作,一邊喝香檳酒。布耶聽完后說:“你這首詩,句子雖然疙里疙瘩,像塊牛蹄筋,不過我讀過更壞的詩。這首詩就像這杯香檳酒,勉強還能吞下?!迸u既嚴厲,卻又給了莫泊桑相應的余地。
當然,如果要仔細進行總結,常用的批評技巧還不止以上這些。如:啟發(fā)式,即要使對方從根本、從內心認識到自己的錯誤,需要批評者從深處挖掘錯誤的原因,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循循善誘,幫助他認識、改正錯誤;幽默式,即在批評過程中,使用富有哲理的故事、雙關語、形象的比喻等,以此緩解批評時緊張的情緒,啟發(fā)批評者思考,從而增進相互間的感情交流,使批評不但達到教育對方的目的,同時也創(chuàng)造出輕松愉快的氣氛;警告式,即如果對方犯的不是原則性的錯誤,或者不是正在犯錯誤的現場,就可以用溫和的話語,只點明問題,做到點到為止,起到一個警告的作用;等等。
?。?)批評中的四忌。
一是切忌惡語傷人。每個人都有自尊心,批評下屬同樣應在平等的基礎上進行,態(tài)度上的嚴厲不等于言語上的惡毒,切記只有無能的領導才去揭人瘡疤。因為這種做法除了讓人勾起一些不愉快的回憶,于事無補;而且除了使被批評者寒心外,旁觀的人也一定不會舒服。同時,恰當的批評語言,還透示出了一個領導的心胸和修養(yǎng)。所以,批評下屬時絕不可惡語相向,不分輕重。
二是切忌捕風捉影,主觀行事。上面已經談到,上級批評下級,要使下級達到心悅誠服,沒有以權壓人,以勢壓人之感,很重要的一條就是要做到實事求是。所以,上級批評下級,切忌捕風捉影,主觀行事。這就要求必須心胸豁達,最忌諱神經過敏、疑神疑鬼、聽信流言,無中生有,必須牢記“沒有調查就沒有發(fā)言權”。
三是切忌喋喋不休,沒完沒了。有效的批評往往能一針見血地指出問題的實質,使下屬心悅誠服,而絮絮叨叨的指責卻會增加下屬的逆反心理,而且即使他能接受,也會因為你缺乏重點的語言而抓不住錯誤的癥結。所以,如果下屬能自我反省,承認錯誤,就不應太過苛求。
四是切忌針對個人,傷及自尊。這條非常重要。正確的批評應該做到“對事不對人”,這也是一條被無數事例所驗證的法則。雖然錯誤與犯錯誤的人也是密不可分,但對事不對人的批評卻更容易為下屬所接受.
領導口才的基本技巧有哪些
1.說服力就是影響力:好的領導者要有非凡的表達能力,要會傳播自己的思想。一流的表達能力不一定是能說會道,成語“點到為止”“恰到好處”指的就是說話既要有內容又要有形式。古人劉勰云:“一人之辯重于九鼎之寶,三寸之舌勝于百萬之師?!敝v的就是非凡的表達能力。語言表達能力是現代人最基本的能力,語言表達是建立影響力的途徑。說服力就是影響力。領導說服員工的過程就是形成共識的過程,銷售說服顧客的過程就是與之建立信任關系、影響其購買決策的過程。達到雙贏的說服境界。
2..增強語言的感染力:激情是說服成功的保證,是溝通雙方的橋梁。富有激情的話語往往能震撼人心,令人激動不已。好的領導者,其語言要非常有魅力,能用激情點燃他人對成功的渴望。有作為的領導者都充滿著活力,讓人感覺和他在一起生命可以無限燃燒。出色的領導者都有夢想,內心充滿感染力,對生命有著深刻的洞察。
肢體語言能彌補有聲語言的不足,它通過有形可視的、具有豐富表現力的各種動作和表情,協(xié)助有聲語言將內容準確無誤地表達出來。肢體語言不僅包括手勢,還包括面部表情。面部表情是各種感情在面部的一種反應。領導者特別要注意眼睛在說服中的作用
3.技巧都有一個秘訣 :以理服人,以理服人是一種談判技巧,關鍵問題是觀點正確,具有科學性和邏輯性,同時論證要真實可信。軟硬兼發(fā),一軟一硬相輔相成,克敵制勝。聲東擊西,忽東忽西,即說即離,制造假象,擊破對方心理防線;現身說法:俗話說:“耳聽為虛,眼見為實?!庇檬聦嵳f話、現身說法是最好的說服方法
4.抓住對方的要害:從對方立場考慮問題,說服的根本在于站在對方的立場看問題。鎖定對方欲望,在勸說中竭盡全力滿足對方的欲望,是提高成功率的切實方法之一,解除對方的抗拒。